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四集)

发布时间:2024-03-08 09:23:48作者:念佛网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四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探讨「华严科学宇宙观」。我们昨天谈到物理学家们所发现的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这种解释,其实这些理论确实跟《华严经》所讲的法界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昨天谈到第七个问题「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介绍了什么是全息照相,全息相片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无论你把相片切割到多少份,每一份里面都会含有整个整体的相片,只要我们用激光把相片映现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三维的相片。它不同于我们一般日常用照相机照下来的相片,它是要用激光让它现形的。

所以物理学家们,主要是David Bohm,就是波姆他们所提出的这种全息理论来解释我们的宇宙,这个全息理论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包含于部分当中。这种理念跟我们一般人的那种思惟观念可能不一样,尤其是这些西方科学家们,历史上都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要了解某一种事物或者是现象必须要用分解的方法,譬如说生物学要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你要用解剖把青蛙的各个部位来研究才能够了解整体,这种分解整体为局部来研究的理念已经渐渐没有办法诠释整个大宇宙了。我们来看看波姆等人所提出、建立的这种全息理论是如何诠释这个宇宙的?波姆他相信原子的粒子是能够彼此保持联系,他主要是基于阿斯帕克特教授所发现的这种超距的现象,就是两个粒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之间都可以几乎同时传递讯号,好像距离已经被超越了,或者说这些信息的传递速度已经是超过光速。实际上波姆他解释说,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在互相的发射这些讯号,而是它们的这种分离实际上是一种幻象,不是真实的,在一个更深层次的现实当中,这些粒子其实本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它们从这个不可分割的同一个整体当中投影到我们这个三维空间里的现象。所以为什么当一个粒子在改变运动方式的时候,相距很远的另一个粒子可以几乎同时的改变它的运动方式?这个就好像全息照片,你把一个整体切成两个部分,就好像两个粒子,其实两个粒子它们的运动方式所反应的也是整个整体的现象。

波姆为了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他的这种理论,他就用了一个例子说,假如我们现在想象有这么一个水族箱,就像一个大金鱼缸里头有一条鱼正在游,这个水族箱旁边放着两台摄影机对着这条鱼。假设这时候看不到水族箱里的那条鱼,而只能通过摄影机所传递的讯号在电视监视器上面来观察这条鱼,因为这两台摄影机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的,所以在两个电视的屏幕上面,你会看到这两条鱼牠们游动的方式、活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在你的眼中你看到的好像是两条不同的鱼,实际上这两个电视机里显现的鱼是同一条鱼。如果你不明白这个真相的话,你会发现当一个电视机里的那条鱼在动的时候,另外一个电视机的那条鱼牠也会相应的做出动作,虽然牠们的动作并不完全一样,因为摄影机是从不同角度来拍摄的,可是你会发现牠们两条鱼会有必然的相互之间的一种联系,就好像这两条鱼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传递,一条鱼传给另外一条鱼,而这种信息变成是超光速的,从一个空间传到另外一个空间,这个距离好像已经被超越了,这就是所谓的超距作用。那实质上并不是什么两个空间,它们真正的真相就是这一条鱼,不是说这两条鱼之间有什么所谓的心电感应,不是的,真正的真相就是牠们两条鱼是同一个整体现出两个不同的相。

所以明白这个真相以后我们就能够了解,我们不可以把阿斯帕克特实验当中的两个粒子当作是两个分离的个体,而它们这两个粒子却是代表着一个同一的整体,只是这个整体在两个空间里的影像。这个整体就具有所谓的全像式的结构,像全息照片这种结构,你把照片分割开来,每一个照片上面它的活动、它的这种影像完全是那个整体的投影。所以基于这种理念,波姆大胆的提出来说,我们整个的宇宙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它在不同的空间当中这些现象,都是这同一个整体的投影。因此整个宇宙实际上是一个全像式的幻象,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全息照片。这种理论提出来确实惊动了很多物理学家,因为,如果这些次原子粒子它们表面的分离是一种幻象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分离,而在现实的更深层次当中整个宇宙是互相关联,整个宇宙一切的事物统统都是相互联系,都是同一个整体的;换句话说,我们人脑里头的其中的一个细胞可能跟太阳上面的一个氢原子会有联系,又可能我们现在所吸到口里的那个氧分子,可能跟银河系以外某一个中微子它又是互相关联的;换句话说,在这种理论下,整个宇宙它是像一个毫无破绽的巨网互相的关联,而形成同一个整体。

在这样的一个全像式的宇宙当中,实际上时间和空间也不是不变的,像我们前两次讲演当中有讲到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他也发现时间和空间是可变的,为什么可变?虽然相对论有诠释,但是相对论本身所建立的这个理论假设也都被推翻,到底什么理论能解释时间和空间不变?全息理论就是一个很完美的解释。因为在根本不可能互相分离的一个整体的宇宙当中,所谓位置的概念、空间的概念就已经被瓦解了,时间它也是属于空间,第四度的空间,如果这个宇宙它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统一的整体,当然时间本身也没有意义了。所以时空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并不是真实的,所以在全息理论当中很容易就解释了。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超级的全像式的宇宙幻象里头,我们可以想象,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生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一切空间,还有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都是一个统一的生命共同体。理论上讲,只要我们有适当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借助这种全像式的摄影技术进入到古老的影像当中,也能够进入到未来的影像当中,也能够跨越无限广阔的空间到另外一个世界去。

