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集)

发布时间:2024-03-11 09:20:27作者:念佛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四品后面的偈颂,我们学到科题是「如佛救苦」,我们把这首偈读一读: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我们先看这首偈。前面法藏菩萨发愿要成佛道、要开智慧、要度众生、要断烦恼,这里也是继续发愿,『亦如过去无量佛』,是法藏菩萨讲,我也要好像过去的无量诸佛那样,『为彼群生大导师』。「群生」就是众生,包括六道十法界所有的众生,帮助他们断烦恼出生死,做他们的大导师。「导师」是引导众生出离苦海这样的善知识,佛可以叫做大导师,也是大师,大师就是大导师,唯有佛才可以称大师。一般法师你不可以叫他大师,这样有点过誉了,因为他没成佛。就好像你在香港街上见到有人,叫首相,或者是特首,这样称呼他,等于是挖苦他,因为他不是。所以他不是大师,你不可以叫他大师,叫他法师,充其量如果他很有名的,叫大法师就不错了,不可以叫大师的。佛才可以叫大师。

因为佛可以『能救一切诸世间』,这个「诸世间」不仅是包括六道,也包括四圣法界。六道的众生有『生老病死众苦恼』,出了六道,生死断了。这个生死是叫做分段生死。出了六道轮回,入了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虽然没有分段的生死,但是还有变异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你的生命有一段一段的,从生到死为一段,然后一投胎一轮回又来过,又是从生到死,所以叫做分段生死。变异生死是讲二乘和菩萨,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不断的提升,舍去下面的那个层次,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一种变异就叫做变异生死。有变异生死,说明烦恼还没有断尽,所以还有苦恼。

唯有佛是断尽了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所以他一切的苦恼都解除了。他也可以帮助六道的众生,包括二乘、包括菩萨在内,可以帮助他们解脱生死苦恼。法藏菩萨在这里发愿,我要好像佛陀一样帮助一切世间,这个愿非常真诚。发了愿就要去修行,如果有愿而无行,那个愿是空愿、虚愿,不是真的,有愿必定是有你的行去维护。所以下面一首偈就是讲法藏的修行,科题叫做「悉令成佛」,不仅是自己修行,还要帮助众生得度。我们看经文: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常行』是不间断。下面讲的是菩萨六度,又叫做六波罗蜜。这个波罗蜜是梵文,意思是到达彼岸。它不是水果的菠萝蜜,那些没学过佛的人一听,六波罗蜜,以为是吃六个水果,搞错了。这个六波罗蜜是菩萨行的纲领,六条纲领。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所以这里是简称『布施及戒忍』,这里是讲了三度。下面『精进』是第四,禅定是第五,智慧是第六,总共是六度。这个六度是帮助自己,也帮助众生得度的。所谓得度就是像我们过河一样,要渡河要靠船靠竹筏过去对面,这叫做度,度彼岸;中间河流是代表烦恼,度烦恼的中流,到达涅盘的彼岸,这是六度的意思。所以这六度是对治我们的烦恼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才要修六度;如果没有烦恼,这六度也没有必要了。所以佛法是药,拿来对治病的,众生有病,佛就开出药方来帮我们治病,病好了就不用吃药。如果病好了还要吃药,那又吃出病来了。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这个意思。

六度是对治我们六大烦恼。第一个是布施,对治什么?对治我们的悭贪。

悭就是不舍得,贪就是贪爱、贪欲,自己有的不舍得布施,自己没有的就很想贪取,这个是根本烦恼。我们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为什么有种种的苦恼?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个贪字。所以用布施来对治我们的贪心,我们舍不得,那就要布施。你哪一样最舍不得就要布施哪样,这才对治。过去有个将军学佛法,学得不错,但是他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很喜欢他收集的一个古玩(一个古董),可能是翡翠,还是什么很高级的一个瓶,他经常没事就拿出来看看,爱不释手。有一次,他拿在手上,看着看着,弄来弄去,突然一失手差点就掉在地上,幸好他是一个将军,武艺高强,一下就接住。但是他全身冒出冷汗了。然后他一想:奇怪了,我上战场打仗,出生入死都不怕,为什么被一个花瓶搞得我现在出了一身冷汗?他想不通。这个是我的弱点在这里,我一定要对治,所以他想想之后,就把花瓶往地上一扔,「砰」打碎了。放下了,这个就是对治。所以你贪爱哪样东西,就要把哪样东西放下。

