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17集

发布时间:2023-09-11 09:09:35作者:念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17集

请掀开经本二百六十九面,倒数第四行:

【楞严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楞严经》上的经文,在《楞严经》上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诸修行人,是指佛法里面,无论是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所有一切宗派都包括在其中。为什么修行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是讲成佛,修行目的就是要成佛。四弘誓愿里面最后一条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目的是成佛。为什么成不了?当然这个地方所说的无上菩提,是指究竟的佛果,可是广义来讲,得成菩提就行了。就如同本经里面所说,圆教初住菩萨以上,都是成正果的,我们一般讲正等正觉,都是成正果的。大乘经上常讲的诸佛如来,都是包含圆教初住以上的这些菩萨。《华严经》上所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都是证果,都是此地说的。他成就不了,修得算是不错,路子没有走歪,就变成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我们一般讲小乘人辟支佛、阿罗汉,变成这一类的,这算是修行不错的。在佛法里面说,没能成正果,算是得了一个小果。在无上正等正觉里面说,他没有成就正等正觉,他也算是正觉,这算是不错的。

底下一句就不好,「及魔眷属」,这是连小乘圣者都不如。什么原因?佛在下面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段开示对我们的确重要,因为经上所讲的,跟我们现前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确确实实有不少好心学佛的人,正如此地所说的都变成魔眷属,这是非常的可惜。至於魔眷属是哪一类人?《楞严经》上讲得非常详细,是在这部经,《楞严经》分量很大,一共有十卷,后面的三卷,八、九、十三卷,里面给我们详细说明五十种阴魔。可见得,那个五十是五十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你学佛学错了变成魔,这是非常的惋惜。他的根本原因,皆由不知二种根本。换句话说,不仅是魔错了,学佛学变成魔了,现代妖魔鬼怪都有,学佛学成妖魔鬼怪,你说这是多可怕的一桩事情!即使阿罗汉、辟支佛也是错用了心,但是他用的心虽然是错了,他所依据的理论跟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他还能成一个正果。如果他依据的理论方法稍稍有一点偏差;实在讲,理论方法哪里会有错误?是他用错了。用的心也错了,把方法理论用错了,那就变成魔。

这两种根本,第一种就是「无始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头生死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佛在这里说得很明白。「则汝今者」,《楞严经》上这段话,是释迦牟尼佛对阿难尊者说的,这个汝是指阿难。阿难是代表我们大众,佛对阿难说,就是对我们说。「与诸众生」,与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的范围就非常广大,学佛不学佛的,只要在六道里面这些众生都包括,他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为什么受这些苦难?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这就是错用了心。什么是攀缘心?攀缘心就是讲的心意识,法相宗里面讲的八识,八识心就是攀缘心,我们都用的是这个心。如果不用这个心,那就成了无上菩提。用这个心,就永远成不了无上菩提,这是诸位一定要晓得的。

八识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这个要说起来非常的深,非常广泛,不但不好懂,实在也不好说。像法相宗的经论,在所有宗派里面它是最多、最丰富的,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微细。简单的讲,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八识它的性质。前五识它的作用,是接触外面的境界,它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接触。眼识见色,耳识闻声,这是它重要的功能。所以眼不能见,眼里面的识才能见。人刚刚死的时候,他眼睛还好好的,他为什么不能见?眼识没有了,识离开了。所以虽有眼也不能见,虽有耳也不能听,识离开了。八个识离开有先后不同,眼识是最初离开的,比较起来耳识离开就比较晚,所以虽然他不能见,他还能听。