这个宇宙包含的所有的这些事物,大至星云,小至那些微粒子、次原子粒子,包括夸克、电子、中微子等等,它们都是完全互相联系的。当然这个宇宙当中还会隐藏着什么,虽然科学家们还并不是完全了解,可是在这样一个全息理论的架构里头,我们就很有信心可以完全了解整个宇宙的真相,为什么?因为整个宇宙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统一体。这个全息理论已经跟佛在《华严》里头讲的诸法实相非常的接近了,非常难得,科学家们有这样聪明智慧的头脑。

在《华严经》里讲到这种一体性概念讲得很多很多,实际上佛和法身大士、大菩萨,他们都是已经能够证入、契入这些境界的人,他们能够现前看到整个宇宙的本来面目,所谓整个法界跟自己一体的这样的一种境界。实际上这种境界是我们本有的境界,也是本来的样子,经上讲的这个宇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心、识是能变能现,这个宇宙在《华严经》里讲是法相,法相是所现所变。《华严》告诉我们能现能变和所现所变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能现能变的是本体,所现所变的是现象,现象跟本体又是一体。这就是科学家们所描述的这宇宙的统一整体,因此这里头万事万物都是这统一体上的一个部分。

怎么样能够契入宇宙一体和看到宇宙本体的这种境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能见到,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这些空间维次就统统被突破,放下得愈多,你突破的空间维次就愈大。经上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只要把我们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的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十法界这里头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放下了执着,但是还有分别;如果把分别也放下了,再进一步,破了一品的妄想(无明烦恼),妄想和无明是一样的,你把妄念放下,十法界也没有了,你就是进入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什么样的?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无有边际,跟自己是一体的,实际上里面没有大小、没有远近。

《华严经》上说得很多,小小的微尘,我们现在所说的基本粒子里面居然也是含融着整个大宇宙,所谓遍法界虚空界能入一微尘,因此这大小不二,佛在这个经上说「芥子纳须弥」。这个例子讲得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华严十玄门(这是《华严经》三祖贤首国师法藏大师建立的),里头有一门叫「一多相容不同门」,这是讲一多不二、一多相容。一粒微尘里面可以容纳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个道理《华严经》上讲得是很多。但是我们会问,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多兼容?那是因为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这些宇宙万事万物是虚幻相,正因为它们是虚幻的相,所以它们就能够互相的融摄而无有障碍。如果它们真有实体,那一粒微尘怎么可能含融一个宇宙?一个芥子怎么能够纳须弥?

所以芥子能纳须弥,芥子,我们说是个小芝麻粒这么大,它能含融须弥山。须弥山是银河系的中心,芥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竟然能够互相的含融,而且是完整的含融。不是说把须弥山切割成像芥子那么小份才含融,不是,它是整个须弥山完完整整纳入芥子当中。这个原因就是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所谓《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是像梦一样。梦境,你看我们晚上作梦,科学家们都认为是我们的脑细胞在活跃,脑神经在运动。我们的脑子有多大?可是它竟然能够变现出这个梦境当中的山河大地,甚至变现地球、变现太空。假如你要做过梦在太空中遨游,试问一下,你这个梦境里头这么大的空间,居然能够浓缩在你的脑细胞当中,试问问脑细胞没有放大,但是它能够含摄你梦境里的太空,这不就是芥子纳须弥吗?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因为这是梦境,梦境是虚幻的,正因为它是虚幻的,所以它才有一多兼容。

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前的生活、现前的这种境界不是真的,《金刚经》教我们作梦观,把它看成是梦,看成是泡影。我们照镜子常常能够看到这种现象,你拿这个镜子,如果是你对着一个大镜子,拿着小镜子对照,你会看到这镜子里头有很多很多层次的这个人,我就变现在这些层次当中;那我照外面的境界,譬如说我照旁边这个讲堂里面,这讲堂里面很多桌椅板凳,讲堂很大,可是居然能够一下子融入到我这个方寸的小镜子里头,这就有点像芥子纳须弥。你把这个比例再放大一点,小的镜子可以映现大世界,这我们就能理解一多兼容了。

