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见词汇-三画(1)
发布时间:2023-07-26 16:21:10作者:念佛网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1)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熏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三土】 三佛土。
【三五】 三性与五法,是唯识的法相。
【三心】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地以便进入于后一地的时分。
【三火】 三毒之火,即贪瞋痴。
【三光】 1.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等三天,叫做三光。2.指星星月亮太阳。
【三衣】 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黎。安陀会华译为中着衣,五条制成;是平常起卧时着的;郁多罗僧华译为上衣,七条制成,是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僧伽黎华译为众聚时衣,又称为大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是做大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三印】 三法印。见三法印条。
【三行】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三多】 1.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2.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戒】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三劫】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三灾】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三性】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三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治】 三三昧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味】 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三毒】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三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
【三和】 指根、境、识三事和合,唯识论说:「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三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2)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使】 又名三天使,即生、病、死。
【三垢】 三毒的别名,即贪、瞋、痴。
【三衍】 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三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三根】 1.指贪瞋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三病】 1.贪病、瞋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瞋病是瞋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三修】 1.无常修、非乐修、无我修。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非乐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诸法中自有涅盘寂灭的快乐,所以只是观察诸法的苦而已;无我修也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有自在无碍的真我,所以只是观察五蕴之空而已。以上三修都是声闻乘行人的劣三修。2.常修、乐修、我修。常修是菩萨知法身的理体乃常住不灭,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常的执着;乐修是菩萨知诸法中自有涅盘之乐,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苦的执着;我修是菩萨知无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我的执着。以上三修是菩萨乘行人的胜三修。
【三尊】 1.指佛法僧三宝。2.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药师三尊是药师佛、日光、月光;释迦三尊是释迦佛、文殊、普贤。
【三祇】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
【三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系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于中等,无名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三量】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在根境相对时,用不着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三忍】 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指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三智】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三报】 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后才受报。
【三道】 又名轮回三道,或三轮,即烦恼道、业道、苦道。烦恼道又名惑道,即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业道是依着烦恼而产生的种种善恶行为;苦道是因善恶行为而召感未来的生死苦果。道是能通的意思,上述三者能互相通连,由烦恼而通向于业,由业而通向于苦,再由苦而回转到烦恼,因此叫做三道,因其轮转去来,所以又名三轮。
【三涂】 血涂、刀涂、火涂。血涂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涂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涂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三涂即三恶道的别名。
【三达】 天眼、宿命、漏尽。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因果;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不但知道而且明了叫做明,不但明了而且通达叫做达,所以以上三事在罗汉只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照】 (喻)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高山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的菩萨;幽谷喻佛在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平地喻佛最后说方等经乃至涅盘经,化一般大乘渐入的根机。
【三福】 三种的福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发菩提心,修行佛道。
【三际】 1.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2.指内、外、中间三处。
【三疑】 疑自、疑师、疑法。
【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3)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障】 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如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众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开悟佛道。
