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发布时间:2023-09-12 09:27:42作者: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7/4/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星期五,原本是我们解答问题,近来许多同学在听经里面听到,我们常常引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几句话,大家要我把这几句话做个专题。我说也好,所以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讲这么一个专题,“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下个星期五以后我们还是答问。

我常常提到,世尊、能大师他们一生的行谊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怎样学佛成佛。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法,《华严》大论里面说得好,“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金刚经》上又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智慧,信心生智慧。信什么?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头一个讲“信自”,信自那个自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自性,为什么?自性是佛。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讲这桩事情,自性是佛。

世尊跟六祖为我们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的记载,他开悟的时候说出了他开悟的境界,他悟到了些什么?我们今天读《坛经》,读了他这段话看看我们会不会开悟?今天我们在《坛经》里面节录了这一小段,这里面的注解是丁福保的《笺注》,提供做为参考。五祖忍和尚召见六祖惠能时间是在三更,夜晚十二点钟,为了避免大众的骚扰。因为惠能在黄梅虽然是八个月,八个月是做义工,在厨房里面担任一份破柴舂米的工作,没有进过禅堂,也没有进过讲堂,他知道五祖,五祖也知道他。要把法传给他,我们能够理解大众不服,五祖一个人也奈何不得,所以只好用避免的方法,半夜三更把衣钵传给他,交给他之后就叫他赶快离开。这些故事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都不必再提了,我们只说“惠能三更入室”,到方丈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不是秘密,也不是深密,这是当时环境所逼的,不能不用这个手段。惠能不认识字,当时神秀法师是五祖的助教,一般人都认为这个传法一定是传给神秀,怎么想也想不到是传给惠能,大众不服我们能够理解,所以才采取这个方法。

五祖传什么?“为说金刚经”。讲《金刚经》是讲大意,对这样聪明的人不需要一字一句的细讲,不需要,只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在“言下大悟”,悟的什么?悟的就是“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向五祖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诸位要晓得,半夜三更,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时间也不过是一、二个小时,不可能超过两个小时。开悟之后立刻就送他走,寺院里头的人都不知道,都在这睡大觉。五祖把惠能送走了,再回到寺庙里来就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能大师已经走得很远了。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第一句。我们把丁福保居士的《笺注》念一遍,给大家做参考。“明州布袋和尚有偈云”,他有三首偈,“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布袋和尚这三首偈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自性,自性就是佛。我们现在讲我是一尊佛,你也是一尊佛,大家都是佛,佛怎么这么多?分身千百亿。不但一切人是佛,诸天是佛,畜生是佛,饿鬼是佛,地狱是佛,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无一不是佛。

这个话说起来也许你听不懂,听不懂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没有开悟,开悟你就承认、你就肯定了。《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你要听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什么?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现在我们看到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未来佛,怎么说未来?他现在迷惑颠倒,他一觉悟他就是佛。他不觉悟还是佛,不觉悟他是佛我们看不出来,佛菩萨看得出来,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从什么地方看?你有自性,你那个自性是佛,真佛可不是假佛,那么现前?现前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为什么会有九法界?迷有浅深不同,迷得深的,在九法界就往下坠落,迷得浅的就往上升,就是这么个道理,升沉不一定,于是这才造成轮回的现象。

轮回,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念不觉”,也把它说做“真如不守自性”,就是一念不觉。不觉是什么意思?起心动念,这就叫无明。无明是对智慧讲的,因为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真智慧,《华严经》上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可是你现在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是起了无明,无明把你的智慧德相障碍住了,你迷了。虽然障碍住了,是不是真的障碍?不是,这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已经有多少次用比喻来给你说明,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麻烦就在此地。