华藏世界里面,《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有这么一段经文讲到,「以一剎种入一切,一切入一亦无余,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这就是讲到这种现象。剎种,在《华严经》里讲的是大世界,就是很大很大的星系,这个大的世界绝对比银河系要大很多倍,为什么?因为《华严经》上说过,一个娑婆世界里头就有十亿个银河系,娑婆世界也是一个世界种里面的一小部分,所以一个世界种、一个剎种是很大很大的。它一个世界种可以入一切世界种,就是一能入一切,一切又能够入一,一切入一亦无余,这就是明显讲到的一多兼容,一多互入,所谓大小不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小宇宙,我们的小宇宙所含有的信息量绝对是跟大宇宙含有的信息量是平等的,这大小不二。甚至《华严经》讲得更究竟的,就是一一微尘,身上的一一毛孔,我们说一个细胞,一个细胞里面也能有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都能含摄到你的毛孔当中,你的细胞当中。而且全身这么多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是含摄着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整个宇宙可以含入每一个细胞当中。所以《华严经》里讲的这个宇宙观它是重重无尽的,彼此所谓相即相入,一多相容。

我们问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完全是自性变现的,所谓法尔如是,自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自性里面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没有一切差别,这是自性本来具有的德能。所以《华严经》讲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星系是什么?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现能变,这个自性当觉的时候,我们称它心;如果当迷的时候,我们就叫它识,所谓佛经里讲的阿赖耶识。这个心和识是一不是二,因此我们也称它叫性识,只是这个心叫唯心所现,识就是唯识所变。心能现出来的那是本来的面目,那是真正的自己,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可是当我们有识,识就是自己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因此我们所观测的、我们所感知的这个宇宙,就被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给扭曲了,进入到我们的心里头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宇宙的样子。所以我们所能认识的宇宙完全是什么?我们自己的识把它扭曲以后的那个宇宙。

我们的师父上人常常用三片透明胶纸来代表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假设黄色的这属于妄想,蓝色的属于分别,红色的属于是执着,这三片东西我们凡夫都有,结果我们有了以后就被它障碍了我们对宇宙的真实的认知。譬如说我们的眼睛是能见的法性,外面的境界是所现这些法相,我们现在要见外面的法相,被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着给挡住了我们的视力,所以看都基本看不到原来的那个样子,完全是一片漆黑的样子,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外面的一点东西,这种人就是六道凡夫。

现在佛告诉我们要把它放下,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没有,你现在把它放下。先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以后,你对外面的境界就能看得比较清楚一点,这种放下执着的人就叫阿罗汉,他已经没有了六道轮回。实际上六道轮回是什么?是我们凡夫在我们的意识心里面,识当中所能感知的境界,实际外面的境界没有变成六道轮回,完全是我们被妄想分别执着给扭曲了,把外面境界就变成我们所能感知的六道。现在我们继续放,阿罗汉放下执着还不够,还要放下分别,把分别放下之后,看到外面境界又更接近于真实,就比较清楚,剩下这个就是妄想,还是把外面的这些色彩给扭曲了,还不是本来的样子。所以这种境界是什么?这个四圣法界里面,你放下分别成菩萨,四圣法界里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还没有完全放下妄想。妄想,他最后把它整个放下以后就变成什么?一真法界,我的眼睛所看见的真的是真实的境界。

我们问一问,当我们有这三样东西的时候,外面的境界有没有真的改变?没有。我们的眼睛(这是代表法性)有没有被改变?也没有,整个宇宙还是唯心所现,还是自性所现,还是一真法界。只是我们有这三样东西,于是我们所感知的宇宙就变了样子,实际上它们没有变样子,所以佛告诉我们要放下,不放下就见不到真实的相。真实相是什么?就是这经上讲的,「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体是讲的自性,相是讲法相,如本,就是讲到一切法无一不是自性,离了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它是同体的,它无有差别的。无等无量的这些法界,就是尽法界虚空界都是大圆满,所以一切法平等,一切法都是我们心想所生,只是我们迷了以后没见到这个真相,见不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佛劝导我们认识宇宙、探索宇宙不是用科学家们的这种方法,科学家们是用研究、用推理、用计算,统统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迷,在迷当中怎么可能真正见到本来面目?只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才能觉悟,才能见到真实相。所以传统圣学都是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不仅佛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佛家确实告诉我们自性所现,道理是宇宙就是整体。道家也讲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这也是跟全息理论的思想相应的。全息理论就是讲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位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老子说的天地跟我同根、万物跟我一体,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也讲到类似的,不过没有讲得这么明显,为什么?因为这个理太深,圣人即使是他悟出来了,要把它说出来,那还要看对象,看人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说了也等于白说。所以孔子他这个道理对谁说?我们从《论语》上面看到,他跟颜回说了。《论语》里面有一段话讲「颜渊问仁」,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仁爱的仁。因为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圣贤境界,其实仁就是宇宙同体,没有对立这才叫仁。所以夫子怎么回答颜回?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教导颜回要真正达到宇宙一体的仁爱的境界,要怎么做?克己复礼,就是佛家讲的放下烦恼习气,复礼就是依圣贤教诲。整个圣贤教诲教导我们的就是放下,佛讲得清楚,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为仁之道,行的仁道。

