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3集
发布时间:2023-09-11 09:09:35作者:念佛网
请掀开经本二百二十七面,最后两行,请看经文。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从这个地方看起,小科题目「明本无圣凡」。《金刚经》在后面愈讲愈真实,因为愈来愈真实,我们凡夫之人愈来愈不容易体会。往下说的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就是诸法实相。请看注解:
【此释无能度、无所度之所以然也。】
前面说过,不但佛在本经上讲,大乘经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有这样的句子,「佛不度众生」。佛为什么不度众生?本经上告诉我们:能度之人、所度之众生,都是缘生之法,了不可得,那是从相上讲的。从性上讲,万法平等,无有高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平等,从性上说的,也没有能度跟所度。这个意思深,决定不可以错会,不能够误会,这是《般若 经》难讲的地方,也是难懂的地方。可是学佛也不能不懂,实在说也不能不讲,我们一定要细心、要谨慎,要微细的去体会去观察。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一真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同体之性之异名也。因其同体,故曰一如,故曰平等、无有高下。譬如金器多种,名相虽各各不同,无非金之异相异名,同体一如耳。】
事实真相的确很难懂,很难体会,可是后面这个比喻,从比喻当中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彷佛。前面这三句话,一真法界,什么叫一真法界?就是一切诸佛;什么叫一切诸佛?就是一切众生。你说一切众生也行,一切诸佛也行,一真法界也行,乃至於说十法界也行。明白的人怎么说都行,不明白的人,怎么说都迷惑颠倒,都搞不清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愈讲愈糊涂。明白的人,他知道是什么?同体异名;同体是一桩事情,叫的名字不相同,是一桩事情。所以本经里面说「如来者,诸法一如」,诸法一如就是如来,如来就是诸法一如。诸法一如的意思,大乘经、佛教经典一打开,第一句话「如是我闻」,如是什么意思?如是就是诸法一如,一切皆是,经上不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世尊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讲些什么?就是讲这个,千经万论没有离开这个宗旨。
经义要是不容易体会,不容易体会是实实在在的,下面举这个比喻好懂,古大德,隋唐时代的大德为我们讲这桩事情,就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金是体,可是器那就太多了,我们到银楼里面去看金器太多太多了。器多它的名就多,用一个名没有办法称这种种差别的形相。譬如我们用黄金造一尊佛像,造一尊菩萨像,也造一个人像,也造一个小动物像,你会看到这是佛,阿弥陀佛,那是观音菩萨,那是天人,那是小猫、小狗,名称就不一样了。其实明白人知道一样都是金,不管你怎么叫都是金,成分都一样,重量都一样,价值都一样,一桩事情。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我们好懂,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但是在实际理体当中,意思无限的深广。
《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指什么?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专一、独一那就错了,那就有差别了,不能说是没有差别、无有高下;一是任一。我们以眼前的事实来说,这是一般人疏忽掉的,所谓是粗心大意。我们眼前的境界,有我们的身体在,有我们的生活环境,有许许多多的人物环绕著我们左右,我问你:这是一还是多?从相上讲是多,从性上讲是一,这么复杂的现象从哪里来的?现代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些问题都找不到答案。虽然科学家提出种种假设、种种推测,但是总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些可以说是大问题,人生的大问题,近代科学家他们都提出来,古代的这些人有没有提出来过?也提出来过。你们看宗教的经典,基督教的《新旧约》,每一个宗教的经典里头都有,可见得古人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但是许多宗教家找不出一个答案,就想出一个很好的方法,想出一个上帝,这是上帝安排的,上帝造的,把上帝招牌打出来,什么答案都圆满了,都解决了。可是现代的科学家,不相信上帝的话,这个就麻烦大了。他们要找原因,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是在佛法里面,佛没有说是上帝造的,佛没有说是神明主宰的,佛也没有说是他造的,没有。佛给我们说这个现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佛告诉我们,一切唯心造。这是佛指出我们一个答案。
什么人的心造?佛告诉你,就是你自己心造的。你能相信吗?这个世界,这个地球,现在芸芸众生环绕这周边,都是我自己心造的,你能不能相信?也摇头不敢承当,但是实实在在是你心造的。你要不相信可以做个实验,你把眼睛闭起来,这世界就没有了,张开来就现前了,那不是你自己造的吗?你能说不是你自己造的吗?这个事实一般人很难懂,所以佛又用比喻,比喻叫梦境,来做比喻,与这个比较相似。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梦,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自己,也梦到很多很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也有虚空、也有山河大地。梦从哪儿来的?这个我们比较容易了解,梦是我们下意识变现出来的;下意识就是心,心变现出来的。心在哪里?不晓得。
