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发布时间:2024-04-28 09:39:07作者:念佛网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开示: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底下看第五段法语。第五段法语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所开示的,也是在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昙鸾大师是中国第一位,提出本愿他力学说的大德。昙鸾大师非常的有学问,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高僧。在东魏孝静帝的时代,昙鸾大师因为非常的有修行,受到东魏孝静帝的尊崇,所以东魏孝静帝,尊称昙鸾大师为神鸾。后来昙鸾大师住在汾州的玄中寺,玄中寺师父曾经去参访过,确实是一处非常好的念佛道场。在石壁之中,环境非常的清幽,四处可说没有什么人车,所以非常的宁静。在玄中寺修行念佛法门,实在是一种最高的享受,环境相当的好。昙鸾大师的道场,确实成就不少人,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论注》是对《往生论》的注解,昙鸾大师注得相当好。把佛的他力思想讲出来,让净业行人看了这一部昙鸾大师的著作《往生论注》,心中能够安心念佛。我们来看《往生论注》,的这一段法语: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云: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这一段法语在说明易行道的念佛。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将世尊一代时教,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圣道门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难行道,念佛法门是易行道。既然讲难行道,讲易行道,从字面文意我们就可以知道,难行道就是,比较困难到达的道路。易行道就是,比较容易到达的道路。也就是说走难行道,比较困难到达目的地,走易行道比较容易到达目的地。我们学佛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成佛,难行道就是比较困难成佛,易行道就是比较容易成佛。在修行的菩提道上,诸位菩萨如果是你,你要走难行道还是走易行道?当然易行道。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也劝勉我们走易行道。昙鸾大师解释易行道的意思,就是「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信佛因缘讲信,愿生净土讲愿,有信有愿,做到信愿就是乘佛愿力,一定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所以不管净土的经典,或者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或者印光大师的《文钞》,或者蕅益大师《弥陀要解》,都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信愿,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有信有愿一定有行,既然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一定会念佛,那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做好往生三法信、愿、行,就是乘佛愿力。
「信佛因缘」,信阿弥陀佛的因缘,阿弥陀佛什么因缘?阿弥陀佛的发愿就是因,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缘,阿弥陀佛的发愿修行,就是要成就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所以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仰仗着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行功德,自己也要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有信有愿。
「乘佛愿力」,念佛是建立在信愿的基础上,那这样就是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昙鸾大师讲得很明确,便得往生彼清净土,就是一定能够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所以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起行念佛,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能往生。道理讲得实在很浅白了。
「佛力住持」,既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乘佛愿力那就是佛力住持,阿弥陀佛的佛力护持你,让你进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刚才我们看到,就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而且昙鸾大师,还特地用「大乘」这两个字,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要度众生,所以先到西方极乐世界造就,如同要当老师必须先当学生,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到师范学院读书,有了老师的学历、学识、学问,就有资格当老师了。我们如果以凡夫没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想要度众生容不容易?不容易。众生很难度。有了慈悲、神通、智慧、道力,那要度众生就很容易了。像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度化众生很容易。因为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所以我们不要说广度众生,我们想要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们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有神通,才知道生生世世的父母,堕落在哪一道,不然你要如何去度化他们?如果你今天晚上,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以菩萨的神通法眼一看,你过去世的父母堕入了饿鬼道,当无财鬼每天受饥渴之苦。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当菩萨有了神通,你会晚上赶紧到鬼道去度众生,还是等到明天?我相信你会晚上就赶紧,进入鬼道度你的过去世父母,不会等到明天,为什么?因为你一定不忍父母多受一个晚上的饥渴之苦,对不对?