【三语】 如来所说的三种语,即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随自意语就是佛随自己的意思而说自己亲证的实相法;随他意语是佛随顺众生的根机而说种种的方便法;随自他意语是佛在为众生说法时,一方面随着自己的意思,一方面又顺着众生的根机。
【三缘】 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的缘,即亲缘、近缘、增上缘。亲缘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名,佛立刻听到,身常礼敬佛,佛立刻看到,心常念佛,佛立刻知道,此情形显示念佛人的三业已经跟佛的三业相应不离了;近缘是众生如想见佛,佛立刻应念而出现在他的面前;增上缘是众生称念佛,念念都能够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罪业,当命终的时候,佛就来迎接他往生西方。
【三慧】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三德】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三学】 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
【三教】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见天台三教条。4.三时教的简称。见三时教条。
【三余】 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盘的境界,但是因为还有三事的残余,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三余者,烦恼余、业余、果余。烦恼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见思惑,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明惑未断;业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有漏业,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漏业未尽;果余谓虽已脱离了三界内分段生死的苦果,但是还余着界外变易生死的苦果未离。
【三缚】 三种的缠缚,即贪瞋痴的烦恼。
【三境】 又名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性境就是一切实境,各有其性质,如石之坚,水之湿,不可能加以改变者;独影境如第六识想龟毛兔角,其相虚妄,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惟独起影像;带质境者,谓以心缘心,即以见分缘见分两头带出有质的相分境,名真带质,若以心缘色,带彼外尘本质,拟议其长短方圆,名似带质。
【三禅】 色界的第三禅天,因此天的天人禅定深妙,人人身心快乐,又因此天的快乐乃是三界九地中所最凸出者,故此天又名为定生喜乐地。悲华经说:「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三想】 欲想、瞋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瞋想是生起瞋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
【三檀】 檀是梵语檀那的简称,华话为布施,三檀即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三皈】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见三归条。
【三举】 戒律中的罪名,凡是遇到犯罪经他人忠告而不肯认罪的人,或是不肯忏悔的人,或是说淫欲不障碍修道的人,对此三种人,应行白四羯磨之法,以举其罪而将之摈弃于众僧之外,谓之三举。
【三断】 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见所断是初果罗汉断八十八使见惑;修所断是二果三果罗汉修断三界十随眠惑,名修道所断之惑;非所断是四果罗汉三界见思断尽,乃无漏果,更无不断之惑,名非所断。
【三识】 1.真识、现识、分别事识。真识就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离生灭相的真心;现识就是能变现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因它含藏一切的善恶种子,能变现根身世界;分别事识就是依阿赖耶识而生的眼耳等六识,在六尘境界中起种种的分别。2.指末那识、阿赖耶识、奄摩罗识。
【三觉】 1.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断尽三界内的见思惑和三界外的尘沙无明惑,才能算是达到自觉的地位;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传播给别人,使他人也觉悟;觉行圆满谓所觉悟的程度,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2.本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自性清净心;始觉是本觉被无明蒙蔽之后,又开始渐除无明,渐息妄心,恢复其固有的本觉;究竟觉是终极彻底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
【三难】 三恶道的苦难。
【三观】 1.指天台宗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但有假相和作用;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修此三观,能破三惑,证三智,成三德。兹列下表说明。2.指华严宗三观,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真空观是观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为性,惟此空不是无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超然而离诸相;理事无碍观是观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也就是真如,犹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周遍含容观是观诸法互相含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而相应。3.指南山三观,即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性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性空;相空观是观诸法的相皆空无虚妄;唯识观是观诸法唯识所现。4.指慈恩三观,即有观、空观、中观。有观是观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有;空观是观遍计之一性为空;中观是观诸法以遍记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圆成之故,非空,即是非有非空之中道。
(修三观) (破三惑) (证三智) (成三德)
生 ┌修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 菩
死─┤修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提
烦 └修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涅
恼 盘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4)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贤】 1.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称为三贤,或地前菩萨。2.合小乘之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为三贤。
【三贤四善根】 又名七方便。见七方便条。
【三世】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三世间】 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器世间,即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众生的依报;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间,即色法的色,和心法的受想行识,亦即构成依正二报的要素。
【三世诸佛】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统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三世觉母】 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
