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发布时间:2023-11-16 19:25:34作者:念佛网
再看看我们师父老人家,他这一生也是不容易,虽然生活上没有像印祖、虚老那个时候这么苦,经济是发达了,战后,生活改善。但是弘扬正法可以说是饱经沧桑,一生就过着流浪的生活,从台湾到美国,到新加坡,到澳洲,到香港,这五十多年的足迹,都在奔波操劳,然而能做到讲台不断,为我们把《无量寿经》讲解得这么清楚明白,劝多少人往生净土。
弘扬《无量寿经》也是很不容易,这个会集本很多人批评,特别是夏莲居老居士是位居士,他会集,而且因为会集本不是原本,是依据原译本来会集,这就很多人攻击。实际上攻击的人没有真正学习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可以说是最善本。我们师父的声望也很高,树大就招风,声望高了,毁辱也就多了。所以古人讲,「声名,谤之媒也」,人就怕出名,一出名,毁谤就来了,都是因为嫉妒障碍,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文人相轻,同行相忌,这种艰辛要去忍受。所以我们得到这部经要珍惜,来之不易,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代价。
夏莲居老居士会集,黄念祖老居士做注解,当时也是拖着病体做这个《无量寿经》注解。黄老在文革的时候受到迫害,他老人家讲,他在文革当中吃的苦,如果分成八份,给八个人去受,这八个人都得死,就可想而知这个苦。到了晚年身体有毛病,经历过这种浩劫,拖着病体来注解经典,注得这么好,也是多次的修正,最后定稿,交到我们师父手里。我们师父讲解依据黄老的注解来讲。一代传一代,传到今天,我们真正享受到这种成果,知道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忍力之所成就。这些人都是大英雄!
什么是大英雄?他能忍,忍苦忍难,对一切的境界甘心情愿接受,这叫大英雄、大人物。一般凡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名闻利养,追求自己的物质享受,能够多余出来分点给别人,算不错了。有几个人能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众生,自己过最清苦的生活?所以佛法里面讲「能行忍者,可名为有力大人」,有力大人就是有力量的大人物,什么力?忍力,他之所以成为大人物,就在于他能忍。在六度里面,忍辱对治瞋恚,瞋恚心这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
六度是菩萨用功夫,对治自己的六种烦恼,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这是众生的六个病,佛菩萨开了六个方子来对治,你能够这样修,这就是菩萨。当然这六度不是一对一的,其实每一度都能兼治六种病。譬如说忍辱,忍辱也能够断悭贪,断贪爱,你能够忍欲、忍苦,这断你的贪爱;这个也能够断恶业,忍住不造恶业;也能够断懈怠、断散乱、断愚痴。所以忍的功夫,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修。
在《宝云经》里面,这个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面所引用的,讲到菩萨有十种方法能净于忍,就是忍力成就,用什么方法?十种,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叫内忍,内就讲我们的身心,身体的感受有苦有乐,心里的感受有忧有喜,这些我们都要忍受。《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你得忍。譬如说身体有饥寒的感受,生活上的这种饥寒困苦要忍得住,这才能修行。为什么叫内忍?身体上的感受别人不知道,自家的事,有的可能甚至有病苦,都得忍耐。心里面有忧虑、有烦恼,这都要忍。所谓忍,就是不要被它影响,不要因它而造作恶业。净宗的妙法就是用一句佛号,你能称念阿弥陀佛,你起烦恼的时候,立刻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就是修忍的功夫,修放下,不要想那些忧恼,你想了没用,要放下。
第二种忍的方法是外忍,外忍是什么?就是身心以外,别人加给我们的,特别是别人对我们的毁谤、侮辱、骂詈,这常有的事情。譬如说你学佛,人家会骂你迷信,说你怎么不务正业?我以前都经过这样的阶段。这个时候你不能生气,你得忍。你要做一件好事,可能别人不理解,往往会讥讽你、嘲笑你,你不能退心,要坚持。或者是有人骂佛教,他不信佛教的,骂佛是魔鬼,你听了你也不能生气,你要跟他生气干仗那就完了,这不是一个佛教徒应该做的事情,佛教徒要表现出忍辱的形象。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有六群比丘,有提婆达多,这班人在捣乱,提婆达多三番五次要害佛,当然他没办法害,佛的福报多大,害不死,但是也曾经出佛身血。有一次佛走到山涧里头,提婆达多就在山头上把那大石头往下推,想砸死佛。当然护法神用金刚杵一敲把这石头打碎了,空中就碎了,碎片掉到了佛的脚面,划破了一道口子,出佛身血。这是什么?这是无缘无故来找茬。还有六群比丘,这是僧团里头的;僧团以外的六师外道,那都是常常当面毁辱、背后骂詈。佛也没跟他们计较,甚至没有跟他们辩论,他们骂,由他们骂去,骂久了、骂累了就不骂了,这就是修忍的功夫。