第六识的功能是分别,我们一见,见到就能够分别,这个是花,这是黄色的、这是绿色的,分别的这个功能是第六识,这是意识;如果没有意识,他能见,他不会分别。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障碍的,我们中国人叫白痴,他就没有什么分别;换句话说,他第六意识的功能非常脆弱,他能见,他很难分别。第七识的功能是执著。第八识的功能,我们现在的话讲,记忆。你见了之后,为什么会记得不忘掉?昨天见到这个人,今天一见面,你为什么会认识他?那个印象就记忆在阿赖耶识里,第八叫阿赖耶识。阿赖耶叫含藏,像仓库一样,像档案室一样,它把所有的资料都收藏在里面,下一次再见到这个人,资料库会把他拿来对照比照一下,他就认识了。这个统统叫做攀缘心,清净心当中没有这些东西,清净心的功能是自然的。它这个功能是有先后的,有次第的,这个叫攀缘心,也就是我们讲的用心意识,用妄想分别执著,用这个东西。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想到《华严经》上佛所说的,佛也跟我们讲这桩事情,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圆觉》里面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跟一切诸佛的智慧、德能没有两样。现在为什么我们智慧失掉,能力也丧失掉?怎么丧失掉的?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就是这个东西,攀缘心。你在一切境界当中,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的本能就失掉了。所以佛法的修学,修什么?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而已。无量的智慧德能是自己本来有的,不是修得来的,是本来有的,只是把这个障碍去掉而已。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不能起作用是因为有障碍,只要把障碍除掉,本能就恢复。所以佛说得很好,佛不度众生,你们成佛开悟是你自己本来的事情,佛没有一点点功劳,没有帮你的忙,是你自己悟的,自己修的,自己证的,佛不居功。

佛对我们的恩德,实在就是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明了,他要不说明,我们哪里知道?怎么晓得这回事情?知道这回事情之后,要认真努力去做。做什么?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要分别、不要执著。分别执著都叫做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就没有妄想了,那个就是自性起作用。我们能够离开一分,本能、智慧就透出来一分。所以这个并不是说我们的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智慧德能才现前,不是的。分别执著减一分,智慧德能就透一分;减两分它就透两分。所以菩萨阶位上,一共有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个位次从哪里来的?无明破一品,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并没有阶位,这个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阶位都是佛的方便说。我们一切众生不晓得事实真相,都把我能够思惟的,能够想像的,这是我的心,这是我。西方的哲学家还很自豪:「我思故有我」,我的存在,我存在在哪里?能够想像的那就是我,那就是真我;你看,都落在攀缘心上,都落在妄想里面,他怎么能成就?这是第一个我们错了,我们错用了心。

那么第二呢?第二讲真的,真的我们不晓得,「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前面说过「无始生死根本」,这里是「无始菩提涅盘」,从两个「无始」上看,我们就了解生死跟涅盘是一不是二。「无始」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往往我们看到这个字,产生了错觉,以为无始一定是很久远很久远,找不到开始,你这个想法就完全错了。「无始」是根本没有开始,是这个意思。根本没有开始,你想想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当然是假的。如果有始有终,这个事情是真的。没有开始,这才是事实真相。迷是什么时候迷的?一念迷了。觉悟也在一念。这个一念的时间非常的短暂,真是亿万分之一秒。所以不能说它有开始,说它有开始那是错的,这个话说错了。可是我们确确实实迷了很久,迷了很久是不错,可是事实真相还是在一念当中。这个理很深很深,怎么深?因为你念念都迷,这个迷的相是断断续续,就像我们看电影片,它一张一张的,是连续相。迷是个连续相,你念念迷,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那一念相应是觉,「念念相应念念佛」。你从那个念念相应,你就懂得无始的意思,无始就是念念的意思。我们麻烦大就是念念都迷。

真实相,前面跟诸位说过很多遍,整个宇宙,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刹那生灭。刹那有多少生灭?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九百生灭。刹那时间就非常短,一刹那里面还有九百生灭,这个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九百生灭实在讲是佛的方便说;真实说,决定不止。我常常讲,真实讲,一秒钟里头有亿万次的生灭,那是真相。我们从这个地方观察,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观察。我是因为看到光的速度,所以我知道世尊这个九百生灭是方便说,因为九百生灭跟光的速度不能够吻合。但是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还有比光速更快的,光的速度还不是最快的。在过去认为,光的速度是最快的,现在我们晓得,光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光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也就是一公里光走的速度是三十万分之一秒,走一公里。一公里很长,我们再把它缩短一公尺,再一公分,再一公厘,你就晓得,那个刹那生灭里头的确是不可思议。所以确确实实是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生灭,哪里有开始?所以生灭是同时的,同时就无始,无始就不生不灭。我们的相续相,是每个念头都迷。那个觉悟的人,第二个念头觉了,他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他念念觉,他就成佛了,这是无始的真实义。所以无始、不生不灭意思完全都相同,跟生灭、不生不灭,意思都一样的,这是符合本经前面所讲的万法一如、诸法如义。两个都冠上无始,就晓得真妄是一不是二。菩提是觉,菩提跟涅盘都是梵语,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涅盘是不生不灭。觉心是不生不灭,它也没有开始。

