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集)
发布时间:2024-03-07 09:16:26作者:念佛网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四面第二行: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一句的经文。这一句讲『普贤大士之德』,就是讲十大愿王。我们上一次讲到第三愿,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广修供养」,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普贤大愿,讲第四个,就是「忏悔业障」。前面的三愿是讲修福,佛法非常重视修福,当然也重视修智慧,要福慧双修。没有慧,光有福,不行;没有福,光有慧,也不行。要修慧,第一个先要把业障忏除掉,所以忏悔业障这就很重要。我们学佛的同修往往都会把一句话挂在口头上,说「我业障很重」,身上有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往往说自己业障很重,然后找办法去消业障。消了半天,有去做忏法的,有去拜忏,好像用了不少的方法,业障似乎也没怎么消过。甚至你问一问他,什么叫业障?他也答不上来。业障都不知道是什么,你说他消个什么?所以首先我们要把什么叫业障搞清楚,就好像抓贼一样,我们要抓贼,首先认识那个贼是谁,然后我们就好抓。
什么叫业障?这个障是障碍,障碍我们的福德,障碍我们的智慧。什么东西障?是「业」障了。什么叫业?业就是造作。我们的言语行为,甚至起心动念,这些造作留下的后果,那就叫业。这个后果就是把我们本性中的智慧、德能、才艺障住了,这叫业障。所以要消业障,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业障。如果不明白,可能业障天天在增长,我们也不知道。
要消除业障,从哪做起?首先我们要把恶业给断除,恶业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所以断一切恶,这是第一步。断恶之后,接下来怎么办?是不是业障就消尽了?也没有,那是大的业障可以说没有了,可是还有一些不少的业障。什么业障?你还在修善,善业它也是业,凡是有业就有障。所以要善恶两边都不造,业障就真正没有了。善恶业都没有,这个业我们就叫净业,清净。所以我们修净土宗就是修净业,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净业所感,恶业感应不了极乐世界,善业也感应不了极乐世界,是要净业。因为恶业的果报是三恶道,善业的果报是三善道,这都是六道里面的果报。可是极乐世界不在六道里面,要修净业才能到极乐世界,净业六道里面没有果报,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有这个果报。
我们听到这个话,说不要修恶业,这个我明白,那善业也不修了,好了,从今以后咱们什么都别干了,善也不要修了。你听到这个话,又听错了,误会常常会有。所以我们初学的人听经一定要细心听,否则错解意思。这里不是说让大家不修善,善还得修,但是修善咱们不要去希求善的果报,这就不会有业。我们把修善所积累的福德、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求六道的果报,这就把善业转成净业。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善的果报,我们自己不享,我们不是为了享果报才去修善。我们把这个果报去给一切众生享,自己就要求到极乐世界去,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那你这个就叫净业。
明白了什么叫业障,下面我们来讲忏悔。忏悔这个名词是两个字,一个字是中国字,悔字是中国字,忏它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梵文叫忏摩,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用一个忏字,加上中国原来就有的文字悔,合起来叫忏悔。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后不再造,这叫忏悔。我们常常都会犯过失,首先我们知道自己有过失,这是觉悟。觉悟了之后,我们就要肯改。能够在大众面前,我们自己把所做的过失说出来,毫不隐瞒,这是你有改过的决心。如果说都不敢说,那你肯定不肯改。所以把过失说出来,请大家来监督,这个是表示自己有改过的决心,这叫发露忏悔。
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里每周义工都有发露忏悔,这个很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修,大家组成个小组,人不用很多,咱们不是搞热闹的,小组之间,互相发露忏悔,或者向老师、向善知识发露忏悔,这个能够把自己业障去除掉。因为你敢说出来,就说明你肯去改,改了,这业障就消了,这叫忏除业障。
有的人说,我讲出来被人家耻笑、被人家批评,怎么办?你要真想忏悔业障,你就不要担心这个。你要知道,自己犯的过失、造的罪业,把它说出来了,别人毁谤我、讥笑我,这是帮我消业障。古人也讲,「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我们行善,不需要人知道,这个是真善,这是真正有阴德。阴德就是人家不知道的善,往往天给他很好的报酬。咱们有恶,恶不要怕说出来,如果恶恐人知,那就叫大恶。所以我们的恶说出来,马上给人批评,这就报掉了,以后不要再受果报。善不要让人知道,以后会有很厚的福报,这多好。如果你倒过来,做了善事就希望别人知道,希望别人表扬你、赞叹你,马上就报掉。自己造的恶又怕给人家知道,隐瞒着不肯说,结果这个恶愈积愈多,善马上就报了,结果最后就没善,只有恶,你想想将来的果报,那就太可怕。所以发露忏悔,这是很好的一种忏除业障的方法。
当然忏除业障最重要的就是后不再造,我以前犯的过失,今后不能再重复的犯。像孔老夫子称赞颜回,说他是「不贰过」。第一次犯了过失,觉悟了,第二次不会再犯,叫不贰过,那就是真正的忏悔。所以绝对不是说我向人家发露忏悔,把这过失说一遍,说完就没事了,然后该造的时候又造,这没有忏悔。甚至如果是把发露忏悔也做为一种表现的方式,这就更大错特错。所以咱们这忏悔班义工同修有不少,心态就很重要。如果说我上台来忏悔,表现出来说,「你看我忏悔得那么深刻,你们还不够我深刻吧?」你看,这忏悔都能忏悔出傲慢心来,这个叫加重罪业!那个忏悔就变成作秀,不是真忏悔。所以忏悔也不用大场面,就是小范围互相的忏,真修的人在一起。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也行。但是最重要的,你得改,说了你就得干,说改就得改。如果说了一遍不肯改,这就等于欺骗佛菩萨。有的同修真的他每天都在佛菩萨面前叨咕,说今天犯了什么罪业,昨天骂了人、贪小便宜等等,他就在佛菩萨那里还挺诚心的忏。忏完了第二天又干,干完之后,晚上又在佛菩萨面前又忏。忏得久了,人就皮了,就等于是欺骗佛菩萨。泥塑木雕的佛菩萨你都要去欺骗他,你想想,你什么人不能骗?那个罪业反而更重。