当然这是一个表法,不是劝大家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打烂,你这样学佛就学得很呆板了。应该是怎么样?从心上放下,事上可以有,心上不可以执着。这个布施,是你心上放下,把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那种情执破除。这样的话,有和没有都无所谓,你放下了贪爱、放下了执着,有也无妨,没有也无妨。你即使有亿万家财也都无妨,你不受它的障碍,你不会有贪爱、不会舍不得,需要的时候,全部拿去布施都是这么轻松自如,一点都不会有执着,这就是放下了。

虽然道理是这样讲,但是你有跟没有还是有不同,你如果有家财亿万,估计你修行就不是这么容易,所谓「富贵学道难」。我估计在座的可能都不会是亿万家财的人,如果你好像李嘉诚这些这么多钱财,你不会来听我讲经的。所以我们现在能够日子过得不错,有得吃,有个地方住,虽然生活条件一般般,但是吃得饱,住得安稳,房间小无所谓,可以避避风雨,足够了。不要再贪取,不要想再赚多少钱,即使你赚得个金山,到最后一分钱也带不走。所以要放下,现在就要放下。

没钱比有钱好,为什么?没钱,你什么忧虑都没有。就像我这样,我是身无分文,银行账号都没有,更加不会有财产,这样走起来方便,说走就可以走。如果你有很多东西,家财万贯,儿孙满堂,走起来不容易,拖累很多。你自己就要警觉,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要注意自己不要被拖累下去,一拖累下去就搞六道轮回,将来再要有出头之日,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佛法非常难遇,净土更难遇,现在我们有这个幸运、有这个福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求生净土,这就叫做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简单的讲就是到家了,我们中国人讲到家,印度人讲到彼岸。讲你功夫到家了,就是你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就是布施到家了,你够了,你这个身心世界都放下了。

第二个是持戒。戒律是成就菩提的根本,如果没有持戒,学佛是不可能成就。所以佛在涅盘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双树林间要入涅盘了,阿难尊者这个时候请问佛,佛在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了,我们以什么为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大家,「以戒为师」。佛虽然不在世,但是,你能够持戒,你能够依教奉行,就等于佛在世一样。

持戒,戒律有很多,有在家的戒,有出家的戒。在座大部分人都是在家人,我们就专门讲一讲在家的戒。在家人持戒最基本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能够把这五条戒律持好,你就是合格的佛弟子,你在现在的社会,你就是有德君子,你就是善人;你再能够发心求生极乐世界,甚至能弘法利生,你就是菩萨。再高的戒律,我们未必做得到,也都不需要好高骛远,能够把五戒做好就了不起了。

不要讲在家人,出家人你能够把五戒持好,也了不起。这句话不是我在这里讲,弘一大师就是这样。弘一大师,我们都知道是近代持戒第一的,专门学戒的律师,他为自己评定一个身分,讲自己是「出家优婆塞」,优婆塞就是持五戒。他自己知道,沙弥戒、比丘戒他没得戒,这个人就难得,他不会搞虚假,讲的是真实话;也不好面子,虽然自己一生持戒精严,但是知道自己所能够得戒的只是五戒,而且还不是全分,他讲自己是多分优婆塞,可能做到百分之九十,还差一点点没做圆满。这样的人就非常难得,人心真诚、老实,不会好面子,不会讲自己有多高,很老实的告诉大家,我就是出家优婆塞。跟大家不同的,只是我出家了、我剃了头,跟大家一样持五戒。说明什么?你能够把五戒持好,你就是当代一代宗师。弘一大师是一代宗师,最后也是往生极乐世界。

在末法时期持戒非常不容易,不同于正法时期,正法时期你可以持戒得度,你严持戒律,你就可以证阿罗汉果。在像法时期就不行了,像法时期靠持戒不能得度,要靠禅定,你要修禅、修定,希望能够开悟。但不是说不持戒,戒一定要持,持戒还不够,还要加上修定。当然出家的比丘戒,到南宋之后就没有人能够得戒,这个是蕅益大师讲的,弘一大师也都非常赞同蕅益大师的话。所以好像我这样的出家人,大家不要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跟你们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什么?我剃了个头,穿袍搭衣。我们对不起这件袈裟,为什么?如来留下来的戒律,我们做不到。所以末法时期,印光大师劝导我们修行人,戒律能够最基本的五戒做好,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能够生惭愧心、生忏悔心,这还算得是个有良心的出家人。