「元清净体」,元是原来,本来就清净。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他明白了,本源就是清净的。我们迷了,自性有没有污染?没有,自性永远不会污染。佛在经上有的时候说污染,那是比喻说的,绝对不是真的有染污。真的跟诸位说,完全没有染污;不但觉悟了没有染污,现在在迷位当中也没有染污。迷之中没有染污,为什么说它作染污?是因为你不知道用它,刚才讲了,你错用了心,是这个意思。这一句就是讲的真心,就是讲的本性。

真心本性在哪里?「则汝今者」,没有离开自己,就是在现前,在你身上,「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那就是的,那就是你的真心,就是你的本性。「识」就是前面讲的攀缘心,就是八识。识的精华,识的精华就是真心,所以他用这个来形容它。八识,八识是妄心,妄心从哪里来的?从真心来的。真心,迷失了真心就变成妄心,真妄的确是一不是二。「元明」,它本来是光明的,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元明是表这个意思。「能生诸缘」,诸缘就是生起八识,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它生的,它变现出来的,它能变现。「缘所遗者」,它所变现的,所剩下来的,它缘不到的,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自性。

这句话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我们用思惟、用想像,能够想到虚空,能够想到法界,这就是心意识的作用。能够缘到虚空法界,能够缘到过去、未来,就是不能够缘自己,那个自己才是真的。缘所遗者,你所缘不到的,那个就是的,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自性。

从这句经文里面我们了解,这一切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能明心见性?我们念佛的人,为什么得不到理一心不乱?研究教的人,为什么不能大开圆解?就是因为它用攀缘心,攀缘心永远缘不到自己。如果不用攀缘心?真心就显露,你就见道了,明心见性。什么人能明心见性?不用攀缘心就成了。只要你用攀缘心,你就没有办法。宗门里面,参禅的人说得很好,说得没错,但是他做不到。他也会讲,教人参禅离心意识参,那就对了。离心意识就对了,离心意识,离第六意识,不用分别,不用分别心;离第七识,不用执著心;离阿赖耶识,不落印象,真心就显露了。口里教的是离心意识,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没离!这一念离,就是一念觉,就是一念相应;不离,就不相应。不离是与攀缘心相应,离了是与真心自性相应。

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离四相、离四见。离四相,是离八识的相分;离四见,是离八识的见分,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真正的离心意识。如果还有四相四见存在,要想成无上菩提就不可能,我们念佛的人,要想证得理一心不乱不可能的,功夫用得再好,可以得事一心不乱。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净宗法门跟其他法门果报不一样。其他的法门,用心意识达到最上层的,功夫也只能成声闻、缘觉。但是念佛人有这样的功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也是上上品往生,方便有余土里面的上上品往生,那个果报怎么会一样?生到西方世界就花开见佛,时间很短。如果是见性,理一心不乱,生到西方世界是实报庄严土。那个完全不一样。从这些地方细细的去观察,才知道净宗法门的殊胜。净宗法门是同样的功夫,成就的完全不一样,确实是不思议的成就。我们接著再看底下: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这是由於这一切众生,遗是忘掉,忘失掉。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我们用不用真心?给诸位说,什么时候离开了真心?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眼睛见,我们是用的真心,用的是自性;耳朵听,也是真心,也是自性,天天用它,从来没有离开过。古大德告诉我们,我们眼见,第一个见是真心,为什么?你还没有起分别执著。如果我们细细的去体会,不难明了。我们张开眼睛,第一次看这个看得很清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清清楚楚,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照得很清楚,里面没有起分别,没有起执著,没有妄想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真心。听音声,耳听音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当我们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头的时候,外面境界是一真法界,我们用的心是真心、是自性。可是到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就起了分别,起了执著,那就错了,第二念就堕落了。所以古德教人保持初心,初心就是第一念,能够保持初心,成佛有余。永远保持,念念都是第一念。第一念是觉,第二念才迷了。迷了之后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就变现出十法界。

枉入诸趣,在六道轮回里面真叫冤枉!六道轮回从哪来的?自己变的。自己变,自己在受,自作自受。本来没有六道轮回,本来也没有十法界,十法界、六道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有了妄想就有十法界,有了执著就有六道,离开妄想执著,那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这是不得已,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一真法界。你可不能执著有个一真法界,一有执著,你就到六道去了,哪里是一真法界?

