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0集)

发布时间:2023-09-01 08:51:18作者: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二页倒数第五行,科题「智光妙用」,有四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慧光普照」。我们看经文,只有两句: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段表无量寿,本段表无量光。无量寿,体也。无量光,相用也。从此体无量寿的相用流出无边之化德化益」。化是教化,德就是教化的功德,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化的智慧、教化的理念、教化的方法,这些都是德。益是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特别是弥陀的教诲,确实能帮助我们离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得究竟乐;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是究竟乐。所以说流出,从无量寿体中流出无量无边的化德化益。

下面引善导大师的话说,「善导大师《定善义》」,大师有《观经》的注解,给我们讲的定善。「一一誓愿为众生」,这个一一誓愿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为众生,没有一愿是为自己而不为众生的。这个是我们要学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向阿弥陀佛学习。「今此偈颂,正显是心」,这两句偈显示出阿弥陀佛的用心。看经文,『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从体上讲的,无量光是从相上讲的、从作用上讲的。他放光普照十方刹,为什么?我们知道,佛化身无量无边,每一尊化身佛光明都普照十方刹,到十方刹去接引念佛求生净土的人。

十方佛刹无量无边,十方刹土里面接受本师教诲,像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这是一个佛刹,释迦牟尼佛的佛刹,世尊在这个世间劝导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十方诸佛,每一尊佛在他自己教区,这个教区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其中九法界,最高的菩萨,缘觉、声闻,下面是六道,叫九法界的众生,劝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无量无边法门不是不好,每个法门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要偏偏弘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只要你肯信,你肯念这句佛号,没有一个不成就。这什么缘故?都是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都是仗阿弥陀佛这两句文所说的,「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与本愿相应,佛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没有佛接引,极乐世界在哪里,十方世界众生找不到;不但众生找不到,菩萨也找不到,所以菩萨往生还是佛来接引。

智慧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像《涅盘经》上所说的:「光明名为智慧。」光明是智慧的别名,智慧也是光明的别名,光明叫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经》」,这里面说:「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这个大智从哪里生的?从自性本定里面生的,自性本定就是无量寿。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真心,没有动过,没有摇晃过,无有动摇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为什么?禅定跟自性本定(就是本无动摇)相应,道理在此地。我们凡夫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定过,真心本无动摇,妄心念念动摇。

这个微细的念头我们一定要知道,学佛才有个概念。我们的动摇没有停止过,前念灭、后念生,这就是动摇。频率多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把它换算成秒,单位用秒,一秒钟多少次的波动?也就是用这个经上的话,多少次的动摇,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这样快速的高频率,我们掌握不到,它太快了。我们动个念头,知道自己动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多少次的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一秒钟可以弹七次,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太快了,我们无法体会。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境界是由心动产生的幻相,根本没有真实的东西,像看电视萤幕上的画面。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全是波动产生的。电视一秒钟一百次,波动一百次,我们看到就好像是真的。

我们现实的环境,眼耳鼻舌接触外头境界,一秒钟不是三十二亿百千念,要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这就是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是如此而已。菩萨知道,所以菩萨放下了。阿罗汉、辟支佛还不知道,所以他还有起心动念、他还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不执著了。到菩萨,不但不执著,分别心也没有了。一定要到法身菩萨,怎么样?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就是三摩地,与自性本定相应。禅定久了,功夫深了,能做到什么?眼见色、耳闻声,见色闻声同时不起心动念,这个人佛经上称他为法身菩萨。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他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习气不碍事,只障碍他不能回归常寂光;如果这个习气断了,他就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才是真正证得无上菩提,证得究竟的佛果。究竟佛果,《楞严经》上说的「归无所得」,你有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那是什么境界?你完全回归自性,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来有的,本自具足,不是新的得来。明心见性之后,什么都是现成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隐现自在,有缘现,没有缘不现;不现就是常寂光,现了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呆板的,妙用无穷。现相为什么?为度化众生,接引菩萨回归常寂光,这是大事业。