所以佛法到这个时期非常的衰微,原因在哪里?我们自己学佛弟子没真正去持戒,没能够真正把佛的教导在我们身上做到,对不起佛菩萨。现在看到佛法非常衰落,虽然讲寺院很多,这些法会、这些香火很鼎盛,其实佛法已经是到了最低谷。为什么?真修行的人少了,在佛门里面都受世间这些习气的污染,连我们出家的人都离不开名利的追求,这个攀缘的心。真正的道心没有了,这个持戒,不要讲比丘戒二百五十条,菩萨戒,我们出家是受梵网戒,十重、四十八轻戒,这些戒做到的人可能都找不到了。就算是沙弥戒,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再甚至是五戒,做到的人都不多。所以佛法就这样衰落。

我们真正希望佛法能够兴旺起来,自己要努力,不要求别人,求自己。自己一定要真修行,真正要持戒,不仅行为上面不可以有恶行,连恶念都不可以有。要深信因果,如果对因果都不相信,你就根本不可能持戒。为什么?你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可能你装模作样会做得很好,但是在暗室独处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因为你不知道有因果,你不信有天地鬼神,你就一定会肆无忌惮,所以持戒不可能持得精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想要真正持戒,一定是内心深信因果,所以印光大师当年非常提倡因果的教育,印光大师对戒律本身提倡的不多,只是要求大家持五戒,他不会再提很高的口号。为什么?知道大家做不到,与其唱这么高调,不如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先是从因果学起。

印光大师当时非常提倡三本书,一个是《太上感应篇》,一个是《了凡四训》,一个是《安士全书》。这三部书都不是佛书,不是佛经。《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的,叫做家训。《安士全书》是清朝的周安士居士他写的批注。《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是道家的;还包括《万善先资》,就是讲戒杀;《欲海回狂》是讲戒淫;再加上《西归直指》,是劝大家求生极乐世界,《安士全书》是四部书。印光大师印这四本书印得最多,就是印这三套书《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超过佛经。为什么?希望大家深信因果,能够深信因果,你才能够断恶修善,你才有可能持戒。所以五戒的基础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不到,不可能持戒。十善业道是讲身口意三业。意业里面的不贪、不瞋、不痴就没有几个人做得到,贪瞋痴谁没有?你还有贪瞋痴,你不可能持戒精严。所以要下大力气去断自己的贪瞋痴。最好的方法还是靠念佛,念阿弥陀佛念到心清净了,你自然就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持戒就圆满了。

所以佛法到了末法时期,两千年后就是末法时期了。现在我们是佛灭度三千零三十九年,当然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要靠什么得度?靠念佛得度,靠净土得度。佛预言的,知道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差了很多,烦恼很重、业障很深,虽然是有善根,但是在境界里面抵不住诱惑,还是要犯戒、还是会造恶、还是会堕落。所以佛怜悯我们,开出净土法门,要我们能够深信切愿求生净土,靠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我们靠阿弥陀佛的力量。靠自己靠不住,靠阿弥陀佛,能够希望平平安安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出三界。所以除了念佛往生净土外,你靠任何其它的法门,可以讲不可能。除非你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了续佛慧命,为了延续佛的其它的法门,这样可以。如果不是菩萨再来的,你去试修其它法门,很危险。因为其它法门是靠自力,自己的功力不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起码我自己就体会出来,自己要降伏烦恼,真是没有这个力量。唯有怎样?把自己完全放下,完全谦卑下来,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世界一切都放下,这样就有把握。所以我们持戒,最基本的把《太上感应篇》、把《十善业道》做到,你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定可以得度。

