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74集

发布时间:2023-09-11 09:09:35作者: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74集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七十一面,第七行,从注解第九段看起。

【五蕴六根、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唯心所造。佛令一切法不应住著,是遣其分别执著取相之病,与一切法并不相干。】

八、九这两小段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上一次因为钟点到,意思没有能说尽;因为这个意思对我们修学关系很大,不能不利用这个时间,再做一个简单补充。第八段讲到无始来习气之深,这一句我想我们每一位同修都会深深的感觉到。随时随处,不必要起心动念,妄想、分别、烦恼它就现前,这就是无始劫来深重的习气。虽然我们闻到佛法,不仅仅是短时期的闻,有人学佛已经学了几十年,甚至於学到五、六十年,习气毛病还是改不掉。哪一个不知道这是妄想、这是虚妄?可是妄它不能停止,还是要现前,这就是攀缘不息,这个东西非常麻烦,因此我们功夫就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实在来说,这也不能怪无始来的习气,实在讲,我们现前没有认真去用功,如果认真用功,多少会产生一些效果。怎样才算是真会用功?就是此地讲的,一定要在起心动念处提起观照的功夫。什么叫观照?这是佛学名词,我们乍听听不懂;不但乍听听不懂,老修行也未必懂。「观」是观念,「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说起心动念的时候,自己很清楚、很明白,那你就有方法把你这个念头控制住。而毛病出在什么地方?起心动念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念头,起的是什么念头、念头从哪里来的,没有意识到这个,这就是不会用功。江味农居士在此地提醒我们这一招,一定要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就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头起来了,这是觉照。觉照之后,要把那个念头转过来,那就是功夫。怎么转过来?我们学佛的人好,都把它转成阿弥陀佛。一个念头起来,打妄想了,知道了,知道这个念头起来,把那个念头一转过来,想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要这样转?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明了,金刚会上也讲得很多了。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就成佛,念佛就成佛;为什么不把念头转成阿弥陀佛?一切佛中,弥陀第一殊胜。世尊在《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念别的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想其他的佛,要想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这个理由很简单、很清楚,成佛要成第一殊胜之佛,就是成阿弥陀佛。

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他宗教唯一的一个真神是上帝,你是他的信徒,将来到天上去,你总不能作上帝,那还得了!可是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希望你们到那边去,个个都成阿弥陀佛,这个话不假!我说这个话也有根据,根据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貌跟阿弥陀佛一样,你不就成了阿弥陀佛!智慧、神通、德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世界就叫平等世界。阿弥陀佛没有忌讳,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跟他一样,那就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是念头要懂得怎么转,此地这个地方向心源上返观,就是这个意思。恐怕大家看到这一句文,不知道怎么下手,就是在起心动念处下手,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时时转、处处转,一有念头就转,这叫真用功,这叫真正会用功。果然这样用功法,你如果要问我:法师,要多久才会有成绩?我告诉你:根性利的人,所谓根性利就是烦恼轻,对於一切法比较能看得开,不太计较的人,这就根性利的,三个月见效,根性钝一点的人,烦恼重一点的人,六个月就见效,不难!很快!你说:我已经念佛念了好多年,还不见效。试问问,你是不是这个念法,是不是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转成阿弥陀佛?你要不是这个念法,恐怕再念几十年,你的功夫还是不得力。这就是宗门里头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不怕,觉是什么?转!一觉就转,就把它转成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是这两句的意思。

所有持戒、修福、六度、十愿,弥复精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离开事修。佛在本经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是无住生心,无住是心里头干干净净,除了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个杂念,这叫无住。生心,我们现在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我们的生活还离不开社会大众,必须要生心。生心则不住空,无住是不住有,这个六道身心世界一切都不住,不住有,所以生心不住空。为什么要持戒?佛法总的来说,不外乎自行化他,上求下化,无住是上求,生心是下化。持戒是给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不知道回头的众生,给他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好榜样,教化众生;底下修福、六度、十愿都是的。自行即是化他,化他便是自行,这不能不修。不但要修,更精进,弥复精进是更精进。以历事而炼心,在一切人事环境上、物质环境上炼心。炼什么心?炼一切放下,炼一切不执著,炼无住,炼这个心。炼生阿弥陀佛的心,生这个心。

若打得念头死,念头就是妄念,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所有一切妄想执著都把它打掉。则一切分别执著自无,自自然然就断掉了,不用断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净宗法门之殊胜处。要不要断烦恼?不要断,不断自己断了。「而相之有无,更无关系」。外面这个境界相,有也好,没有也好,心都不沾染,心都不住,所谓是相与非相两边皆离,两边都不住。「是以离念为离相之究竟」,离相的功夫浅,离念的功夫深,离相未必离念,离念一定离相。离相是不是外面相没有了?不是的,外面相还在,哪里会没有?底下这一段就说这个。