佛这一切名词术语都是方便说,让我们在那里体会他的意思、体会他的境界,千万不可以分别执著。所以佛菩萨都教给我们,听经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离名字,就是《金刚经》上讲的离四相。离心缘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离四见。那个心缘是心里攀缘,是思惟想像,一面听就一面打妄想,这个不行,这个不解如来真实义。读经也是的,老老实实的读。果然能够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读经也会开悟。我们今天读经听经不能开悟,就是没有能够离相,都是用的攀缘心,所以读经听经不能开悟。果然能够离相离见,不但听佛说法能开悟,看经能开悟,在一切日常生活当中,见色闻声都能开悟,不定是什么因缘,让你一念觉了,念念觉,那就成功了。这一段是《楞严经》上的经文,我们再看底下这简单的说明:

【此中所说攀缘心,即是不觉妄动之心。元清净体,乃至缘所遗者,即如如不动之本性。】

这是这一段开示两句重要的经文,你要晓得什么叫攀缘心、什么叫元清净体、缘所遗者,你只要把这三句搞清楚,佛这个意思你都能够明了。这三句在《金刚经》上讲,攀缘心就是不觉妄动之心,妄动心就是念头起灭的心。真心不动,什么东西动?念头在动、妄念在动。一个念头灭了,一个念头就生了,念头生灭不停,是个生灭的相续相。诸位要晓得,这个生灭是不会灭的,但是那个生灭念头里面很复杂,它会变,它不会灭,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教给我们无住生心。

真心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因为真是不动。诸位要记住,觉是不动的,迷是动的,觉性不动,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有许多人学佛求智慧,智慧怎么求?拼命去研究经教,那能开得了智慧吗?研究经教用什么心?就用生灭心,用分别心,用妄想心,用这种心去研究经教,别说你研究三十年,研究三百年你也不会开悟。什么原因?你那个心是迷,不是觉心。

我们再看看,自古以来那些开悟的人,他怎么开悟的?他用的方法恰恰跟我们想像的相反,他什么也不研究。他入了定,从定中开悟的。参禅打坐入定,读经念佛也入定。教下里面读经,一生只念一部经,他也不求解义。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坛经》大家常常看,提起来大家都知道、都很熟悉,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法华经》的经文很长,一天念一遍,三千遍,三千是个整数,在我们想他应当念了十年。十年念一部经,所以他的心定下来了。遇到六祖,六祖几句话一提醒,他就觉悟了。无尽藏比丘尼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比《法华经》更长。《涅盘经》在中国有两种译本,一个是四十卷,一个是三十多卷。这个经念一遍普通的人大概是三天,三天念一部。也是念了很多年。古大德这些方法我们要留意,他就是一心念,念经的时候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他是用念经的方法修定。

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示,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戒律所说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一个妄念不生,这就是诸恶莫作。我念一个钟点,我这一个钟点诸恶莫作;我念两个钟点,我两个钟点诸恶莫作。这就是持戒,是小乘戒,诸恶莫作。大乘戒是众善奉行,经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没有比这个更善的,的确是止於至善。读经就是止於至善,那就众善奉行,所以读经,戒律圆圆满满都修了。

读经的时候专心去读,没有一个妄想,没有一个杂念,这是修定。所以读经不能分别经义,分别经义那就错了。我们读经的目的是修定,用这个方法把自己妄念打掉,它就是修定。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没念错,没有念颠倒,这就是慧。这个慧在《般若经》里面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我们读经修什么?修无知。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你得到无知,然后才无所不知;你要是有知,你就有所不知。你要想做到无所不知,你一定要先证得无知。

所以读经要会读,会读的人会入定,会读的人会开悟。不会读的人展开经本打妄想,那就完全错了。所以我们把修行,这个读经是修行,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跟我们研究教理一定要分开。读经的时候,那是自己做功夫;研究教理的时候,是探讨了解佛法的理论,两者可以并行,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像我们这个讲席当中,这是属於研究讨论,这是求明了经典义理,明白这个道理、方法、境界。但是用功的时候,像我们读《金刚经》用功的时候,那是所有一切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是做功夫,做功夫就是修戒定慧。这个一定是两桩事情,要分作两个时间来做。