我们再看第二,「二者,如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上句,义同前。下句,则表智慧光是弥陀圣号之一」。阿弥陀佛称为十二光佛,这是十二种光里面的一个,这个智慧光能破无明,不但破无明,连无明的习气都破得干干净净,这个时候圆满回归常寂光,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看下面,念老把这经文的出处给我们交代出来。「愿我智慧光」,这一句是从五种原译本里面《宋译》本这个文字。「在《唐译》则为愿获如来无量光」,这是《唐译》的本子。《宋译》的简单,愿我智慧光。「据此则智慧光,即无量光。且弥陀虽列十二名,实则一一名中,均圆摄余之光德」,故知智慧光就是无量光,就是无边光,就是无碍光,就是无等光,就是常照光,就是清净光。每一个光里头都有其他十一个名字,圆融无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刹」,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个里面还有包含著过去的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统统普照。在这个境界里头,我们讲的时间跟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从哪来的?妄念上来的。阿赖耶里头有时间、空间,转识成智之后,时间、空间都没有了,光明普照,是故下句普照十方刹。「无量光,则横遍十虚」,遍是遍照,这是讲的空间,「故无刹不照」,没有照不到的。

「且此光明即是智慧」。惠能大师告诉我们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个无量智慧(就是无量光),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用这三句把遍法界虚空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智慧能照,万物是所照,十方刹土一切万物是所照。「能照破众生无明之垢暗」,无明是我们为什么变成六道众生根本的原因。无明怎么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念不觉」。可见得自性是觉而不迷,这是佛。如果一念不觉,带来的是念念不觉,这个麻烦就大了,这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这一念不觉里面就生三细相,三细相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能量,转相就是末那识,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

转相就是念头,起心动念。所以佛常说,「一切法」,这是讲九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心里什么都不想了,九法界就没有了。

我们修定,念佛,念到一个妄念都没有了,三昧现前。我们用念佛修到的禅定,叫念佛三昧。你用什么方法修成功的,那个方法冠上去,就是三昧的名称。三昧八万四千,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三昧,只要你离相就能成就,空有二边都不著。有相,我离了,我证得空,什么都没有了;这个还是有,有个空在。空定修成之后到哪里去?到无想天去了,在第四禅,第四禅有个无想天,修无想定都到那里去了,没有出六道轮回。这个天的寿命很长;长,会有到的时候,时间到了不能向上提升就往下堕落,所以出不了六道轮回。远远不如念佛,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寿命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学。甚至於到临终最后一天,我相信了,我念佛了,都能往生。我们看到谢总的父亲,那就是最好的榜样。他父亲是个大善人、好人,不信佛,没念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不相信。临终最后两个小时,谢总著急,不往生就搞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麻烦可大,所以他著急。最后这个时间,他问他爸爸,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有?他爸爸点头。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前问都摇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他也点头。他说好,我念佛,你跟著我。念了一个多钟点,他爸爸往生了。往生的瑞相稀有,当时来陪他助念的有一千多人,大家都看到,我听说有闻到异香的、有看到莲花的。这么多人看到了,都增长了信心,看到这一幕,他说念佛真的不难,佛经上讲的不错,最后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老人给我们做证明,他就是这样往生的。下面「重显智光妙用」,能够「消除垢冥」,这个垢冥就是染污、就是无明,能帮助我们破无明烦恼。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就是「除垢济难」。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

我们看念老注解,『消除三垢冥』。「三垢者,贪瞋痴三毒之异名」。阿弥陀佛放光加持,贪瞋痴不起,这个念头没有了。他这里解释,「冥者,无知也」,就是无明。《俱舍论》第一卷说:「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为冥。」用这个字来形容它。念老这里说得好,痴就是无知。这一次,我们参加巴黎的和平会议,他们特别给我安排跟这些宗教见面,在联合国的一个会议厅。坐在我旁边的是教廷大使,梵蒂冈的主教,他坐在我们旁边。大家谈话,他发表他的看法:今天的世界,整个世界的社会动荡不安,根本的原因就是众生无知。说得好!佛法讲愚痴,真的是根本原因。因为愚痴、无知,他才会有贪、才会有瞋恨、才会有傲慢、才会有怀疑。所以贪、瞋、慢、疑都是从痴里面发生的,痴就是无知。