告诉你五蕴六根,这是讲的身相,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这是能造色相的材料;六根就是所造的色相,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所造的。五蕴是能造的,好像我们今天讲的材料一样,能造的;六根就是根身,所造的,这是说自己身体。我们自己身体以外,山河大地,我们依靠生存的,山河大地。说了这一句,就是把情与无情全都包括,一样都没有漏掉,统统包括在其中。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一回事?从哪里来的?怎么发生的?这是大问题。自古以来,多少聪明人在研究、在探讨,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论,出的书倒不少,都是假想而已,想像以为是这样,不是事实。佛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皆是唯心所造。佛在《华严》上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此地前面这一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相,心是体,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就现相。所以相不能灭,相是决定灭不掉的。但是这个相会变,怎么变的?随著你的念头变。如果你念头没有了,所现的那个相就叫做真相,那是真的。你起心动念就把那个相变了,这一变,那个相就叫妄相,相随心转。

有一些同修常来问我:法师,我的家庭有问题,身体有问题,不健康。问我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有办法。求佛菩萨保佑,那是假的,那是迷信,佛菩萨做不到。大经上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相等的。佛固然有法力,但是你有业力,你的业力足以能够抗拒佛的法力,叫佛的法力不起作用,业力不得了!经上常讲业力之大能敌须弥,《地藏经》上说得多清楚,所以业力不可思议。你今天种种不如意,种种不自在,什么原因?你自己的业力变现的,这境界是你自己变的,皆是唯心所造。你不能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想把环境改好一点行不行?行。还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心变了,就行了!念头一变,环境就转了。我要身体健康,我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金刚不坏身。你们查遍《大藏经》,哪一尊佛生病了?没有。哪一个菩萨生病了?没有。他为什么不生病?他心理健康,他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不生病,他的相貌圆满,身体细胞组织正常,没有人破坏。破坏我们身体组织的就是妄念,而念头里面最可怕的就是三毒,三毒是什么?贪瞋痴。贪瞋痴念头强烈,这个身体怎么能不生病?一定会生病的。你要问所有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病痛,乃至於生死轮回,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所以佛教一切众生修行,先要把三毒烦恼拔除,恢复到你身心的正常,你的命运统统都改了。很多人喜欢算命,那个命是果,你要知道果是从哪里来的?果有因,因是你造业。你造善业,你自然就得好报,就得善报,你的命就好。命好、命坏何必要人算?自己算的比别人算得准,这个要知道。我也常常劝大家修四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我们人人都能修四好,你的身心环境统统都能改过来,自然就都好了,这是晓得一切唯心。

「佛令一切法不应住著,是遣其分别执著取相之病」,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不但法相不能住,非法相也不能住。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目的是教我们把这些分别执著取相的毛病,把它除掉、放下。由此可知,佛教我们离相,不是离外面的相,外面相那怎么离?那个不能离,离不掉的。佛教我们离相,是离我们心里面执取的那个相。外面的相,实在讲与我们修行证果没有妨碍,正是大经上所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障碍在哪里?障碍是我们的心取著相,那个障碍。这个话诸位如果听了还不甚明白,我得再说浅一点。执取的相是什么?我们一般讲,你牵肠挂肚的那些相,这个东西障碍。所以心里面决定不能有牵挂,有牵念、有挂念,那个麻烦才大!如果你要挂念你的财富,要挂念你的地产,这是贪财。你要挂念你的亲人,叫情执,感情的执著。这种心,就是牵肠挂肚的心,叫做轮回心,那么你所造作的都是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佛教给我们,把这一切忧虑、牵挂统统放下。天下本无事,天下事与我都不相干;既不相干,哪来的妨碍?没有妨碍。所以应当统统放下。放下之后,你的心清净了,你的智慧生起来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 智慧。所以佛教我们不应住著,是说的这些。不是外头一切法,外面一切法并不相干,那个没有关系。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

这个引用得好!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前面一句是讲作用,妙净明心是讲用,讲作用,性净明体是讲体,是讲我们自性的本体。自性的作用没有一点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毛病;用现代的话说,究竟圆满的健康状态,没有一点病态,自性性德圆满的现前,《楞严经》上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此法法皆如之真实义也】