【经又云∶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这一段还是《楞严经》上的经文,这一段说得更明白。

【即是初发心时,便应辨明真妄,直向本不动处觉照,乃不致遗此本明,枉入诸趣,自取流转也。】

这是在《楞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责备阿难的话。阿难犯的毛病,实在讲正是我们现在犯的毛病。阿难在楞严会上示现给我们看,代我们向世尊求法,所以世尊对他的开示,就是对我们的开示。「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不但我们现前把这个幻相以为是自己,这个身就是代表自己。一切凡夫都把这个肉身、色身当作自己,后头讲认物为己,它不是自己,它是个物。这句话含义很深。底下这一句,把它的真相说出来了。「从始洎终,念念生灭」,这一段经文跟《金刚经》的经文合起来看,意思非常明显。前面经文我们读过,佛以他自己的身相来说明,佛是三十二相,报身。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这个在前面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说明,说明报身即非报身;后面又给我们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个在物质上最小讲到微尘,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讲这些东西。世界,世界是微尘组合的,不是真实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讲不但你的身体,连外面这个环境,它都是一个动的,极小的微尘它都是个动相。动的,它就不是真的,因为自性是如如不动。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动的。而且现代科学家实在讲造诣相当之高,高明,近代科学家已经知道,没有物质的存在,以前认为有物质,现在晓得没有物质存在。一切现相是什么?波动的现象。这跟我们经里讲的就非常非常接近了,确确实实是波动,刹那生灭是波动,波动的现象。

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物质称之为四大。四大的真相是皆空,四大说的是什么?经上用的名称叫地水火风。我们往往看到这四个字,也把它误会了。地是什么?地是土地、大地,我们把它搞错了,其实这四个字是代表的。地是什么?是一个物体,你能够看得见的,代表一个固体,我们今天讲固体,体积,它有体积。再小,我们看到原子、电子,在高科技显微镜下,还能够看得见。能够看到的,它是个东西,地是表这个意思。「火大」,我们现在讲带电,它带的阳电,在佛法里面叫做火大,也就是说它有温度。它带阴电,阴电我们讲它有湿度,湿度我们叫做它水,温度我们叫它做火,湿度叫它做水。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就用「风」来代表。不动就没有风,风是代表动。说明基本的物质有这四种特性,它是说这个意思。

所有一切森罗万象,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的。《金刚经》上讲「一合相」,基本的物质是一个组合的现相。我们今天讲它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所以变成原子,原子再组合就变成分子,这才形成宇宙、形成万物。无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个东西组织的。这个东西存在不存在?不存在,它是一种生灭的相续相。我们看错了眼,把相续看作真实,实际上没有这个东西。这样才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看到佛在这个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才能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生佛平等。完全是一种现相。

诸佛菩萨眼睛里面看森罗万象,看的是什么?是业因果报的连续相。但是这些业因果报,也是空花水月,也是梦幻泡影。你不执著,没事,心地清净平等,没事;一执著,就有苦有乐,你就有这些虚妄的感受。不执著,什么事都没有。坏就坏在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就是用攀缘心,那就是错用了心。本来什么事都没有,你自己找的。「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境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讲十法界森罗万象,它的真相就是自始至终是念念生灭,它是个念念生灭相,现在讲波动,这个意思讲得好,讲得好。

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我们错就错在这个地方,不了解事实真相,错了。在这个虚幻的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虚妄的造作。起心动念,这个境界就变了。前面说过,相是从念里面生出来的,从念头里生出来的,这是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相是从念头生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讲这个生讲变化,相的变化是识它在做主宰,识是能变,相是所变。佛与大菩萨境界里面,我们为什么叫它做一真法界?一真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是千变万化,这就是说明,一真法界的人他的心是定的,他的心不动,现的境界也就不变,不变就一真。

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十法界里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出十法界。别教佛超越了,那是在一真法界里面。所以藏教佛、通教佛,他还是用攀缘心,他不是用的真心,他那个心还在动,所以他的境界也在动。但是十法界愈往上面去,他的波动幅度愈小,换句话说,他那个境界连续的时候,保持的就愈长久,他的寿命长,他的生活环境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道理就在此地。愈往下面,念头波动的幅度就愈大,愈大的时候,相续相保持的时间就短,所以显得寿命也短,环境变化也非常快速,我们讲的沧海桑田。外面环境确确实实也是随著念头在变化,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是随念头转,外面的生活环境也随念头转。