《楞严经》上,阿难尊者提出心的问题,世尊也不问他什么真心、妄心,都不问,只要你承认有个心,管他真心、妄心,在哪里?你把心找来我看看。阿难很聪明,我们找还找不到,他有办法想了七个地方,我们想不出七处,他有办法想出七处,都被世尊否定掉。心有没有?真有。心在哪里?实在讲,无所不在。那个境界就是你心变的,不现相的时候,心无形无相,你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它现出相出来,那就好办了。譬如不作梦的时候,你心在哪里真的找不到;一作梦的时候,找到了,在哪里?梦境就是心,心变成了相。佛经上讲「全真即妄」,真的就是心,妄是境界,整个的心变成了境界。「全妄即真」,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梦境这个心能变自己,能变很多很多人,能变山河大地,能变虚空。我们今天讲时间、空间,时空现在是科学家没有解决的问题。时间、空间怎么来的?有没有开头?有没有终结?有没有变化?这都是大问题。梦中的时间跟空间从哪里来的?也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佛跟你讲的,现前的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你自己心里变现的。因为你的心会现相,而且这个相会变,它为什么会变?随你的心的念头在变;如果你念头不变,那个相就不变。念头会变,相就决定会变,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心,就是这么个道理。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才教给我们无住生心,如果不是这一桩事,无住就好了,何必还要生心!就是你的心决定现相,相决定随著你的念头变,於是佛教我们生心。你生善心,这个境界就变得很善、很美;你生烦恼心,现的相就变得很劣、变得很粗,也叫你自己很不好受,道理在此地。你如果是纯一清净心,那就变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所以虚空法界,都是自己的心性变现之物,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就好像金跟器的关系,我举梦境当中的关系,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确确实实是自性变现之物。
我们有这么多人在,也许有人问:这个境界是我一个人变的,还是我们大家一起变的?我再告诉你:一个人变的。那一个人呢?那个人是他一个人变的。他变的,跟我们为什么相同?同分妄见。譬如我们现在这个讲堂很明亮,亮的是灯光,哪一个灯光?这么许许多多灯光,每一个灯光都遍布,你在这里分不出来,可是你熄掉一支灯光,它那个灯光就没有了,就是这个道理。大家虽然是,我看你们,我变的;你看我,是你变现出来的,各个不相干。你要是不相信,这两支灯光都开,光光互融,其实各个不相干;如果相干,这盏灯关掉,那个光流到它那边,它不能熄掉。各个不相干!《楞严经》上讲这个道理,讲这个事实,讲得很清楚,那很有味道,非常符合於现代的科学。现在的科学讲地球物理、太空物理,《楞严经》上讲这些东西。大讲到虚空法界,小也讲到电子、核子,也讲到,讲到粒子。无论是大是小,都是自性变现之物,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时空也是自性变现出。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无圣无凡,本来平等。所以佛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盖度即无度,成即无成。所以又说: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此皆约性体平等义说也。】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依二谛说法,这种讲法是依真谛,所谓依真谛就是依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我们凡夫没有发现,没有看到,诸佛菩萨看到事实真相。就事实真相上来说,哪有凡圣?有凡圣这是二法,不平等。所以佛法,什么是佛法?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叫佛法;没搞清楚、没搞明白,就不是佛法,佛法的定义如是如是。清楚了、明白了,怎么说都对,都不错。说无佛、无众生,对的,没说错!本来如此。说有佛、有众生也对,也没有说错,现实的现相如此。一个是从体上说,一个是从相上说。如果没有搞懂,怎么说都错,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把它坐实了,你不知道一切法无实无虚。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惠能离开黄梅的时候,那个时候寺院里面的大众对他很不服气,他把衣钵带走了,那些人都想把衣钵抢回来。他跑到猎人队去避难,避难十五年,时间不算短,十五年。以后,离开猎人队到广州,现在的光孝寺,听到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印宗法师在南方,也是很了不起、很有名气的法师,讲经说法。那个寺的大殿旁边有旗竿,竿上挂著幡,风吹著,风动、幡动。有人在争论,有人说风动,有人说幡动,两个争论不休,他在旁边插了一句话:「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不是风也不是幡,你的心在动。当时听的人觉得他讲得很高明,也都很佩服。印宗法师听到了,讲完经下来的时候接见他,向他请教,知道他是禅宗的六祖,才知道。於是就向他请教:「你在黄梅的时候,五祖忍和尚说禅定、解脱,怎么讲法?」他的回答高明:「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