菩萨第三度是忍辱,忍辱其实就是忍耐。中国人他对于自己的名誉比较执着,特别是读书人,所以古人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你砍我的头没有问题,你不可以侮辱我,中国读书人有这个骨气。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些祖师大德见到中国人的习气,什么都能够忍,就是不能够忍辱。好,在忍后面加个辱字,本来这个忍是什么都可以忍,忍耐的意思,现在就变成忍辱。为什么?连侮辱你都可以忍,你什么都可以忍了。忍辱就是讲我们要有耐性,能够忍耐。

刚才讲的布施对治我们的悭贪,持戒对治我们破戒,忍辱对治我们的瞋恚心。瞋恚心现在人都很强,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不耐烦,很容易生起不平、抱怨、情绪等等这些念头,这些都叫做瞋恚心。瞋恚心的烦恼是地狱的主要业因。地狱都是有火,火怎样来的?瞋火。你想想,一发脾气的时候,整个脸都通红了,内心那些熊熊烈火在燃烧。地狱里面也是这种火,所以你的火累积起来积到最后,就现出地狱的这个景象,自己就要下那个油锅。所以一定要去忍辱,遇到什么境界,我们都要保持心平气和,不可以有对立不平的情绪。即使别人来伤害我,别人来欺负我,来侮辱我、毁谤我,我都要逆来顺受。修自己的忍辱波罗蜜,对治自己的瞋恚烦恼,消除地狱的业因。你想要保持功德,忍辱就非常重要,你可能通过布施、通过持戒积累了不少功德,结果发一场脾气,火烧功德林,全没了。所以你看看,你自己问问自己,现在有多少功德,你就回忆一下,我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发脾气的,如果你昨天发过一次脾气,好,那个功德从昨天开始计算;如果你刚刚吃饭那时心里面很不高兴,你现在的功德就是这么一点点,修了十来分钟。所以你要保持功德,一定先要修忍辱。

第四是精进波罗蜜。精进是对治我们的懈怠、放逸,这个是我们凡夫的习气,都想偷偷懒、放放松,没人来逼我,我就可以稍微享受一下、放松一下,那种勇猛精进提不起来,所以修行进步得很慢。如果人能够精进的话,很快就能够成就。凡夫修行,修三大阿僧祇劫还没修成,就是因为懈怠、放松、放逸,不能够精进。这个「精」我们要特别提出来讲一下,精就是专精,「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叫做精进。心一定要专一,专在一门上面,你就容易成就。如果你贪多、杂修,看到佛法里面个个法门都好,今天参参禅,明天念念密咒,过几天又去学学戒律,团团转,学一轮下来几十年光阴就过去了,到最后就一事无成。原因就是你不专,要专的话,二、三年你就有大成就。

特别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最方便,而成就是最快速的。这个都是所有的经论、祖师大德的著作里面反复强调,这个是特别法门,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最适合我们。因为我们时间无多,工作又忙,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修行,那就要用一个非常快速成就的法门来帮助我们,在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办妥这个生死大事。虽然它是很快速成就,但是你都要专精才行,你如果是搞得很杂,经是部部经都好,部部经都读;咒语,咒语个个都好;佛菩萨名号,个个佛菩萨都要念,好像念不到哪一个就觉得对不起他,就怕我念阿弥陀佛,以前我念地藏菩萨,那地藏菩萨会不会责怪我的?你看,用你的凡情来度量佛菩萨的心。你这样想,地藏菩萨流眼泪,你错怪我了,我就是希望你念阿弥陀佛的。你搞这些情执没用的,对佛菩萨都不可以有情执,真正依教奉行就老实念佛。

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里面,苦口婆心劝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没有叫我们念释迦牟尼佛,他没有这些情执的。所以我们就老实念阿弥陀佛,这个叫做听话,释迦牟尼佛就高兴。你念他的名字,他未必高兴,你念阿弥陀佛他高兴,畅佛本怀。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开始讲经的时候多高兴,放大光明,放光现瑞表达他的欢喜之情。为什么?现在能够讲净土法门,可以劝大家念阿弥陀佛了,释迦牟尼佛无比欢喜。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法门上精进。