底下这一段经文要给我们讲法法皆如。一切法是法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法相哪里有毛病?没有毛病。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病痛都是从妄念生,这是妄想生。所以,打妄想非常可怕!诸佛菩萨他们心目之中,打妄想才叫真正可怜悯者。我们想想,我们打不打妄想?一天打了多少次妄想?这个不得了!所以佛眼睛看到我们,都是可怜悯者!用什么方法不打妄想?想不打妄想又不行,偏偏要打妄想。这就是前面讲了,无始劫来的习气断不掉,唯一的办法就是念阿弥陀佛。你不念佛、不念经,准打妄想。这就是说明,这个经不可不读,佛不能不念。为什么要念得那么多?其实在理上讲,不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多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妄想太多了,不念就打妄想,这个太可怕了,用佛号把妄想换过来,是这么个意思。读经,跟诸位说,念一部经;念佛,念一尊佛。你要问为什么?因为这样容易把你的妄想打掉。你要念两尊佛,念念阿弥陀佛又想观音菩萨,念到观音菩萨又想阿弥陀佛,你的妄想还在,你还是去不了妄想。固然你念佛、念菩萨有福,福不能救。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修福不能救,不能救你出六道轮回。你修的福可以在六道里头享受,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有能力伏烦恼,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由此可知,念一尊佛、念一部经,得力!能够很快收到效果。你念许多经论,说老实话,总免不了要打妄想,这个东西很可怕!诸位要晓得。

你要是问我,我讲净土几部经典,这一次又跑来讲《金刚经》,你不是也讲了很多吗?我老老实实告诉你,我没有讲经,如果我要讲经,也叫打妄想。有一些同修心细的看出来了,我讲这个经我没有预备,我没有想这个经,我并没有想:今天要给大家怎么讲法,没有!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些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我从来不看经本的,这就是没有妄想,上台也就是胡说八道。这个要很谨慎,我这一招学不得的,学了很危险。你到什么时候,人家请你讲什么经,经本往讲台一放毫无准备,行!讲完也什么都不知道,那可以,你能保持清净心。否则的话,学多了总会胡思乱想,那个很麻烦,那个对自己有很大的障碍,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一门深入,到清净心现前,那就可以了。

古人的标准,宗门、禅宗是不看文字的,蓦直参去。开悟之后,看经了。宗门讲悟后起修,开悟之后看经。他心清净了,法与非法都不执著,这个时候看经,定慧等持。看经不为经转,这是修定,不被经里头文字所转,这是修定。经文当中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慧。所以那个经本一展开一浏览,他是定慧等学。不像我们,我们今天经本一打开,胡思乱想,不能跟人家比!所以每个人的功夫境界不一样。教下也需要大开圆解之后,才能够广学多闻。总而言之,要记住四弘誓愿的教训。四弘誓愿,实在讲是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的四个阶段。第一,你一入佛门,劝你发菩提心,发什么心?上求下化,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发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菩提道上的动力,推动你勇猛精进,你不会懈怠,不会退转,因为你感觉得你有责任,我这个责任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要帮助他们,当然要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能力,我没有智慧没有能力,那个愿是空的,那怎么能帮助别人?所以先要发愿,发愿之后从哪里做起?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品德。烦恼断了之后学法门,成就圆满的智慧,然后才能成佛道。四弘誓愿是四个阶段,没有说烦恼不断学法门,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

现代人学佛,成绩不如古人。可是现代人表面上看起来福报比古人大,古人要想得一部经典,可不容易!到寺庙藏经楼借出来抄,多辛苦!现在这么好的版本印出来,这是现在人的福报比从前人大。从前人晚上看书,油灯是一根灯草。新加坡人恐怕没有见过,大概大陆上人见过,乡下油灯是一根灯草。我们小时候念书在学校里面,学校里晚上上自修,一个人一个油灯,一根灯草,哪有现在灯光这么明亮,这是享福。坐在这里还吹冷气,福是享了,成绩不如人家,这个道理在哪里?人家是从断了烦恼再学法门。我们今天学佛,前面两愿不要了,发愿度众生是假的,看到这个也讨厌,那个不喜欢,不度他,所以不是真的。也不想断烦恼,烦恼天天增长。从哪里下手?从学法门。学了法门就要成佛道,空中楼阁,不从基本上学习,所以没有成绩可言,学了一辈子没有成绩可言。依旧是轮回心,还干的是轮回业,那怎么能成功!