所以这个我们要晓得,一定要认真的改过自新,这叫真忏悔。当然有些罪业是根深蒂固,不是说一、二天就能够忏掉的。我自己也天天都在忏,确实有不少的习气。要去断,不是说马上就能断得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习气是什么?多生多劫养成的。譬如说什么?爱看人家毛病这个习气,甚至爱说人家的毛病,这种习气多生多劫养成的,不经意它就会犯。说好了,在佛菩萨面前说,以后我再也不能够说人家过失,再也不能看人家过失,结果后来又忘了,又犯。所以有时候他也不能说不是真修行,不能说他没有诚心,他是有诚心要改,可是往往这个业习深重。
我曾经就向师父上人请教过,那是好多年前,大概是五年前,师父在澳洲净宗学院,有一天我上山在学院跟老人家一起用餐。用完餐,我向老人家请教个问题,我很诚恳,我说:自己发现很多的习气毛病,很重,想忏除,但是好像自己功夫又不够,忏不了。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祷告,希望佛力加持,自己一定要改,结果还在犯。师父老说要真干,我到底现在是不是真干?我是不是还在欺骗佛菩萨?我说的是很诚恳,因为我这是真正的困惑。师父看到我这个样子,他就非常缓慢的、语重心长的跟我讲:你这个就是真干。师父这个话,我听出这是安慰我,让我感觉到对改过真正有信心,要不然真的是改过改到最后都没信心了,到底能不能够降伏住自己的毛病习气。但是只要你的心真诚,对深重的习气,只要你肯改,你最终能改。
你看普贤菩萨这忏悔业障,我们读「普贤行愿品」,忏悔业障是「念念相续」、「无有疲厌」,这不能疲厌。人家普贤菩萨他是等觉菩萨,天天都在忏悔业障。经文上说的,说假如这些业障有形相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业障,他是普贤菩萨,等觉位的,尚且这么多的业障,还在念念不停的忏悔,那我们凡夫比起普贤菩萨,业障不知多多少倍,我们岂能说一下就能够忏得掉的!所以我们也要学普贤菩萨一样,念念忏悔,无有疲厌,不能间断。犯了怎么办?犯了再忏,那忏了又犯?犯了再忏。一直忏下去,你的业障会愈来愈减轻,最后会消除。确实你看这么多年修学,我自己就发现,业障习气是比以前少很多,当然还是很多,现在减少了不少,是有进步。所以有志者事竟成,你只要有真诚心,愿意忏除业障,你会有效果。真正的忏悔是要得定才行,还要开智慧才行。定久了,开智慧了,你的智慧一开,就叫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这个时候业障真正就忏除掉,彻底根除。
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法门里面,真正殊胜的法门就是净土念佛法门,用这个法门来忏除业障,效果最殊胜。我曾经在此地讲过印光大师一篇文章,这个文章我给它立了个名字,因为它这是给人的一个回信,它没有名题,我给它起了名题叫做「净土忏悔法门」,印光大师就教我们用念佛法门来忏悔。你知道我们的业是来自于造作,身口意的造作,假如你把这个造作都放下,一心念佛,那你看这不就是消业了吗?念念佛号不间断,你证得念佛三昧,这一切的罪业种子都不会起现行。那个业种子还在,但是已经被深深的压住,不会再起来,你就不会有障碍。等到你念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那你真正是转识成智,这些无始劫来的业习种子统统给转了,转成什么?转成菩提种子,转成你成佛度众生的这种方便的因缘,所以这个忏悔才是真正的忏悔。
所以我们只要老实念佛,一起恶念,一起这些妄念的时候,我们就把这念头转成阿弥陀佛,不能够姑息、纵容自己的妄念,一定要用佛号去对治,下死功夫,难行能行,难转能转,最后你就能够转过来。也不要把过去做的这些罪恶的事情摆在心里,常常内疚,自己折磨自己,这个不是忏悔业障。不仅不是忏悔,而且是加重业障。你想想,过去身口造作的恶业,已经犯了一次,现在又心里老想着,又重复的在意地上去造,那你的业障怎么可能消?只会加重业障。所以忏悔不是说老是在心里面内疚,不是那个。把这些念头统统放下、忘掉,不要理会,只理会阿弥陀佛,专心的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个就是真正的忏悔,你就后不再造了。等到什么时候你念到见到一切人、一切物统统是阿弥陀佛,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满眼所见全是阿弥陀佛,从内心到外界都是阿弥陀佛的法界,这个时候恭喜你,你成佛了!那真的所有的业都空掉了。这叫真正最殊胜的忏悔。
我们来看第五个愿,是「随喜功德」。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深重的习气,就是什么?嫉妒。看到别人比我好,我就心里不愉快;看见人家行善,心里就放不下,甚至想要障碍。这个嫉妒的烦恼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造作无量的罪业。所以佛教导我们要修随喜法,看到人家有成就,他得了好处、得了利益,我们心里面随着高兴,「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就好像自己得到一样。见到人家行善的话,我们还要尽力去帮助他,所谓「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孔子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这种人才叫做君子,哪怕没有能力去帮助他,我们也应该有这样随喜的心,生欢喜心,赞叹他、鼓励他,去成就一桩善事。所以这叫随喜功德。
这里讲的随喜的对象是「功德」,这个标准就高了,这里没有说随喜善法,叫随喜功德。什么叫功,什么叫德,我们也得搞清楚。真正的功德是戒定慧,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所以真正功德,这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如果说持戒没有定,这个叫善,他得到的是福,他不是得到的定,不是得到功德,这个我们要了解。所以我们持戒、修善,有没有功德,就看我们有没有定,有没有慧。如果自己持戒、自己修善,看到别人不持戒、别人作恶,就看不起他,生骄慢心,这就没有功德。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是真正的修道人,你绝对不会看世间人的过失,真正修道人只会看自己过失,自己忏悔业障,他不会看别人有什么什么过失。看人家过失,心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能得定,心里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虽然自己持戒持得再好,实际上定已经失掉,他得到的最多就是世间的福报,他没有功德。
