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发布时间:2023-09-01 08:51:18作者:念佛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一十六页倒数第三行,看四十八愿里面的四十五,「定中供佛愿」。请看经文: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看注解,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於《德遵普贤品》」,就是第二品,第二品当中有一句经文,「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就是这一愿的成就。「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一般人见境界,定就失掉,在定中就见不到境界。见到境界,定就失掉,这是普通的定。此地所说的是大定,很深的定,普贤大士甚深境界。
下面引用《往生论注》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三昧就是定,常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在我们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你走动,你站在那里是住,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睡觉,这四种不同的姿态都在定中,这是什么菩萨?一般说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到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都称法身菩萨,都有这个本事。但是严格的来讲,要八地以上,就是这四十一个位次,最上面的四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四个位次是真的常住三昧,他走动也在定中,站在那里也在定中,坐在那里,卧躺在床上也在定中,那是什么?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上所说的「本无动摇」,本来没有动、没有摇晃,那就是常在三昧。这个地方讲的不失定意,第二品里面所说的住深禅定,他能够在定中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念老引《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他的著作,这话他说的,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身没动,「而能遍至十方」,遍至,化身,他能化身到十方世界,去干什么?上「供养诸佛」,下「教化众生」,他能做得到。
望西师说得好,「住定供佛:约常途者,初地以上。」这就是普通、普遍大家都能做到,十地菩萨初地以上,三贤菩萨还做不到。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都能做到。那你是不是初地以上?不是的,你在极乐世界的身分是人天,人天身分。为什么你能做到?因为阿弥陀佛第四十五愿的加持,所以你能做到。仗佛力不是自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然没有证得八地,八地菩萨的自在、神通、受用你全都得到,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殊胜,不是一般人、普通菩萨能做到的。
我们最近也听到有人说,海贤老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这个话我能不能接受?我告诉同学,我能接受,纵然不是弥陀化身,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一流的菩萨,慈悲到极处,化身来给我们看、来表演,在现前这个社会学佛像他那样学个个成就。学他的功夫,学他的信愿,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道业成就了,戒定慧三学他是圆满成就。你从《永思集》里头细心去观察,他没有贪心,他没有瞋恚,一生没发过脾气,没有怨恨过任何一个人。欺负他的、侮辱他的、打他的,他确实能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对於羞辱他的人、毁谤他的人、迫害他的人,没有丝毫怨恨,好像舞台上表演,做给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看。我们要会看,要能看得懂,要向他学习,他能成就,我们也能成就。我们说的四好,他圆满成就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圆满的做到了。我们遇到叛逆,那个心还会动一下,很快就停止了;他不动,他的功夫就比我们高。我们还微微动一动,但是马上可以摆平;人家做到如如不动,应当学。
《论注》里头说,《论注》是昙鸾法师的,「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供养诸佛是身行,教化众生是利他,身行言教才能帮助众生变化气质。用什么教?用身教,供养诸佛是身教。望西师他说,「住定供佛,约常途者」,就一般而论,「初地以上」。又说,「初地以上,虽有此德,八地以上,是无功用。」下面有解释,「盖谓初地菩萨,虽初有此德,但尚不能全离功用」,就是有功有用,功是功德,初地以上的。但是「八地以上,才是无功用道」,这个高了,为什么?无功用是不起心不动念。初地菩萨还有功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八地以上是真正无功用道,不起心不动念,事呢?事做得圆圆满满,不是没有功夫、没有教化众生,供佛教化众生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无功用道。能吗?能。为什么?因为自性本自具足万德万能。其实万德万能就是无量无边的德能,是自性本具的。自性开发接近圆满,圆满是妙觉,八地接近妙觉(距离妙觉四个位次)很近,所以无功用道,八地就很明显了。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分无量无边身,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供养佛陀,教化众生,无功用道。在极乐世界不需要证得八地,甚至於初地都还没证得,甚至於我们往生还是个凡夫,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我们这里是凡圣同居秽土,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的神通道力变化达到初地、达到八地,这些全都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不是佛力加持不可能做到。