然后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一般人来解释,这一天我好好的干,我去行仁道,这天下也会跟着我去行仁道,我能克己复礼,大家也都跟着学仁了,这种解释境界就比较低。我们看看蕅益大师,这是佛门的高僧,净土宗的第九祖,也是位开悟的大德。他解释这句话说,整个天下跟自己是一体,我跟天下是一体,所以我以外没有天下,因此我克己复礼,当然天下就归仁,同时的,为什么?同一个整体。这就是全息理论所讲的宇宙是不可分割的,天下也不可分割,我肯认真的修学,克己复礼,天下就太平,世界就和谐。然后孔子下面还有一句话,怕我们不懂,说得更清楚,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真正我们行仁道,只靠自己,为什么?整个天下就只有一个自己,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所以只要自己回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整个宇宙就变得太平,那就叫天下归仁。这个太平的宇宙是什么?佛法告诉我们这叫一真法界,这叫实报庄严土。

再谈到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就有重重无尽的宇宙它可以入于一身。在清凉大师批注《华严经》的注疏里面,我们看到他批注的「普贤三昧品第三」,第三品这里面一句话,这个经文是这样说到,「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毘卢遮那如来藏身」。这是讲到普贤菩萨入了普贤三昧,这个三昧也叫做一切诸佛毘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这种三昧的状态是什么?它就能够看到宇宙不可分割整体的境界,而且它能够进入无量无边的世界里面去现身。清凉大师引用贤首国师批注的这段经文的解释,我们把这段文先念一念,「贤首释云:诸佛遍于一切,即显诸佛无不周遍法界剎海,及彼尘中所有诸剎。诸剎尘中,复有诸剎,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言如来藏身者,明即此遍剎之身,包容所遍法界剎海,无不皆在如来身中,故名藏身。是故融通,总有四句。一身遍剎海,二剎在身中,三身遍身内剎,四剎入遍剎身。即内即外,依正混融,无碍无障」。这段解释也不是很好懂,我们稍微给它解释一下就理解了,你看《华严经》里所讲的境界实际上是一个圆满的全息理论,这里讲到世界宇宙它是重重无尽的,每一个微尘里面都含摄着无量无边的剎土,而诸佛能够遍入这个无量无边的剎土。所谓「诸佛无不周遍法界剎海,及彼尘中所有诸剎」,就是每一尘里面都有无量无边的世界。而这些世界不是平面的,它是立体的,它是多维的,而且是重迭的,所谓重重无尽。重重无尽、不可穷尽的这些世界竟然能够包容于一身一毛孔当中,这就是所谓的如来藏身,如来藏身讲的是体,所以这如来藏身是遍于一切的。

说到这个理确实很不好懂,不要说我们现在有了这些天文知识、宇宙学的知识不好懂,你想想在过去古人没有这么多知识技术更不好懂。贤首国师他大概是在宫廷里面对皇上讲经说法,他是唐朝人,可能讲到这一段皇帝也不懂,所以贤首国师他想了一个好方法,他就建了一个八角亭,亭子八个角,每一面都装着镜子,然后做好了亭子就请皇帝来这里参观,说你想要体会一下一身遍入无量无边剎土,你就进入到这个八角亭里面。结果他进去一看,镜子互相反射影现出来这个人体的形相无量无边,他就突然明白什么叫一身入一切剎土。像我们演示的,用镜子,如果用镜子对着摄影机,这个摄影机的屏幕里面显现有我的形相,我拿着镜子,镜子里面又有我,镜子里的我又拿着镜子,镜子里又有我,无量无边的身就显现出来了。那你想象,如果是八个镜子同时照,互相对照,那他这个身真的是无量无边。

这个时候我们问,究竟是一身?还是多身?你只好回答一多不二。你说一身,你明明看到了无量无边的身;你说无量无边的身,实际上就是一身,所以真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这里我们就明了「即此遍剎之身」,我的身体遍一切的剎土,实际上这个身又包容所遍法界剎海。那我身上带的这个镜子,假如它也属于我身体的一部分,它不是也是含融、包容了遍法界的剎海吗?都在这一身上,所以这叫做藏身,这叫融通。这个融通,清凉大师很难得,他讲了四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讲的是「一身遍剎海」,这个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刚才看到的那个镜子对照的形相,一身遍入了无量无边的空间里面。那《华严经》一开头就说到这种境界,在第一品「世主妙严品」当中有一句经文说到,「莲华光明道场神,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解脱门」,讲的就很明显,这位莲华光明道场神,他也是法身大士,也就是他已经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他的境界就能达到。他在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身心都没有动,可是竟然充遍十方所有的佛剎,所有的世界都有他的身。这就好比我们进入一个八角亭,身体不动,可是已经周遍了十方。