我们用三个颜色的透明纸,黄色的代表无明,就是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一般大乘经里面讲,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名词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这三样东西全都有,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有,这就障碍了。从自己来说,我看不到外面,把外面障碍了,从外面来看,我的自性障碍住了。其实你想想,我们把我们的眼睛比作自性,它有没有障碍眼睛?没有。它有没有障碍外面的境界?眼睛代表法性,就是自性,外面境界代表法相,它没有障碍自性,也没有障碍法相,法性、法相那是真的,没有被障碍。那这是个什么玩意?这个东西是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错误抽象的意念。虽然是假的,它起作用,你执着它,它就起作用,你要是不执着,把它放下,它就不起作用。所以六祖惠能开悟了,怎么开悟?把这个放下,本来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开悟了,怎么开悟的?也是把这个放下,放下就是,不放下就是凡夫,放下就是如如佛。所以你要问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老实告诉你,一刹那。

当年我亲近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佛法是知难行易。你要知,那太困难,那不是容易事情,你要真的想成佛,太容易了。他教我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我听了似懂非懂,好,放下,怎么放?他教我布施,一点一点的放。三个一起放下叫顿超,顿悟顿超;慢慢的放,每天放一点,这叫渐修渐悟。顿超是上上根人,渐悟是上中下根,上中下三根都是属于渐悟,渐悟里头有快有慢,快的是上根,再其次的是中根,再其次的是下根。上中下根都是讲一生开悟,就是一生成佛。像惠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立刻就放下,彻底放下就成佛了。他的境界就是能大师所讲的“本自清净”,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说尽了,自性的体相作用全部都说出来了,你看多简单,二十个字五句话,四五二十,二十个字把自性的体相用全说出来了。

布袋和尚这三首偈刚才诸位看过了,我们也不要细讲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三首偈实在讲把能大师这五句都融摄在其中。最后的两句话说“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这就是能生万法。万法是一不是二,怎么说是一?一是自性,多是万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要真正明了之后,你处事待人接物态度就不一样,为什么?你成佛了。你爱自己,你爱别人跟爱自己一样,决定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你没有觉悟。你爱树木花草跟爱你自己一样,你爱山河大地也跟爱自己一样,为什么?它确实是自己,是自性,这叫自爱。什么人懂得自爱?只有见性的人懂得自爱,见性是什么?见性是佛。没有见性的人,说老实话,不自爱,很可怜!他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他怎么会爱树木花草?他怎么会爱山河大地?所以只有不自爱的人,他摧毁自己的身心,他破坏自然生态(今天讲地球生态),任意的糟蹋,任意的破坏,不自爱,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是自己。这个道理太深了,这叫深密。唯悟方知,不悟不知道,经教里面学不到,学一点皮毛。

我们讲悟有两大类,第一大类叫解悟,第二类叫证悟,放下是证悟。你学了很多经教,你也能说,说得天花乱坠,你自己并没有放下,你是解悟。解悟有没有用处?没用,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句话就是说你造六道轮回的业,你应该受六道轮回的果报,解悟没用处,一定要证。证是什么?要行,要证,你所学到的东西你要做到,那就管用了。统统做到了,《十善业道经》跟你讲的你全做到了,虽做到,没有开悟,有没有用?有用。有什么用?不堕三恶道,如果开悟的话,那就成佛了。你能讲、你能读、你能诵,《十善业道经》念得很熟,讲得天花乱坠,你没有做到,你还是搞三途六道,你造作一切不善会感得畜生、饿鬼、地狱,你还是会堕落。

所以做到了,不堕三途,得小利;开悟了,永脱轮回,那就作佛、作祖了,终极的目标是开悟。怎么开悟?放下就开悟。放下执着,你就是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是真的菩萨;放下妄想,本来是佛。我们同修们学佛,很好,常常提醒自己,称呼人都称“菩萨”,别人称他也称“菩萨”,我听到了很佩服。可是这些菩萨没放下,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放下,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发脾气,还会批评人,有分别、有执着。诸位要晓得,有分别、有执着那造业,有菩萨之名,没有菩萨之实,假菩萨不是真菩萨。但是这个意念是个好的念头,你有这种称呼,总是想做个真菩萨,做真菩萨要信解行证,那才叫真菩萨,有信、有解没有行,做不到,那是假菩萨。希望我们常常要提醒,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