所以真正修行人,要存什么心态?印光大师说,「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菩提道上,只有一个人是凡夫,就是自己。自己是学生,其它的人全是我的老师,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他来教我的,他来考验我是不是在境界里面会动心,会不会把清净心给失掉。所以我对外面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只有恭敬,只有供养,绝没有去批评,更不会傲慢嫉妒,这叫真修行。所以常常看别人不是,自己没真修。
有时候也有一些人会跑来跟我讲,某人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你得注意。我呢?我不听这些话,何必拿别人的过错放到自己心里,把自己的清净心给污染了?这是愚痴。其实你要看到别人有错,实际上谁的错?自己的错,你在这些境界里面已经起了妄想分别执着,那就错了。你要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是清净的,你怎么看到外界的境界不清净?所以这个我们要懂得。
我们再看第六愿「请转法轮」。佛法是师道,教育是师道。自古以来师道是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因为老师有他的师道尊严,学生是要去求学的,过去都没有听说老师跑到学生那里去教他的,没有,都是学生跑到老师那里求学,这显示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一切的学问都是从恭敬心求来的,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和敬是修道人成就的秘诀。老师他不会要求学生对自己恭敬,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如果有这样的老师,他名利心放不下,那就不是真善知识。但是为什么要提倡师道尊严?这是为学生好,学生有恭敬心,他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这是学生自己应有的态度。对老师如果没有恭敬心,轻慢老师,这个什么都学不到。
我曾经也遇到这样的人,他听课,听传统文化的课,他不是用诚敬好学的心态去听课,而是什么?看看这个老师讲得怎么样,比那个老师好还是比那个老师差。甚至去品味一下,老师今年的境界不错,提升了,比去年好多了,他是以观众品味演员的那种心态来品味老师。这样他能不能真学到东西?学不到。因为他没有对于道有真正的诚敬,所以听来的只是个常识。一场课下来,他只会得到个什么概念?这个老师比那个老师好,那个老师比这个老师差,打妄想了。甚至我们师父过去也讲过,有些人所谓护持这些老师,他挑哪个老师?最叫座的、法缘最殊胜的,去护持他,简直是把老师当作戏子一样去捧。我们师父讲了很不客气的一句话,这叫「玩弄佛法」,这哪有说他有恭敬心?真正想学道的人,不管老师讲得怎么样,我都以十分的恭敬心去听课,就能学到东西,这个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讲到「请转法轮」,转法轮就是讲经说法,要用礼请。懂得礼请的人一定是内行人,他对于佛法真正有修学。不懂佛法,他不懂得礼请。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善知识、佛菩萨,他会代一切众生去请法。众生不懂得请法,他无知,不知道佛法的可贵,你能够代他们请,你功德无量。为什么?你请的这个善知识在这里讲经说法,这些听众因此而得度,这个功德全是你请法的人。所以请法师讲经,这是功德不可思议。我们看到本经,这个经是谁请的?阿难尊者请法。你看他这一问,那个功德就真的不可思议,佛赞他「善哉善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阿难懂。所以这个我们应该学习。
下面第七愿是「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可能就请一次,请法师来这里讲一座经,讲完他就走了。但要知道众生根性不齐,利根的人他听一座经他就能开悟,像六祖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了还不到一部,讲了半部他就开悟了,这是上上根人。但是历史上有几个六祖?就一个。大部分人都是上中下根,往往听一部经很难开悟,很难成就,这就需要什么?天天熏,每天都需要有法师来讲经。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会把法师留在此地,请他长住,这叫请佛住世。目的是能真正成就这一个地方的众生,他时间住得愈久,众生的成就就愈大,人数也就愈多。所以我们应该有慧眼,看到谁是真正的善知识。
现在这个时代要找佛菩萨化身的,那很难找,我们是肉眼凡胎,不认识佛菩萨。要找一个有修有证的善知识也很难,证是证果。现在我们能遇到一位有修有学的人就不错了。他是真在学,真在修,虽然没成就、没证果,那也算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就发心把他留住,留住在这个世间,留住在这个地区,成就利益这一方众生。真正善知识他一切随缘,他不攀缘,绝对不会说他想在哪个地方住,没有,他是随着众生,哪里请他,他就去哪里。所以这个缘要请法的人来把握,缘就是机会,我们要把握机会,见到善知识我们一定要礼请他来给我们讲课,而且启请他长住。
当然最重要的礼请,是我们大家真正愿意接受他的教诲,他就很欢喜住在这里。如果说大家不愿意听他教诲,甚至阳奉阴违,表面上对他很恭敬,请他住好的房子,给他很好的斋菜,供养很丰足,但是没有真修,没有依教奉行,那这位善知识他也不会在这里长住。要知道,真善知识他心中早就放下名闻利养,名闻利养对他,他不会动心的,他来成就众生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些众生真听话,老实、听话、真干,他就住这里。
所以你看我们香港众生很有福报,师父上人在香港这个地方住下来,香港住的条件可以说远不如澳洲,我清楚。但是为什么师父不在别的地方讲经,很多地方都请师父,师父就选择在香港讲,本来香港这是花花世界,一不利于修行,二也不是好住的地方,人山人海,生活质量并不高。那是因为师父老人家看到这个地方大众听经比较认真,人数也比较多,确实在其它地方我们看到,像澳洲没有这么多人来听,当然师父就要先度那个多的众生,所以师父选择在香港住下来。不过我也要提醒大家,往往师父在讲经的时候,可能座下的很多是大陆来的同修,咱们香港本地的同修不一定很多,这个我们也得要警惕。大陆的同修在这里听他有诚敬心,因为什么?他来一趟不容易,你看来香港签证只有七天,而且花费也很贵,香港住也贵,他千里迢迢坐飞机、搭车来这里,听这几天经,那肯定是全神贯注。师父选择这里也是照顾大陆的同修,咱们香港同修是沾光而已,这个我们要晓得,不要以为自己好像真的是根性很好,你看师父来度我们来了。万一要是大陆哪一个道场真能够请师父去了,师父走了,那我们就后悔不及!