在古时候,宋朝有一位宰相叫富弼,他的度量就很大。人家骂他,骂他什么?反正就是侮辱他,他都不放在心上,也更不追究别人。有一次别人当面骂他,他旁边的随从都看得非常按捺不住了,结果富弼就劝止,说「没关系,他不是骂我,他肯定是骂别人」。他随从说,「他指名道姓在骂你」。他说「这个世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肯定是骂别人」。你看他就是不接受,这个胸怀多大!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之所以能做宰相,这么大的福报,他度量大,量大福大。别人骂我们,我们不接受,就好像别人给你一样东西,我送给你,你要是不接受,那我是不是还得把它拿回来,对吧?骂人也是,他骂我,我不接受,他还得拿回去,这等于自己侮辱自己了。所以这个要我们应当学习,就学着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修忍辱。
第三个忍是法忍,法忍这个法是佛法,我们求法要深入经教,深解义趣,佛法是广大精深,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们可能听了未必能听得懂,譬如说讲《无量寿经》,这里面的义理通《华严》,那是无上甚深的微妙法,我们听一座未必听懂。可是听不懂不能就算了,搞个一知半解,就打退堂鼓,不行。学习一定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听不懂再听,听一遍不行听两遍,两遍不行听十遍,十遍不行听百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听上一千遍肯定懂,但是要真有那个忍耐力,有耐心。
师父老人家让我们学习刘素云居士,她功夫如何成就的?就是有耐心,方法抓住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在家薰十年,就听一部《无量寿经》,还不是现在我们师父讲的版本,那是拿以前十多年前的版本,很可能是我们现在复讲的这个版本。我们现在复讲的是老人家二次宣讲《无量寿经》,讲了一百零七集,在台北华藏讲的,这个可以说是老人家过去讲的《无量寿经》里最完整的,也最详细。这个经你就反覆听,就拿个光盘,一天从早到晚就听那片光盘,听上十遍,一小时一遍,第二天再换第二个光盘,从头到尾听下来就听了十遍。听完之后怎么办?再重复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是,一天都不缺,这是忍力成就,功夫就到家了。
其实这当中就是修你的戒定慧,你能够把心定上十年,反覆用正法、用经教薰习,哪能不成就?所以要懂得积功累德,积少成多,慢慢的来,不能够一开头看到人家,成就得这么好,我也要赶上他,要使劲!没白天没夜晚,干个几天就累了,就倦怠下来。这个其实刚刚发心都不纯,他看到别人好,他是想什么?要超过别人,好胜的心、争强的心,不是道心,不是想自己成就自己,是好胜争强,是阿修罗的心态,你学成了,最后都成了阿修罗。所以真正要发道心,真正自己要成就,跟别人不相干,以别人为榜样,我们向他学习,但是绝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最后你就能成就。
第四个忍是随佛教忍,随顺着佛教诲,菩萨就是处处随佛教诲。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譬如说别人惹我生气了,那就要克制自己的瞋恼,要用佛的教诲说服自己,万法因缘生,既然是因缘生,那就是空的,不真实。这一切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如梦幻泡影,哪是真的?你要提起这样的正念,你这瞋恨心自然就化解了,你争个什么?争来争去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没什么重要。很多事情我们回想起来,当时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可笑,是吧?何苦来?过眼云烟。但是我们凡夫往往就是在那个当下他出不来,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就会随着烦恼转。倘若你提起正念,知道眼前的事情如梦幻泡影,没什么大不了,立刻就放下。
我前天从斯里兰卡参加世佛联的大会回来,我在会上听到一位澳洲的法师,澳洲人,他是南传佛教,在泰国剃度的,他说了一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他说,人,凡是有争执,有放不下的,那都是没觉悟。他讲了一个故事是什么?说一对夫妇,这对夫妇新婚,感情很好,很和谐,于是周末决定到原始森林里面去旅游,于是兴高采烈的一起去。在森林里面找了个地方野餐,吃着吃着,忽然听到有那个叫声,呱呱呱呱,就好像鸡叫,又好像鸭叫。这先生就说,「你听,这是鸭叫」。那个太太说,「不对,这是鸡叫,不是鸭叫,是鸡叫」。「告诉你就是鸭叫」。「我觉得就是鸡叫」。你看,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吵到最后两个人翻脸了,就说要离婚,最后这先生忽然醒悟,这是干嘛?刚新婚不久,就为了鸡叫鸭叫就要离婚。然后跟这个太太说,其实他听起来是鸡叫,不是鸭叫,先生妥协了。太太说,其实我听也有点像鸭叫。其实鸡叫鸭叫有什么重要?为什么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搞得都不和谐。