【三世佛母】 出生三世诸佛之母,即般若波罗密多,因诸佛若不修行般若波罗密多,就不能成就佛道,所以说般若波罗密多是出生三世诸佛之母。
【三世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的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世无障碍智戒】 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等,名目虽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无障碍智的戒律,故名三世无障碍智戒。
【三因】 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
【三因三果】 三种的业因与三种的果报,即异熟因异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异熟因异熟果是说今世所作的善恶业因要到来世才生苦乐的果报;福因福果是说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业因,则于现在世或是未来世必得自在的果报;智因智果是说若有修习一切智慧的业因,则一定可以获得证悟三乘或是佛果。
【三因佛性】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佛】 法佛、报佛、化佛。
【三佛土】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三佛子】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
【三佛身】 见三身条。
【三佛性】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着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余,这是诸佛的佛性。
【三佛语】 简称三语。见三语条。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三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三身三德】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二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身是解脱之德。
【三身佛性】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三车】 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形容声闻乘只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辆小小的羊车不能载货物;鹿车是形容缘觉乘能自度兼度亲属,好像一辆鹿车能载少许的货物;牛车是形容菩萨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众生,好像一辆大牛车能运载许多的货物。
【三车家】 三乘家的别名。见四家车条。
【三法】 教法、行法、证法。教法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十二分教;行法是依佛的教示而修行四谛十二因缘与六度等;证法是依修行的功夫而证得菩提涅盘之果。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5)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法印】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盘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盘寂静是说涅盘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盘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法轮】 又名三转法轮,这是就如来说法的时期分出来的。一为根本法轮,指佛初成道时,对菩萨说华严经,属一乘之教,为诸法根本,故称为根本法轮。二为枝末法轮,谓众生于一乘教,不易了解,于是佛接着说阿含、般若、方等诸经,这些经对根本来说,是属于枝末,故称枝末法轮。三为摄末归本法轮,指佛说法华经,会三乘归一佛乘,即摄枝末归于根本,故称摄末归本法轮。
【三法身】 1.鸠摩罗什所立的三法身是法化生身、五分法身、实相法身。法化生身是由法性化现的化身佛;五分法身是戒定慧等的五分功德;实相法身即空性的诸法实相。2.天台宗所立的三法身是但空法身、即假法身、即中法身。但空法身是小乘的法身;即假法身是大乘别教的法身;即中法身是大乘圆教的法身。
【三法无差】 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三空】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见三三昧条。2.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与所施物之相皆空。
【三空门】 三解脱门的别名。
【三空不空】 谓小乘的法门只知三解脱门的空理,而不知第一义空的道理,谓之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解脱门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空摩地】 即三空观门。
【三昧】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三昧印】 即入定印。
【三昧佛】 华严经所说的十种佛之一。
【三昧耶】 1.平等的意思。2.内德外相平等的意思。3.本誓的意思。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三界眼】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众生之眼,能令众生避开生死的痛苦。
【三界藏】 谓三界含藏一切众生的烦恼。
【三界尊】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中的众生所共同尊重的圣人。
【三界八苦】 生活在三界中的人们有八种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下起地狱,上至他化天,其中众生,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下起初禅,上至有顶,其中众生,虽已断欲,尚有色身,故名色界。再上则四空天,其中众生,并色身亦无,故名无色界。九地者:欲界汇为一地,名五趣杂居地。色界有四地,即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无色界有四地,即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合为九地。
【三界火宅】 (喻)三界里的恼烦忧苦非常炽盛,众生住在里面好像住在火宅里一样。
【三界空花】 (喻)三界无实,犹如空花。
【三界唯一心】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三界二十八天】 见二十八天条。
【三相】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盘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盘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三相续】 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界相续。世界相续是众生困惑不断造业,故其依报世界亦不断安立;众生相续是众生未断生死,其五蕴不断假合,故众生亦不断成立;业界相续是众生不断造业,故其恶业的苦报亦不断成立。
【三乘】 1.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惑,可证阿罗汉果;缘觉乘又名中乘,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于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又名大乘,其行人于无数劫间,修六度行,更于百劫间,值三十二相福因,可证无上佛果。2.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即声闻乘,中乘即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
【三乘教】 三乘的教法。
【三密】 身密、语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来,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体相,为其身密,一切声音,为其语密,周遍之识大,为其意密。就众生言: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之法相为意密。