我们在这里看到无凡无圣,凡圣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哪来的凡圣?一个味道。跟你说有凡有圣,这是对初学人讲的,对分别执著还没有破的人讲的,给你讲许许多多的法相。菩萨,给你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哪有那么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惹了这么一大堆?你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佛是用这么许许多多话来诱导你,到最后诱到哪里?诱导到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为什么佛讲这些东西,叫你一天到晚在打妄想?佛跟你讲这些法相名词,你在这里打妄想,比你一天到晚想是非人我、贪瞋痴高明多了。你妄想不能断,佛就用另外一个方法来诱导你,把你妄想诱导不要落在三恶道里,不要落在轮回里还照打妄想;依著佛经打妄想,这个方法很妙、很高明。可是佛最后的目的,一定是要把你的妄想全部打掉,恢复到自性,这是他的终极目标。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善巧方便。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佛教他的就简单容易了,没有这些罗嗦,单刀直入,那就很简单。像《金刚经》都是对上根人说的,不是对中下人说的,没说多少,果地上的境界完全都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说法的善巧。因此佛在经上一再的告诉我们,佛所说的法不能执著,因为所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果你要想到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不就「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看到不平等、有高下?因为我们不晓得它是缘生之法,也不知道它当体即空,误以为真实,这样才有高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懂了,这一段就好讲。
无圣无凡,凡圣这个名词是假定的,哪来的凡圣!什么叫圣?明心见性就叫圣。什么叫凡?无明烦恼盖覆了本性,我们就叫他做凡。无明烦恼是真的吗?不是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真如本性,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 智慧;「不觉本无」,不觉是无明、烦恼,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哪来的凡圣?所以从自性上去看,确实没有,凡圣都没有,无圣无凡,本来平等。现在平不平等?给诸位说,现在的的确确是平等。现的相,这是十法界的相,佛、菩萨、声闻、缘觉,底下六道众生,这怎么个平等法?它真平等。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平等?我们是迷在相上。就像刚才举的这个例子,「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看到器,著了这个相,菩萨、佛、小猫、小狗、畜生,这不平等,相不平等。可是你仔细论论价值,黄金重量一样,成色一样,到外面去卖价钱相等,这怎么不平等?平等的。从质上去看,它是平等,外面样子不平等。既然体平等,相哪有不平等的道理?只要你不执著,就平等了。凡夫执著,你看看用黄金做一尊佛像,那还得了,天天在地下趴在那里磕头作揖。如果做一个小猫、小狗的像,他在那里摸一摸,绝对不会给它磕头的。不是一样的东西吗?著了相。
佛是见性不著相,於是十法界统统平等。无圣,不著佛菩萨的相;无凡,不著六道凡夫的相。他不著了,见相就是见性,十法界平等的,哪有不平等!为什么佛菩萨不著相?为什么我们会著相?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们对事实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色相,这些色相是什么?都是从真性里面现出来的。真性为什么现这么多差别相?差别乃是因果不同,所以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而已。刹那生灭不是真的生灭,真的是什么?真的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为什么要说生灭?生灭的意思是刹那变化,变化,不是真的生灭,相永远不会灭。如果大家对意思一下会不过来,我们还得举比喻。譬如金,我们一尊金的佛像,我们现在不想要这个佛像,我喜欢观音菩萨,把这个佛像熔掉,再塑一个观音菩萨的相。我们就讲:佛像灭了,观音菩萨像生了,其实金还是那个,你从那一块金来讲,它没有生灭。甚至於我佛像不要了,你把它做一个金砖,是砖的相;你把它化成一团,有一团的相,它总都有相在,相决定不会灭,相会变。从变上讲,我们叫它做生灭,其实不是真的有生灭,真的,真的是不生不灭。我们的身体,你要讲真的,我们真的这个身体不生不灭。那个人会死;死了,你这个身也没有灭。现在科学家懂得,身体是什么?许许多多的细胞组织的,细胞是怎么来的?细胞是很多原子组织的,原子是电子组织的,电子是粒子组织的。这个身体现在在,这个缘聚,聚起来它就在;散了,它就离开了。只是聚散这个形相在变化,其实这些物质没有灭,哪有灭?没有生灭。这是我们现代科学知道,物质不灭。所以它只是在变,佛法讲得清楚,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变就是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前面讲过,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假的,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唯独因果是真的,因果不空。所以佛才教给我们无住要生心,生心的道理在此地。这个理事非常之深,非常的复杂,我们也只能说一个大概。了解事实真相,这几句话就都懂了。