其实大家别笑,可能我们有时候就进入这样的漩涡里出不来,往往就为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人吵翻脸了,跟人过不去了。你要是真正学佛,你想想,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比那鸡叫鸭叫更虚幻,何苦这么认真?所以当你们要是真正起争执的时候,你想着这个故事,别为那个鸡叫鸭叫认真了。再讲它鸡叫也好,鸭叫也好,都可以,你叫它鸡也行,叫它鸭也行。再加上现在可以用基因改造,鸡也能变鸭,鸭也能变鸡。所以你看,你要提起正念,知道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空,就是虚妄,提起正念,瞋恼心就没有了,你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说是鸡叫,就是鸡叫,你说鸭叫,就是鸭叫,恒顺众生,哪有烦恼?这叫随佛教忍。
第五种叫无方所忍。无方所是讲一切时一切处,要提起正念,不要把忍忘掉了,也就是随时随处都要忍,不能够忘失正念。这一忘掉正念,往往忍就提不起来,不能忍,这是无方所忍。
第六种忍是修处处忍,这个处处忍,跟刚才讲的无方所忍,有一点不同,无方所忍主要是讲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忍,修处处忍特别是指境界,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修忍。顺境不能起贪爱,这一起贪爱了,就被顺境给转了。在逆境当中不能起瞋恚,瞋恚心一起就是被逆境转。所以无论顺逆境界,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心平气和,这是前面讲的修寂静行。
第七种忍叫非所为忍,所为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某一种关系存在,我们的忍不是因为什么样的关系才忍。譬如说他跟你很亲,跟你关系很好,你可以忍耐,那关系不好的就不能忍了?
我的儿子很乖,他犯了错误我能忍,其他的人犯错误我就不能忍,这个就是有条件了。另外还有对我有利的我能忍,对我没利的就不能忍。如果领导骂我,我就能忍着,不敢得罪领导,得罪领导恐怕这个乌纱帽自己也没有了,所以就能忍了。换个人,自己下属要是突然骂我,我能不能忍?这叫非所为忍,不是因为这个人跟我有什么亲有什么故,跟我有什么关系,或者这个事对我有利还是无利,都要忍耐,这是非所为忍。所以在一切境界、一切的条件下,平等的修忍辱,让自己身心真正清净。第八种忍是不逼恼忍,不逼恼是特别指当别人加害于我的时候,我不能逼恼别人,这叫忍。别人对我很好,当然我不会逼恼别人,不会恼害他。当他来加害于我,陷害我、毁谤我、欺骗我,我能不能够不起瞋恼心,不报复?这就是忍。有一位我的企业家朋友,他做生意做房地产,有一次他就跟我讲,他说有一个人骗了他九百万,数目字不小,骗走了,很生气,想告他,问我要不要告。我就告诉他,你要真学佛,就不要告他,佛教徒无论是别人怎么样加害于我,我都不会报复,不会逼恼他。你要相信,那是你跟他前世的因缘,他为什么骗你不骗别人?而且还给他骗到手了,那证明你前世肯定欠了他的,你就做还债想。佛告诉我们,在这世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外乎四种,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他是来讨债的,你就很欢喜送给他,他骗你的时候你还把他当真的,你很欢喜给了他,给了他之后你才发现他骗了你,这证明是讨债的。他还有点不愤气,他说我没有理由前世欠了他这么多,是不是应该讨回点,讨回一些回来吧?譬如说他前生我可能欠了他三百万,他这生要了我九百万,那还有六百万我得给他要回来。我就告诉他,你要是还多了也没关系,还多了,他欠了你,来世他还得还,所以保持心平气和。不过他很难得,后来听从了我的劝告,就没去告他了。那就是理要通,这前面讲的随佛教忍,你有佛法的薰习之后,你能在境界现前你能提起正念,这说明你真学佛。
释迦牟尼佛当年因地修行的时候做忍辱仙人,歌利王来割截身体,这是什么?凌迟处死,这个仇恨多深!而且是无辜被害。经上讲,忍辱仙人他修行,在森林里打坐,歌利王(歌利王就是暴君,中文翻译成暴君),暴君带着宫女们出来打猎、游玩,在森林里看到忍辱仙人在打坐,歌利王就追猎物去了,那些宫女看到忍辱仙人庄严相好,就很羡慕,围过来向他请教佛法。忍辱仙人就给她们说法。结果歌利王回来了,一看,自己的宫女们都围着一个男人坐着,心里的妒火就起来了,拔出剑就走上去问,「你干嘛要调戏我的宫女?」「我没有调戏你的宫女,是她们来问我,请教我佛法,我给她们说法而已。」「你在这干什么?」「我在这修忍辱。」「你能忍,我羞辱你,你能不能忍?」「我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都能忍。」「好,我来试试看。」「哗」给他一刀,鲜血就喷出来了,「你能不能忍?」「能忍。」再来一刀,就这样一刀一刀的把忍辱仙人全身肉割下来,凌迟处死。自始至终忍辱仙人一个瞋恼的念头都没有,成就了忍辱行。