这就是跟四弘誓愿颠倒,没有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原因在此地。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念头转过来了;念头转过来,业就转过来了。念头转过来,给诸位说,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转迷成觉,就转过来了。所以我们今天转,记住,把它转成阿弥陀佛就对了。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虽然不觉,可是天天向无量觉这个路上走,总有一天大彻大悟,就真的觉悟了。觉了之后,外面这些不相干的境界原来全是自性所现之物,显示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原来统统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妙净明心是讲的色相、作用,性净明体是讲的真如本性,原来统统是的。这正是所谓,成佛了,看到所有大地众生个个都是佛,这个意思就这个意思。一切众生都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成佛了。我们今天看这些众生,这个面目可憎,那个很不高兴,诸位想想这是什么心?这是什么业?这是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干这个!起这种心,造这个业,你说多可怕!我们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你才是个好人,你才做的好事。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这个道理晓得了,从今之后就看我们自己怎么个转法。这是讲到法法皆如的真实义。这个地方文字不多,确确实实将一切法的真相、诸法实相,为我们说出来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起信论》云】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所造的,就是马鸣菩萨的著作,当中有这么几句话: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这两句话很不好懂,因为不是我们的常识,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所见到的。正是所谓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如体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究竟圆满,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遣是遣离。那怎么能离?没法子离。就像我们现前的虚空一样,虚空没有边际,我们怎么能离虚空?这个教室我们离开可以,出了门就离开了,可以离,虚空怎么离法?真心本性就像虚空一样,没得离的。但是妄心可以离,妄心就像我们教室一样可以离,真心不能离。以一切法皆真,一切法都是真心本性变现出的相分。真性不能离,真性所现的相分那怎么离?也不能离。所以前面讲,佛教我们离什么?离分别执著那个妄想的相,就是你心里面牵挂的那种相,那个完全是假的,佛教给我们离那个。离了之后,心就干净、清净了,让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能变一切色相的那个本体。

亦无可立。也许同修们听过佛门有这么两句话,「佛氏门中,不舍一法」,上面这一句意思,不舍一法;又说「佛氏门中,不立一法」,立是什么?建立。为什么一法都不能建立?因为一切法皆同如故。一切法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你立什么?上至诸佛的净土,下至阿鼻地狱,要知道相虽然有差别,体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为什么现这么多差别相?因众生的心念不一样,他念什么变什么,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法法皆真、法法皆如,哪有可立的?没有可立的。《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讲这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那个心自然就放下,自然就清净,你自然就快乐,你不会再有忧虑,不会有牵挂,也不会有恐怖。

【须知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是真如之异名】

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的别号。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

这个不能住,一住,你心里头又有一个妄想了。我修,我修什么?我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将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又著相了?佛教我们要离相,就是离这个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真如、是自性。真如自性有,真的有!这就是一切法悉真,那个不能离。你心里头有执著、有污染,真性你就见不到。必须把心地这些污染,统统去掉、统统放下,真如本性自然现前;佛不得已叫个名字,你证得无上菩提。其实你听到佛说这句话,听而无听,绝对不会有一个念头,「我证得无上菩提」;你要有这个念头,你四相具足,那是凡夫的情执,那不是智慧。诸位果然把这些意思听明白了,你去读《无量寿经》,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平等的境界,你就不会疑惑了。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人多,那个人数之多,没有法子计算的。那么多的人,都没有姓名,都没有名字,所以有人就怀疑:人长得都一样,又没有名字,张三、李四不就搞乱掉?大家都跟阿弥陀佛相一样,到底哪个是阿弥陀佛?这问题严重了。那是你不明这个道理,你才有这些疑惑,才有这些分别执著。实在讲,这都是无始劫来著相的习气,这个东西在作祟。统统放下了,心地清净光明,相貌虽然完全都一样,他的来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个人六种神通都具足。他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是在哪个世界,从哪一道里头,你都清楚。那怎么会不能区别?西方极乐世界大家住处,也没有街道的名字,也没有门牌号码,那么大的地方,你要找一个朋友,找个同参道友,到哪里去找?你这个念头一念,那个同参道友就现前,你也不必去,他也不必来,就现前了,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无住,是无住什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有所取,便有所立。便非一切法皆如。】

所以,与事实真相相违了,相违就是迷惑颠倒,逆性而行。诸佛菩萨一切是顺性,随顺自性;而凡夫是随顺妄想、随顺烦恼,所以他搞六道轮回。我们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实实在在讲,十大愿王的名称每个人都会背,天天课诵都要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天天都要念,可是意思没有几个人真懂。你恒顺众生,你顺什么?顺众生的烦恼,顺众生的邪见,那个麻烦大了。所以你要晓得,十大愿王是谁修的?法身大士;不是凡夫修的。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本性,修六度、修三学,没有叫你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法身大士学的。他恒顺众生,恒顺众生的法性,不是恒顺众生的法相,是恒顺众生一切皆如,他顺的是这个,我们怎么会晓得!所以我们往往看到那几个字,把那个意思错会,还以为我们没错,修普贤行了。这就是你多读大乘经,那个意思才会明白一些。