贤首国师讲到,这四句比这个还更加圆满。这里讲了一个意思「身遍剎海」,他还讲到剎在身中,第二个是「剎在身中」,第三是「身遍身内剎」,第四是「剎入遍剎身」,这是普贤菩萨入的大定,三昧就是大定,是法界的大定。这个身遍剎海,无量无边的剎土都能遍入。剎在身中说明什么?无量无边的佛剎都在我们身中,不仅在身中,在我们一个毛孔中,我们一个细胞中,也就是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整个宇宙,这就是全息理论的核心思想。整个宇宙像一个大的全息照片,你把它分得很细很细,每一个就像细胞一样,跟毛孔一样这么小,里头都圆圆满满的含有宇宙的整体,所以剎在身中,剎在毛孔中。身,剎在身中,身又在哪?身又遍身内剎。想想我们身体每一个毛孔都有无量的剎海,这个无量的剎海里头都有我的身,真的是重重无尽。下面第四个讲到剎,剎又怎么样?又入遍剎身。你想想,我的身体毛孔中现无量无边的佛国土,佛剎,每一剎里头都有我的身,每一身又有无量无边的佛剎,所以叫剎入遍剎身。身已经是遍一切剎,每一身又有一切剎,所以剎入遍剎身。

你看贤首国师讲到这个重重无尽的法界,这个宇宙,讲的比现在的宇宙学家那讲得精彩太多了,这是宇宙的真相。所以贤首国师讲,「即内即外,依正混融,无碍无障」,内和外、依和正,依正就是依报和正报,依报是讲的是环境,正报是我们的身,依报、正报混融在一起,内外的境界也混融在一起。所谓的无碍无障,这就是《华严》讲的四无碍法界,所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能入这个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成佛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科学家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全息理论,刚才讲到的金鱼缸里的鱼,两台摄影机正在拍摄,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个屏幕上的鱼牠们是在不同的空间里面,实际上这不同空间里面的鱼都是同一个空间。屏幕上空间那是属于二维的,真正的那条鱼是属于在三维空间里面的,所以那个三维空间的鱼投影到我们这个低一维里头,这个屏幕上的二维空间,就变成两条。用这样的一种逻辑我们去推,波姆他用这个模拟的方法说,刚才讲到试验里的那个超距作用的现象,两个粒子它们叫同谋粒子,为什么?因为两个粒子它们之间互相好像有很根本的联系,叫同谋粒子。实际上它应该是同一个六维的空间里面倒影在两个不同三维当中的投影,所以在两个三维空间里头看它们两个虽然没有互相接触,好像并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它完全是同一个更高维次现实的一个投影,在这个更高维度的空间当中,这个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换句话说,我们现前的这些生物,我们都是活在三维空间里面的,每一个三维空间的生命,包括我们自己,都是更高维度空间的一个整体的投影。

这么说来有没有你和我?没有根本对立的你和我,你和我是一体的,都是那同一个更高维度空间里的生命共同体的投影。因此,我动的时候,你也会动,哪怕是我起个念头,对你有没有影响?一样有影响,不仅对你有影响,对整个宇宙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物质,不管它是生物也好,或者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也好,佛法里称为有情生命和无情生命,不管是哪种,我这一个念头的波动周遍整个宇宙。为什么?我们都是活在这个全像式的宇宙当中,是同一体的投影。

根据物理学家们的推断,在这个所谓的高维度空间整体,这个空间的维数应该是无限的;换句话说,这个整体是可以突破无限次的空间的。在这样的一种宇宙本体论的图景当中,波姆本人是这样构想的,他说宇宙这个统一整体的所谓高维的隐秩序,可以被激发而展开,而投影到我们这个三维的物质世界里面成为显秩序。所以我们虽然看不到这个整体,因为它是在高维度空间里面,对我们它是隐了,它没有显出来,它叫隐秩序,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三维空间的世界就叫显秩序。这个隐秩序是不断的展开、投影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里面,变成我们这些人,我们的生物,我们的地球、太阳、月亮、银河系,我们的宇宙太空;也有很多的物质,这些显秩序,又不断的卷入这宇宙真空当中变成隐秩序。所以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到的、能够接触到的这都是显秩序,在整个宇宙当中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个隐秩序是更广泛的。

而佛在经里面就有给我们讲到,而且特别讲到隐显的关系,这种秩序它都是性德。所谓显秩序我们能看得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接触得到;隐秩序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六根没办法接触到,隐和显是不二。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讲出来宇宙的整体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是清净圆融光明的整体,我们没办法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接触得到,可是我们能够通过它所现的相去接触,为什么?所现的相无不是自性,所以隐显是不二的。华严三祖贤首国师写了个短文叫做《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就给我们说到,《还源观》里面第一就是观「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自性我们见不到,见不到它就是隐,怎么样隐?贤首国师说「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所以「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这个自性是讲宇宙的本体,其实本自具足的,说它是清净,因为即使在烦恼污染当中它也不会受污染,所以叫清净;它圆明,因为这个性体之光遍照宇宙,所谓遍照宇宙就是无处不在,每一样宇宙当中的事物,大至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都是自性所现的,所以称为圆明。