没有逼恼的念头,没有报复的念头,反而生起大慈悲,「你真是愚痴,造了这样的恶业,不知道将来果报必在阿鼻地狱。」所以生起怜悯同情的心,发了一个愿,「将来我成佛了,我第一个度你。」你看,发起慈悲的念头。结果后来真的大地裂开,歌利王就被地狱的猛火卷到地狱去了,忍辱仙人他的神识就生天了。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生多少劫,到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成佛之后鹿野苑第一次讲法度五比丘,五比丘当中第一个得度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是谁?前生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实现他的诺言了,第一个度他。这种心多么慈悲!没有丝毫怨恨。所以真正修忍,身、心、世界统统都能舍,没有什么不能舍。你能一切放得下,当然就能忍,不能忍是因为放不下。所以忍辱前面得修布施,六度里面先得修布施,布施是忍辱的基础。你真正一切放下了,忍辱自然成就。
第九个忍叫悲心忍,就是我们现在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帮助众生。可是你救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未必领情。他们可能愚痴颠倒,你对他好,他反而怀疑你,你是什么意图?反而跟你对立,甚至会侮辱你,让你下不了台,你这个时候不能不平,我对他好,他怎么对我这样!你这一念不平的心起来了,就不能忍了。那换句话说,你对他好那个心都不真。要真心对他好,不要计较他对你什么态度,也不计较他会不会给你报酬、给你回报,这叫真心,无所求的心。不是说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你对我不好了,我就生气。这就是有所求,求什么?求别人对我好,求别人报我的恩、感我的德,有所求的心就不真了,慈悲心也就不圆满,不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无论众生对我如何,我对他都是慈悲。就像刚才忍辱仙人对歌利王,歌利王对他这样残害,忍辱仙人对他都是一味的慈悲,悲心忍。
第十种是誓愿忍,这是讲誓愿要到达究竟圆满,这需要很大的耐心。菩萨发四弘誓愿,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过程可能是无量劫,不忍怎么能成佛?那可不是容易事。你要成佛,修净土法门是最快速的,没有任何法门有这个快速,你这一生就能往生不退成佛。可是你要修这个法门,再快速你也得要花功夫,你念佛最快也得花上个三年五年,你才能念到功夫成片,这当中你要不忍怎么行?你要忍住寂寞,忍住修行的苦。
我过去在澳洲住过几年,也有一些华人朋友来到澳洲,觉得澳洲环境不错,空气新鲜,阳光明媚,可是就是太寂寞了,没什么好玩的。如果是怕寂寞,整天想找人玩,这就很难成就。所以真正修行人,安住寂寞。如果没有同修道友,就一个人干。一个人干,就像刘素云居士,也能成就。真正求生净土这个愿实现了,求生净土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是为度众生而去的,不是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那儿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啥就吃啥,吃完不用洗碗,这么好的生活,是吧?你想这个,自私自利,为自己打算,那往生不了。往生得发菩提心,你得发起度众生的心。真正发起这个心,要勇猛精进,帮助一切众生。你想想,帮众生,我们现在做还做不来,又怎么能够恼害众生?所以我们修行,第一个,不能恼害众生,五戒里面第一就是不杀生戒。什么叫不杀生?不能恼害一切众生,叫不杀生,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恼害众生是我们学佛修行最大的障碍,障碍我们的善法,结下很多恶缘。所以我们要真修行,这是第一条要做到,修忍就非常非常重要。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修学纲领,我们要牢牢把它记住。这个纲领讲完之后,底下就教我们怎么个做法。就是把这样的一个纲领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待人处事接物,要把经典的教训要运用起来。所以一个经,你看这部经有教理行果,教是教导,理是理论,行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你要去照着做,你才能够证果。如果说这部经你读了,你听了,你没去照做,一天即使读十遍、二十遍,那也没用,不能证果,也不能往生,该怎么轮回还得怎么轮回。为什么?没去照做。经典,第一步要做的是把它念熟,念熟之后要真正理解,理解是为了帮助我们落实,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部《无量寿经》你要把它做为自己人生舞台的一个剧本,我们要把《无量寿经》演出来,这就是行,这就是证果,那你念的佛才相应,你往生就可靠。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