所以我们真想请师父住世,住在这个地方,最重要是自己有十足的诚敬心,而且认真依教奉行,这是请佛住世的第一条件。这个世上假如还有一个人是真听话、真干,那善知识就不会走。我们师父常讲,古时候的高僧大德他住世是因为有传人,真正能传他法的人,听了他的法能入境界,所以这些大德就不会走。就像父母培养小孩一样,这个小孩是他的血脉,父母一定是好好的照顾他,把他栽培长大,让他能独立了,父母才能够离开。如果父母没有孩子,那就可以天天出去游山玩水。所以佛法也不例外,这个地方如果真正有一、二个传人,善知识就决定不会离开这里,他要培养佛法的血脉。这个就是刚才讲的「请佛住世」。
实际上普贤行愿只有这七条,后面还有三条是属于回向,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众生,这三条是属于回向。这是第八愿「常随佛学」,这就是讲回向菩提。常随佛学,就是常跟着佛学习,因为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跟着佛来学,提升会很快,《弟子规》上也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仁最好的就是亲近佛。而一切佛当中阿弥陀佛第一,所以你要亲近佛,选择阿弥陀佛最好,他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怎么样亲近阿弥陀佛?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能亲近阿弥陀佛。在现世,你认真的读《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来学习、来修学,你就是亲近阿弥陀佛。《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师父老人家他劝我们以阿弥陀佛为老师。怎么拜这个老师?天天读《无量寿经》,天天听《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理论方法,来改正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就是真正学阿弥陀佛。这是常随佛学,这是讲回向菩提,真正学佛,学作佛。
第九愿「恒顺众生」,这是回向众生。这个顺很重要,中国人特别讲究孝道,孝道最重要是孝顺,能够顺父母,这才能叫孝。这里讲的恒顺众生,把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一样,「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对他要像孝顺父母一样的去孝顺,而且永恒的孝顺,这叫恒顺众生。大乘佛法重孝道,而且把孝道扩展,你看大乘菩萨戒经里面,《梵网菩萨戒经》就讲到「孝名为戒」,以孝做为戒律,做为根本的修行。
在恒顺众生的过程中,是需要有高度的智慧,甚深的定功。因为众生都有他的毛病习气,你要跟他们在一起,你要学着忍。你要不能忍,你怎么能够顺?忍里面成就自己的定功,成就自己的智慧,学着跟一切众生交往的过程中心平气和,不能看这个也不顺眼,那个也不顺眼。你还有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说明内心的分别执着放不下,心不清净。
在恒顺众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觉悟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最后能圆成佛道。当然众生的根机有不同,有些众生根机成熟了,我们就应该帮助他圆成佛道。怎么帮助他?劝勉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真正帮助他圆成佛道。他要是肯信、肯听你的、肯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人根机成熟。没有熟的众生,他有善根,但是没有成熟,我们也应该多给他种善根,多劝导他学习这个法门,而且自己做个好样子来影响他、带动他,给他培善根。没有善根的人,要给他种善根,这是菩萨恒顺一切众生。
没有善根的人,我们怎么给他种善根?你对他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给他九十度鞠躬,让他生欢喜心。他这句阿弥陀佛听进去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种善根。你在你的家门口贴上阿弥陀佛的标签,邻居家看了,你这家信佛的,看到这个标签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也种了善根。所以方法很多,总要有这个心来帮助众生。在跟众生交往的过程中,看到某人对你这个佛法有兴趣,你要多给他介绍,赠送他经典,赠送他光盘,劝他来学习。这是成就、成熟他的善根。
第十愿是「普皆回向」,这是讲回向实际。什么是实际?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普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宇宙万物都是自性所变现的。所以普皆回向,也就是回向真如本性。这是普贤行愿最终极的行愿。
刚才我们将十愿介绍完了,这个是普贤菩萨修行的纲领,「普贤大士之德」。实际上这十条纲领它所涵盖的是无量无边一切法门,我们如何去落实?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我们去落实普贤行,在待人处事接物上,我们都能够把这十愿认真的去做,而自己佛号不要间断。一句佛号里面实际上也具足了十大愿王。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这世间所做的一切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普贤行。这句经文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下面经文: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是接着「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下来的。普贤大士之德刚才也讲了,它是修德。当然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性德和修德是不二。这里讲的『具足无量行愿』,那就是讲具足十大愿王,因为无量的行愿总不出十大愿王,而十大愿王它也是有阶梯式的,后后胜于前前。你譬如说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称赞里面就包含着礼敬。第三个「供养」,供养也一定包含着礼敬和称赞,后后胜于前前,后面的一定包括前面。