【三密加持】 佛的三密加持于众生的三业的意思。吾人手结印,身眼臂足等姿势辅之,即与羯磨曼荼罗符号相应,成如来的身密;口念真言陀罗尼,即与法曼荼罗符号相应,而成如来的口密;心观本尊法相,即与三昧耶曼荼罗符号相应,而成如来的意密,是为三密加持。行者藉三密加持的作用,可以即身成佛。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熏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三土】 三佛土。
【三五】 三性与五法,是唯识的法相。
【三心】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地以便进入于后一地的时分。
【三火】 三毒之火,即贪瞋痴。
【三光】 1.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等三天,叫做三光。2.指星星月亮太阳。
【三衣】 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黎。安陀会华译为中着衣,五条制成;是平常起卧时着的;郁多罗僧华译为上衣,七条制成,是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僧伽黎华译为众聚时衣,又称为大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是做大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三印】 三法印。见三法印条。
【三行】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三多】 1.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2.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戒】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三劫】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三灾】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三性】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三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治】 三三昧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味】 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三毒】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三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
【三和】 指根、境、识三事和合,唯识论说:「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三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2)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使】 又名三天使,即生、病、死。
【三垢】 三毒的别名,即贪、瞋、痴。
【三衍】 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三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三根】 1.指贪瞋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三病】 1.贪病、瞋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瞋病是瞋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三修】 1.无常修、非乐修、无我修。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非乐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诸法中自有涅盘寂灭的快乐,所以只是观察诸法的苦而已;无我修也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有自在无碍的真我,所以只是观察五蕴之空而已。以上三修都是声闻乘行人的劣三修。2.常修、乐修、我修。常修是菩萨知法身的理体乃常住不灭,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常的执着;乐修是菩萨知诸法中自有涅盘之乐,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苦的执着;我修是菩萨知无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我的执着。以上三修是菩萨乘行人的胜三修。
【三尊】 1.指佛法僧三宝。2.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药师三尊是药师佛、日光、月光;释迦三尊是释迦佛、文殊、普贤。
【三祇】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
【三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系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于中等,无名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三量】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在根境相对时,用不着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三忍】 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指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三智】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三报】 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后才受报。
【三道】 又名轮回三道,或三轮,即烦恼道、业道、苦道。烦恼道又名惑道,即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业道是依着烦恼而产生的种种善恶行为;苦道是因善恶行为而召感未来的生死苦果。道是能通的意思,上述三者能互相通连,由烦恼而通向于业,由业而通向于苦,再由苦而回转到烦恼,因此叫做三道,因其轮转去来,所以又名三轮。
【三涂】 血涂、刀涂、火涂。血涂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涂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涂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三涂即三恶道的别名。
【三达】 天眼、宿命、漏尽。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因果;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不但知道而且明了叫做明,不但明了而且通达叫做达,所以以上三事在罗汉只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照】 (喻)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高山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的菩萨;幽谷喻佛在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平地喻佛最后说方等经乃至涅盘经,化一般大乘渐入的根机。
【三福】 三种的福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发菩提心,修行佛道。
【三际】 1.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2.指内、外、中间三处。
【三疑】 疑自、疑师、疑法。
【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3)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障】 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如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众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开悟佛道。