佛在大经里面常常讲我们的自性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没有染污,迷失了,迷失不起作用等于染污。诸位要听清楚,等于染污,并不是真正的染污,要给你说真话,本自清净,你从来没有受过染污。所以我们讲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本来具足,现在?现在还是具足。可是你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完全相违背,真诚变成了虚伪,清净真的变成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染污,平等变成了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就不平等了,正觉变成了愚痴,慈悲心、爱心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造成的现象。但是明白人知道这个现象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是你一念不觉。这句话说得好,太好了,是你一念不觉造成的,如果你一念要觉悟了,就没有了。

所以佛经里说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相应就是与自性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再给你说个老实话你会很安慰,为什么?你的本来面目也常常现前,但是时间很短,你会有一念相应的时候,常常有,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就堕落成凡夫。第一念相应,跟自性相应,惠能大师讲的这五句完全相应,第二念、第三念这就糟了,第四念、第五念愈迷愈深,造极重的罪业,我们的过失、错误就在这些地方,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今天讲学佛,学什么?学清净。清净怎么个学法?能大师给我们提了一个最好的方法,“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你见到世间过就不清净。换句话说,我的自性清净心决定不能够装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过失放在我自己清净心里头,我那个清净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你有智慧吗?譬如说你家里头有个桶是宝,是七宝做的,七宝做的桶是你家的传家之宝,你到外头捡垃圾装在里头。确实就是这个样子,你没有把真宝装在里头。真宝是什么?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谁装这些东西?佛菩萨装这个。凡夫不懂,凡夫不识货,把这个东西当作垃圾桶,所有人的过失都装在里头,别人善的不要,善的把它丢掉,专门捡垃圾。垃圾装多了你的果报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变这个境界。所以你要是明白了,我自性本来清净,我应当守住清净心,那你的真如就守自性,就不是不守自性。

第二句跟你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我们现在贪生怕死,哪里知道没有生死,生死是个幻相,根本不存在。这底下也有一段注解,六祖《金刚经》注解,“眼对色谓之见,耳对声谓之闻,见闻是根”,眼根、耳根,“色声是尘”,六根、六尘,“色声未对之时,我性常见常闻,未曾暂灭,色声相对之时,我性未尝暂生”。这几句话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此是菩萨了悟真性活活泼泼地,洞然同于太虚,所以不曾生灭。凡夫即被妄心所覆”,盖覆了,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被这个东西把你真性的德能障碍住了。“随六尘转”,你看我们现在六根,眼耳鼻舌身随着外面色声香味触去转,自己做不了主,这叫有生灭,生灭从这来的。

“故尘起即心起,尘灭即心灭,不知所起灭心,皆是妄念也。若见六尘起灭不生,即是菩提。

案”,这是案语,菩提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菩提。所以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不二,迷了,菩提就变成烦恼,自性就变成烦恼,觉悟了,烦恼就回归到菩提。我们应该怎么学法?世尊在《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我们要“用心如镜”。这都是佛说的,阿赖耶识是大圆镜智,圆圆满满,没有一样不照。你看你每天早晨起来要不要照镜子洗脸,晚上睡觉之前洗脸也照镜子,你就想想,我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有没有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那不就不照了吗?它照,照又不起心不动念。

镜子照的时候,你在这里面去体会,它没有生也没有灭,那我们用心应该就像镜子一样。佛跟法身菩萨用心就跟镜子一样,对于十法界、对于一真法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他不造业。不但不造恶业,善业也没有,我们现在给它取个名字叫净业,因为善跟恶都是染业。他确实只作善不作恶,虽作善,他对于那个善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叫净业。这真修行!在哪里修行?眼见色在修行,修净业,耳闻声在修净业,鼻闻香在修净业,舌尝味,在吃东西,在修净业,他什么时候不在修行?那我们怎么样?我们六根造业,眼见色分别执着,耳闻声也分别执着,鼻闻香也分别执着,吃东西口尝味也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造业。