【「法法皆如」一段经文,在第一百二十节到一百二十五节。】

一百二十节就是底下这一段开始,明法法皆如。这一整段,诸位看你们的本子,后面有个科判,大家可以翻开来看看,科判在第九页,科判的第九面,下面有个阿拉伯字,第九面,这里有个表解,这一段正好在表解的当中,这是明果,明果的前面一段是「明无得而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一段。底下这一段,「明法法皆如」,你看底下这个,这是一百二十。一百二十段到一百二十五段,这里分四个段落。第一个是「约名号明如」,第二段是「约果德明如」,第三是「约诸法明如」,第四段是「约报身明如」。讲法法皆如这一段,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全经当中很重要的意思。

【亦即一切大乘佛法中重要之义】

《金刚经》是整个大乘佛法的纲要,《金刚经》当中的要义当然是一切大乘佛法当中的要义。

【向后所说,无非阐发此义。】

下面这个经文,就是发明这个意思,证成这个意思。

【此是世尊将自己亲证者和盘托出,详为开示,俾众生由此而悟入也。】

这一段经文很难得。世尊将他自己修因证果的经验,亲身所经历的为我们说出,提供我们做参考,希望对我们修学悟入能有所帮助。修行首先要开解,首先要明理,就跟走路一样,走路首先的条件要认识路,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走得到?佛法修行也是如此,天天讲经说法就是认识路,走路不难,认识路很难。果然认识清楚,走起来不累,也会很快就走到,所以认路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当知法法皆如】

法法皆如这四个字,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如」是什么?如就是心性。怎样才能见到性?刚才讲了,一切法无不是自性。因为一切法讲法相,相是自性变的,那怎么不是自性?一切法皆是自性。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我们的心不明,如果你的心要明了,你就会看出一切法皆是自性,一切法莫不平等,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众生是讲九法界的众生。不但我们跟佛平等,阿鼻地狱众生跟佛也平等,蚊虫蚂蚁跟佛也平等。为什么?同是一个自性所现的相。古德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是平等的。我们见不到这个平等,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迷惑颠倒。所以修行没有别的,明心而已。心本来是明的,现在不明。为什么不明?世尊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著而不明了。这是世尊才教我们无住生心,无住生心就是淘汰遣除妄想执著的一个方法,非常巧妙的方法。你要是从这个地方真正觉悟了,明白过来了,你证果那就非常非常的快速。真正是生佛那是一念之间,一个念头彻底转回来就成佛了。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好像有那么一点懂得,似懂非懂,境界转不过来,你要问什么原因?还是没懂。果然懂了,哪有不转的道理!

譬如我们这里有两堆,一堆是沙土,一堆是金沙黄金,现在叫你去选择一堆,如果你要认识,你一定取黄金,不要沙土。你不认识,沙土不错,颜色也很好看,你取这个,你就不取黄金。关键在你是不是真正的认识,真正认识没有不转的。一转过来,利益功德无量无边,哪里还在六道里头受苦,受这些灾难,没有了;一转过来,智慧、福德样样都圆满。你今天还是不肯转,没有别的,还是没听懂。我当年刚刚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亲近章嘉大师,我就向大师提出来,我说佛法的修学跟孙中山先生讲的学说一样,知难行易。大师点头,真的是知难行易。一点就能开悟、就通。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才晓得知难!有人四十九年还不会,还没懂得。行,容易。你看念佛人,若一日、若七日就得一心不乱,就自在往生,可见这个不难!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确确实实有念佛几天往生的,他也不生病,走得非常潇洒、非常自在。不难!难在知。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这个才叫难!

【当知法法皆如,若其证到,必能行出。】

法法皆如,证到就是他真正明白,真正懂得、肯定了,底下那个行出是他做到了。证到之后,他一定会做到。下面为我们举一个例子,显示出如义。

【如促无量劫为一刹那】

促是缩短,无量劫是长时间,能把无量劫缩短变成一刹那。

【延一刹那为无量劫】

也能够把一刹那延长成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如果要是真的,那怎么能够随意延长、随意缩短?这在我们佛门当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用了多少时间?二七日。也有经里面说三七日,就算三七日;三七二十一天,他讲了多少?龙树菩萨看到的大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要讲到什么时候?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二七日,这是个明显的例子。