【三语】 如来所说的三种语,即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随自意语就是佛随自己的意思而说自己亲证的实相法;随他意语是佛随顺众生的根机而说种种的方便法;随自他意语是佛在为众生说法时,一方面随着自己的意思,一方面又顺着众生的根机。
【三缘】 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的缘,即亲缘、近缘、增上缘。亲缘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名,佛立刻听到,身常礼敬佛,佛立刻看到,心常念佛,佛立刻知道,此情形显示念佛人的三业已经跟佛的三业相应不离了;近缘是众生如想见佛,佛立刻应念而出现在他的面前;增上缘是众生称念佛,念念都能够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罪业,当命终的时候,佛就来迎接他往生西方。
【三慧】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三德】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三学】 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
【三教】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见天台三教条。4.三时教的简称。见三时教条。
【三余】 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盘的境界,但是因为还有三事的残余,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三余者,烦恼余、业余、果余。烦恼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见思惑,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明惑未断;业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有漏业,但是还余着界外的无漏业未尽;果余谓虽已脱离了三界内分段生死的苦果,但是还余着界外变易生死的苦果未离。
【三缚】 三种的缠缚,即贪瞋痴的烦恼。
【三境】 又名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性境就是一切实境,各有其性质,如石之坚,水之湿,不可能加以改变者;独影境如第六识想龟毛兔角,其相虚妄,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惟独起影像;带质境者,谓以心缘心,即以见分缘见分两头带出有质的相分境,名真带质,若以心缘色,带彼外尘本质,拟议其长短方圆,名似带质。
【三禅】 色界的第三禅天,因此天的天人禅定深妙,人人身心快乐,又因此天的快乐乃是三界九地中所最凸出者,故此天又名为定生喜乐地。悲华经说:「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三想】 欲想、瞋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瞋想是生起瞋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
【三檀】 檀是梵语檀那的简称,华话为布施,三檀即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三皈】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见三归条。
【三举】 戒律中的罪名,凡是遇到犯罪经他人忠告而不肯认罪的人,或是不肯忏悔的人,或是说淫欲不障碍修道的人,对此三种人,应行白四羯磨之法,以举其罪而将之摈弃于众僧之外,谓之三举。
【三断】 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见所断是初果罗汉断八十八使见惑;修所断是二果三果罗汉修断三界十随眠惑,名修道所断之惑;非所断是四果罗汉三界见思断尽,乃无漏果,更无不断之惑,名非所断。
【三识】 1.真识、现识、分别事识。真识就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离生灭相的真心;现识就是能变现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因它含藏一切的善恶种子,能变现根身世界;分别事识就是依阿赖耶识而生的眼耳等六识,在六尘境界中起种种的分别。2.指末那识、阿赖耶识、奄摩罗识。
【三觉】 1.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断尽三界内的见思惑和三界外的尘沙无明惑,才能算是达到自觉的地位;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传播给别人,使他人也觉悟;觉行圆满谓所觉悟的程度,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2.本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自性清净心;始觉是本觉被无明蒙蔽之后,又开始渐除无明,渐息妄心,恢复其固有的本觉;究竟觉是终极彻底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
【三难】 三恶道的苦难。
【三观】 1.指天台宗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但有假相和作用;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修此三观,能破三惑,证三智,成三德。兹列下表说明。2.指华严宗三观,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真空观是观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为性,惟此空不是无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超然而离诸相;理事无碍观是观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也就是真如,犹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周遍含容观是观诸法互相含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而相应。3.指南山三观,即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性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性空;相空观是观诸法的相皆空无虚妄;唯识观是观诸法唯识所现。4.指慈恩三观,即有观、空观、中观。有观是观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有;空观是观遍计之一性为空;中观是观诸法以遍记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圆成之故,非空,即是非有非空之中道。
(修三观) (破三惑) (证三智) (成三德)
生 ┌修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 菩
死─┤修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提
烦 └修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涅
恼 盘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4)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贤】 1.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称为三贤,或地前菩萨。2.合小乘之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为三贤。
【三贤四善根】 又名七方便。见七方便条。
【三世】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三世间】 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器世间,即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众生的依报;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间,即色法的色,和心法的受想行识,亦即构成依正二报的要素。
【三世诸佛】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统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三世觉母】 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
【三世佛母】 出生三世诸佛之母,即般若波罗密多,因诸佛若不修行般若波罗密多,就不能成就佛道,所以说般若波罗密多是出生三世诸佛之母。