「《会疏》谓他方新发心菩萨,因闻弥陀名号,顿登上地菩萨」,这个不可思议。他方世界,不是极乐世界,新发心,初发心的菩萨,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这桩事情我们做得到!早年我在美国到处讲经,我用十个字说菩提心,真诚,菩提心的体,就是自性本体,自性是真的,除这个之外全是假的。自性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说出来,简单明了把菩提心描绘出来,就是自性,五句话,「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就是菩提心,这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惠能大师见到了,明心见性,见到了。我们有,没见到,为什么?我们迷了,迷了自性。迷了自性,自性变成妄心,妄心就是阿赖耶,梵文称阿赖耶,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心。真心虽有,不能现前,不起作用,从早到晚,年复一年,全是妄心做主,全是妄心在造业。诸位要知道,真心不造业。妄心有善恶,真心没有善恶;妄心有起心动念,真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真心。
儒家讲的至诚,真诚到极处,这是真心。曾国藩先生给这个诚下了个定义,说得好,跟佛法非常接近,他说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你起个念头,不诚;不起心不动念,这诚,这是真诚。我们要学用真诚心对人、对事、对物,希望养成一个习惯,真诚的习惯,不用妄心。真诚心跟佛菩萨起感应,妄心完全是跟六道起感应,妄心有善恶,善心感的三善道,恶心感的三恶道。现在世道人心大家都知道不善,非常不善,所以现在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不是在天堂,也不是在人道,天人是善心,不是善心到哪一道去?统统到下三道去了。有很多人不相信,等到自己下去了后悔莫及!下去很容易,下去再出来可不简单,这怎么办?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佛不能不念,世间第一善心善行就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常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好!世出世间第一好事,可不能忘掉,希望把佛菩萨放在心里,你这一生平安吉祥。
这个地方说,《会疏》讲的,初发心的菩萨舍小向大,因闻弥陀名号,就是听到净土法门,顿登上地菩萨,他提升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一愿,帮助你提升,提升到上地。上地是第几地?二地、三地都是上地,八地、九地也是上地,到底提多少?决定提升,能提升多少层次?在乎自己用心。那就是说,你的真诚清净平等心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到哪一地去。「得诸三昧,住定供佛」,你得到甚深禅定,能够住在定,不动,就是说没有起心动念,十方一切诸佛都得到供养,你全都供到了。自己没有起心动念,化身就去了,化身去也没有起心动念,八地才能做到。《疏》里面说,这也是《会疏》,「纵」,纵然是「新发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闻名字人,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顿得上地菩萨也。」初发心的菩萨就能跟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十地菩萨那样的心行,初发心就能得到。闻名字,闻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他就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就提升到地上菩萨的境界,这个不可思议,利益太大了,显示弥陀无量的功德庄严。
「又《文殊般若经》曰: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没有指定哪一尊佛,这一佛是任一佛,「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等是平等,平等没有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最正觉是妙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这是普说念佛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证明前面所讲的,这一句佛号大总持法门,为什么?念一尊阿弥陀佛,等於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的名号。阿弥陀佛,诸佛名号当中的总名号,念这个佛号全念到了,一个没有漏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所传的法门,也在这一句名号当中,念这一句佛号,所有经论都念到,所有法门都学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最正觉是妙觉果位,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供佛得无量功德,教化众生得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果德,「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著重在尽知,恒河沙数诸佛法界,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你都看到,你都能接触到。一切法不离法性,法性是一,所现的万法不二。此地所讲的无差别相,「遍知诸佛世界无差别相,正与住定供佛同旨」,同一个宗旨,不二法门。
我们再看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请看经文: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一章,最后的一章,这里面有三愿,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最后的三愿也是为十方菩萨发的,十方菩萨闻阿弥陀佛名号,得这么多的利益。我们请看经文,『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我」阿弥陀佛自称,「他方」就是十方,那些菩萨,『闻我名者』,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证离生法,获陀罗尼』。下面念老有解释,我们看注解,「右章」,就是这一章,包括三愿。「获陀罗尼以上」,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段经文,「为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一二三忍以上,为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此下为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多难得!