圣人证得了自性,但在圣不增;凡夫虽没有见性,可是在凡不减,它只有什么?只有隐显不同,所谓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所以凡夫和圣人没有差别,只有隐显不同。也就是凡夫有烦恼,有烦恼就见不到自性;圣人把烦恼放下,智慧现前了,他就能够见性,这是贤首国师教我们的「修华严奥旨」,旨是旨趣,深奥的旨趣就在这里,所谓「妄尽还源观」。烦恼包括妄想分别执着,要把烦恼统统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尽了,就还到本源上,本源就是自性,就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体就是物理学家们猜测的那个宇宙的统一整体。所以,整个宇宙的所有现象,都是这同一个整体当中所变现的东西,就像全息照片每一部分都有这个整体。

《华严经》上类似的这些说法,像一身里面可以容纳无量无边的佛剎或者是进入无量无边的佛剎,这些经文都很多。我们这里再举一条,「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这是刚开头,佛是在无量无边世界里现身,经文是这样说的,「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这是讲到他在十方一切世界现身,所有众生都见到了,见到如来坐于菩提树下。「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须弥是我们这个单位世界的中心,忉利天是在须弥山顶,就是帝释天,如来不离菩提树下,竟然能够到须弥山顶忉利天王的宫殿里面去讲经说法。这里就给我们非常明显的显示出,真的,「一」可以摄入、显现于一切的世界当中,而那个一身却没有动摇。这种境界佛在《华严经》上讲得非常非常多,在这里我们也就不赘述。

我们继续看波姆所提出的这种全息理论。波姆所说的这个宇宙是一个全像摄影式的幻象,这种理念虽然在理论界里面还是很有争议,但是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学者们接受,包括在其它的领域,不仅是宇宙学,还有其它领域的学者。像一位脑神经学家,是斯坦福大学,美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这位脑神经学家叫卡尔o普里布拉姆(Karl Pribram),他也认同波姆的这种全息理论。这位普里布拉姆研究的是脑部如何记忆的现象,他发现记忆不是储存在脑的某一个部位,而是分散在整个脑部的。早在一九二0年代就已经有人做过这种试验,像脑部科学家卡尔o拉施利(Karl Lashley)他就用老鼠的脑部做试验,他发现老鼠的脑部不管什么部位被割除都不会影响老鼠的记忆;换句话说,那个记忆不是存在脑部的某一部位,而是每一个部位里面都涵盖着整个记忆的全体,这是记忆储存的本质。普里布拉姆教授他用这种全像式摄影的观念来诠释这种记忆,他说实际上这个脑部就好比是一个全像摄影的底片,这个底片无论是你把它切割成多碎,每一点、每一部位都有整体的记忆。这种观点确实也能够解释很多生理学家的谜,譬如说大家原来困惑,人类的头脑这么小一个空间,为什么能够储存这么多的记忆,好像几乎是无限的?根据估计,人的一生能够记忆的数据大约是一百亿位(一百亿的Bits),就是大约相当于五套大英百科全书的这么大的分量,这样的一种储存量跟全像摄影照片它有相似之处。因为有人做过这样一种计算,就是在一立方公分的方块底片上面,这个全息照片的底片可以储存一百亿位的数据,跟人脑所储存的一样大。

我们现在就能够了解,为什么人脑能够把埋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数据迅速的提取出来。譬如说我们随便举一个词像「斑马」,动物园的斑马,一提到这个斑马,你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这些资料,这个斑马肯定身上有些条纹,斑马是马的样子,这马、条纹、还有动物园,这个资料出来了;或者是产生于非洲这些野生动物。你看这些,统统的数据几乎是立刻从你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些数据与数据当中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整个大脑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像摄影的底片,每一部位它都是互相联系得很紧,所以当一个数据被调出来的时候,整体的资料,相关的统统被调出来了。

普里布拉姆教授也用这个全息理论解答了很多科学的谜团。譬如说其中有一个谜是「脑部如何翻译它从感官所得到的大量的波动?」譬如说光波、声波,还有气味等等,在我们这个知觉的具体的世界里面,实际上我们的感官是可以不断的接收很多的信息和波动,甚至它可以感官功能互换。一位意大利的脑神经研究者叫Hugo Zucarelli,他的一个试验当中,他就发现人的脑能够接收声音,就是用一只耳朵接收声音,哪怕是一个人只有一只耳朵有听觉,另一只耳朵没有听觉,他都能够不用转动头,用一只耳朵判断出声音的来源方向。这是属于什么?全像式的原理,因为他的一只耳朵是可以听四面八方,全方位收集信息。这位研究者他发展出一种全像式音响的科技,按照这种原理,就是一种录音的技术,可以能够几乎真实无误的重新复制出声音的现象。