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的真相,那佛法修什么?佛法修的是清净心。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你只要心地清净就能转环境。像我们自己身体,身体也是环境之一,我们的身体不好,身体有病痛,身体有业障,怎么样改变?修清净心。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这个身体的组织,细胞的组织它就恢复正常。正常就是健康的,不正常就出毛病了。为什么不正常?是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妄想执著,把你正常的组织破坏,你就会得许多怪病,这么来的。世间人年老常常看医生,你看看哪一个佛菩萨看过医生?你们查《大藏经》,哪个佛菩萨去看过医生,吃过药?没有。为什么没有?他自己调整了。这个一定要知道。

过去,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谛闲法师是我们佛门里面的大德,讲经说法的法师。有一次谛老生病了,印光法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是讲经的法师,怎么可以生病?怎么现这个难看的相?所以要晓得,他自己调整,不需要找医生、医药,用不著。了解身心都是幻法,离了幻,一切就恢复正常。现在人口头上常说改造体质,改造体质佛法是最高明的。世间用药物治疗,副作用很多,我看不但改不了,还增长业障,愈改愈糟糕,愈改愈坏。这是说明事实真相,一切众生迷惑颠倒。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这是最大的一个错误。把这个身当作自己,把所有这些现相认为是我所有的,身体是我,一切万物是我所有的。这个念头一起来,这叫执著,六道轮回的境界就现出来。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就是这一个念头出来的。由此可知,如果你不再执著身是我,不再执著一切万法是我所,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是什么境界?那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我执没有了,我、我所没有了,但是认为这些境界还是有的,法执犹存。有法执,所以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法界。如果法执也没有了,也不以为然了,《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不以为然,不在意了,那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也没有了,这才归到一真法界。

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十法界是自己造的,六道轮回也是自己造的,我们今天所有一切的受,都是自作自受,这个一定要知道。而后你才不会怨天尤人,自己造作的业因,自己要受这个果报。我们明白佛法,就可以在这一生当中,阶阶的超越。大乘经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佛教我们放下,放不下!教我们不要分别执著,偏偏还是分别执著,做不到!做不到,教你念佛。所以念佛这个方法叫带业往生,带什么业?带著分别执著妄想;可以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诸位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你就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也是一真法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地方,它跟其他的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十法界;不但没有十法界之事实,连十法界的名都没有。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四土三辈九品,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的阿罗汉、天人,《无量寿经》上解释得很清楚,这是佛的方便说,随顺十方世界的人来说,实际上他们那边没有。为什么没有?他没有这个念头。虽然没有这个念头,但是断惑的程度并不一样;虽然不一样,但是他都没有这个意念。这个情形,何以十方世界的人做不到,偏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做到?往往使我们生起很大的疑惑。其实细读净宗经论就晓得,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凡夫决定做不到。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是一切诸佛赞叹的,一切诸佛如来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道理就在此地。

佛说这一段的意思,这是教阿难,也就是教我们自己,要从初发心的时候,就要能够辨明真妄。这个开示好!一开端我们就把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搞清楚了。凡是动的,就是妄的,就是虚妄的。其实《楞严经》说到这个境界,讲的六结三空,「动」是第一关,第二关是「静」,你住在静上也不行,也是错误的,后面还有「根、觉、空、灭」,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微细。由此可知,出离六道十界,的确不是容易事情。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劝我们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

可是明白好处就很多,好处在哪里?明了之后就肯舍,肯放下了。纵然有执著,那个执著的程度比从前要淡薄很多,这个对於我们念佛往生帮助就非常之大。过去我们对於身体有很严重的执著,对於自己所有的财物也是执著得很重。现在了解这个,都能放下了;能放下,就能往生。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可以往生。往生自在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真去得了吗?放下就去得了。为什么你想去还去不了?你想想一定还有放不下的,只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就去不了,那就是障碍。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了,也要彻底放下,还有一样放不下,佛就走了,不带你去了。错过这个机会的人很多很多,就是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佛教教人,初发心时,便应辨明真妄,直向本不动处觉照。不动就是清净心,要在生活当中去锻炼,所谓是历事练心。历是经历,在一切境界当中去练。练什么?练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练这个,这就叫真修行。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什么是错误?见色闻声,起心动念错了,分别执著错了,我们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就是我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我要回过头来,我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修行,这叫从根本修。不仅仅是禅宗里面常常提示的,修行从根本修,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都要懂得从根本修。这是大根大本,根本的根本,就是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要再搞分别执著,不要再搞妄想,这就是从不动处觉照。要天天去练,时时刻刻去练。