【三世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的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世无障碍智戒】 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等,名目虽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无障碍智的戒律,故名三世无障碍智戒。
【三因】 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
【三因三果】 三种的业因与三种的果报,即异熟因异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异熟因异熟果是说今世所作的善恶业因要到来世才生苦乐的果报;福因福果是说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业因,则于现在世或是未来世必得自在的果报;智因智果是说若有修习一切智慧的业因,则一定可以获得证悟三乘或是佛果。
【三因佛性】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佛】 法佛、报佛、化佛。
【三佛土】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三佛子】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
【三佛身】 见三身条。
【三佛性】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着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余,这是诸佛的佛性。
【三佛语】 简称三语。见三语条。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三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三身三德】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二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身是解脱之德。
【三身佛性】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三车】 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形容声闻乘只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辆小小的羊车不能载货物;鹿车是形容缘觉乘能自度兼度亲属,好像一辆鹿车能载少许的货物;牛车是形容菩萨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众生,好像一辆大牛车能运载许多的货物。
【三车家】 三乘家的别名。见四家车条。
【三法】 教法、行法、证法。教法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十二分教;行法是依佛的教示而修行四谛十二因缘与六度等;证法是依修行的功夫而证得菩提涅盘之果。
佛学常见词汇:三画(5)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三法印】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盘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盘寂静是说涅盘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盘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法轮】 又名三转法轮,这是就如来说法的时期分出来的。一为根本法轮,指佛初成道时,对菩萨说华严经,属一乘之教,为诸法根本,故称为根本法轮。二为枝末法轮,谓众生于一乘教,不易了解,于是佛接着说阿含、般若、方等诸经,这些经对根本来说,是属于枝末,故称枝末法轮。三为摄末归本法轮,指佛说法华经,会三乘归一佛乘,即摄枝末归于根本,故称摄末归本法轮。
【三法身】 1.鸠摩罗什所立的三法身是法化生身、五分法身、实相法身。法化生身是由法性化现的化身佛;五分法身是戒定慧等的五分功德;实相法身即空性的诸法实相。2.天台宗所立的三法身是但空法身、即假法身、即中法身。但空法身是小乘的法身;即假法身是大乘别教的法身;即中法身是大乘圆教的法身。
【三法无差】 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三空】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见三三昧条。2.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与所施物之相皆空。
【三空门】 三解脱门的别名。
【三空不空】 谓小乘的法门只知三解脱门的空理,而不知第一义空的道理,谓之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解脱门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空摩地】 即三空观门。
【三昧】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三昧印】 即入定印。
【三昧佛】 华严经所说的十种佛之一。
【三昧耶】 1.平等的意思。2.内德外相平等的意思。3.本誓的意思。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三界眼】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众生之眼,能令众生避开生死的痛苦。
【三界藏】 谓三界含藏一切众生的烦恼。
【三界尊】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中的众生所共同尊重的圣人。
【三界八苦】 生活在三界中的人们有八种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下起地狱,上至他化天,其中众生,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下起初禅,上至有顶,其中众生,虽已断欲,尚有色身,故名色界。再上则四空天,其中众生,并色身亦无,故名无色界。九地者:欲界汇为一地,名五趣杂居地。色界有四地,即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无色界有四地,即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合为九地。
【三界火宅】 (喻)三界里的恼烦忧苦非常炽盛,众生住在里面好像住在火宅里一样。
【三界空花】 (喻)三界无实,犹如空花。
【三界唯一心】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三界二十八天】 见二十八天条。
【三相】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盘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盘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三相续】 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界相续。世界相续是众生困惑不断造业,故其依报世界亦不断安立;众生相续是众生未断生死,其五蕴不断假合,故众生亦不断成立;业界相续是众生不断造业,故其恶业的苦报亦不断成立。
【三乘】 1.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惑,可证阿罗汉果;缘觉乘又名中乘,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于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又名大乘,其行人于无数劫间,修六度行,更于百劫间,值三十二相福因,可证无上佛果。2.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即声闻乘,中乘即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
【三乘教】 三乘的教法。
【三密】 身密、语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来,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体相,为其身密,一切声音,为其语密,周遍之识大,为其意密。就众生言: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之法相为意密。
【三密加持】 佛的三密加持于众生的三业的意思。吾人手结印,身眼臂足等姿势辅之,即与羯磨曼荼罗符号相应,成如来的身密;口念真言陀罗尼,即与法曼荼罗符号相应,而成如来的口密;心观本尊法相,即与三昧耶曼荼罗符号相应,而成如来的意密,是为三密加持。行者藉三密加持的作用,可以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