佛陀的教诲针对这个毛病,这叫对症下药。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贪瞋痴慢疑变现出来的。三恶道从哪里来的?三恶道是贪、瞋、痴、慢、疑再加上一个怨、恨、恼、怒、烦,十个字,地狱、饿鬼、畜生这么来的。佛教化众生用什么方法?佛用智慧。智慧起用,千变万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就用什么方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因人而异,这得大自在。教化,无非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就是叫他觉悟。他的苦难就是因为无知,佛让他觉悟、让他知,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他自然放下;用不著劝他,自然就放下了,放下就对了,就没有错误。

佛家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相搞清楚了,这个世界这么苦,就让我们想到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六道轮回都苦,大概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极乐世界真乐。破迷开悟,难,不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不难,问题只要信得过。难在什么?难在你不肯相信,难在你没有办法断除疑惑。那怎么办?经教,就是如来说法。佛当年说法,佛在印度,弟子们将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这就变成经典,用梵文写的。从汉朝汉明帝这个时代起,一直到唐宋,从印度传到中国大量的佛经,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传到中国来了。印度这些大师、中国这些大德从事於翻译工作,用中国文字翻出来,用浅显的文言文写出来,让一般人都能懂。一般读书人都能看得懂佛经,佛经比古文浅,也就是接近白话文。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在中国文学史里叫变文,变化的变,变通,它很简单、很容易懂,比古文(中国一般著作),你翻开就很浅显,你就觉得它很容易懂。

那么多梵文经典失传,到今天找不到了,我学佛的早年,我就很怀疑,我向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请教,为什么这么多梵文经典没有能留下来?老师告诉我,这是民族的自信心,我们能够肯定所翻译的没有翻错,没有把它意思翻错,完全保存下来,换一种载体,用中国汉字文言文翻译出来。中国汉字文言文的好处,就是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哪一国的人,学会汉字文言文,你都能看得懂;而且超越时间,为什么?中国汉字它不变,两千年前管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管用,再过两千年还管用。这是全世界的文字,每个国家族群的文字比不上中国,中国文字超越时空。外国文字不行,为什么?外国文字是拼音文字,梵文是拼音,西藏文也是拼音,拼音的文字受限制。你看一般专家学者告诉我们,大概两百年,文字就起变化,很大的变化,它的文字就看不懂了。必须要有专家把它再用现代文字写一遍,很麻烦,两百年要重写一遍,不写就没有人认识。汉字不会,汉字好处在此地。中国人有信心,用我们的文字保存,可以千年万世,后人都能看得懂,都不会解错意思,这个利益太大了。

我记得我在一九八O年代,第一次回国,到北京去看赵朴老,好像是一九八四年。我们第一次见面,同乡,他接待我,我们聊天聊了四个半小时。请我们吃晚饭,跟我去的大概有三十多个人,他统统请了,摆了三、四桌。我就提出来,藏文的经典里面还有一部分我们中文里头没有的,就是汉文里头没有的,我就提醒朴老,要赶快把它翻成汉文,将来才不至於失传。因为懂藏文的人愈来愈少了,两百年之后,真的,纵然经在,没有人能看得懂了。现在还有一些人能够读懂,赶紧翻译,这是佛门的大事。南传巴利文的经典,几乎我们全翻过来了,小乘经,三千多部。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们中文《大藏经》里的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经典去对比,大概它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你看三千部只多五十几部,几乎是全部翻过来了,这个好。所以把藏文再翻成汉文是很有必要的,汉文的好处能流传久远。我听说蒙古文里头也有不少我们汉文里头没有的,蒙古文的《藏经》应该是直接从藏文翻译过去的,我听说《无量寿经》就有三十多种,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现在懂蒙古文的少了,我认识的一个金教授,他整理蒙古文的《大藏经》,我帮助他把它出版,这样一来,蒙古文的《大藏经》又能保存一段时间。但是,不翻成汉文,两百年之后,蒙古文没有人能读,满洲文也没人能读,满文的《大藏经》内容应该跟蒙古文差不多。这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俱舍论》第一卷说,「以诸无知」,诸是多,无知就太多了。「能覆实义」,实义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障碍住了。「及障真见」,真见就是自性里本有的真实智慧,这无知能障碍真见,所以说作「冥」,用这个字来代表。『明济众厄难』,「明」字有显的意思,明显;有备的意思,具备;有盛的意思;有成的意思,有这四个意思。「济」是救济,有度的意思,像过河,帮助他平安渡过,这都是济的意思。这句经文,「《会疏》本作广济」,这个地方经文是「明济」,「故知明济即广度之义」。「厄」是难、是障,障碍,是缚、是难,有这些意思在。「难,苦难、灾难、困难也。故此二句之浅释」,浅显的解释就是「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之垢暗」,这个垢是尘垢、染污的意思,「广救种种痛苦与灾难。厄难众多无数,故云众厄难」。