我觉得现在最方便的一个练习方法是看电视,因为每个人都看电视,电视上都是假的,画面不是真的,而且电视画面是连续的,大家晓得这是电波微粒组成的画面,跟佛讲的现相很接近。你了解电视的原理,你观察这个东西,不要被它这个相所动。这个观成之后,有了功夫,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把它看成电视的画面,再也不会起心动念,也不会分别执著,全是假的,全是空的。然后对於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个帮忙就大了。你真的可以放得下,看破、放下,那个时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真实的功夫,这样才不至於遗此本明。从这个地方去练你的清净心,练你不动的真性,这样才不至於遗此本明,枉入诸趣,诸趣就是指六道轮回,自取流转。

【觉照亦须摄心,摄心亦非无念,亦非毕竟无相可取。然凡夫非此无入手处,所谓以幻除幻之法门耳。】

这一段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段,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佛在楞严会上,一开头给我们讲「最初方便」,这个非常重要。最初方便就是从哪里入门,一定要知道。我最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对於佛法知道的很浅薄,可是很想学,也很想早一天能够入门。他老人家直捷了当教给我:看得破,放得下。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讲看破、放下。我请教他从哪里下手?他教给我布施,也跟《金刚经》讲的完全一样。要真正去做。布施,一般人往往也把意思错会了,以为布施是舍财,到寺庙去捐一点钱叫布施,那个布施没用处,无济於事。布施是舍,是放下。把什么放下?把你的念头放下,把你的妄想放下,那叫真的放下,那才管用。舍几个钱,不管用处。心里还照样打妄想,还有贪瞋痴慢,那有什么用处?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

这个地方教给我们觉照。觉照在初学的时候要摄心,宗门里面用的这些方法都是纲领。他的功夫有三个层次:从观照入门,觉照就是观照,再往上提升就照住,最高的境界是照见。我们读《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那是功夫达到最高段,照见了。他这三个功夫,跟我们念佛三个功夫,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的。我们念佛,初步功夫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观照,就是禅宗的观照功夫,往上提升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是照见。名词不一样,功夫境界完全相同。但是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念佛人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就看你会念不会念。怎么叫会念?方法最妙的,无过於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叫会念,这个念佛会念。只要做到这两句,观照就在其中。在位次上讲,天台大师所讲的六即佛,你就入观行位。六即第一个是理即,理是理论,一切众生皆是佛,这是理。像我们现在功夫不得力,虽然学佛,是名字位中,有名无实,功夫一点都不得力。功夫得力,就是观行位。观行是功夫得力,观照的功夫得力,念佛的功夫得力,功夫成片了,这是功夫得力,那是观行位。观行位在其他法门里面,没有什么成就的,但是在念佛法门里面决定往生,这是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古德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诸位要晓得,入观行位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再往上提升,相似位那就不太容易。相似位就是得定,念佛的时候得事一心不乱,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是观行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这就是万修万人去。

初学,就是讲到观照的时候要摄心。摄心,换句话说,还是用的心意识。一开头说离心意识是根本不可能,开头一定要用心意识。《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之后,古时候这些大德都是依天台的教理来解释《楞严》,就是用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这里面也有原因的,天台大师的止观是用心意识,没有离开心意识。到明朝交光法师,给《楞严经》做了一个新的注解,舍弃三止三观这种修法,直接采取《楞严经》里面的经义,舍识用根。这是《楞严》里面讲的,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个说法没有错,没有违背经义,但是太难了,不是一般人能够修的。也就是说,他取的方法是离心意识,这个是真难。《楞严经》的注解,从交光大师开始就有新派:新旧两派,旧注容易修学,新注依交光法师的,非常非常困难!