「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佛度一切众生从来没有居功过,「我度了多少众生!」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没有这个念头?我们在《金刚经》前面看到,佛度一切众生,心里干干净净若无其事,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的心清净。我们讲心清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都是从相上说的。这个地方是从理上讲,是从性体上说,哪有佛道可成?无非是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而已,放得干干净净,我们就给他起个名字,叫他做佛,成佛了。其实成个什么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而已。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叫他做凡夫,凡圣原来是这么一桩事情。佛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导他修行证果,众生觉悟了,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他成佛了。是佛度他成佛的吗?不是!是他自己放下的,他成佛了。众生怎么成佛的?自觉、自悟、自度,自己成佛的,佛没度他。这是昨天跟诸位说过了,佛只是做一个增上缘而已,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本身具足的,佛哪里度众生?佛不度众生。
「度即无度,成即无成。」这些话,底下还有一句,「平等真法界」,真就是一真,前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换句话说,佛菩萨的生活环境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怎样证得?心平等就证得。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面前,我们并没离开,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在一起的。虽在一起,我们今天见六道,没有见到一真法界。原因在哪里?我们那个心不对。这个东西还要用比喻说,譬如我们现在电视机家家都有,新加坡多少个电视台我不晓得,假定说十个,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电波都遍布在同一个空间,十法界,你拨哪一个频道,这个法界现前了,就这么个意思。十个电视台的频道都在你那个按钮上,看你怎么拨法,拨哪一个,哪一个现前。你问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此地,如果我们频道拨对了,眼前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频道是平等心。心要怎么平等?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平等了,有妄想不平等,有分别不平等,有执著不平等,你就见不到如来他们那个生活环境。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诸佛如来生活的环境,我们马上就见到,就得到了,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所以叫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是识变的,就是你妄想分别执著变的。妄想分别执著怎么会变成佛法界?你打佛的妄想就变佛法界,打菩萨的妄想就变菩萨法界,都是妄想;连佛也不想了,佛的妄想都断掉了,一真法界。因此释迦牟尼佛很对得起我们,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不能执著,也要放下,帮助你到一真法界。如果你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佛法不能放下,换句话说,你在十法界,住在佛菩萨法界里头,你永远不能到一真法界。这是很对得起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告诉我们佛说法也是因缘所生,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统统是从性体上来说的,这是约真谛而说,确确实实是一切法的真相。
【发心菩萨,通达此义。应以无能、无所、无法、无我之心,修一切善法,乃能如是而证也。】
发心菩萨,是指发无上菩提心而说的。就像本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就是发心菩萨。这样的菩萨非常难得!这样的菩萨,一定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换句话说,他发这样的大心,一切诸佛如来都要帮助他成佛,他发的是成佛的心。那要真发才行,嘴皮上发,心里头没有,那个不行,那个得不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要真心。你真正发这个心,你要通达此义。这个此义是什么?近处讲就是无佛、无众生,无圣、无凡,这从近处说,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从远处来讲,本经自始至终所说的道理,你要明了,你要通达。因为本经所说,就是为发无上菩提心,想成圆满究竟佛果之人而说的,佛的对象是对他们说的。通达此义是解悟,我们讲开悟了,他明白了,应该要怎样才能够圆满成佛,他懂得。懂得,要不修没用处,解悟,你理解了,你做不到,没用处!
底下要教你去做,你应该怎么做法?把这几个原则抓住,守住这个原则,你去生活去过日子,照样你做你的工作,无论你是哪一个行业,决定不碍事,一样一天到晚去应酬,只要守住这个原则,你就能成佛了。这几个原则:「无能、无所」,你心里头不能有能所的念头;「无法、无我」,法我是讲执著。诸位要晓得,能所是无明,我法是烦恼。无能无所、无法无我,就是我们讲的,你要离烦恼障,要离所知障。能所是所知障,诸法跟我是烦恼障,你要破二障。二障在哪里破?生活上,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就在这些地方,要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只要你做到无能无所、无法无我;换句话说,拿《金刚经》前面的句子,只要你真正能够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善法,你穿衣是善法,吃饭也是善法,没有一样不是善法。如果你有人、有我、有众生、有寿者,你念《金刚经》都不是善法,没有一样是善法。为什么?你还当凡夫,你出不了三界,你不能够明心见性,哪里叫善?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什么叫做一切善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想想看,就没有一样不是善法。而行善法,修一切善法,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样你就能证得。如是而证,证什么?一真法界,明心见性。
