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第二十三、金缕衣的布施

发布时间:2020-05-18 09:12:52作者:念佛网

第二十三金缕衣的布施

有一次,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

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

佛陀告诉她说:

「瞿昙女!这件衣服应该布施给僧众。布施给僧众,便是供养了我,也供养了僧众。」

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再三地执意要佛陀收下,佛陀也再三地要她布施给僧众。

\

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执扇搧佛的尊者阿难说:

「世尊!请您收下吧。世尊!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照顾您很多,既是您的姨妈,又是您的奶妈与养母,世尊在生母过世后,就是由她哺乳养育您长大的啊。」

「是啊,阿难!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确实照顾我很多,在我母亲过世后,养育我长大。

阿难!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也因为我的缘故,归依了佛、法、僧众,不疑三宝,不疑苦、集、灭、道,离杀、盗、淫、妄、酒,成就了信、戒、施、闻、慧。如果一个人想要以终身礼敬与供养生活所需用品的方式,来报答让自己归依佛、法、僧众的恩人之恩泽,那是报答不了的。

再者,阿难!能布施十四种个别众生,有大功德,大福报。这十四种是:如来、辟支佛、阿罗汉、向阿罗汉、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离欲外道、精进的修行人、一般人、畜生。阿难!如果布施给畜生,可得到的福报大小为一百,那么,布施一般人为一千,布施精进的修行人为十万,布施离欲外道为十万亿,布施向须陀洹到阿罗汉的圣者,则为无量,布施辟支佛也是无量,更何况是布施如来了。

再者,阿难!对七类僧众的布施,有大功德,大福报,即使僧众中可能杂有不精进、有名无实的恶比丘,也一样有大功德,大福报。这七类是:一、布施如来在世时的比丘、比丘尼僧众。二、布施如来入灭不久后的比丘、比丘尼僧众。三、只布施比丘众。四、只布施比丘尼众。五、指名特定的比丘众、比丘尼众。六、指名特定的比丘众。七、指名特定的比丘尼众。

阿难!布施给任何特定的个人,所得的功德与果报,再怎样也不会大于布施给僧众的。

再者,阿难!有四种布施:一、由行善法的清净施者,布施给行恶法的邪恶受者。此类布施,因施者而清净。二、由行恶法的邪恶施者,布施给行善法的清净受者,此类布施,因受者而清净。三、由行恶法的邪恶施者,布施给行恶法的邪恶受者,此类布施,施者、受者都不清净。四、由行善法的清净施者,布施给也行善法的清净受者,此类布施,施者、受者都清净。」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八○瞿昙弥经》、《中部第一四二施分别经》。

二、「金缕衣」,《中部第一四二施分别经》只作「一套新衣」。

三、早期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者,安立了四个果,分别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无学果;或音译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或简以:初果、第二果、第三果、第四果。预流果是指初入圣者之流,表示从此迈向圣道而不退,最多再经七番生死流转,就能成就解脱。一来果是预流果之上的成就,最多只再来人间一次,就能成就解脱。不还果是一来果之上的成就,不会再来人间了,就在「不还天」的天界成就解脱。无学果表示已经成就解脱,不再有生死流转了。(参考《杂阿含第一二四八经》等)

四、本则故事,亦广泛地记载于各部律典。律典中,佛陀回答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的话,有一句极有意义,那就是佛陀说「我在僧数」(如《五分律》,大正大藏经第二三册第一八五页中)。「我在僧数」,表示佛陀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与「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如来不说:我领导众人,《长阿含第二游行经》)相应。

五、尼拘律园,位于迦毘罗卫城南的尼拘律树林。佛陀成佛后第六年,第一次回家乡时,父亲净饭王为他在此建立一座精舍的林园。当时佛陀在此精舍住了七天,为净饭王说法,也在此林园中接受了姨母所供养的金缕袈裟(金缕衣)。(参考《佛光大辞典》第一八八五页,印顺法师着《印度之佛教》第二九页)

六、佛陀不接受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的个别布施,而要她布施给僧众,其实是期望她能获得更大的福报,因为布施僧众的福报,比布施佛陀个人更大。

七、在尊者阿难的多次请求下,后来佛陀允许尊者摩诃波阇波提等女众出家,这是比丘尼僧团成立之始(参考《中阿含第一一六瞿昙弥经》)。而本则故事发生时,尊者摩诃波阇波提还没出家,比丘尼僧团也还没成立,所以,经文后段所说,包括布施比丘尼僧众的「对七类僧众布施」,很有可能是后来增入的(参考菩提比丘英译本批注一二九一),这应为经典增编失误的痕迹。

八、为何布施僧众的功德,大于如来?或许是因为僧团负有「正法久住」的使命,佛法在世间的延续,是靠僧众实际承担的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