摄心,摄心当然还是有念,实际上讲,禅宗早年观心,以后用参话头,他还是用的意识心,这是初期要用它。「非毕竟无相可取」,他还是取。譬如离动相,他取静相,虽不究竟,提升了一层,他还是有相可取。

然凡夫非此无下手处,这是真的。所以这个境界提升,要逐渐逐渐,渐次的提升。不依渐次,那个人太少了。我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方东美先生跟我说,他说不依次第的,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学不得,什么人?六祖惠能大师。那个没有办法学的,那个人没有次第。六祖之前,没有看到这个;六祖以后,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也没有看到第二个人。都要按部就班,依照顺序来走,我们才有指望。

所谓以幻除幻之法门耳。因此法虽亦是幻,这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实的。我们没有得清净心、没有见性的时候,要依佛法,见性之后佛法不要了;还要个佛法,决定见不了性。佛在这个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话要记住,但是不是现在就舍。现在就舍,那没救了。现在不能舍,但是一定要知道,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也不是真实法,你要用它,不能执著它,这个就对了。我们现在过河要船,可是你不能执著船,执著船你登不了岸。一定要晓得,我随时可以舍弃它。到应当舍弃的时候,马上就舍,舍了就入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你要是不舍,你就出不了十法界。所以声闻、缘觉、菩萨们,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十法界,就是佛法没有放下,法没有舍掉。

【因此法虽亦是幻,然是随顺真如。】

这个法虽然是幻,但是它是接近真的这个方向,对於我们的帮助就大了。

【与其他动念取相者,因心不同,故得果便大不同。】

譬如我们起心动念,起贪瞋痴的念头,这是最不好的。贪财、贪名、贪色,贪佛法还是贪!不是说我换个对象就没事了,换对象不行!你贪心没有断。换对象只是报不一样,果是一样的。贪心,贪心的果在哪里?在饿鬼道,但是堕在饿鬼道,那个报不一样。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人的因是五戒,五戒十善,我们得的果是人身;但是得到人身,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贱,这叫报。果相同,得的人身相同,报不相同。所以果跟报要分开来讲,那个报是因为你做的有善恶,你过去修的善多,你这个报就好;你做的恶多,你的报就不好。你得财富,是因为你过去生修财布施多;你得聪明智慧,你法布施多,那是报不一样。贪心的果是饿鬼,报的时候,鬼里头有作鬼王的。我们中国人讲,有作阎罗王,阎罗王是鬼王,鬼里头的总统、帝王,他有大福报。有作城隍、土地,城隍就是县市长,土地是乡镇长,这都是有权位的,都是享福的,不是饿鬼,普通的鬼那是饿鬼。大大的不相同,报不相同。学佛贪图佛法的,到鬼里面都作鬼王,果是一样,报不一样,报不相同。这些地方我们都得要辨别清楚,才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应当怎么做法,应当怎样修法,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说,得果大不相同。

【如持名念佛,得往生净土之果。】

这是最殊胜的,无比殊胜。持名,是执著,执持名号,有分别、有执著,但是这个分别执著得的果报就太殊胜,连一般这些菩萨都不能够为比,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凡夫修行果报,的的确确念佛求生净土是第一殊胜,这是一般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比不上。虽然是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凡圣同居土。甚至於造作罪业忏悔往生的,带业往生有两种,里面有一种是造作五逆十恶罪,临命终时忏悔往生,看他忏悔的力量,他忏悔的心要是真、恳切,品位也很高。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比十法界里面佛菩萨高明。这个诸位在净宗经论里面你能够看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所说的,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这就说明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都不平等,唯独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体的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紫磨真金色身。相貌一样,西方世界相貌都一样,没有两样的。我们听了怀疑,到那个时候,哪是佛、哪是菩萨都不认识。不要紧!各个人都有神通、都有智慧,辨别得清清楚楚,不会错认。到那个地方,几乎智慧德能完全都恢复。实际上,并不是你全部恢复,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就如同恢复一样。到那个地方,经上讲的,要十二个大劫才花开见佛,那是没有佛力加持,需要十二劫;得佛力加持,不需要。一切受用、智慧德能就跟佛差不多,不是十法界佛菩萨能够相比的。这个功德殊胜,没有办法能够说得出的。真实不可思议!这里特别提出来,用攀缘心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果报第一殊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