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文,感触就很深,为什么?众厄难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统统是。十年前读这个经文,我们的感触没有现在这么深,为什么?那个时候是有灾难,比现在少得多;现在跟十年前比,几乎多了十倍。十年前常常听到灾难,也就十分之一,现在加十倍。往后去,一年比一年多,这怎么办?没有看到它能够减少,只有再增加,愈来愈严重。我们幸亏遇到佛法、遇到净宗,要不遇到净宗,我们的忧虑去不掉。遇到净宗,把净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怀疑了,真相信了,我们有出路。我们看到灾难愈多,我们念佛的心愈切,求生净土的心愈来愈坚定,万缘放下,真放下了。帮助这个社会,完全是随缘。有缘,做,总是帮助佛陀教化众生,也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缘,不勉强,这样就好。学佛要开智慧,要破无明,要把无知变成有知。现在好像觉悟的人比十年前多,也许十年前我们所遇到的缘比较狭窄,现在我们遇到的缘宽广。我们念念要跟阿弥陀佛相应,要帮助阿弥陀佛,成就阿弥陀佛的弘愿,普度众生。我们见人都劝人念阿弥陀佛,都劝人求生极乐世界,这很重要,不能小看。这个就是他真正相信了,也许他真的可以免除灾难、化解灾难。

「佛之智光,悉能明济」,佛的智光在哪里?经教就是佛的智光。昨天晚上有个同修送给我一套书,我一看,民国二十二年印的,十五册它缺了一册,十四册,内容全是讲的因果报应,分成十五类。是弘化社送来的,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给我看,希望我能够翻印。我说没有问题,我答应他,我给他印一万套。都是事实,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人讲因果了。早年间,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讲因果的地方到处都有。特别是茶馆,现在茶馆没有了,古时候有茶馆,没有事坐在茶馆喝喝茶聊天,听说大鼓书,听讲故事,这种因果报应、孝悌忠信,都讲这些。抗战时候还有,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我再也没看见。抗战时候有,你到乡下到处都看到,你只要一进茶馆,你就听到有人说书,我们做小孩很喜欢听,听故事。这个就是民间艺术,它传道,所说的内容确实遵守夫子的原则,「思无邪」,不会让你有偏差、有错误的思想。所以这些说书的人都在教化众生,虽然他们的收入很微薄。讲完之后,听众身上带的有零钱,给几个铜板,那个时候还用铜板。是很辛苦,但是他做的是功德,他做的是好事。

这下面,《会疏》里头说的,「三垢是贪瞋痴。此三垢染心性」,它就是染污,染污我们的心性;实际上它不是,心性是清净的,怎么会有染污?好像是染污,它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落谢的种子,这个种子障碍,心性不起作用。心性是真心,真心不起作用,染污它起作用,所以叫它做垢,垢就是染污。「令众生盲冥」,就是无知,因为他染污了,心不清净了。心不清净,随顺这些烦恼、错误的知见,於是对事实真相茫然无知,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叫造业。业有善恶,善业生三善道,恶业生三恶道,这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心想生,这个要知道。