当妈妈的在照顾孩子,那一份心就很伟大。孩子如果发高烧,人很不舒服,半夜妈妈才发现,孩子已经发高烧了,请问当妈妈的睡得着觉吗?睡不着觉,说不定赶紧起床把孩子抱起来,去医院挂急诊,医院甚至已经关门了,跟医生敲门,孩子发高烧很危急,请医生赶紧起来为孩子诊治。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是一样,看到父母在受苦受难的当下,一定也会非常的焦急。所以一定会赶紧去广度自己过去世的父母。所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大乘的法门以利他为先,所以从昙鸾大师的这一句法语,我们也知道,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修大乘法还是修小乘法?修大乘法。所以念佛有人说,我自己关在家里,念佛念到死就好,我不管众生的死活。我也没能力度众生,我度好自己就好了。这一种心,是大乘心还是小乘心?小乘心。这一种小乘心,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我们在人间以凡夫的身份,要度众生确实很难,但是我们要有度众生的大乘心,能度一个你就度一个,能度两个你就度两个。度一个、两个或几个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尽心了,不在于度多少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尽心对不对?因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始劫以来,人与人之间所结的因缘,有善缘,有恶缘,有无记缘。像师父有时候在劝人念佛,有的人跟我因缘不好,我怎么规劝他,他都不听,劝他念佛,他也不听,劝他吃素,他也不听。后来他遇到别人,别人劝勉他念佛他接受了。
世尊要度悉达长者的老婢女,毘低罗。世尊过去世跟毘低罗,所结的因缘不好。毘低罗这一位老婢女,不听世尊的话,不愿意被世尊度化。世尊出现在她的面前,以神通变化十方都是佛像,这毘低罗老婢女跑回家去不看。世尊知道毘低罗老婢女,与罗睺罗在过去世有善因缘。所以世尊就派罗睺罗去度悉达长者的这一位老婢女,毘低罗。这一位老婢女毘低罗,看到罗睺罗,犹如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把罗睺罗抱住。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法缘,有善有恶,因缘有善有恶,如果结好缘就很容易相应,彼此之间相应,那要度化就非常的容易。
释迦牟尼佛带着佛弟子,四处行化来到了王舍城,突然有一个老太太,见了释迦牟尼佛,跑过去把释迦牟尼佛抱住,内心相当的激动。这时候阿难就把这个老太婆拉开,妳不可以对世尊这么没有礼貌。世尊就跟阿难喝阻:没关系,让她抱我,因为她是我过去世的母亲,我跟她过去世是母子。她对于儿子这一种爱念的亲情,没有断除习气仍在,所以今世见了我,自然母亲的爱心流露,所以把我抱住。世尊因为有神通知道,妳没有神通不知道。谁过去世是妳的儿子对不对?所以妳不可以随便去抱人,世尊有神通知道。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因缘,就是这个样子。
那你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你就跟阿弥陀佛有缘对不对?你每天早课念南无阿弥陀佛,晚课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就会越来越亲,越来越近,跟阿弥陀佛的因缘,越来越亲近好不好?好。当师父从台湾到香港来,为大家举办佛七,如果佛七期间你每天都来念佛,听师父的开示,你跟师父见一次面,就跟我结一次缘,见面越多缘结得越深对不对?那你每一次佛七都来,每一次都来听经闻法,我一定认识你。有一天你走了,师父一定会想尽各种的办法,为你助念开示。如果我们厨房的发心菩萨宝梅走了,我就算是半夜也要为她助念。我无论如何都一定会把她送给阿弥陀佛,就好像欢送状元一样,把她交付给阿弥陀佛。
因为人间大家在一起总有法缘对不对?缘越结越深尤其结好缘,结法缘,结善缘,还有结佛缘,千万不要结逆缘,不要结恶缘知道吗?如果你跟张三合不来,你就跟张三结恶缘。跟李四也合不来,就跟李四结恶缘。跟王五也合不来,跟王五结恶缘。有一天你临终了,刚好张三、李四、王五,在你旁边,那你就糟糕了,你就起烦恼了。奇怪,看了很讨厌的人,怎么在我旁边。信愿师父也没来,信愿师父在台湾,结果在我身边的是让我看了很讨厌的人。你这个讨厌的心念一出来,佛号忘了,恶念先起现行,搞不好就堕落。所以不能讨厌任何人,张三你也要喜欢,李四你也要喜欢,王五你也要喜欢,每一个人都跟他结好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那你临终任何人在你身边,都是在帮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对不对?就是这样子。所以修学念佛法门,非常的殊胜。
正定即是阿鞞跋致。在这里昙鸾大师把正定聚再做解说,「阿鞞跋致」这一句话,就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念《阿弥陀经》,一定会念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的意思,我们来看注释第六:
【阿鞞跋致者,即不退转也。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若约此土。藏教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
蕅益大师这一段话解释不退转,可说解释得非常的详尽,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来解释阿鞞跋致的意义。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在此土修行这两方面来解说,阿鞞跋致,位不退就是进入了圣流,不堕凡夫地。小乘的行者譬如进入了初果,须陀洹果,就进入了位不退,不会从初果的圣人,再退到凡夫地。行不退就是永远度众生,不会退堕到阿罗汉以及辟支佛二乘地。因为阿罗汉与辟支佛,以自度为先,所以在于度众生没有像菩萨这么积极,这就是菩萨跟二乘人的差别。当进入到行不退的时候,在度众生就会很积极。
第三个念不退更难,因为念不退,是要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就是智慧大海,心心念念都是从佛的智慧流露而出。这如果没有开显智慧怎么可能,我们凡夫还没有开显智慧,所以更难做到起心动念,每一念都是从佛智所流露而出。所以我们要做到念不退更难。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讲七地的菩萨,还有沉空之难,讲的跟蕅益大师这边讲的不完全一样。不管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藏、通、别、圆四教,来分判什么阶位,最重要的就是,当我们在菩提道上修学佛法,有阿弥陀佛的护持,自自然然就进入了正定聚。也就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于佛道。所以我们这一条,迈向西方菩提道路,有阿弥陀佛在护持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为稳当的。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易行道就犹如走水路,搭船不必自己走路,所以不但快速而且轻松愉快。所以我们当然选择,易行道来修学。这就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告诉我们的道理。
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