「第四十六愿,离生者,离生死也」。阿罗汉已经离生死,离的是六道轮回的生死。证得阿罗汉果,就好像作梦醒过来,六道轮回不见了,梦中的事情。这个地方还有生死,六道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灭了,还有个变易生死,在哪里?在十法界。阿罗汉他还要修行,要断惑,断见思烦恼的习气。见思习气断尽,他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等於说阿罗汉这一关口他过了,提升了,这叫变易,产生变化,得到异熟果,他证果了。辟支佛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之后,辟支佛提升,升作菩萨,这又是一个变易生死。菩萨还有一次变易,菩萨要破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断了,他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场梦,十法界没有了,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生到实报庄严土,变易生死真的就没了,证离生法。这个离生法是十法界两种生死都超越,换句话说,他生实报土去了,获陀罗尼。这下面有注解,我们把它念一遍:「第四十六愿,离生者,离生死也。三乘行人,入於见道。因见谛理」,他们看到事实真相,他看到了。因见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这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六道轮回,三界六道这个里面的生死,「是云正性离生」。这是第一个阶梯正性离生。
《万善同归集》里头说,「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十方菩萨,以闻名故,皆证此离生之法」,这是十方菩萨,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菩萨是修大乘的,阿罗汉是修小乘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大乘十信菩萨,大乘分五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五十个阶级。十信位的菩萨相当於小乘,初信相当於须陀洹,二信相当於二果向,三信位的菩萨相当於小乘二果,四信位的菩萨相当於三果向,四果四向,证得阿罗汉,相等於七信位的菩萨。小乘三果相等於五信,但是这是讲断惑的功夫,不是讲智慧。如果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菩萨比阿罗汉高,但是断烦恼是相同。这个是大小乘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大乘比小乘殊胜。无论是大乘小乘,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不一样了,用真诚心、清净平等心,对阿弥陀佛起恭敬的念头,仰慕、赞叹,就得到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持,能够脱离十法界,好处、功德利益很大。
「十方菩萨,以闻名故,皆证此离生之法,并得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下面给我们讲,总持前面有解释。「陀罗尼有四: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不忘」。这个人听了佛法之后,他能够记住,他不会忘记,我们讲记性很好,这个在佛法修学里头是第一种陀罗尼。第二种,「咒陀罗尼」,这括弧里头有注解,咒陀罗尼有五个名字。根据《秘藏记》的意思,这五个名字第一个叫「陀罗尼」,咒也叫陀罗尼,陀罗尼就是咒;第二个「明」,明就是陀罗尼,就是总持;第三种称「咒」,咒也是总持;第四个叫「密语」,密语就是咒语,没有解释的,就是叫你念;最后一个叫「真言」,密宗也叫真言宗,真言就是密语、就是咒、就是陀罗尼,它有五个名字,一桩事情。下面说,「陀罗尼者,佛放光时,光中所说也」,不是佛口说的,是佛放光,光中有音声,光中所说。「是故陀罗尼与明,其义不异」,明是放光,陀罗尼是从光中说出来的,所以光跟陀罗尼意思相同。「持陀罗尼人」,这是我们一般讲持咒,「能发神通,除灾患,与此方咒禁法相似,故曰咒」。中国古时候也有咒,咒也有小神通,但他不是明心见性,这种神通属於修得的。佛教里面的神通不是修得的,是证得的,你开悟之后就有神通,神通是跟著来的。「凡夫二乘不能知」,声闻、缘觉也不知道,这叫密语。「真言者,如来之言,真实无虚,故曰真言」。这一段所说的,五种名字的意思说出来了。
下面还有「四、忍陀罗尼。於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心安住在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於经典里面讲的实相,实相虽然没有完全了解,你相信,你不怀疑,这叫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十方闻名大士,皆得如上陀罗尼,安住於诸法实相,故云获陀罗尼愿。」这一愿,初发心的菩萨也能够证得。菩萨,十方世界初发心的菩萨有缘听到名号,可见得听到名号,功德殊胜不可思议。但是有没有缘分听到,还是归於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些菩萨并没有发心生极乐世界,只是听到佛说,不是佛,没人说,佛说西方极乐世界,佛为大家介绍阿弥陀佛,这么一个关系,他得的殊胜利益;如果他发心求往生,一点都不难。这是说一类没有发心求往生,没有这个心也得佛加持。弥陀慈悲无微不至,很清楚,我们对佛要感恩。
再看下面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愿」。
【清净欢喜。】
这都跟前面,闻我名者,清净欢喜。