《左传》上左丘明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我们在今天看见了。常是什么?常是道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人要把这五个字放弃了,变成什么?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魔鬼怪。所以人把五常放弃、不要了,社会就变成妖魔鬼怪,今天就是。於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圣贤的教育要赶快兴起来,最好从小孩开始。我也听说香港政府可以同意办一条龙的学校,只是这种学校自己负责,政府没有津贴。有这种条例的话,有人在办,从幼稚园办到小学,再往上提升,办中学、办大学。也可以办研究所,没有学校的学位,但是有真本事;政府能够同意这样做法,这些人将来学出来之后,我们接著办一条龙的学校,培养圣贤。这个地方没有博士、硕士,有圣人、有贤人,有圣贤出来,众生就有福了。真能出圣贤吗?我相信真能。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佛菩萨会下凡来,会投胎到人间来,来救世,他从这儿出生,他有大智慧,他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都是好事,都是好信息。

这下面说是「令众生盲冥」,就是令众生无知,「是流转因」,就是生死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就从这里来的。「众厄难,是其果,谓六趣四生也」,六趣就是六道,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是讲众生四种不同的生态,六道众生。「佛光普流清净、欢喜、智慧之德,消除三垢重障之冥。集因既灭,苦果盍止」,这是离苦得乐的初步。佛光是说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陀教育确实清净,学习的人欢喜,开智慧。智慧开了,三垢重障就是贪瞋痴,贪瞋痴消除了。集因既灭,这个集,消灭集谛的苦因。集谛,集就是集结,集什么?集烦恼、集善恶业,集善是三善道果报,集恶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所以这是六道的苦因。苦因消灭,不造这些业,这些业都是染业,不造这些业了。最明显的,是我们把这些东西放下,善恶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真的六道轮回的业放下了。苦果盍止,终止流转之苦果,流转就是六道轮回,我们超越六道轮回,不再造六道轮回这些业了。所以叫广济,广是广大,普遍帮助六道轮回脱离苦海,是这个意思。

末后这两句,『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那你就离三恶道了。「盖三途极苦,大圣垂慈,愿令舍离。故四十八愿之首」,第一愿,第一愿是国无恶道愿,与不堕恶趣愿。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我们这边凡圣同居是六道,极乐世界只有两道,人、天,没有阿修罗、没有罗刹、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生,所以不堕恶趣。我们有三恶道的业因,在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果报、没有三恶道的缘,所以贪瞋痴自自然然就断干净,而且很快就断干净,贪瞋痴生不起来。我们这边为什么会生贪瞋痴?欲望无限量,资源有限,所以有求不得苦,天天在希求就起贪心。极乐世界资源太多了,你想要黄金,极乐世界黄金是铺马路的,像我们这水泥一样,它太多了,你要它干什么?所以对黄金,他就不贪了。宝,宝石、金刚钻,极乐世界拿来干什么?建筑材料。谁把建筑材料、把柏油马路戴在身上?没有。极乐世界这些东西太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让你看到就讨厌,不会起贪心。所以缘好,阿弥陀佛统统想到了,你有贪瞋痴的烦恼,到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的缘,很容易断掉,不再有这个念头。这个是四十八愿的前两愿。

「今云悉舍三途苦」,跟四十八愿前两愿的意思完全相同。「暗」是比喻,「无明烦恼覆蔽众生心源」。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流出来的是智慧。自性是明,它现在不明了,所以佛用个名词叫无明,明失掉了;不是失掉,是有障碍,什么障碍?烦恼,烦恼障碍自性就变成无明,本来是明,它就变成无明。它障碍了众生的真心,这个心源是真心,障碍了、盖覆住了,所以变成无明。「昏昧冥盲而无所见」,无所见是真相见不到了,完全见的是假相。今天科学家用最先进的仪器看到物质的真相,用仪器观测到,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这个幻相就是物质的根本,叫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不但我们肉眼见不到,一般的显微镜看不到。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也就是数字是一百亿,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原子里面的电子,等於一个电子;也就是说,这个基本的物质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我们整个物质现象都是这个组成的。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合相」,一就是微中子,佛教不叫微中子,佛教叫极微色,极其微小的物质,色就是物质。它不能再小了,这个物质要一分开就没有了,物质现象就没有了。科学确实把微中子找到,微中子再打破,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是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这才把物质现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

