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涨价众生相:每箱80元的梨涨到228元中间商进货价翻倍
发布时间:2024-10-25 09:58:47作者:念佛网水果价格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心痛”。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第21周(5月20日至5月26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显示,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周均价每公斤7.93元,环比上涨5%,同比高出43.4%。
对于不少人而言,“吃不起水果”此前只是一个笑话式的自嘲,如今却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水果批发商们的日子也开始陷入困境。
6月初的一天,天还没有亮,一辆辆三轮货车正匆匆驶出北京市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奔向返城的路上。法治周末记者在新发地市场注意到,梨、桃子、荔枝等水果价格均比以往涨了不少,尤其是苹果的批发价,从去年的每斤5元涨到了今年的每斤7元,一箱合计为210元。
水果批发商老板周驻强对法治周末记者解释,各地的苹果在今年均卖到约每斤8元,价格出现明显涨价趋势。“去年由于倒春寒,山东、陕西等地遭遇天气灾害,导致水果产量大幅度减少,而我现在卖的苹果都是之前以每斤两元的价格进货的,一直‘囤’在冷库里,直到今年才拿出来卖。”
在周驻强周围,一群前来采购的市民在竭力地向他讨价还价,希望能把价格压到最低。对此,周驻强很是无奈,尽管他也想让消费者吃到便宜的水果,但不能为此做亏本生意。“冷冻、物流、人工等成本在不断攀升,无法把价格再压到更低了。”
诸多消费者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宁愿多走几公里的路,来批发市场“囤货”,也不去超市买“天价”水果。
一位60岁的老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家里有两个孙子正在长身体,每天都要吃苹果补充维生素,多备几箱以防它又涨价。在她和周驻强软磨硬泡后,最终以每斤6.5元的价格,达成交易。
另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则以每斤3元的价格,在周驻强手上买下一箩筐“烂”苹果。他眯着眼笑着说:“能吃上这个价位的苹果不容易,老人嘛,不追求太多,把苹果‘烂’的地方削掉,榨果汁也是可以的。”
在这场“水果争战”中,焦灼的远不止消费者和批发商们,背后还有更多的人。
“另谋出路”的水果摊老板和水果商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一处偏僻的巷口,59岁的水果摊老板李国福决定把三轮车上剩余的水果打包好,准备撤离。面对着这条陪伴了他几年的街道,他的表情显得颇为忧伤。
几年前,他与几个同行推着装满水果的三轮车,每天一同汇集在这里。尽管彼此是竞争对手,但相处十分融洽。然而,在不久前,同行们都以转行为由集体撤退,落下李国福孤身一人。
不是李国福不愿意离开,而是他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24年前,他赶上“股灾”,亏空了当年的全部积蓄。之后,转行从事畜牧业,其间又东奔西走,相继换过不少工作。大半辈子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的还算将就。让他没想到的是,连将就的日子也未能长久维持。几年前,P2P爆雷来袭,他投进去的15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揣着口袋里仅剩的3万元,他决定做一些小本生意糊口。经过他长期的观察发现,如今人们十分注重饮食和身体健康,水果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必需品。由于摆水果摊运营成本低、利润高,这也让李国福没少赚钱。“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净赚1000多元。但近几年,整个经济不景气,导致水果市场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只是他未料到,这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各地水果产区大幅度减产,几乎所有货被中间商“买断”。突然的价格猛涨,从中间商进货的价格翻倍,连他自己都无法接受。
“水果摊主要依靠差价赚钱,之前约每斤两元批发来的水果,我可以卖到约每斤5元,利润大概在50%左右,收入很乐观。现在大部分水果的价格以1倍多的速度增涨,更别说‘稀有’的苹果和梨,压根不敢进货。我从中间商进价都约每斤7元,就算一分不赚按进货价格卖,也不一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再加上水果有保鲜期,短时间卖不出去就会全部浪费。”李国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水果价格大幅度攀升,让李国福无利可图。他再三斟酌后,决定离开北京,重返老家做生意。
面临困境的不只有李国福。山东省果农梁田目前在青岛开了一家水果商店,他对法治周末记者抱怨,随着近年来社会需求、生产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在水果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的他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收入也越来越不稳定,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端午节过后他准备寻找新的出路。
80元每箱的梨如今涨到228元每箱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超市里卖的水果,直呼买不起,对于“贵得离谱”的水果,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口中“贵得离谱”的水果,并非是奇珍异果,而是往日里常见的苹果和梨。
郑文嘉在北京望京地区一栋写字楼上班,平时下班后,她都会在马路边的水果摊和邻近的超市,买上她爱吃的苹果和梨,但近日她惊讶地发现,苹果和梨逐渐在货架上消失了。
一家超市老板对此解释说,往年进价80元每箱的梨,如今228元每箱,进了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所以他干脆放弃了。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下称“果品协会”)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自5月份起,梨的价格一路飙升,几乎一天一个价。其中,皇冠梨、酥梨、鸭梨、库尔勒香梨环比上涨分别为48.43%、30.74%、25.78%、25.78%。而往年同时段约每斤2元的苹果,也涨到每斤10多元,这上涨的幅度不免令人咋舌。
一时间,常见水果变成了“奢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业界普遍认为,一部分源于气候因素。今年以来整体气温偏低,水果成熟期比以往有所推后。而去年春天北方地区天气情况普遍恶劣,低温刮风,导致多个产地的果树受到影响。到了秋天,苹果和梨等水果平均减产45%左右。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国苹果入库量为605万吨,同比2017年入库量966万吨下降37%,达5年来苹果入库量最低水平。其中,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减产量高达70%。
对于上述数据,有知情人表示应急水果还未大量上市,造成原产地水果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现象。
“今年春季以来雨水偏多,被雨淋过的水果,保存时间缩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环节的成本。加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的产品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要求运输企业对冷链运输等资本投入提升,也间接提高了水果的物流成本。”上述知情人补充道。
对于外界的种种议论,农业农村部公开回应称:今年入夏偏晚,春季气候不稳定,水果大量上市期有所推迟,预计随着应季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将季节性回落。
相比国产水果,进口水果的价格如何?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生活。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如澳洲车厘子、越南橙子等高价进口水果,其进口额仍保持连年增长。
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年至2019)》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部分进口水果的价格,要比国产水果的价格高很多,这些高价水果也无疑助推了国内水果价格的‘水涨船高’。”一位进口水果批发商老板判断。
生鲜平台积极入市添了“一把火”
线下水果卖得贵,线上情况又如何?