如果你要不相信,我不晓得现在学校里头的国文,有没有《黄粱梦》。《黄粱梦》是唐朝时候的笔记小说,文字写得非常美,很有名的一篇小说。在从前中学国文课本里面就有,也可能是一个事实。这个秀才走到一个古庙,庙里的庙祝,就是看庙的老道,在那里煮黄粱。黄粱是小米、高粱米。高粱米很容易很短的时间就煮熟,比一般的米时间还要短。这个老道刚刚生了火,就在旁边打瞌睡,不是老道打瞌睡,是秀才打瞌睡,他在那里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他考取了举人,又考取了进士,又做了官,不断的升官,几年升到宰相。对他好的人,有恩都报了恩;对他不好的人,也都报了仇。到了七十岁,退休告老还乡。几十年,一下梦醒了,梦醒时黄粱还没有煮熟。老道在那里打坐,老道有神通、有定力,看到他在作梦。醒了之后就问他,「怎么样!你这几十年过得如何?」几十年梦中的光阴,那个黄粱还没煮熟,一刹那。这就是长的时间可以缩短,短的时间可以延长。人在不得意的时候,所谓是度日如年。可见得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可以延促。

【以芥子纳须弥,变娑婆为净土,至此事事无碍地位,方许说此话。】

法法皆如不简单,不好说!什么人才可 以说法法皆如?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有这个能力。可以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刹那,可以把一刹那变成无量劫。可以用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一样,把须弥山装到芥菜子里面,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这叫事事无碍的境界,变娑婆为净土。这是《华严》四无碍境界里面事事无碍,要到这样的地步,才许可你说法法皆如。

【一切学人,惟当向法法皆如上观照。】

不许我们说,为什么世尊又在《金刚经》上这样说。明明晓得我们都是业障很重的凡夫,不是法身大士,为什么要说?这是如来的慈悲,虽然不是我们这个境界,我们知道,知道法身大士的境界,让我们向这个方向去精进,那就对了,就没错了。要向法法皆如上观照,观照这两个字要搞清楚,要常常这样想,佛这个看法、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就是法法皆如这是事实,这是决定正确的事实真相。我们今天看到一切法不如,一切法有障碍,不是一切法上有障碍,不是事实有障碍,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上产生的障碍,哪里是事上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没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在作祟,这是我们错误的观念。怎样转这个观念?如果遇到困难,遇到障碍发生,想到《金刚经》上「法法皆如」,一句不够,多念几句,那个心就平了,就不再那么执著了,也不再那么分别了。

【以尽遣其我见遍计之执情】

法相宗讲的遍计执,法相宗讲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还有个东西引起你,这个没有。遍是普遍,分别计较。遍计所执性从哪里生?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起现行的时候就变成遍计所执。

【以期证入,斯为可耳。】

我们要常常想到,当我们心不平的时候,当我们见解思想跟佛所讲的不一样的时候,想想佛在经里头的教训,这叫做观照。如果不会呢?不会就统统念阿弥陀佛,也行,归到阿弥陀佛也平等、也清净,也就离一切障碍,都是去情执的一个方法。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境界自然就现前了。

【因法法皆如,则法法皆真。】

这是真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这一桩事情,法相宗讲得详细。性宗只说个略说,性宗的人聪明,稍稍一提,他就明了了。法相是对中下根性人说的,要不细说,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简简单单举一个例子说,我们眼见色相,第一眼见的是真相,第一眼见的是什么?皆如,法法皆如。可是第二眼来说,变了,就不如了。第二念就是什么?它有了分别执著,落在意识里面去了。诸位要记住,什么叫第一念?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看这个色相,这个时候是你见性见色性;能见的如,所见的也如,法法皆如,法法平等,法法清净,没有分别心。

这两天外面有个小册子,《金山活佛神异录》,你们看看金山活佛,金山活佛就是这个境界,他没有分别。人家供养他好的菜饭,他也吃,人家吃剩不要的丢在地下拉拉杂杂的东西,他拿到他也吃。别人吃的时候,不得了!肠胃决定接受不了。他怎么?因为他没有分别。他那个学不得,不能学的。你看那个书上记载,他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挂,他跟别人相反的。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拿来放进嘴里就吃掉了,那个钞票上多少细菌,他若无其事,他没有分别执著。