你看《净土圣贤录》里面,那些人成就,在家里念佛,一般来讲不会超过三年。真正念佛,念三年你就成就了,坐着往生的、站着往生的,大有人在,这个就是大成就,因为往生就是成佛。密宗讲即身成佛,这个法门就是即身成佛。坐着往生的我见到有,我见过,站着往生的还没有见过,躺着往生的就见得太多了。希望我们在座的能够发愿,坐着往生、站着往生给我看看,这个是为佛经做证明,你就是弘法利生,你功德是比我在这个台上讲经功德大,我在这里讲到喉咙都沙哑未必有人相信,你做出个样子出来别人就相信了。

你看早年,几十年前了,何东的夫人。何东,你们大家知道吗?他的夫人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老太太了不起,念佛念了一辈子,家里人都是信基督教,难得她们家宗教和谐,互不干扰,你念你的佛,他信他的耶稣,大家不干扰,一家还是和和气气。这个是什么?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孝道,所以儿女虽然信耶稣,他不会阻止他的妈妈念阿弥陀佛。后来这位夫人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开往生大会,把全家的亲戚朋友全都叫来,连记者都叫来,开一个大会,告诉大家,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了。然后跟儿女说,你信耶稣我不反对你们,但是今天我要走了,我们母子一场,你都要尽最后的孝道,我要求你为我念阿弥陀佛,可不可以?儿女说这个没问题,也挺孝顺。结果大家为她念佛,念了没多久真是走了。当时报纸也登了不少,全港轰动。你看这样往生极乐世界,最好的弘法利生。你讲一千句一万句,不如你拿出个样子给我看看,眼见为实,所以何东夫人她那些儿女后来全部念阿弥陀佛了。家里人不信佛不要紧,你往生给他看看,他最后就信佛了。我遇到很多家庭都是这样,一往生极乐世界,家里人全部都度了,为什么?佛力加持。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了,难道你没有能力加持?你当然有这个能力。所以精进就非常重要了。

禅定,这是在精进的功夫用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得到了禅定,禅定就是三昧。我们念佛的人得的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要在事上努力去念,它不是突然得到,这个跟禅宗讲顿悟是不同的,事上要渐修,理上可以顿悟。事上一定要渐修,就是你要下功夫去念佛,每天克定功课。譬如说,如果我数珠的,我数一万句佛号。你在家里有时间你就念,特别上了年纪退了休的,没事不要出去逛街,不要出去跟别人喝茶聊天,那些浪费时间,搞六道轮回。拿这些时间来做什么?念阿弥陀佛,一万句佛号两个小时就念下来了。你每天拿两个小时念,慢慢增加。再听经,最好听四个小时,专听《无量寿经》,一门深入。

读经,如果你能够读的话,最好也是读《无量寿经》,一开始读得慢不要紧,慢慢愈读愈熟,愈熟就愈快。这部《无量寿经》,我们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三个半小时才读完,现在四十五分钟就行了。读熟了,不用一个小时,一天读个五部、六部都可以。你要给自己下个功课的日程。譬如说,我在一年里面,我要读多少部经,如果一天读一部,一年是三百六十部。一天读三部,一年就一千部,拿出三年时间,把这部经读上三千部,你就得三昧了,禅定就出来了,要下这个功夫。

我知道的有些同修,这部《无量寿经》读了一万多部。如果一天读三部,一万部你说读多少年?一年一千部,要读十年。我认识那个人,六年读完的,换句话讲,他一天不止读三部,平均是五、六部。你想想,你一天读五、六部《无量寿经》,你的心不定也很难,自己自然就定了。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跟别人闲谈,专门就是读经,你一定得定。报纸、电视看那些一点益处都没有,对于你的修道来讲一定是障碍。你不看心清净,一看,你忧心匆匆。钓鱼岛现在问题怎样解决?十一的海难真的这么多人死,那里有地震,那里有泥石流,一天到晚忧心匆匆。你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日日天下太平;他看报纸、他看电视,他天下不太平。我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我的天下太平,我天天都是极乐世界,天天都是阿弥陀佛。你说多好。