我们师父提倡净宗修行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也包括前面的四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统统包括。你譬如说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果你已经做到了普贤行愿,你做到礼敬诸佛了,你一切众生都能礼敬,当然你也就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肯定也包括前面。所以「具足无量行愿」,实际上就是讲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最后一条的「普皆回向」,它是无所不包,所以可以说一切佛法都含在普皆回向当中,后后胜于前前,后后包括前面的。普贤行愿一直到最后是导归极乐,这个味道就浓了。你看「普贤行愿品」里面讲,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贤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能成就十大愿王,使十大愿王圆满,也就是这里讲的具足无量行愿。
所以这十大愿王的圆满,还要在西方极乐世界去完成。那你就想想,我们要是不往生,我们怎么可能实现这个无量行愿?普贤菩萨也劝导一切众生求生净土,「行愿品」里面讲,「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无量光就是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无量光佛剎那就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他愿十方世界所有一切六道沉溺诸众生,沉溺诸众生尤其是讲的六道众生,都能够赶紧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普贤的大愿。
世尊当年讲这部《无量寿经》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些菩萨跟着普贤菩萨一道来到世尊法会现场,来听经,来做影响众。这些菩萨人数多少?后面的经文里讲到,「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人数是无量无边,这些都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很多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下来的。他们全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换句话说,都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它是个通号,不是专指某个人,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个法身大士的位次,全是普贤菩萨。
底下讲『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这一切功德法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无量功德。怎么样安住?你能够得普贤大士之德,你就安住。普贤大士是能住,如来功德法是所住,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就本宗来讲,最具体的说,这一切功德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一点不假,你能够称念这句佛号,你要知道,这句佛号叫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数目字,它就是一切的意思,所以万德洪名就是一切功德法,它是阿弥陀佛一切功德,如来果地功德之所成就。所以我们的心如果安住在这句佛号上,那你就是在「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所以本经句句经文都可以落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修。你要真正知道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你焉有不念佛之理?你肯定会专心念。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四句是圆圆满满的含摄了净土法门。前面「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这是讲专修;这里讲的「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是专弘,专修专弘这个法门。行权的权是权巧,权巧方便,把这一个无上第一、究竟圆满的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这叫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佛法藏是一乘果海。佛在《法华经》里面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法就是佛的佛乘;二法就是大乘、小乘;三就是所谓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在《法华经》里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实际上只有一佛乘,没有什么二乘、三乘。你要入一佛乘,就是入佛法藏,你能够究竟彼岸,就是你能够圆满无上菩提。怎么样去做?你能念这句佛号,你就能达到。这个佛号是整个如来究竟圆满的果法,是一切功德法藏,一切法藏就融汇到这一句佛号当中。所以你能念这句佛号,你就入佛法藏。《华严经》里讲的「念佛成佛」,这样殊胜的境界,要是修其它法门,恐怕你都没有下手处,你怎么修?怎么入佛法藏?难!这一个法门容易,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成就。底下经文,我们继续看: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这是讲菩萨他受用,前面是讲自受用,这里是讲他受用,他受用是帮助利益一切众生。菩萨除了自己成就功德智慧之外,还要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帮助是没有条件的,佛经里面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条件的。你问为什么佛菩萨帮助众生不讲条件?咱们世间人好像不能理解,帮助人都得有个条件,都需要问问到底得到什么好处。佛菩萨他没有讲究这个,为什么?因为同体大悲,他看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那何必要讲条件?就像左手要是痛了,你这右手去抚摸它,去帮助它,难道还讲条件吗?不会,因为是同体,因为是不二。这是佛菩萨他已经证得这个境界,知道自己跟众生确确实实是一体,所以他无私无求的、尽心尽力的来帮助众生。帮助众生这就是度众生,众生迷失了事实真相,佛菩萨就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他也就能离苦得乐。