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我们见到的不是现场。我们见到的花,是不是真的眼见到的?不是的,我们没有见到。而是眼识,眼识像个照相机一样,照到外面的境界相,里面有一个形相。你们学过唯识晓得,心心所都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有四分。所以眼识,眼识的相分,眼识看到外面这个色相,眼识就有了一个相分。什么人见?第六意识见,第六意识是分别。它在分别,这是花,这是黄色的,那是红色的。眼识没有分别的,眼识它只接收,它没有分别。第六意识是不是分别眼识的相分?不是的。第六意识从眼识相分里面传播,第六意识自己有一个相分,第六意识它有四分,它从眼识的相分传播过去,可见得眼识的相分已经是假的,它现在假中之假,第二个传播,传到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见分分别自己的相分。如果执著呢?第六意识不执著,只分别不执著,末那识执著,末那识怎么执著?末那识要从第六意识的相分再传过去,好像广播电台现场转到这个台,这个台再转到那个台,那个台再转到那个台,第七识的见分分别它自己第三次、第四次传来这个假相,与外头相不相干,外面是现场。佛叫我们离相就是离这个相,离心心所的相分。佛叫我们离见,是离心心所的见分,与外头境界不相干,外面那是现场的境界。外面境界是什么?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所以叫本质境。其实这心所的相是带质境,这是相宗讲得详细。你要是了解这个,佛叫我们离相离见,离什么相,离什么见,搞清楚,不是外面阿赖耶的亲相分,不是这个;是离你心心所那个见分跟相分。《金刚经》上讲的离一切相、离一切见,就是指这个。所以有唯识的常识,我这样一说,你就会很清楚、很明白。那个东西是障碍,外面这个境界没有障碍,清凉大师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不会产生障碍,对你修因证果都不会造成障碍;造成障碍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分跟相分,这个东西有障碍了。

我们再看这段文,「因法法皆如,则法法皆真。」这是讲真如本性所现的相分,这个相分实在讲这是一真法界。离了八识五十一心所,那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如果还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用事,那就叫十法界。十法界是虚妄的,十法界里面都免不了情执,妄想、执著。严重的就是六道,比较轻的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这个在十法界里面的;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佛在一真法界;但是藏、通佛在十法界,为什么?他还是没有离开心意识,只是心意识用得善、用得正。六道凡夫心意识用得不善,用得邪,邪知邪见,四圣法界是正知正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四圣法界是正觉,可见他不是邪知邪见,他是正觉,还是用心意识,没有离开阿赖耶识。必须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不用阿赖耶识,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真心,这不是妄心。在《百法明门》里面讲,到这个时候叫同生性,跟佛用的心相同,佛用真心,圆教初住菩萨用真心,别教初地菩萨用真心。用真心就不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里面都是用妄心。世尊讲阿罗汉,小乘四果罗汉,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说他们用的那个心,「犹为妄想分别影事」,不是真心,那是阿罗汉,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由此可知,依旧用的是妄心,也就是用的是八识,他用得正,所以叫正觉,不能叫正等正觉;等是跟佛一样,没有佛那么圆满。佛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正等正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正等正觉,他破一品无明,他用真心,不用八识,转识成智。

《楞严经》的注解,明朝交光大师他的注解叫《楞严正脉》,他老人家主张舍识用根,的确他说得没错,是根据《楞严》的教义发明这个说法,但是这个难。古代这些大德们注解《楞严经》的,没有说这个。古代《楞严经》的修行方法,都采取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说成三止三观,它也有点道理。因为智者大师一生仰慕《楞严》,《楞严》没到中国来,所以他筑了一个拜经台,现在有人到大陆去观光旅游,有没有看到智者大师的拜经台?他每天向西方礼拜,希望这部经典能够到中国来。经典来的时候,他老人家早已经往生了,所以他一生没有见到。当年他为什么要拜《楞严经》?是因为他自己发明修行的方法,三止三观是他发明的。曾经遇到从印度来的高僧,就是印度的法师,看到他这个方法非常赞叹,说他这个方法跟《楞严经》上所讲的非常接近,於是才知道有《楞严经》。《楞严经》到中国之后,因为有这么一说,大家都用天台大师的止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但是交光大师不赞成,交光大师认为三止三观还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跟《楞严》的教义不相同。《楞严》是用根性,它不用心心所,所以他的注解主张舍识用根。譬如眼见用见性见,不用眼识;听用闻性闻,不用耳识。当然这个难!这有没有例子?有。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就是这个,所以交光法师讲得非常有道理。观世音菩萨听声音,不是用耳识听,是用闻性,所以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就跟《金刚经》上,这是圆初住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这是我们从这些大经大论里面,体会到这个经义,的确是有它的深度。所以前面交代《金刚经》的后半部唯深无浅,它确实有深度。你只要用见性,像交光大师这样舍识用根,那法法皆如、法法皆真,那就不一样了。