【圣之成圣,凡之成凡。】
这一段我们从相上讲。前面你看,你要怎样去理解、要怎样去修,这个原则都说出来了。圣人之所以成圣,凡人所以成凡,
【正由於一有念,一无念。】
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无念,六道凡夫有念,有念是凡夫,有什么念?我、人、众生、寿者,这是佛把所有一切的念归纳成这四大类。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妄想,总不超过这个四大类,只要你有念,你就是凡夫,无念就是佛菩萨。
【起念,便有高下。】
你因为有念,六道有高下;天最高,人其次,再畜生、饿鬼,地狱最下,有念就有高下。再往上去,四圣也有高下,佛最高,菩萨其次,缘觉、声闻又其次,有念才有高下。佛给我们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有高下,五十一个位次。他为什么有五十一个位次?因为他有念,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就是他的念,他那个妄念没有断干净。那一品微细的妄念要是断掉了,放下舍掉了,他就成佛,那就完全是无念。为什么说菩萨有这么多阶位?为什么讲十法界?念有染有净,念有轻有重,於是才有这些高下的现象,这个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六道当然就更不平等。会修的人,要在极不平等里面修他的平等心,极不清净的环境里面去修清净心,这个人叫会修。
【古德云:但蓦直行去。】
这是古大德常常教诫学人、指点学人的。
【蓦直的意思,绝无瞻顾之意。】
绝无瞻顾是没有顾虑、没有怀疑,毫不考虑,一直去就行了。禅宗里面常常用这句话。
【只要明了道理,认准方向,便一直行去。】
这叫真精进。我们平常讲精进,什么叫精进?这个是真精进。此地说得很容易,实际上太难!道理你明白了没有?方向到底在哪里?你如果理不明,方向搞不清楚,盲修瞎练那个不行。今天说老实话,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都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理不明,方向不清楚,修学无从下手,这是实实在在话。今天有很多人喜欢参禅,什么叫禅,他不知道。古人还有个野狐禅,他现在连野狐禅都比不上,你说可悲不可悲?什么叫禅不知道,真的是盲修瞎练。不是堕在妄想里面,就堕在无明里面,功夫不得力,精神光阴浪费了,这真正是可惜。
唯独念佛这个法门容易,只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就是蓦直行去。你理论懂也好,不懂也没关系,如果你想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好处,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准没错!经要不要听?不要听了。你听经干什么?为什么叫你来听经?是因为你还不老实,你还不肯死心塌地念佛,这才叫你来听经。我讲《金刚经》开端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为什么讲《金刚经》,因为你们念佛不老实,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没看破。《金刚经》的目的在哪里?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你就老实了,你就肯一直去,那才能成功。所以真正用功,真正想成就的人,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不会遇到灾难的;灾难落在面前,也没有你的分,你有佛菩萨保佑,你不需要找个地方去避难。你还想找个地方去避难,诸位想想看,你一定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那你一定要遭难。你什么时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还有什么难?没有了。所有的灾难都消除了,都没有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用功,回家用功就好了;念佛,一个人念就行了。过去我们要讲大家在一起共修,共修有共修的因缘,有共修的条件。古时候那个因缘不错,行!现在因缘不好。现在共修人多,叽叽喳喳的,张家长、李家短,这哪里叫共修?如果说那是共修的话,修六道轮回,不是修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是修清净心,跟那么多人在一起,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嘴巴里说的,都是杂心闲话,心怎么能静得下来!不说话,你们打佛七止语,你不说话,你眼睛还会看见,你心里还会打妄想,只是不说而已,你还是不清净。
所以现在真正修行,说老实话,回家去念佛去,一个人修。一个人,有的时候精神提不起来,依众靠众,古人所谓怕自己懒惰懈怠,所以大家在一块儿修行,彼此互相勉励;看到人念佛,自己不念不好意思,共修的意义在此地。现在变质了,现在这个好处没有了,在一块反而麻烦。自己精神提不起来,怎么办?现在有办法,有念佛机、有录音带,这个可靠,它不会给你找麻烦。特别是现在念佛的录音机,还有随身听,你带上耳机,你在家里一天到晚念佛,你看,又不妨碍工作,又不妨碍别人,家里人别人不念,你也不妨碍他。如果你的妄想多,你就把声音开大,大的时候,外面什么都听不见,比念佛堂好!大声把妄想压住,把妄想伏住。心很清净,可以开小一点,或者是照顾别的事情,声音小一点,还能够听得到外面声音;不想听外面声音,声音就开大一点,好极了,比什么都好。现在利用这些科学工具,自己真正用功确实得力,这个比打精进佛七好太多了。你一天到晚念,真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修一切善法,你一天到晚在工作都是善法,都是帮助别人,都是利益大众,自己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心里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说这个方法多好!