法治周末记者登录拼多多、贝店生鲜平台,以富士苹果为例进行价格对比发现,截至发稿前,富士苹果在贝店生鲜上出售的价格均为每斤10元左右,直逼超市零售价;拼多多出售的富士苹果,价格均为每斤5元左右,与市场批发价大同小异。
“在多数人看来,生鲜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从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但实际情况并非绝对如此。”资深水果经销商刘自军对法治周末记者直言,大部分生鲜平台并没有从产地直接发货,而是从批发市场进货,所以价格也不便宜。
贝店生鲜水果采购负责人也认同刘自军的观点。
“我们采用的方式不是‘产地直采’,而是‘产地直供’,有产地供应商作支撑。”该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解释,贝店的体量非常大,只依靠几个原产地的果农,无法提供足够的货源,还需要借助有场地、有资源的供应商,去跟农户直接具体对接收购。原来的中间环节最起码有三四道环节,但现在贝店只有一道中间环节,这便是其平台具有价格优势的原因之一。
谈及价格优势,拼多多当之无愧。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拼多多采用的是“平台直采”方式,直接对接各个产地的果农,为消费者节约了去批发市场的时间,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无中间商赚差价。
近年来,随着众多生鲜平台下沉,让其得以迅速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统计:目前生鲜电商已超过4000家,让水果需求市场在线上被进一步发掘。
在一些贴吧、论坛上,有很多网友表示,生鲜电商入市的多元化销售渠道,让产地供应商,拥有了更多销售选择和与之带来的议价权,从而为原本今年趋紧的水果行业供求关系“添了一把火”,推动水果价格形成接连上涨的态势。
对于网友观点,多位生鲜电商平台负责人予以否认。
但有部分果品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与之合作的电商平台不断增加,当前几万吨的梨全部销售一空。自2017年起,线上销售量从几千箱已增长到今年的几十万箱。今年的收购季,这些生鲜电商平台还会继续扩大采购量。
苹果涨价期货该不该“背锅”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不少经销商在以往批发水果时,时常陷入亏钱处境,而今年冷库里存的上千箱水果,全部清仓,顿时大赚一笔。因此,他们开始筹划来年继续扩大市场。不过,让他们担忧的是,面对一个月后的收购季,怕有热钱进入借机“炒水果”。
这些经销商的担忧并不无道理。有关“苹果期货博弈打造天价苹果”的消息,一直备受业界关注。一组数据显示,自去年5月11日起,苹果期货市场成交金额为1957亿元,次日开市后,成交金额猛然增长到6163亿元,短短3个交易日增加了214%。
一些投资者对此称,目前苹果期货助推苹果成为了“金果”。
现货的短缺、期货市场的创富故事,推动了更多资金涌入苹果期货市场。在这种环境下,苹果已不“单纯”是水果,还成为了资本炒作利用的工具之一。
据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从一线调查的情况显示,大量看好价格上涨的多头资金大量入场,一步步推高了苹果的期货价格,消费市场上的苹果价格连续攀升,并不是期货炒作者关心的问题,而一些大宗苹果经销商们横跨两界,苹果低价收购进库,囤着不卖,在期货市场上炒期货挣钱,顺带还把手上的苹果价格炒高,一手金融炒作,一手囤货居奇。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从投资大环境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产调控后,资本涌向农产品,由于粮食受到国家管控无法进入,而水果是自由产业,国内水果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量资本自然会大张旗鼓进入。
对于央视的观点,《中国证券报》等媒体用重要篇幅对苹果期货进行辩护,它们认为苹果涨价,不能让期货“背锅”,梨和车厘子等水果没有上期货市场
,价格也在上涨。这些媒体认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内在关系是晴雨表逻辑,前者是后者的“市场之手”,期货价格的波动更多是现货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就苹果期货的价格表现来看,其主因是现货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的。对于水果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对外公开表示,鲜果价格上涨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总体看通胀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