你看看,佛菩萨成就无量功德,我们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他不生灭,他守自性,我们不守自性,以为有生灭,其实生灭是假的,是幻相,不是真的。众生真的是冤枉,冤枉在三途六道受苦。佛不能救,为什么?自作自受。三途六道不是佛设立的,不是,是你迷失了自性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你做恶梦,在梦里头受苦,清醒人能帮助你吗?没有法子,一定要你自己省悟过来,你要不省悟过来谁都帮不上忙。我们今天在梦中,佛菩萨大慈大悲,帮不上忙。帮不上忙他也帮,这慈悲到了极处,到梦中来为我们现身说法,把事实真相说穿、说明白了,向下自己要觉悟,自己要回头,这就对了。

我们要学眼见色,总的来讲,不起分别执着,就是真修行,耳闻声没有分别执着,鼻嗅香、舌尝味都没有分别执着,这时候你会生大欢喜心。为什么?你能转境界,不被境界转,《楞严》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虽然还没有成佛,你已经有佛的味道,相似即佛,你有佛的样子,你也有佛的一点受用,能转境界。这个转境界不是说把恶的境界转成善的境界,那不究竟,无论是善、是恶统统回归自性,这才是走觉悟的道路。

下面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很重要,什么叫具足?“无欠少曰具足”,没有欠缺,没有缺少,叫具足。《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具足。你的智慧不比诸佛如来少,你的德行、你的能力跟诸佛如来相比没有欠缺,你的相好,就是现在我们讲的福报,你跟诸佛如来比不比他少,大家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本自具足。那现在为什么我会变成这个样子?是你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你堕落在六道。六道里头福报不相同,德能不相同,智慧也不相同,这不是本性在起作用,本性迷失了,迷失了之后你还有一点小智慧、小聪明、小的德能、小的福报,那是修德的,不是性德,这要懂得。迷失之后在六道里头那怎么办?那只有修。

佛给我们讲的修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每个人修的财布施不一样,你财布施多,欢喜布施,你得大财富,你财布施修得少,你得小财富,这都不是自性的,聪明智慧、技术能力亦复如是,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最究竟的、最圆满的是开发自性,怎么开发自性?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开发自性,那你所得到的是圆满的,就是本自具足。没有见性,你所得到的是你前世修的,前世今生累积的。大的财富要累积好多世,一世是做不到的。

有个同学告诉我,最近我们香港有个很有钱的妇女死了,听说她的财产有几百亿。几百亿的财产你们想想看,至少十世的累积,你没有十世的累积你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财富?生生世世欢喜布施,十世的累积才能累积这么多。可是她享受就糟了,你享受的时候几年就享光了。好像储蓄,你在银行里面储蓄,几十年攒钱,储蓄到一笔财富,有个几百万、上千万,很有钱了,你到澳门赌场去,一个晚上输光了。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去体会,她几百亿的财产,你看一死了不是输光了,赌场输光了,为什么?她这一生没有修布施,没有智慧。她要有智慧,她这么多财产多多做好事布施,那来生不得了,来生更大的财富。这一生她能够有几百亿,她要是肯布施的话,来生有几千亿,一定十倍。非常可惜她没有学过《弟子规》,她没有念圣贤书,所以说命里头只有财富没有智慧。