我们的脑部真的像一个摄影机的镜头,全像式的摄影,它能够捕捉我们周围世界里面任何的波动,变成我们自己内在知觉的世界,而这些资料又在这个内在知觉的世界里面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普里布拉姆用全息理论诠释脑部的这个活动规律。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感官对于外部的这些输入的信息,它能够用一种数学方式建立起一种所谓知觉的世界,而这些知觉世界并不是一定像真实的世界当中的样子。我们譬如说听觉可能会受香气的干扰,或者是我们的视觉可能受声波的干扰,所以这种不同的波动可能进入你那种不同的感官当中产生这些信息。也就是说眼睛可能不止是有看的功能,而且会有听的功能;鼻子可能有看的功能,也可能有听的功能,不完全是嗅的功能,这是属于所谓全像式的知觉领域。

在佛经里面讲这叫做六根互换,在《华严经》里面特别有一段讲到这个现象,在「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说,「一切诸佛能以眼处作耳处佛事,能以耳处作鼻处佛事,能以鼻处作舌处佛事,能以舌处作身处佛事,能以身处作意处佛事,能以意处于一切世界中,住世出世间种种境界,一一境界中能作无量广大佛事,是为诸佛第八自在法」。这是讲到诸佛的十种自在法里面第八种,就是六根的互换,眼耳鼻舌身意,它可以圆满的接收全方位的信息,所以每一个感官它都像一个全像式的摄影镜头,捕捉所有的信息。所以这里讲的眼可以做耳的佛事,耳就是能听,眼能听,换句话说,眼也能嗅,眼也能尝味。耳呢?耳处可以做鼻处佛事,耳也可以听、也可以看、也可以闻、也可以尝味等等,六根是互通的。

这一个现象,普里布拉姆他所说的全像式脑部模型,跟波姆所提出的全息理论,我们合在一起来看,也就是说我们人脑所接收的外部这些所谓真实存在的信息,这个头脑如果真的具有全像式的结构,它就会从这些外部信息波动里面取出一部分的波动。外面的信息是全方位的、全像式的,涵盖整个宇宙的信息,它吸入的这些信息它自己有选择,它用数学式的方法进行转换变成自己的感官知觉;换句话说,我们人能够感知的世界不一定是外面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全像式的世界,可是因为我们有选择性,佛法说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捕捉入的这些世界进行合成,数学式的合成,变成自己认知的知觉世界跟外面世界不一样。到底客观现实是什么?实际上,简单的说客观现实已经停止了存在。东方的很多教义里面就说到一种幻象叫做Maya,这种Maya就是你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当中,能够把实质的东西给变化掉,或者是让它消失。很多那种印度的魔术家他们就有这种本事,可以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是一个物体,一下子让他不见了,这都很值得我们科学家们去深一步的讨论。所以这个外部的世界,实际上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客观存在,我们所知所觉的世界,完全不是这个外部世界本来的样子。

在其它的领域当中,全像式的模型理论也有很多的应用。譬如说在心理学方面,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心电感应,譬如说两个人他们不是在一起,其中一个人他可以把意念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脑海当中,让另外一个人知道,好像两个人的头脑有一种连接。过去是很难解释这个问题,自从全息理论提出来以后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其实两个人的头脑它是同一体的,如果是同一体的,当然他们是自然连接了。心电感应这已经不是什么神奇的事实,它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还有心理学家们也在探索着一种所谓过去生的记忆的问题,譬如在马里兰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斯坦尼斯拉夫o格罗夫(Stanislav Grof),这位学者也曾经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过心理学系的教授。他认为这心理学很多奇异的现象,如果用全像式理论是完全解释得通的,譬如说这位格罗夫博士就用一种叫LSD的迷幻药来做一种心理治疗的工具,就像催眠似的把病人催眠,用这种药物进行催眠,然后让他回忆过去,把过去那些造成现在心理症状的现象回忆起来进行化解。

这位格罗夫博士他就有一位女病人,在心理治疗当中她就突然回到了过去,就是她的记忆恢复了,她回忆起自己是一条史前时代的雌性爬虫,变成一条虫,雌性的爬虫,在史前时代。她在这个催眠迷幻的状态当中,能够非常细致的讲述这个爬虫的身体状况,它各部位的情形,以及她自己在这个爬虫身体里面的感觉。后来这位格罗夫博士把这种数据去跟有关爬虫知识专家进行核对,惊讶的发现这位女病人所说的这么详实的爬虫资料完全是真实的,证明她这个人过去生中一定是当过爬虫。诸如此类的这种在催眠状态下能够回忆前生的例子有很多,我记得我在两年多前有专门讲过这个专题,「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里面就有很多这种用催眠方法回忆前生的案例,都是现代美国的、西方的科学家们、心理学家们发现的成果。但是他们发现了之后怎么解释?全息理论就能够解释得很圆满,为什么?因为整个宇宙是个整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整体。所以这个女性病人过去那个爬虫的信息,和她现在做人这时候的信息,当然是相互关联,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病人是可以把这个存在于整体当中的信息调出来。这种,格罗夫博士称为叫做「超个人的经验」,他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他是从一九六0年代末就开始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称为超个人心理学,英文叫做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像这样一类的研究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很多的领域实际上也可以从全息理论的解释当中能够找到满意的答案。实际上,我们要真正了解我们的宇宙,想了解广袤的太空当中的一切事物,想要了解过去、现在、未来,如何真正能够达到?还是佛给我们讲得清楚明白,就是要我们证入心性。知道整个宇宙都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本体抓住了,当然本体所变现的一切万事万物都能够知晓。《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第二十》有一首赞颂,是跟我们这么说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如果想要了解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一切的诸佛,这一切佛包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佛,那众生不仅是有情众生,还有无情众生。怎么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事实,是我们这个心体所变现出来的。这是我们简单的把超距作用所引发的全息理论做了一个分享。