所以佛菩萨度众生他也是度自己,因为自他不二;不度众生,换句话说,也不能度自己,自己也不能够得到圆满成就。这个道理我以前听师父讲了很多次,但是没真明白。有一次给师父点化。我二00六年底辞掉了工作,跟师父老人家来修学,我就有一个心愿,很想能够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远离尘世,闭关修行,能够早点证得念佛三昧,早日成就,至少得拿到往生把握,那时候才出来度众生。我有这个想法,但是师父好像常常考验我,常常让我去这儿去那儿,譬如说国际上的宗教的会议,师父就让我去代表参加。然后哪个地方请师父讲经的、讲课的,师父也让我去代表。所以我愈想清净下来,好像愈跑的地方多。
有一次因为这个困惑很久了,我就忍不住就请问师父,那是在马来西亚,师父带着我跑到马来西亚去。结果吃早餐的时候,我就问师父,我说,「师父,现在自己功夫没到,没开智慧,是不是应该闭门清修,不要出来,能够把自己修成就了,然后就出来度众生?」结果师父就给我棒喝一句,说等你成就了,恐怕这世界都毁灭了。我当时没听明白,我说,「师父,您不是说自他不二吗?所以我们成就自己,不也就是成就众生吗?自己成就了才能成就众生」。师父说,「对,那你成就众生也是成就自己,你还是有二,你没有不二」。师父讲这个话,我似懂非懂,当时还没明白,但是反正师父教我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不要有什么想法。
到后来,到今年年初,有一个事情,我终于好像豁然明白了。这是什么?我父亲年初的时候,我接他到身旁来照顾,那时候我还在云南,我请他来,他也很高兴,来看我。结果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气候他不太适应,结果得了感冒,感冒之后很快就转成肺炎,一个晚上一个晚上的咳嗽。结果当时我们带他去看医生,打吊针,好像都没什么效果。我说这个真的是挺麻烦的,老人家来这里本来欢欢喜喜,结果得了这么一场病,他老人家也很烦恼。我晚上就照顾他,陪着他,他晚上他咳得不能睡,我晚上我也不睡,我就坐在他旁边,他需要照顾,我就照顾,他不需要照顾,我就坐在旁边念佛。当时过了二、三个晚上,我看他很辛苦,所以我就在佛前祈祷,发愿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代我父亲受这个病苦,让他病苦减轻。结果真的,愿可不能随便发,一发,真的我也得了肺炎了,我也咳得一晚上一晚上睡不着,两个人就对咳。大概真的他的这个病苦他分给我一些了,我就有了这个负担,他的负担就减轻。后来我们就请了一位老中医,给我们开了药,两服药,他就好了。我自己我知道我是代他病的,所以我就干脆不吃药。结果他病好了,我的病也跟着好。这个事情让我好像明白了不少,什么叫自他不二。当我们真正发起真诚心为父亲代受这个业报的时候,这真的父子是一体,你就真的能够代他受,真的可以帮他消除业障。自己受点苦不在乎,如果能够代父亲受,所谓父债子还,理所当然,也很好,很甘心。
佛法教我们,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既然能够代父亲受苦背业,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心量扩大,为一切众生受苦背业?我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我也在佛前发愿,我发愿愿代一切众生受苦,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他们的苦比我父亲的苦苦多了。你看饿鬼,那是千年受饥饿的苦报,地狱那更不用说,畜生也是遭宰杀的痛苦。菩萨发愿都是愿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所以我们要真正发起这个心。结果这个心发了之后,没想到没过多久,我就有这个因缘去受菩萨戒去了。受菩萨戒首先第一个你得发菩萨心,虽然你没这个境界,没这个功夫,但是你也得有这个心才行,至少你也是叫做初发心的菩萨,小菩萨,那也是初发心。所以愿代一切众生受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你真发起这个心,那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菩萨,但是这个菩萨自己生死烦恼还没了,初初发心,但是难能可贵,你只要认真修行,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这一切众生,真的可以帮助他们消除苦难。
等到你往生极乐世界,你乘愿再来,你能够像这些菩萨一样,你可以真的很自在的广度一切众生,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你能现什么身而为说法。你看《法华经》上面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得度者,他能现佛身而为说法。这里经文讲的『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就是讲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举一个例子。「普门品」里面是讲三十二应,他是应佛身。佛身都能应,其它身当然都能应。所以这是讲到这些大菩萨们可以示现种种身来普度一切众生,而且在无量世界去化身,不是光一个娑婆世界。这个功德之殊胜不可思议。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做到。现在我们要发这个心,你这个心没有,对不起,你往生不了,这叫菩提心。现在是叫有心而无力,但是往生之后,你有心也有力,那个心是一个心。所以这个我们要明白,要敢发出这个心,这叫大菩提心。
当然菩提心它的根就是孝心,所以为什么先要修三福,三福第一个是孝养父母,孝道是菩提道的根本。我也是从这里得到的觉悟,这才明白师父讲的「自他不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的是可以不二。这一句是总说,「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是讲示现成佛。底下的经文是别说,细说告诉我们怎么样来示现成佛。一般经上讲「八相成道」,这里就有体相,我们看经文:【舍兜率。】