所以自己要能够学都摄六根,你的六根要在那个境界里面收回来,不要那么关心外面的事情。有人讲,你不看电视、不看报纸,那你新闻都不知道。我跟别人怎样讲?这个天下没有什么新闻,眼前这么多的事情给我们演绎些什么?四个字「因果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恩报,我全部包括了,不需要去看。这些事情,佛在经里面讲得太清楚了,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办妥大事了,我可以随时乘愿再来,帮助这个苦难的世间。现在你知道那么多新闻,帮不上,只是自己被拖累下去。我不如把这个放下,我先去极乐世界,然后我乘愿再来,我就真正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帮助,这个是正确的道路。所以修念佛三昧最重要。最后定时间长了,自然就开智慧。念佛首先是功夫成片,佛号二十四个小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可不可以达到?个个都能达到。如果你真修真干,我告诉你,一个月之内,你就知道念佛功夫成片是什么的味道。你从早到晚这样念,念到习惯,那个佛号连睡觉它都不停,睡着了之后还在念。真是这样,念习惯了。这个时候就是功夫成片,就是最浅的功夫、最浅的念佛三昧。这个时候,如果你有真信切愿求生净土的话,你一定可以往生。

但是如果你信愿不足,你这个念佛三昧转成来生的人天福报。所以信愿很重要,不是靠念佛就行。有些人念佛念到功夫都成片,佛号真是不会断了,但是后来还是往生不了。为什么?信愿不足,他信里面夹杂着怀疑。怀疑什么?我造的罪业很重,我以前堕过胎,我以前做过一个很不好的事情,心里面这个阴影始终保留在那里。他不相信佛力加持我能够带业往生,信不过,所以形成了自己的障碍。第二个是愿不足,信是很信了,愿力不够坚定,对于这个世间还有很多的留恋,这边念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乖孙来了,睁开眼笑咪咪看,看完之后还是要念佛,念着念着又睁开眼来看,放不下。情执没放下,愿力就不够坚定,所以这个时候就很难去得了。一定是你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你就可以去。

你的念佛功夫成片,帮助你自在往生。为什么?你句句佛号都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的罪业全消了,到你临终的时候,你就好像何东爵士的夫人,开往生大会。把大家都招来,我们一起念佛共修,我今天表演给你看,看看怎样往生。真是做得到,这个自在往生。是你的业障全部消除了,所以念佛可以消我们业障。但是信愿是最根本,听经闻法是帮助我们稳固这个信愿,你不听经不闻法,就没有人提醒你,以为自己念佛念得不错了,到最后还是往生不了,就很可惜。就是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得过来,这个就很可惜的。所以智慧是信愿行能够成就。

这个经文讲的是用菩萨的六度来自度度他,『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众生还没得度的,你要帮助他。有情众生,情是有感情、有情执,有感情的众生对你可能他就有这种感情、有缘分,他就会留意你的行为。所以菩萨做一个好样子,我修菩萨六度,把烦恼习气断除,改过自新。原来我没学佛的,我是这样的人;现在学佛了,痛改前非,我变了个人。你周围的亲友见到了,他就会觉得很新奇,他就会思考,为什么那个某人学佛之后完全不同?学佛真是很好。他就来学了,身教比言教要效果好。拿言教,你跟他讲那么多,讲这么多佛法,可能讲到他很厌烦。你身教,他看了之后他受感动,他就能够得度。「已度」的就是已经学了佛的,你帮助他能够信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是「使成佛」。已经信了净土的,你要劝他,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好好在《无量寿经》里面下功夫,坚固你的信愿行,保持不退转,早日拿到念佛三昧。慢慢引导他、提升他,帮助他成佛。我们再看下面一句,这个是半首偈,科题是「坚求正觉」。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经文是讲,假使你供养恒沙数这么多的佛菩萨,不如你自己坚定勇猛来求正觉,这个是法藏菩萨为我们讲真实话。你供养佛菩萨当然是有功德,当然会有大福报,但是未必能够了生死,未必能够成佛道,不如你自己能够坚定勇猛来求正觉,你自己成佛才是真正的供养。这句经文的意思在《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就有讲到类似的话,《华严经》上讲,「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有财供养、无畏供养、法供养,三种布施供养,最殊胜的是法供养。