底下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个比较专科的问题,这属于第八个问题,「黑洞理论」。黑洞理论,实际上它的内容可以探讨的。我们在这里的内容不是很多,我们提出来主要是想对比一下佛经,看佛经是如何解释黑洞。黑洞主要的提出者和发展这个理论的人是剑桥大学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o霍金(Stephen Hawking),他可能是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尤其是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这方面他有杰出贡献。他在剑桥大学是继牛顿和狄拉克以后,可以说是最受敬仰的、最崇高的教授。可惜他是一位卢伽雷氏症(也就是肌肉萎缩性,所谓侧索硬化症)病人,他只能躺在一个轮椅上,躺了二十年,全身是残疾。可是他很难得,身残志不残,在理论物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在一九七六年通过自己的计算,他得出一个结论,说黑洞在形成过程当中,就会质量慢慢的减少,而这个能量却没有向外去发射,这个理论他认为是黑洞内部的物质或者是任何的信息都没有办法发射出来,所以这个黑洞它是不断的在浓缩,最后会蒸发、消失掉,这是他一九七六年提出的理论。

这种理论跟量子力学就出现了矛盾,因为现代量子力学他们这些人认为,物质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但是霍金说在黑洞它是把这些信息吸进来以后,最后会完全消失。结果这个理论一直都在很多的科学家中讨论,到底黑洞里头是怎么一回事?一直到最近,霍金他经过二十九年的研究和思考,他就发现自己过去对黑洞的认识是错误的,在前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霍金又发表论文,他说黑洞并非他自己原来想象的那种把所有的东西都吞噬掉。因为黑洞的质量很大,它内心的引力很大,把所有的物质都往里面吸,就像一个吞食的洞一样,无底的洞,连光都跑不出来,引力太大了,光子、光束都出不来。可是霍金在二00六年的大会上他这么说,他说这个黑洞深处的物质,某些信息实际上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候释放出来的。不管这个黑洞它的信息到底能不能够出来,它其实是代表着一个星系的形成和毁灭的很好的科学证据。

黑洞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有一种理论是这么说的,当一个恒星在不断的演化的时候,它最终会慢慢趋于死亡,变成白矮星。白矮星它就放出白光,是衰老的样子,里面的这些能量已经不是很多,所以它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这个恒星本身巨大的重量,所以它外壳的那些物质重量就会被往里头压,在这种重压之下,它的核心,这个恒星的核心就开始萎缩,一直萎缩到了体积非常非常小、密度非常非常大的星体,这样子才能够跟这个压力平衡。所以质量很小的这种恒星它就是变成白矮星,最后形成一种像黑洞的样子,当它这个内心的引力随着它的密度愈来愈大而增大的时候,周遭的所有的物质都会被吸引进来,甚至连光都避免不了,这就形成了黑洞。

天文学家们也发现了宇宙太空当中有不少的黑洞,譬如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天文小组,他发现了一个在遥远星系的里面、大概在大爆炸十亿年之内形成的一个大黑洞。这个天体大约是太阳质量的一百多亿倍,这是代号Q0906+6930的黑洞,我们这里可以看看它的照片。这个黑洞的引力场很大,可以吸纳上千个太阳系,据说它是形成于十亿年大爆炸,宇宙形成十亿年之内。还有最近有发现了一个大的黑洞,这是美国宇航局发现的,就是一个黑洞它喷射出一个很大的射线流,冲击了附近的一个较小的星系,我们看看这个图片也能够看到。这个发现也同时证明,霍金一九七六年所说的那个理论是错误的,因为确实黑洞它能够喷射出物质出来,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被吸引的。关于黑洞的形成和到底怎么回事,现在确实科学家们还没有个定论,但是基本我们可以认同的是,黑洞是一个星系的恒星衰亡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天体。

关于星系的成住坏空,佛讲了很多。佛经里面讲每一个世界都有成劫、住劫、坏劫和空劫四个劫,这所谓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都有二十小劫,一个大劫就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我们前面有算过一个大劫时间有多长?总共有十二亿年。佛告诉我们,当世界进入空劫阶段的时候,宗密大师在《华严原人论》里面有讲到,空劫当中是「中空无世界及诸有情也」,就是里面没有世界,也没有生命,这是提到了可能就是大黑洞。实际上黑洞,黄念祖老居士有说到,估计可能是银河系的中心,它是一个须弥山。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