【《法华》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这句话也是很不容易理解。世间相常住,就是永远不生不灭,不变不坏。世间法是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开花谢,这哪里叫常住?其实真的是常住。我们看到的是幻相,变化是幻相。为什么?我们是用生灭心看外面的境界,都变成生灭的境界。佛菩萨为什么看到世间相常住?佛菩萨那个心是不生不灭的真心,看到这个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由此可以证明,佛在经论上常讲的没错,相随心转;这个相是讲山河大地一切万相,不仅仅是身体。所以前面讲的话很有道理,五蕴六根、一切山河大地,这个说得很有味道!五蕴六根是讲我们这个身,身相随心转;除了身相之外,山河大地也都是唯心所变,也是随心所转,境随心转。诸位如果真正透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还要去看相算命吗?你还要去看风水吗?不需要。风水,随我心转。我的心善心好,那个不好的风水,你到那里去住就转好了。你的心不善不好,请一个地理师看的好风水,你到那里一住,那个好风水变坏了,这是真的。看风水的人也有一句话很有道理,那不是欺骗人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所以修福很重要,你真正修福,你住哪个地方,那个地方都是福地。你要是没有福报,帝王的风水,你到那里去毛病百出,你也样样不如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用不生灭的心,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那个时候你的心清净,你的心不动了,你看所有一切万法,佛在《法华经》上讲的这两句,你就同意,你点头了,没错!佛讲的一点没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泛指一切法,一切法都住在它本位上,没有生灭。

【故一切法清净本然】

清净本然是《楞严经》上说的,跟《法华经》这个意思相通。

【绝非造作,故曰无为。】

不要以为好像我们这一切法都是有为在造作的。我们看新加坡一栋一栋大厦,天天那么多工程在设计,这不都是人造的吗?造的,那是缘。其实这个现象,心地清净的人,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看得很清楚,那怎么是你造的?你造的,为什么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看到?

我在没有造之前,释迦牟尼佛怎么看到的?可见得早就有了,你不过是加一点缘而已。这个事情,我相信有不少人能够同意这个说法。所以有预先知道的,中国、外国都有所谓是缘,能知道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的事情,要发生什么事情。可见得那是注定的,都已经是现成的,哪里是造作?既非造作,那岂不是清净本然吗?岂不是世间相常住?这叫无为。

【一切贤圣莫不修此证此,但因功行之浅深,故有成贤成圣之差别。】

《金刚经》上也这样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就是修这个无为法、证这个无为法的时候,功夫浅深所显示的境界不相同。无为法是什么?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就是无为法。由此可知,一切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一直到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修什么?就是修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是行门的总纲领,展开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也就修一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八万四千法门还是修一个「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是把总纲领、总原则为我们说出,底下讲和盘托出,一丝毫的隐瞒都没有。世尊将他修行证果原原本本统统说出来了,《金刚经》上全部说出来了,不像其他的经典,说出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说,《金刚经》是彻底圆满的道出。

【若领会得法法皆如,我见情执之病,既都遣尽。则见相即见性,头头是道,无所不可。】

这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人间,所谓是游戏神通。为什么?人家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有一切的活动,跟真相完全相应,丝毫不违背。我们常讲随顺法性,所以他得的是大自在,他得的是大圆满。宗门讲大自在,密教里面讲大圆满,到这个境界就统统都得到了。见相就是见性,为什么?刚才说过了,离心意识。他所用的是六根根性,六根根性见外面不是六尘,是见性。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见闻觉知对的统统是性,那不叫尘。用识对外面叫尘,尘是污染,把我们清净心污染了。根性不污染,所以外面也不是尘境,是色性,这叫明心见性。见相就是见性,所以叫「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所不可,喜欢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我们在经上看到,特别是在《华严》,看到五十三参,五十三是五十三尊佛,在《金刚经》上讲的那些诸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就叫佛,他就有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示现佛身得度,所以叫见性成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都是佛,每一尊佛现的相不一样,每一尊佛示现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真的叫五花八门,无所不可。

【故《最胜王》、《维摩诘》等经云,五蕴即是法身,生死即是涅盘,烦恼即是菩提,皆显法法皆如义也。】

如果你要不懂法法皆如,这几句你就会错会了,错会了那个问题就严重,那是著相不见性。确实有人误会,生死就是涅盘,哪个人不入涅盘,要修什么?以为死了就入涅盘,哪个人不死,死了就入涅盘,何必要苦修?不必要修,到时候都入涅盘了。何必要求菩提?烦恼就是菩提,成天生烦恼,那就是菩提。大错特错!这个话,前面讲不能说的,你没有明心见性,不可以说这个话的。前面讲到你有能力,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刹那,一刹那能够展开为无量劫,才许你讲这个话。你要没有这个能力,这些话维摩居士可以讲,最胜王可以讲,你不能讲。人家讲这个话,是真的入法法皆如的境界,他说的没有过失。我们没有到这个境界,说这个过失可大了。今天时间到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