我们一句句看。这一句是八相中的第一相,这个是佛还没有成佛之前,他的身分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叫补处菩萨,就是他是候补佛,等着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补佛位来成佛。像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弥勒菩萨现在是候补佛。释迦牟尼佛没成佛之前,迦叶佛时代,他之前的佛是迦叶佛,当时释迦牟尼佛也是补处菩萨。这些补处菩萨统统都住在兜率天,这是一个规矩。就好像从前帝王时代,太子一定要住东宫,不能住其它的宫,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问,补处佛为什么一定要住兜率天?你问这句话就好像问,太子为什么一定要住东宫,不住南宫、西宫、北宫?这都是表法的意思。因为东宫是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代表太子即将要继位,如同初生的太阳一样。如果你让他住西宫,这麻烦了,太阳要落山了,没上台就已经下山。所以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兜率天也是表法,『兜率』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知足,或者叫喜足,欢喜、知足。等觉菩萨住在兜率天它表这个法,就是一定是知足的人才能够成佛。如果还不知足,就不能成佛。不仅对于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心,你知足;而且对出世法也没有贪心,真正永断贪心,你就知足,你才能够成佛。所以补处菩萨一定住在兜率天,这是他要降生的时候,降生到人间,所谓「舍兜率」,他离开兜率天宫,下降到人间来。下面经文是:
【降王宫。】
这是八相成道的第二相和第三相,它包含着投胎和出生这两个相。佛他要示现成佛,一定要示现跟我们一般人这样的一个样子。他为了教化众生,所以他也示现跟人一样,有出生,有长大成人,然后出家行道。如果是他从天宫下降来,他不是投胎的,他是什么?好像从天而降一个天神,那众生看到他,觉得你这是天神,我们没办法跟你学,他也就没有这个信心、没有这个勇气来学佛道。佛来这里示现,他也示现是父母所生的,我们也是父母所生的。他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所以这个修学证果的勇气也就能提升起来。投胎有这样的用意。所以佛他是人,不是神,他是一位老师,跟我们普通人示现的一样。当然,他虽然示现的是普通人,但是他并不普通,他是等觉菩萨。然后他出生在王宫里面。佛降生在世间,他不是随随便便降生,他一定选择大富大贵的人家,王宫,为什么?因为富贵都是世间人所求的,世间人辛辛苦苦一天到晚都在忙着求富贵。但是佛示现他已经得到了,天生就有这个富贵,然后他把它舍去,世间人所追求的我不要,这是给众生非常好的提醒。说明什么?富贵并不能使我们真正快乐、真正幸福。世人迷惑颠倒,才会追求这个东西,菩萨觉悟了,他把这个放下。就像释迦牟尼佛,他是太子,即将要继承王位,可是他出家,他不要这个王位,这都是提醒。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他不示现贫穷的身分,也有一个道理,就是不要让人讥嫌,他看到你这个人这么贫穷,你去出家修道,当然了,你出家你能够很多人恭敬你,你还是搞名闻利养的,所以这个会有讥嫌。出生在王宫,他不会有这个问题,他已经是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名闻利养具足,他不会求名闻利养。下面一个经文:
【弃位出家。】
这是第四相。菩萨他示现做太子,他本来可以继承王位的,可是他不要了,把富贵统统舍掉,这是告诉大家,世间富贵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出家人他们能够修道,身心清净,这才是真正的福。所以福要清净的,叫清福,这才是好的。世间人所追求的叫洪福,洪福也是福,但是我们一般讲福气,说你福气很大,福后面还有个气,你享福还得受气。这真的,你看很多大富大贵的人他受气,那不是真正的福,所以不如清福好。底下经文:
【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他把王位舍掉了,出家修苦行,去学道。他是等觉菩萨,甚至可能是古佛再来示现的,也示现像普通人一样,出家要求学,学很多外道的学问,跟着很多的世间善知识学,也学得非常用功。所有的法门,所有的学问,他都学到手了,这是什么原因?他『作斯示现』,就是示现一个道理,这些外道学到最后没有结果,世间法不是究竟法。他统统学会了,然后他要到菩提树下去打坐,打坐是什么?把所有平生所学统统放下,然后他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做这个示现,告诉我们,世间这些学问,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甚至所有的科学,统统解决不了生死的问题。一定要什么?你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才能够把生死问题解决。所以开悟这种事情跟你学和不学都没有关系。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他学了很多,什么都学会了,然后放下。他不放下,他不能开悟。
我们中国历史上,你看唐朝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六祖惠能大师。他什么都没学,一个不认识字的樵夫,根性很利,去拜见五祖,结果五祖给他点化,他就开悟了。他什么都没学,他也能开悟,证明开悟这个事情跟你学和不学没有关系。关系在哪?你要能放得下。你放下了,你就能够开悟。你所学的,当然也不是白学,你所学的学问统统变成你度众生的方便智慧。但是如果你不肯放下,那你所学的就变成你的所知障,反而障碍你的开悟。学得愈多,反而障碍愈大。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学的目标是要放下,这是实学。