现在的科学家集中在找第二个,念头,念头是什么?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念头是什么也找到了。找到之后,告诉你,也不是真的,它是阿赖耶的第二个现象,转相。转相是什么?它能变。所以物质跟著念头变,念头产生的物质,念头能改变物质。这个发现好,为什么好?人人真相信了,用意念可以强壮身体、可以治疗疾病,不需要用医药,也不需要用补品,都不需要。念头,好的念头,你就有好的身体;好的念头,好的居住环境,这个居住环境没有灾难。极乐世界没灾难,为什么?每个人心都好。心怎么好?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知道,宇宙之间最好的念头是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太好了,这个念头就造成极乐世界。所以起心动念,什么念头都比不上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才找到、发现,找到之后要抓住,不能让这个念头失掉,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全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无量寿经》这个经上说,我们这个世间人遇到急难、危险的时候,阿弥陀佛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很大,救苦救难,你真念他,他真救你,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全心投靠,观音菩萨保佑你。这段经文我把它印在一个小卡片上,小卡片印的是千手观音,希望提醒大家,遇到急难它真管用,放下一切妄念,一心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是阿弥陀佛劝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劝我们的,决定不是妄语,相信的人有福了,不相信的人当面错过,那就真可惜。佛的智光好比太阳,「佛智能照破无明烦恼,如日破暗,故云灭诸烦恼暗也」。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解决一切艰难困苦就这一句佛号,真有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三段「开慧达善」,效果愈来愈殊胜。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善趣门』里头,第一善趣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的两句,『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眼之用为见。故常以眼表见」,这个见就是我们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看法,都叫见。「常喻」,佛经里面常常用比喻说,「般若如目,余度如盲」。六度,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头般若波罗蜜最重要,为什么?它是智慧。其余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如果这五种里头没有般若智慧,所修的是福报,人天福报。如果有智慧,有智慧是什么?你修前面五度,不执著修五度的相。就是说布施,我不把布施放在心上,布施完了之后心地清净,不放在心上,这是般若。持戒亦如是,持戒不著持戒的相;执著就坏了,分别就坏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忍辱亦如是,精进、禅定统统如是,这里头有般若,那就是菩萨所修的法门。这六个是纲领,每一样里面都无量无边。你说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量无边众生得布施的利益。做这么多好事,如果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智慧就没有了;不放在心上是智慧,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做无量无边功德,这个成就是成佛果地上累积的功德,叫积功累德,是这么来的。

我们一般人通常都没有般若智慧,干的事情还记在心上。还有干的事情还记出来,找个本子记出来,那就是功过格,我每天做多少好事、做多少不好的事情,记出来,两个做比较,这是什么?断恶修善。初步用这个方法,用熟了之后就不能用,为什么?要升级,这是小学生做的,到大学生不要了,到菩萨不要了。菩萨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地永远是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菩萨。所以这个比喻比喻得好。「宗门常云」,宗门是禅宗,禅宗里头常说,「参方须具参方眼,看教须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见也」,这个眼就是般若波罗蜜。参方是参学,就是参访高人,向他请教。你遇到高人,你要没有智慧,统统著相,高人对你的开示、对你的说法全变成知识,为什么?不开悟,你著相了。如果不著相,非常可能几句话当中豁然大悟,为什么?他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参方眼就是般若波罗蜜,这是参学,就是求教於高人。

下面这是次一等的,看教。教是经教,看教就是读经,看经、读经。看经要没有定慧,不会开悟。所以看教,我们讲读经,为什么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看教,一门,你的注意力集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说它是修定的。一天看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像看大经《华严经》,一天看八个小时,看一遍要多久?差不多要二十天。二十天看一遍,一天看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经的分量大,九十九卷。如果要不著相,不把它放在心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确实如此,他得定了,这个定叫华严三昧,他是看《华严经》修定。那我们现在看《无量寿经》修定的,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注解得定的,叫念佛三昧,这是念佛法门。三昧成了,心地干净,智慧渐渐透了,不定什么时候碰到了,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毕业、就成佛了。所以这是要有看教眼,看教眼简单说,我们也常常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看教眼。