而法供养有七种,第一种就是「如说修行供养」。佛的教导你能够去奉行、去老实真干,这就是对佛菩萨真正的供养,这个供养是最殊胜。为什么?《行愿品》上讲,「以诸如来尊重法故」,因为诸佛如来尊重的是法,你如法修行,所以就等于供养诸佛。「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佛怎样能够成佛?因为他们在因地上面就是如说修行,所以「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你怎样供养如来?怎样才叫做供养释迦牟尼佛、供养阿弥陀佛?是不是在佛像面前摆些鲜花、水果就叫做供养?这个搞形式,当然形式是表法的意思,也是有作用,但是最关键是你明白表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供养是什么?提醒自己什么是真供养,如说修行是真供养。这部经是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就依教奉行,我们就一切放下求生净土,你就是佛最好的弟子。经上给你授记,你是如来第一弟子。为什么?因为你供养如来,你是真供养如来。

所以自己成正觉是第一重要,因为你成了正觉、成佛了,你才能够帮助佛普度一切众生。自己没能够得度,怎么可能说度人?就像自己不会游泳,自己都淹在水里,都差不多要淹死了,你还想要救岸上的人,这个是不可能的,不现实。所以你真正发起菩提心、慈悲心,要帮助众生得度,首先你要自度,要不然只是浪费时间,到最后就是一事无成。所以这个先自度不是小乘,它是大乘,为什么?他是负责任,你要帮助别人,你自己都不成,你怎么可能帮助别人?所以自己成就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这个是慈悲心推动,这个就是大乘。小乘是什么?没发这个心,只是为了自度,不是想帮助别人的,那才是小乘。所以不要搞错。

有些人讲净土宗是小乘,是自了汉,自己求生净土,这个世界都不要了。不是这样讲,现在你帮助不了别人,不如你先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就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帮助别人,去极乐世界学本事。而且是非常快速,一去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如果你慈悲心很重,你想立刻回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你向阿弥陀佛请假。说:阿弥陀佛,我现在不忍心看到我娑婆世界的兄弟受这些痛苦,我想先度他们,再回来成佛可不可以?阿弥陀佛笑咪咪讲,准假。阿弥陀佛一点头就加持你,你回来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你就不退转了。你在这个六道三途里面也好,救度众生自己不受苦,而且不会迷。

我们现在最糟的是迷,救众生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迷。跟众生在一起,你不跟他在一起,你救不了他,度不了他。好了,跟他们交往,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了你,把你也拖下水。自己会迷,确实没这个本事。所以先要求生净土,这个是正确的,这个是大乘。所以这部经到最后特别为我们讲明,「非是小乘」,就是怕我们误会,这个不仅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帮助自己、也帮助众生圆满成佛,靠这个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是「愿求净土」,有两首偈: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两首偈这八句的经文,可以讲是上面法藏菩萨所发的愿文的总结,也是法藏菩萨将来要成为阿弥陀佛所发这个四十八大愿的核心。四十八大愿是这八句经文具体的详尽的讲述,浓缩起来就是这八句,两首偈。

第一句『愿当安住三摩地』。这个是法藏菩萨他发愿要安住在正定三昧之中,「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在这个正定之中,就能够『恒放光明照一切』。这个「光明」是自性本有的光明,只要你的心真正得定了,光明就透露出来。我们现在的心是乱的、是躁动的,杂念妄想很多,这些障碍了我们的自性光明。所以法藏菩萨这里发愿,自己要成就三摩地(三昧),帮自己的这个自性光明显发出来,而这个光明能够恒放。恒,是恒常,没有间断。因为自性不生不灭,所以光明也是不生不灭,所以叫常照。而且这个光明是遍一切处,虚空法界每一个角落都照到,为什么?因为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自性,是自性所生所现,所以自性光明就可以到达那里。

前一句是讲安住,后面一句是讲遍照,所谓「寂照同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我们的定,寂定,这个定是自性的本定,不是修出来的定。世间六道里面的四禅八定是修出来的,他不是自性的定,自性的定在《楞严经》上讲是「首楞严大定」,是本不动摇的定。那在这个寂定当中,这个光明照出来,这个就是作用。寂是体,照就是用,有体就有用。在理上,理体是寂然不动,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不动摇」,这个是寂。在事上面有感就有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在自性当中起用了,就有应。