我学佛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多年当中,我所看的、所接触的、所感受的,我觉得小道场比大道场好。人愈多愈复杂,麻烦事情愈多,所以道场要小,愈小愈好,人愈少愈好。诸位想想,我们净土宗古来的祖师慧远大师,他是东晋时候的人,最初第一个念佛堂在江西庐山建的。那个时候他的同修算不少,一百二十三个人,这叫道场,不是随随便便人来就可以。远公大师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人,谢灵运,这个诸位在历史上读到的,他的文章写得好。谢灵运曾经到庐山拜访远公大师,想参加他的莲社,不答应,拒绝他,不让他参加。你看远公念佛堂,进去不是那么容易的,想来念佛就来念,哪有那么容易!要保持一个清净的环境,你心清不清净?你心不清净,你不要来。谢灵运为什么被拒绝?心不清净,喜欢写文章,喜欢作诗,满脑袋这些东西,打妄想,文人的习气太重了,会影响大家的清净心,远公拒绝他。陶渊明,我们慧远大师就很欢迎他,但是陶渊明没有参加,没有参加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在《西方确指》里面看到,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十二个人。
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很值得我们去反省,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诸位自己仔细去想想,人少好,小道场固定的这么多人,真正用功。人少、道场小,开销少好维持,不要拉信徒,拉信徒想方法找钱来养道场,诸位想想那是什么道?想尽方法去拉信徒,甚至於不择手段,你想想看他是什么心?贪瞋痴慢。他是什么道?三恶道。那个道场是三恶道,这不是佛道,不是菩萨道。佛道是平等心,菩萨道是六度心。现在道场很多,你要看清楚它是哪一道,糊里糊涂走进去,可不得了!如果它是地狱道,那个麻烦就大了!一定要认识清楚。我跟大家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所以你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道场在你家里,不在别的地方,一个念佛的随身听,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之道,要懂得这些。
【转凡不转凡,成圣不成圣,以及一切生死利害等等,概不挂念。如此,便与道相应,与性相应,速能成就。否则反不能成也。】
我刚才说了这一大堆,好像与这几句也有关系。真正修行人,要把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放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转凡成圣,法相宗教给我们转识成智,净土宗里面教给我们一心不乱,这些说说算了,不要去理会它。如果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决定有障碍。念佛的同修求什么?求一心不乱。念了几个月,念了一、两年,跑来找我:「法师!我念了这么久,为什么还得不到一心不乱?」我听了之后就告诉他,我说:「你这一生都不会得到一心不乱。」他听了就很茫然。我说我跟你讲真话,你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你因为有一个一心不乱的心障碍了你,你得不到。怎样才能得到一心不乱?把那个一心不乱的念头拿掉,你就一心不乱了。你心里头放个一心不乱,你怎么会得到?永远得不到!《金刚经》佛讲「法尚应舍」,你为什么不舍?听明白了,知道了,知道之后要舍掉,不能执著,教给你老实念就行了,自自然然就到一心不乱,求不得!一求就坏了。所以你修行有一个念头,我要转凡成圣,我要转识成智,你永远落在事相里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这一生没指望了。这个道理、这些事实,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要真正把障碍排除掉,真正放下。
所以转凡不转凡、成圣不成圣、一心不一心,一概不要去理它,这是佛法边的事。世间法边上的事情呢?一切生死利害等等,不要挂在心上。你家庭里面的事情,你工作里面的事情,人与人当中这些事情,复杂得不得了。学佛的人应该怎么样面对它?统统放下,没事!你把这些事情挂在心上,坏了!要知道世出世间法都是业因果报,这个人跟我很好,过去结的善缘、好缘,但是要知道,缘有尽的时候,缘尽他走了,好!没事了,走了。遇到一个恶人来缠绕,也是缘分,也有尽的时候。缘聚缘散,聚也好,散也好,不放在心上。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心里头若无其事,我们那一句佛号才念得好。我今天想求西方极乐世界,只抓住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想管。现在人得失的观念很重。今天发财了,得很多钱,若无其事,与念佛不相干。今天输了钱,输了几百万,没事,若无其事,不相干。我生也没带来,死也不带去,你要真能放得下,你这一句佛号才念得好,佛号念好了,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世出世间法都不受干扰!佛在这个经末后告诉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一切人事物的相,不取是什么?不执著,一切都随其自然这就好,根本没事,何必一定斤斤计较,死都不肯放下?那是自找麻烦。没人害你,自己害自己,没人害你,没有人逼迫你,自生烦恼,自己迷惑颠倒,你能怪谁?所以这地方,末后一句「概不挂念」,决定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不放在心上,你能这样做,就与道相应。