放下之后,释迦牟尼佛他开悟了,证得佛果,然后开始做什么?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就是做教育的工作。教育实际上不仅是言教,还有身教,释迦牟尼佛的言教他是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这是言教,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身教。身教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决定不是说从鹿野苑度五比丘讲经开始,不是,从「舍兜率,降王宫」就开始了,这些统统都是他的身教,做这个示现『顺世间故』,「顺世间」就是在给世间人做个榜样,教化众生。再看下面经文: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讲八相里面第五相,降魔。修道的人都有『魔怨』,什么叫「魔」?什么叫「怨」?魔不是外面那个妖魔鬼怪。《八大人觉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经上讲四魔,第一个魔叫五阴魔,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是我们的色身,身体。受想行识是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身心,这就是魔。这个魔就是折磨,使我们很痛苦,身心都有煎熬。所以我们了解这个身不是我,实际上它是个魔,你不能够把它当作自己,怎么能把魔当作自己?这个身让我们很辛苦,让我们很累,很受折磨,所以要把这个身放下。所谓放下,不是说你去自杀,不要了,不是,你自杀,你还投胎,还会有身,就是你不要去执着它。很多人对这身体爱护得不得了,天天想着怎么去保养,吃什么补品,结果补来补去也没看他身体好到哪。这是什么?最好的补品是清净心,你身心都没有烦恼了,这是最好的保养,心清净则身清净。你看我们师父上人八十四岁高龄,你看他身体多好,精神多充沛,精力充沛,天天讲经说法,还接待客人,处理很多事务,没有见到他有劳累的迹象。什么原因?心清净,这就是能够降伏住这个魔。
第二个魔就是烦恼魔,第一种是五阴魔,第二是烦恼魔。烦恼最重的就是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它也是折磨我们的,当然还有见思烦恼。广说,还包括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些统统都是魔。所以魔不在外面,全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头。如果我们天天都活在烦恼中,都有贪瞋痴慢,你没有离开魔掌。降伏魔就是把烦恼克制住。
第三个魔叫死魔。这是什么?假如我们遇到了殊胜的法门,现在发心修行,可是还没有修成就,结果寿命到了,所以就不能成就,这是个大障碍。我们生生世世都有修行,都有学过佛,如果你过去生中没学过佛,你不会来这里听我在这讲两个小时,这么辛苦,你们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为什么过去生中没成就?没成就之前寿命就到了。所以这一轮回一转世,有隔阴之迷,过去所学的、所修的中断了,那还要看下一生还能不能遇到佛法。如果遇不到佛法,那就废掉了。即使遇到佛法,你可能也得二十岁你才能真正学佛,也中断二十年。所以死魔也是个大障碍。
头三种魔都是自己身上、心中的,不是外面的环境。第四个魔叫天魔,这就是外在的。什么叫天魔?天魔是讲外面环境的诱惑,就叫天魔。释迦牟尼佛在这人间示现成佛的时候,真的有天魔来扰乱,六欲天主魔王波旬,他来变现这些魔军来吓唬,或者变这些美女、魔女来引诱,这是叫天魔。但是释迦牟尼佛不为所动,这就降伏住了。我们修道,说老实话,用不着魔王波旬来引诱你、来诱惑你,用不上,你还没到那个功夫。就是你走到大街上,你看外面这些灯红酒绿的环境就足以诱惑你。假如你看到外面这些境界你就动心,譬如说男孩子走在路上看到那个美女的广告牌,看了之后还想多看几眼,完了,这受诱惑了。女孩子很喜欢买衣服,看到今年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这么漂亮的服装,心就动了,就想去买,这也受诱惑了。所以周围的环境你看都是魔。你要是不认识它,你就陷入到魔掌当中你都不自知,所以你学佛怎么能成就?天天都在魔掌当中。所以真正降魔就是克服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的烦恼,外面不受诱惑,这就是降魔。
魔是自己内心的,你要用定力,「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把这个烦恼控制住,这是定。外面叫怨,我们师父讲有四大怨家,财色名利。这四大怨家都是来引诱你的,你要有智慧认清它,那个不是好东西,你不能受它诱惑。所以自己能够勤修戒定慧,你才可能降伏魔怨。戒定慧怎么修?读《无量寿经》就是修戒定慧,你能够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读一遍,不打妄想,这是修戒、修定;读得清清楚楚是修慧,戒定慧一次完成。等你的功夫提升了,这些魔怨自自然然你就能降伏。当然你的功夫愈提升,那个诱惑的境界愈来得厉害,这是肯定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到你快要成佛的时候,那时候魔王波旬就会来了。但是你还是要用定慧力去降伏,因为这一切的境界全是虚妄,不是真实,这是你用智慧去看破。下面我们再看一条经文: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是八相里面的第六相,这是讲成道了。降魔之后你就能成就,成佛了。所以我们修学重在降魔。修学,师父讲三年扎根,十年专修。这三年的扎根就是降魔,当然降的是最重的贪瞋痴慢这些魔。再提升,你还要继续降魔。实在讲,师父就讲说「五年学戒」,这就是降魔,五年学戒重在行门,不用求解,修的是根本智。等你这个根本智得到了,后得智自然就得到,后得智是你要出去广学多闻。这个就是你就真正成就了,然后你才能够出去弘法利生。但是我们现在说老实话,要成就根本智,五年都不够,我自己感觉到要用十年,十年成就根本智,用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断烦恼。四弘誓愿里面讲,第一个你得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愿愿代众生受一切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你发这个大愿。然后下来就是断烦恼,降伏魔怨。等你把烦恼降伏住,你有定慧力,你才有「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学法门是弘法利生。现在我们这讲经说法也不能叫做弘法利生,都是什么?学讲,自己成就为主,兼来度他。等到你成就了之后,那你就是一心一意度他,那时候你学法门成佛道,『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得微妙法」就是讲证得实相妙理,宇宙人生真相,你真正得到了。「成最正觉」就是成无上佛果。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微妙法就是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能念一部经,念一句佛号,你这一生也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经文我们还没讲完,后天继续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