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助为乐的动物
发布时间:2023-05-23 08:31:44作者:念佛网
同人类一样,动物也会生病受伤。当动物出现身体不适时,它们虽然不能像人类那样去找医生诊治,但常常可以看到同类或不同类的动物互帮互助的感人场面。
在英国,曾经有人目睹一只山雀撞在窗框上受伤倒地,昏迷了过去,这时飞来另外两只山雀,一只不断地在受伤山雀上空扇动自己的翅膀,另一只则不停地用嘴尖推动昏迷的伤雀。几分钟后,山雀便苏醒过来,这两只山雀依然陪伴着它,然后再一起飞走。那只不停扇动翅膀的山雀是在为受伤山雀提供新鲜空气,使之迅速苏醒,这和人类抢救突然晕倒的病人要先输氧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拿大一所动物园中曾经有一只猴子眼睛发红,鼻子湿漉漉的,显然是伤风受凉了。另一只猴子把病猴紧紧抱在怀中,似乎想把身上的暖气传给病猴。后来,这群猴子中的每一只都轮流抱过病猴,不让病猴再受风寒。在群猴的悉心照料下,病猴很快就康复了。
有些动物的“医疗方法”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英国有位妇人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有一次猫竟然被老鼠咬了一口,伤势十分严重,那只狗就主动跑过来用舌头舔猫的伤口,而猫就平静地躺着,任由狗医生“治疗”。这只狗对伤口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彻底“消毒”,过了一天,猫的伤口就开始痊愈了。与这只狗的行为相类似的是,当一只食蚁兽被割伤时,另一只食蚁兽会不停地将口水滴到它的伤口上,渐渐地伤口就会好起来。
犀牛和犀牛鸟
一头犀牛足有好几吨重,它皮肤坚厚,如同披着一身刀枪不入的铠甲,头部那碗口般粗细的长角,任何猛兽被它一顶都要完蛋。据说犀牛发起性子的时候,别说是狮子,就连大象也要避让三分。这样粗暴的家伙,怎么和体形像画眉般大小的犀牛鸟成了“知心朋友”呢?
原来,犀牛的皮肤虽然坚厚,可是皮肤的皱褶之处却又嫩又薄,一些体外寄生虫和吸血的蚊虫便趁虚而入,从这里把它们的口器刺进去,吸食犀牛的血液。犀牛又痒又痛,可除了往自己身上涂泥外,再没有别的好办法来赶走、消灭这些讨厌的害虫。而犀牛鸟正是捕虫的好手,它们成群地落在犀牛背上,不断地啄食着那些企图吸犀牛血的害虫。犀牛浑身舒服,自然就非常欢迎这些会飞的小伙伴来帮忙。
除了帮助犀牛驱虫外,犀牛鸟对犀牛还有一种特别的贡献。犀牛虽然嗅觉和听觉很灵敏,可视觉却非常不好,是个近视眼。若是有敌人逆风悄悄来袭,它就很难察觉。这时,犀牛鸟就会飞上飞下,叫个不停,提醒它注意,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非洲人很喜欢犀牛鸟忠实于朋友的品格,他们常把自己喜爱的人称之为“我的犀牛”,原来,他们把自己比作犀牛鸟啦!