道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这是道。「与性相应」,与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什么?是道之体,清净平等觉的本体就是真如自性,与这个相应。「速能成就」,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你就很快可以得到。你得到这个,你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没有一样你不通达,没有一样你不能解决。「否则反不能成也」,否则是只要你有一丝毫的牵挂,你就不能成就。无论是世法、是佛法,心里头没有真正放下,还有牵挂,那就不行,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心里头不能有一物,心要空,心要净。心本来是净的,本来是定的、不动的,本来没有东西,你不能把它放一个东西在里头,《坛经》上说的「本来无一物」。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后半段跟前半段义趣大大不相同,前半段须菩提尊者答覆的多半是「不也世尊」,多半是这种语气;后半段他的语气变了,「如是如是」。后半段是讲一切法皆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完全是从法身大士果地上的境界来说的。
【问意谓,可以观想有相之应身,即是观想无相之法身否。】
法身就是真如本性,这个意思就是说,可不可以从相上去见性?意思就是这个意思,看法相就是法性。
【一个有相,一个无相。】
法性是无相的,法相是有相。有相的相,是从无相的性变现出来的,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明了。
【若执以为可,未免取相,而有著相之过。】
不能执著有,执著「可以」,那就变成著相。
【若执以为不可,未免灭相,而有堕空之过。】
这两边都有过失,过失从哪里产生的?诸位要记住,著,著就有过失,如果不著,说可也行,说不可也行,都没有过失。由此可知,过失生在执著,若执,你执著以为可,执著是病;执著以为不可,毛病还是在执著。
【试看长老所答,可以增长见地不少。】
增长见地就是增长智慧,我们一般世间人讲增长见识,有这个意思在。他这里答的:「如是如是」。
【如是句,实非应诺之辞,乃是说理。】
我们看到这个字的样子,往往是依文解义,「如是如是」,那就对,是可以,我们不是这个解释吗?这个解释就把意思完全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我们要不小心看这个句子,准会把它讲错,意思会错了。他答的「如是如是」,不是我们想像那种肯定这种字句,不是这个意思,这是说理,这里面含著有理。
【如者,诸法如义。是者,一切皆是。】
这两个字的意思深。我们前面讲了好多次,讲了好多个小时,就是说这两个字的意思。如果是诸法如义,那就是了,那就都是了,没错!所以它的意思,
【意显惟如则皆是,不如则皆非。】
先把这个前提说出来。
【此明法法皆是缘生】
法法皆如。
【不执著缘生相,而会归一如性。】
这是前面一个如是的意思。
【则法法虽皆缘生,亦即法法皆是佛法。】
这就是一切皆是的意思。这一段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大家就更容易明了。如果你把性相,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理体、本体,就像我们作梦一样,能现梦境的那个心是体;变现出梦境,那是相。性跟相不一样,性看不见,所以叫它做空;但是这个空不当作「无」讲。一般人说到空,空什么都没有了,不是这个意思。它有,有为什么说它空?你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也摸不到,不但摸不到,想都想不到;换句话说,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达不到,它确实存在,无处不在。因为六根都达不到,叫它做空;它真有,它能现相。在梦中现出境界相,我们讲它能现相。你要是把这些道理事实统统都搞清楚了,那么相就是性,相是性变现出来的;器就是金,那就对了。这就惟如皆是。如果你执著性不是相、相不是性,那就皆非,你都错了;对性你也看错了,对相你也看错了,你说是说非统统都错,一切皆非。明了通达了,一切皆是。
【法法虽皆缘生,亦即法法皆是佛法。】
佛法,什么叫佛法?真相通达明了就叫佛法。佛是觉的意思,你能够真正明了一切法都是缘生,那一切法怎么不是佛法!你确实都明了、都清楚,知道一切法都是缘生,你决不会执著一切法。为什么你不会执著?因为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这个经上前面讲得很好,我们凡夫能执著的,能执著的是心,能执著,能执著的三心不可得,这是告诉你,能执著是空,当体即空;所执著的一切法、人事物,那是刹那生灭业果相续的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俱空,能所都了不可得。你要是真的把这个真相搞清楚了,哪一法不是佛法!样样都觉悟了。
【两称之者,令人当重视如字。】
如是如是,如是两称特别加强语气。佛经一开端,如是我闻,第一字就是如,「如」是什么意思?如的真正意思,就是诸法一如、诸法如义,你懂得「如」了,就一切皆是。一切经里头「如是」,用《金刚经》这两句话,真的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诸法如义,一切法皆是佛法,世尊所说一切经都是发明这个道理,都是说明这个事实。所以这两称是教我们重视这个如字。
【必其能如】
能如就是对於如的意思通达明了,然后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是这个意思。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在三十二相里,确确实实就见到如来的报身、法身。正是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从一法里头能够见一切法的法性,能够通达一切法的法相,可见这个意思的确很深。