参学的时候叫参方眼,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在哪里练?一切时、一切处,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地方练功夫。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如果真正这四句都做到,成佛了;还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比佛降一等。所以菩萨就是修不起心、不动念,耳在音声上修;鼻在闻,气味上修;舌在吃饭上,酸甜苦辣咸上修;身体在觉触;意根在知法,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这修行是活学,不是死呆板。

我们用读经这个方法,这是方便法,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为什么?这佛说得很清楚,《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几句话要明了,就知道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应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分别执著就是造业。起心动念是迷,这个地方用暗做比喻,就是不觉、就是无知。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能做得到吗?做得到。如果说不起心、不动念,我没看清楚,我没听清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什么?那是无明,问你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你看修行的人他厉害,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你问他,他统统知道,但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心是清净的,他没有被这个音、没有被外面的相所染污。这叫真修,真修不能离开人事物,离开人事物你到哪里修?挖个山洞到里面去打坐,还是著了山洞的相,那都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不要搞那些,就在境界上训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净土宗有个最好的方法,就把握一句阿弥陀佛。那个不起心、不动念,难,做不到,不分别、不执著也不容易。我们就抓住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很快就见佛了。见佛,你就真快乐,为什么?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极乐世界我已经报名、已经注册,那个地方有我一分,我寿命到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我。寿命没有到,遇到灾难,我真想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也会来接我。我们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全知道,所以他会分身、化身来带我们去。

宗门教下,参方是宗门,看教是教下,都是以眼表般若的正见(正知正见),用这个来代表。「又《华严离世间品》十眼中,於五眼外,第六曰智眼,知见诸法故」。智眼能见一切法,见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是实相,真实相。真实相,这个法是假有,不是真有。像我们看电视,电视屏幕上的色相不是真有。真,是什么意思?真是不生不灭。屏幕上的相是假的,一秒钟生灭一百次,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在屏幕上这个色相不会分别执著,但是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修行,真修行。一般人,一般人他有分别执著,看到电视里面的表演,他们笑你也跟著笑,他们哭你也跟著哭,这就是什么?你有分别执著,你被他们欺骗了,错了。电视是假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实环境也不是真的,这就很大很大的进步,向上提升。

「离世间品」里面的十眼,这个地方都写出来了。第六个是智眼,知见诸法。第七,「光明眼,见佛光明故」,真见到。佛光常照,我们一般人见不到,为什么他能见到?他心清净,他有真诚,他有恭敬,所以他见到佛光。第八,「出生死眼」,出生死,「见涅盘故」。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也有翻作灭,翻灭是灭烦恼。像小乘,见思烦恼断了叫入般涅盘,小乘的般涅盘。大乘菩萨的般涅盘要破无明烦恼,破根本无明才能够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就是入大般涅盘,大乘的般涅盘。下面第九,「无碍眼,所见无障故」,没有障碍,墙壁你能看过去,大山也能看透,没有障碍,能看到前面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看你这个定力(修行的功力),定愈深,愈看到破的障碍愈多,这是属於无碍。第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法界故」。普眼现前,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能见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刹土,统统见到。

「今云智慧眼者,可释为十眼中之慧眼与智眼」,第六是智眼,「亦可解为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佛眼,这是从理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我们要记住,《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这句的意思相同,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它不是从外来的,从外来修不到。从外来修,可以有一点小神通,不是真实智慧,那是错误的。佛法跟一般外道不一样,就是佛从内修,佛不从外修,完全是开发自性,破除烦恼,自性的智慧德相自然现前,这才叫是佛教,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佛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它不向外求,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求健康、求长寿,求脱离轮回、求了生死,统统是在内不在外,内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没有从外求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眼。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