【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经文会集的就到此地,这是第四十七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清净』者,「无染无著之本然」。这两个字很重要,在这部经上说得非常多,念老会集众经来解释,也引用得非常多。什么叫清净?无染无著,染是影响,著是执著,比染更严重;虽染,没有执著,这个轻,这个都是过失,这都是不善业,算是恶业。染,轻;著,罪就重。清净呢?没有染,眼见色、耳闻声没有被染污,没有执著就是没有放在心上,这就是真心,清净心是真心,本来就是清净,无染无著是它的本相、真相,实相。『欢喜』者,「适悦在心,寂灭为乐也」。这些境界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从来没有过。至少这是阿罗汉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萨懂得,菩萨知道。『平等』者,「浅言之,则为离诸高下」,这些相对的没有了,没有高下,没有深浅,没有大小,没有亲疏,没有智愚,没有迷悟,「种种差别」,这个差别太多了,略举几个例子。这就是什么?不分别了。不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像这里所引用的,高下不平等,浅深不平等,大小不平等,到哪里去找平等?清净欢喜才得平等。我们欢喜不是清净是染污,所以平等心得不到,平等比清净高。
清净平等觉被写在经题上,这个经题有修因、有证果,有因果。清净平等觉是因,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
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便有余土;觉,觉而不迷,生实报庄严土,不一样。这是说我们自己修行,凭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极乐世界。清净难,不容易得到,怎样才得清净?眼见色,无论你是喜欢还是讨厌,都被染污了,就不清净。从染污变成执著,那就更严重了,你把这个都当真的,不知道这些都是假相。我们一般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清净平等觉没有现前。但是这个法门,於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信愿行。平等觉是我们修行功夫,信愿行是往生的条件。需不需要清净平等觉?如果你要念到清净平等觉,那就太好了,你不但往生,你往生品位很高,那个很难,不是一般人一生当中能得到的。可是信愿行不难,信愿行完全从事相上说的。我真相信有极乐世界,我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凭什么?一定有个凭据,凭佛不妄语,佛不骗人。你要真正相信,丝毫怀疑都没有。佛、圣人君子哪有欺骗人的道理,信心从这里产生的,坚定不疑,决定没有怀疑。从信心生起愿心,愿心是什么?我愿生净土,我听到这个经文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美好,这样的殊胜,我很想往生,我真想往生,这是愿。能不能往生,在信愿之有无。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没关系,你真信真愿,下面就是念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世尊在经上教给我们的。蕅益大师把它说得更简单,四个字。你看,「真信切愿,一向专念」,八个字。蕅益大师说成四个字,愈简单愈好,这四个字是什么?「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句佛号不要间断,把它保持住,念念相续,一念接著一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这两天谢总在我们这里,我们见面很欢喜,他的父亲上个月往生,真往生,给大家来作证转,瑞相稀有。平常没念佛,也没有愿,也没有行,他著急,这不往生,就又搞六道轮回了。一生虽然行善,顶多生天道,这不是办法,生极乐世界才是功德圆满。在这个时候怎么办?断气前两个钟点,他最后一次劝他爸爸,西方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没有反对,平常给他说他都摇头,他不愿意去。你愿不愿意去?点头;真有阿弥陀佛,点头,这就好办了。所以他就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一起念,好不好?他就带著他爸爸念佛,念了两个小时,走了。全身柔软,比活的时候还柔软。当时在场看到的,我听说有一千多人,来帮他助念,送往生,瑞相稀有,有人见光、见莲花、闻到异香,确实不可思议。
所以念佛重要,不能不念佛。念佛的功夫三个层次,第一个念到清净心,不受外面环境干扰,心就清净了。无论看到什么,喜不喜欢都不注意,都不放在心上,抓住一个总的,前面讲的,总持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不受它干扰。我在这个见的色相上,没有喜爱,没有怨恨,平等观。为什么?都是假相,喜欢的是假相,讨厌的也是假相,不要再分别,不要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尊阿弥陀佛,这叫念佛人。你真的能守定,守个二、三年,自自然然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得的清净心,清净心现前。
我们再看,「进言之」,进一步来说,「则真如周遍,万法一如」,这个意思深了。真如就是真心,真是真心,如是说一切法。真心能现万法,万法就是如,万法如其真心,在哪里?周遍法界。真正是万法一如,一就是一心,如如其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当体即空;万法了不可得,刹那生灭,了不可得。所以不放在心上,清净平等觉就现前,放在心上就错了,不可以放在心上。下面,「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而三,三而一,佛跟众生都是属於万法,万法是心现的,心能生能现,佛、众生是所生所现,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惑的佛,心佛是一,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三无差别。