【若领会得性相一如。既不灭相,亦不执相。则观三十二相应身,即是观如来法身也。意显既一如矣,观相即是观性。】
这个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在中国过去宗门里面,这个境界特别明显。开悟的人,见了性的人,老师常常勘验他,就是测验。禅宗里面像《五灯会元》、《传灯录》,这些记载都是学生开悟、见性了,老师考试测验的记录。其中问答,在那时候的考试,用现在的话来讲都是口试,没有笔试,不要写文章的,这一问一答,老师就晓得学生是不是真的开悟了,真正开悟也要请老师印证,所以那是考试的记录。他们一问一答,我们都听不懂,不晓得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听不出他的意思。如果你要懂得「一如」,懂得「皆是」,《禅宗语录》你听起来就很有味道。如果你要是不懂的话,你听不出来,好像所问非所答,问的话也奇奇怪怪,答的话是莫名其妙,你有这种感触。实在讲,宗门里面的机锋,就是测验问答的这些语句,最原始的大概就是《金刚经》上。《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跟须菩提一问一答,如果没有注解,没有详细说明,我们看起来也看不懂,也是所答非所问。再看底下这段: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经义都在科题上,所以科题非常重要,它就是解释经文的,为我们点明这一段经文的意思。这一科,就是这一大段,「约性相明非一异」,非一非异就是不一不异。前面这一段总显如义,注解里面就详细发明这个道理。第二段,前面是总说,别遣情执。佛法所谓是觉法;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凡夫为什么不觉?就是有情执,有这个东西就不会觉悟。如果你要真正求觉悟,必须把情执放下,这是最难放下的。为什么难?无始劫来的习气太深太深。所以有一些根利的人,一听佛法他懂了,他明白了,也知道这个东西不好,可是就是放不下;好像不忍心放下,不好意思放下,这还是迷,还是惑,还是迷!在这种状况之下,释迦牟尼佛只好再说,再给你,再给你讲了四十九年,给你讲了二十二年般若 。由此可知,放下是真难真难!不能不一而再、再而三,千百遍的重复,就是这个情执太深太深了。这是从遣取相明非一,从这方面来说,还是叫我们放下;遣就是叫我们放下,叫我们舍离,从取相这方面来说。所以佛举这例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他是不是如来?须菩提答覆: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我们看注解:
【佛之言此,正因初发心修观者,无明分毫未破,方在业识之中。若闻一如皆是、是法平等之说,不揣分量,遽谓观相即是观性。不知所观者,正是识而非性也。一切学人应於此中细细勘验。】
佛看学人,看学生,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有听明白的,少数,太少太少。多数都是把意思听错了,自己把意思听错了,并不知道自己错,还以为自己听清楚、听明白了,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不但现在很多,释迦牟尼佛在世,当时这个情形就不少。我们正是此地所说的初发心修观者,好在我们还没有依般若 来修观,依般若 修观就很麻烦。我们今天是用念佛的方法,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修观;观是观念,就是我们的想法、看法。我们观念错误了,把观念修正过来叫修观,我们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所以念佛也是修观。如果说念佛不是修观,他对於念佛法门不了解,不但对於念佛法门不了解,他对於一般大乘佛法他也不了解。初发心修行人,无明没破,无明没破我们都是在业识范围之内,也就是我们起心动念,我们所有一切的行为,都是心意识在做主宰,相宗里面所说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六道众生、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换句话说,你没破无明,破一品无明,那就见法身、证法身,那是法身大士。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样的人才是《金刚经》的当机者,《金刚般若 》标准在此地。他们真正是万法一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法身大士,不是我们境界。我们今天在《金刚经》上,也听到这个话,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法身大士说的;我们听了,我们听了以为自己听懂了,我们也来学学,不揣摩揣摩自己的分量,以为见相就是见性,人家见相是见性没错,一点都没错;我们见相还是见相,决定没有见性,要懂得这个道理,确确实实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要在这里头留意,要细心去勘察,不能搞错。错了,不是佛错,佛没有说错,经没有记载错,我们把意思会错了。意思会错了,麻烦很大,很容易堕在恶取空,你修行的方向就错了。后来的结果当然就错了,正是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也就是古德所谓是盲修瞎练。看著经典盲修瞎练,这个叫冤枉!这就是我们常讲,开经偈里头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搞错了。这一段意思还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