所以好像观自在菩萨,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证得自性的大定。所以一切众生在急难恐怖的时候,呼唤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现身,就帮助他解脱这个恐怖,脱离苦难,这个是作用,这个就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是同时的。这个照的作用是大用无方,遍一切处,整个宇宙任何众生有感,佛菩萨就会有应。这个是我们自性本来的德能,人人分上都有,不是讲只是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只不过是现在我们的心没到寂定,所以你得不到这个受用。在这个寂定里面,阿弥陀佛他发这个愿,是希望得到『广大清净居』,居就是国土,「广大清净居」就是极乐世界。在这个自性当中具足万法,什么都有,你想得到什么都行。

阿弥陀佛希望得到什么?得到是殊胜庄严清净的国土,所以他是『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个「无等伦」,就是无比,任何国土都没办法跟极乐世界相比,它没有同类,独一无二,最殊胜最庄严。这个极乐世界是怎样出来的?是法藏菩萨当年修大寂定,把自性德能完全开发出来,感得极乐世界。这个「感」我们要注意,它不是用做,做得,或者是打造极乐世界,或者是建立极乐世界,他用感得极乐世界,他不是一砖一瓦打造出来。你说打造极乐世界,如果靠一砖一瓦来慢慢做做到何时?而且不可能这么庄严,他这个极乐世界完全是自性的光明德能的显现。换句话来讲,极乐世界完全是自性所现出来的,叫做法性土。

它不是像我们娑婆世界一样。娑婆世界是秽土,污秽的秽,为什么?因为是我们的识变出来的,我们的识是有妄想、分别、执着,有烦恼、有污染,所以变现出来的国土叫做秽土。极乐世界不是识变出来的,是我们清净的自性现出来,是阿弥陀佛愿力感得的。自性本来具足万法,什么都有,阿弥陀佛好像敲钟的人,一敲这个钟,这个钟就响了,现出极乐世界的国土。这个叫做感得,所以它叫做法性土,是净土。不是妄想分别执着出来的,完全是清净自性现出来的境界,所以那里面「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广大、殊胜、庄严无比。

我记得在二十年前,刚刚学佛不久,当时我还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还没出国。参加一次在广东丹霞山一个学佛夏令营,当时我们一位法师教我们唯识学。我们晚课读《阿弥陀经》,跟着寺院里面读。有一天,我就请教这位法师,我说极乐世界是讲跟我们这个世界距离十万亿佛国土,山长水远。现在的望远镜肯定是看不到的,天文望远镜最多是一百五十亿光年,但是没有十万亿国土这么长。因为一个国土等于是十亿个银河系,十万亿个国土你肯定看不见的。但是我说,如果现在的科技无比的发达,我们能够发明一个可以望出十万亿佛国土的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我们去看,看极乐世界。我问法师说,可不可以看得到?法师没有回答我,他还反问我,你说呢?我想了一下,我摇头,我说应该看不见。

为什么?因为科技只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个距离拉近,这个可以做得到。但是它其它空间看不到,我们只能看到三维空间,极乐世界不是在我们三维空间里面。它是什么空间?是最高维次空间,叫做自性,法性土。所以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这个眼识,眼识是八识之一,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看不到法性土。法师点头。因为我们学唯识,你用我们凡夫的识看不到。要怎样看到?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看到了。这个时候,它是不是在十万亿佛国土之外?不是,就在你眼前,眼前就是极乐世界。还有没有十万亿国土?没有了,十万亿国土就在你当下这一念。所以古德有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净土在哪里?在你的真心本性里面,不能离开你的心性。阿弥陀佛在哪里?自性弥陀,你本来自性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个是感得的。

阿弥陀佛他的慈悲的大愿,希望建造这样的无比殊胜的庄严国土,帮助轮回中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殊胜、无等伦,除了讲这个国土殊胜之外,还特别是指这个法门的殊胜。如果这个国土很庄严,未必你去得了。在《华严经》里面讲有世界比极乐世界还要庄严的,但是你去不去得了?你去不了。吊你的胃口没有用,你去得了,这才是现实的。而去很容易去,念一句阿弥陀佛,「信愿持名,十念必生」,太容易了。所以这个法门殊胜无等伦,没得比的,国土殊胜、庄严。怎样去?念一句佛号就能去。而在《往生论》里面讲,佛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三种庄严「入一清净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能够入清净庄严无等伦的国土。

现在时间到了。下个星期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愈学愈有味道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