「《往生论注》曰:平等,是诸法体相。」这句话说得好,一切法,体平等,相平等。体是真心,能生能现;相是假相,所生所现。「又曰: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这话说得好,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什么时候见到?在这个世间定中见到、梦中见到,还有感应见到,似梦非梦,感应见到。只要能见到阿弥陀佛相好光明,上面所说的身业,造的业,身业:杀生、偷盗、淫欲,身三业,这三业的系缚都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意业是贪瞋痴,「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毕竟得平等意业,只要入如来家。这个入如来家就是往生净土,往生净土破烦恼、消业障的理论依据就这几句。这几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解里头说的,毕竟平等身业,得到,毕竟平等口业,毕竟平等意业,统统能得解脱。
这段文说十方大士,十方世界这些菩萨们有缘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下面说,「盖谓十方大士,若於阿弥陀如来,睹相」,你见到阿弥陀佛的相,「闻名」,前面是眼见,这是耳闻,或者是「见光」,或者是「知意」,知道佛的意思,「皆入如来之室。以闻名故,得毕竟平等之业。与此愿之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全然一味」,完全一个意思。「以闻名故,得住平等法中」,无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即住於诸法实相也」。我们今天,把住平等法用这个弥陀名号,我们住弥陀名号,这心里头有住,心里头真有,决定往生,这个重要。心里面决定不住其他东西,一切法都不住,只住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海贤、海庆、老德和尚都用这个方法,一生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个我们要懂得。
下面,念老举《汉译》里面一段文字,「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平等觉」,这个是《汉译》的经题。「故知十方大士,闻佛名号,至心信乐」,这四个字重要,至心是真心,真诚到极处,相信,没有丝毫怀疑,爱好,喜欢,信是信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乐是求生极乐世界。这四个字就是菩提心,至心信乐就是发大菩提心。底下讲,「以平等心,念平等觉,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义也」。说得好,得平等住,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宗门说,禅宗里面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得平等住,理一心不乱。
「此一句佛号即是实相,即是法界全体,即是诸法平等体性」。这几句话说得太好了,字字真实,没有一个字是妄语,我们一般人几个人知道?宗门讲诸法实相,这一句佛号就是。学习念这一句佛号容易,观诸法实相很难,难行道,易行道,从这个地方就看清楚了。所以这句佛号就是法界全体,华严要修法界观,你看这个法门跟华严一比,简单容易。我们念这句佛号,华严在里头,禅宗在里头,密宗也在里头,教下、戒律都在里头,全了,所以说法界全体。「即是诸法平等体性」,这句佛号是诸法平等的体性,这还得了吗?真正不可思议。「但能念念相继,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这谁做到?我这一提大家都知道,海贤老和尚做到了。
「如是心行,是菩萨行,辗转教授,同归极乐。普惠众生真实之利,故曰修菩萨行」。末后这一段文劝我们念佛,实在是太好了,把念佛法门说尽了,说到究竟,说到圆满。我们自己要认真修行,要修清净平等觉,鼓励我们往生上品上生。根基要扎得坚固,要扎得牢,坚固是什么根基?信愿持名。往上提升,就是修菩萨行,得平等住。身行言教,辗转教授,同归极乐,普惠众生真实之利,故曰修菩萨行。「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之功德根本,故云具足德本」,像阿弥陀佛真正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的功德根本,具足德本。
「如《会疏》曰:一、菩萨六度,一切功德之本。故名德本。二、选择摄取果号,能流出六度万行,为众德本原」,括弧里头特别给我们注明,「(此乃以持佛号为德本),故名德本。」佛号比六度万行方便多了,这佛号真能具足吗?真能。你看六波罗蜜,布施,我们自己修信愿持名,名号功德无量无边,成就自己的无量功德,身行言教,那是布施无量功德。持戒,这是道共戒,比定共戒还要高、还要圆满,又何况我们净宗同学,行门五门功课是我们的戒律,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持戒圆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忍辱波罗蜜。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精进波罗蜜。一句佛号,永不拐弯,禅定波罗蜜,定慧都在其中。所以,确确实实是一切功德之本,菩萨圆满的六度。我们今天选择的佛号,从佛号当中流出六度万行,为众德本原,跟一般具足六度万行的菩萨无二无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