动物间的情谊
除了对病患施以援手,有时动物之间还存在着奇特的友情。
曾经有人看到在车辆来来往往的十字路口,两只狗要过马路,其中一只已经年老体衰,眼睛瞎了,耳朵也聋了;另一只则年轻力壮,耳聪目明。老狗正想过马路,小狗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它。人们还来不及思考这是为什么,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从小狗的身旁一掠而过。后来,小狗看了看左右,见附近没有车辆通过,才让老狗过去,自己则在旁边护送。
英国的古纳雷斯堡动物园中,有一间“友好动物园”。
在那里,一只老鼠经常在山羊头上爬来爬去,可山羊却毫不在意,处之泰然;一只白兔经常蹲在乌龟背上休息,它们感情融洽,形影不离……这些有趣的场景经常能够吸引大批游人驻足观赏。动物园里的一只小天鹅和一只小猴成了莫逆之交,因为小天鹅曾经救过小猴的命。小天鹅一发出惊叫声,小猴便立即靠近它那毛绒绒的身体,用手轻轻抚摸这小天鹅,让它平静下来。有一年秋天,小猴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钻到了动物园的森林里。管理人员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找到它,只得请小天鹅来帮忙。他们把小天鹅赶出温暖的笼子,小天鹅对此表示抗议,便大声叫了起来。躲在树林里的小猴闻声赶来救护自己的好朋友,管理人员趁机把它们一起送回了自己的笼子。人们参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动物园时,发觉骆驼会向它的邻居——大象摇头和轻声低叫,大象听到后就跑到水池边吸满一鼻子的水,然后隔着栅栏把象鼻伸入骆驼口中,骆驼就把象鼻中的水咕噜噜喝完。人们见到这种情景,都惊奇不已。可这还算不得什么呢,曾经有人经过某地一个人工湖,发现经常喂饲湖中金鱼的,竟然是飞越湖面的北美洲红衣鸟,而湖中的鱼儿居然也会张口待食。
动物间的友情有的在长期相处中形成,有的则建立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以饱腹了。
白蚁与它肠子里寄生的超鞭毛虫也会为各自利益互相配合。白蚁喜欢各种木头,但它自己又没有消化木质纤维的酶,吃进去的木屑无法消化。而生活在它肠子里的超鞭毛虫能产生分解木质的酶,将木质纤维分解,供白蚁当作养料吸收,而超鞭毛虫也会从中得到养料。如果把它们分开,白蚁就会死去。
“助人”是它们的快乐之本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是人类的好帮手。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西班牙语的玛克博士,就有一只鹦鹉充当教学助手。当博士上语音课时,他让这只鹦鹉领学生重复念单词,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西班牙语的发音。鹦鹉能够不厌其烦、颇有耐心地教学生,也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太平洋一些海岛上,生活着一种导航鸟,它们的觅食活动很有规律,每天清晨从岛上飞往大海中去觅食,晚上又按时飞回。渔民们白天出海捕鱼时,总是根据它们的飞行动向和集群场所,来判断鱼群的出没地点;到了傍晚,又在它们的指引下安全返航。如果海上风暴将要来临,导航鸟会在高空盘旋,向渔民示警。
南美洲有一种“送奶鸟”,它的奇特之处就是雌鸟腹下有个奶囊,能分泌乳汁。可是鸟类不会哺乳,所以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飞到人类居住的地方,让人挤出奶囊中积满的奶汁。这样既能使自己舒服一些,又免费送给人们鲜美又富含养分的鸟乳。
无独有偶,在非洲的山野中则有一种“礼鸟”,这种鸟全身长着翠绿羽毛,身圆而尾长,长得很漂亮。它常常衔着香气扑鼻的野花或香甜可口的鲜果,飞到村庄上空,将鲜花、鲜果投在农舍的门口和窗前。当地村民见它飞来,就“啊啊”地招呼它,它也迎声而落,留下花果。
黑猩猩喜欢帮助人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黑猩猩也能够像人类那样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这一发现表明利他主义可以向前追溯到人类出现之前。在德国科学家进行的这项研究中,幼年黑猩猩自发并且多次帮助看起来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在第一个试验中,一个陌生人试图通过栅栏去拿黑猩猩笼子里的一根棍子,却无法够到,而这根棍子就在黑猩猩能拿到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黑猩猩本能地帮助这个人拿到了棍子,根本没有考虑自己能否得到回报。而当黑猩猩看到一个人站在笼边没有试图去拿棍子时,它们也没有前去帮助的意思。
在第二个试验中,帮助的难度明显增大。黑猩猩不得不爬近两米高去拿那根棍子。尽管没有任何回报,黑猩猩还是主动帮助了陌生人。
第三个试验是看黑猩猩是否愿意彼此帮助。研究人员将一只黑猩猩放进盛有食物的封闭房间,然后锁上门,让另一只黑猩猩试着闯入。这只黑猩猩进入的唯一方式是房间里的黑猩猩移走门上的锁链,而房间里的黑猩猩也的确这样做了。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一直将利他主义看作是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他们认为真正的利他主义是人类独有的天性,只有人类在明知自己的利益会有所损失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而动物之间令人感到温馨的合作互助,其实是以对方有着或潜在有着可以利用的好处为基础的。但是这种观点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质疑,人们认为动物的互助精神或利他主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就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但许多人确信,动物的这种互助行为,已经超出了本能的范畴。
最近,英国的动物学家们又有了新的解说,他们从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动物的这些行为。他们认为,动物的行为都在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的控制之下,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脑只不过是“CEO”(首席执行官),同一种群的动物的基因会比较接近,而近亲更会拥有同样的基因,这是动物群中利他行为普遍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