懂佛法的人清楚,不懂佛法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佛讲的,这都没有开悟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讲六道里面的众生。但是怎么样?纵然是你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你还有欠缺,你没有具足,你还有欠缺。所以一定要回归自性,才是真正的大圆满,究竟具足,这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很重要,为什么?世出世法的成就都要靠智慧,没有真智慧就不能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尤其是建立在真实智慧的基础上,与其他的不相干。这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诸位,释迦牟尼佛福慧二足尊,讲福报、讲智慧,他是究竟圆满,讲幸福、讲快乐他也是达到究竟圆满。他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的生活样子是什么?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出门去托钵。我们怎么想,想不通。你当然想不通,为什么?你没见性,你要见性你就恍然大悟。他这个示现是告诉我们,究竟圆满的幸福快乐不是建立在五欲六尘基础上,五欲六尘是幻,是虚幻的、是假的,哪里有真的幸福美满?幸福美满是要建立在自性上,自性是真的。

所以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要有一点定,大定大成就,小定小成就。你在厨房烧个菜也要定,心浮气躁一定做不出好东西来,你要很专心、很用心炒一盘小菜,好吃,为什么?这里头有戒定慧,那味道当然不一样。你要做个十几道菜,做一席,全心全力去做,专心专注,统统具足戒定慧。没有戒定慧,不但是修道不能成就,世间任何事情你都办不好,为什么?心浮气躁,现在人常讲心不在焉,你脑子里头胡思乱想,没有一样事情你能做得好。但是你要晓得,那个胡思乱想全是烦恼、全是虚妄的,妄想,而你的自性?你的自性是定的,本无动摇,这叫性定,自性本定,《楞严经》佛说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什么?就是自性本无动摇。在《华严经》上“师子奋迅三昧”也是自性本无动摇,名相怎么说没有关系,是一桩事情。

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句告诉我们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十法界从哪来的?六道从哪里来的?答案全都出来了,自性能生万法。那么万法就是自性,万法的体就是自性,自性的相就是万法,万法是一,万法是自性,万法是自己,不是别人。那我要不要尊重万法?要不要敬爱万法?要不要关怀万法?要不要照顾万法?要不要帮助万法?肯定的,不要人教,自动自发,为什么?自爱。爱他是真正自爱,是爱自性,尊重他是尊重自性,关怀他是关怀自性,照顾他是照顾自性,帮助他是帮助自性,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叫什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我刚才说的这几句话,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所现的相就是这个,尊重他,敬爱他,关怀他,照顾他,帮助他,爱他就是自爱,自爱的流露就是这个样子。不知道爱众生,不知道爱花草树木,不知道爱山河大地,迷失了自性,道道地地的凡夫,你没有觉悟。你学佛的功夫从哪里看?就从这里看,一点都不假。我们开始在学的时候是很勉强,尊敬他愈来愈真诚,从这里面去做,把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慢慢的都显示出来,这叫功德。什么是功?尊重他、敬爱他,一直到帮助他,这是功,德是什么?德是自己的自性现前,自性里面这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现前了,你帮助他愈多,你现的也愈多,恰好成正比例。一定到有一天你能够像诸佛如来一样,慈悲遍法界,善意不是满人间也是满法界,你就成佛了。

你的慈悲善意要是没有,范围很小,你就很可怜,非常可怜,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迷成这个样子,你没有办法觉悟,你回不了头,可怜悯者!不是说世间贫穷下贱那是可怜,那个并不可怜,有的时候他一闻佛法他真的觉悟。惠能大师是个卖柴的樵夫,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每天靠劳力赚一点钱生活,贫贱,他不可怜,他一回归自性的时候他作佛了。回过来看,我们今天讲亿万富翁,他可怜,他不觉悟,念念他还在造业,迷惑颠倒。这个道理你不可以不懂。所以能大师说出这五句,这五句说得非常圆满,把自性的体相作用全说出来。

“祖知悟本性”,五祖一听,晓得他真的开悟了,不是真正开悟说不出,真开悟了,于是传授顿教,把世尊的衣钵传给他,当面给他交代清楚,你就是第六代祖。这是五句话的意思。后面我还节录了几句,这几句我念一念,真修行修什么?修无求、无着。“无求,不起心、不动念,心不生”,无着就是不执着。无求不起心、不动念,“无着,不分别、不执着,心不灭”。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无求、无着,无着就是把执着放下,无求就是把妄想放下,你要不要求?你自性本来具足,你求什么?不要求,本来具足。

那我没有见性我要不要求?没有见性也不要求,为什么?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这一生富贵贫贱是你前一世修的,你能够安分守己,无求,你就跟性德相应。那你有求?有求可能把你生活水平提升一点,不多,为什么?一定要跟你的命运相应。你命里是因,你命里没有财富你发不了财,人家做这个生意,你跟他一样做,他赚钱,你蚀本,为什么?你命里头没有,那个命里是过去生中修布施。那你怎么修?我这一生当中拼命修布施,行,拼命修布施你晚年生活会很好,但是什么?你没有见性,所以你还有欠缺,你不具足。你要无求?无求你的性德完全流露,你做的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你所得到的是你无法想像的,所以“欲得成佛应当学”。

再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方方面面想学,学无求,把对这个世间一切希求的念头断掉,执着的念头断掉,在这上,这是真用功,你的功夫会得力。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都是无求无着,与自性相应,回归自性就是成佛。《传心法要》里头说,“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实在讲,世尊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个意思,问题就是你要直截了当,一下就明白自心本来是佛。但是我们现在自心迷了,迷了什么?有自私自利,就是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这就是迷,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那个心就是佛心,就是佛。凡夫跟一切诸佛差别就在这里,你总得要知道。

所以你晓得这个道理,明白了,“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真如跟自性融成一体,真如回归自性。我们现在是真如不守自性,真如跟自性远离了,这就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苦报。“学道人最怕一念有”,为什么?一念有就跟道隔离了,要怎样?“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这个境界很高,祖师这样说,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放不下,放下就是。

下面这句话很重要,诸位决定不能学,为什么?你要学了之后会堕地狱,你看他讲的,“若欲得成佛”,你要想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则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这是宗门,这是上上根人学的。你能不能做到无求?你能不能做到无着?不能做到无求、不能做到无着,那你一切佛法还是要认真去学,不能说不用学,你还要在佛法里学。学弟子规、学十善业道、学感应篇,先紮这三个根,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这一生会有成就。如果你要不学,不在这里紮根,你纵然是精进努力,到最后你没有成就,为什么?没有根,你所成就的是佛学,不是学佛。你要在儒家,那你是儒学,你不是学儒。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你得不到受用,不能解决问题。

祖师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对八万四千烦恼”,这一点不错,是对治八万四千烦恼。“只是教化接引”,真的来讲,“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这是给你说出宗门跟教下义趣不相同。宗门确实是高,只接上上根人,自己不是上上根人不要去碰它。我初学佛的时候,三个老师说一样的话,不可以学禅宗、不可以学密宗,这是老师教诫的。我的老师是密宗的大德,为什么说不能学密宗?你没有基础。学密是一定要学的,不学密不能成佛,什么时候学密?你什么时候证到初地菩萨,开始学密,所以密是谁学的?十地菩萨,从初地到等觉,那你就晓得,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不够资格,这不能不知道。我们真的是凡夫,烦恼习气这么重,要有自知之明。

这个题我们就讲到此地,希望诸位要好好的去想想,理可以明白,事还是要老老实实去紮根,去念佛,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把我们下下根转变成上上根,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一生究竟圆满成就,还是这个门稳当。宗门,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倓虚老法师常讲,他一生当中没有看到一个开悟的,没有看到一个明心见性的,念佛往生的人可多了,这条路是稳稳当当的大道。所以这些原理原则里头提供我们最好的一个教诲,就是我们要真正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希望我们真正能做到不执着,再能做到不分别,你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是上上品往生,能做到不执着,你就决定有把握往生。所以事事都执着,你念佛往生靠不住,不执着就有把握,不分别那就上上品。好,今天就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