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佛法不是探讨今生来世、神秘、鬼神的

发布时间:2024-04-12 09:34:16作者:念佛网
佛法不是探讨今生来世、神秘、鬼神的

佛教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

文:隆波帕默尊者

有相当多的朋友跟着我修行,这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很多问题。比如:有人害怕说,如果没有一直跟在我身边,就不会有进步或是会走弯路。如果是曼谷人,想见我还不难,心还会踏实些。但是外省人或外国人就会有类似的担心,所以向我提出需要一本简易的禅修指南,里面包含着修行次第,这样他们即使见不到我,也可以安心地自修。

有些人听了法谈之后,还是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又或是把我回答给别人的答案,拿来自行使用,而忘了那是针对不同阶段与不同根器者的建议,其挪用结果无异于服了别人的药。因此,我希望借由指示“法的全貌”来缓解类似困扰。

再有一个我所知道的问题是,有些人在讨论法的时候,喜欢引用我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与不同阶段所讲的去争论。于是我想:是时候了!应该让大家看到修行的整个蓝图以及修行的次第——看到从零开始的每个阶段,以便解决上述的问题。

大多数的朋友都对佛教了解不多,所以有必要普及一点佛教常识。

一、正确理解佛教的范围

佛教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佛教也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唯一!因此,并不是说修学佛法了,就要退学。在社会里生活与生存,还是需要一些世间知识的。

同时,也别误以为佛陀除了教导“苦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离苦(解除心苦)”之外,还教导了其它什么东西。佛法并不是用来探讨神秘学说、巫术、咒术、未卜先知、加持灌顶、消除业障、今生来世以及鬼神通灵等等主题的。

二、修行的工具

当大家明白了佛陀是教导“苦”与“灭苦”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了解修行的工具,也就是“正知”与“正觉”。

我大多喜欢介绍大家去及时的觉知当下心里正在上演的一切。比如,疑问与困惑、欲望和欲求、担心与牵挂、苦受和乐受等等,这些是训练我们“正觉”的。“正觉”是知道所有被感知到的对象(当下正上演的一切)的工具,提醒并且呵护我们来觉知身心,以避免魂不守舍或心不在焉的情况。无论心从哪个地方跑出去了——眼、耳、鼻、舌、身、意(心),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迷失于眼与心,迷失在念头的世界里;要么就是迷失于紧盯与专注着,而陷入了被觉知的对象,导致能知与所知紧密的粘合起来。

因此请提醒自己,莫要心不在焉或是紧盯与专注;这就是在努力提醒自己具备“正知”。也就是说,我们要常常正确地觉知身与心。

三、修行四念住

当我们拥有了修行工具或是武器以后,接下来我会引导大家修行四念住,也就是要有正知/正觉地去知道——身、受、心、法;具体要依据每个人的根器与禀性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何谓适合呢?就是修行了那个方法之后,我们心里觉得舒服和自在。

比如,觉知动作、觉知走路经行的动、觉知呼吸。如果刚开始实践的时候,心比较散乱无力,这时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法,也就是让觉知轻松且自在地盯住被觉知的身体。一旦心有了力量,就要去知道:动作、身体移动或是呼吸,都只是被觉知与被观照的对象(所观),而不是心(能观);它们面对面地呈现着无常(一直在变化)、苦、无我。

如果进行到这一点,心会具备力量,正知与正觉将会进一步提升。那时,名法(精神现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一现身于心,我们会立即知道。比如产生了苦受、乐受、善、恶等等,要及时知道那些名法。那些都是被觉知的对象(所观),如同色法(物质现象)是一样的情况。

当心能够觉知色法或是名法并且得以持续时,心就具备了力量,觉性的智慧得以增长,届时我们会照见:“觉知到各种色法或名法之后,心会产生满意、不满意或是保持中立的状态。当心觉知到满意或不满意了,就会看见满意或不满意也是生灭的,与所有的色法和名法一样。之后,心会放下满意、不满意,进而保持中立。”

起先只会有短暂的中立,然后就又产生满意或是不满意。然而随着经验的累积以及越来越熟练的觉知,心保持中立的时间将会逐步增长。此时,禅修者要去觉知那个中立的心,并且随着心力的增长,将会精确区分五蕴,最后直达“心”本身。

修行四念住

在觉知中立之心的阶段,有一定佛法基础的人大多会产生两种障碍:

1、产生厌倦与厌离之后,停止了修行;

2、产生困惑与怀疑,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于是转身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寻找答案。但是由于依靠思维的推理找寻答案,所以停止了觉知身心的修行。

其实,当心进行到可以觉知中立之心的状况之后,只需要继续保持觉知。当觉、定、慧的力量圆满了,心将会自行成长。这是归纳总结的一个简易的禅修指南,作为礼物送给修行的朋友们,以便大家参考!

丢却欲望去修行

四、不正确的正知/正觉的实践

同样的路,同样的起点。当大家真正开始修行时,会出现无数的、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而核心问题就是——对于正知/正觉,大家实践得不正确。目前我们为数不少的人是越修行越偏离轨道,越努力越离得远。现阶段最容易走上的岔路是:本该觉知当下的实际状况(如实观照),结果却恰恰相反,我们人为的营造出来一个新的境界,然后一头钻进里面。

这些偏差的产生根源在于,有些人觉得心太散乱,根本定不下来,因此认为有必要先以奢摩他(止定)来训练,然而这个奢摩他的修习并不正确。比如,原本是应该训练正定,却练习成了邪定。在邪定之中缺乏觉知,本该是有觉知的、轻松自在的知道一个所缘的目标,心既不漂浮也不紧盯;结果却变成了仅仅一心盯着一个特定的目标而陷入其中。其实,心轻松自在地觉知一个目标才是核心与关键。

如果修习的是邪定,心陷入人为营造的目标,那么一旦停止训练止定而回来观心或是修习四念住,就会习惯性地将心陷入目标。事实上,这样的心是无法真正修习四念住的,因为已经在不知不觉陷入目标而无自觉了。

另一个偏差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本该轻松、自在、自然的觉知目标,可是不少人由于害怕心会跑掉与迷失得太厉害(尤其是见我或快要见我的时候),所以心会紧张不安,出现紧绷感并且谨小慎微,与短跑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没有什么两样。

再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带着欲望在修行。比如,想要很快“见法”(证悟);想要变成很棒的人;想要成为明星;想要被人认可;想要被朋友赞美。由于这些欲望很强,所以要很“精进”。这取代了本该自然而持续修行的正精进,反而演变成为一种强迫的、紧张的“精进”。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是心里根本没有一丝喜悦可言!

就是现在我能想到的这三点,让我们不少人去执着与抓取了一个目标,还以为已经能够清楚无误的知道心了。最近这段时期,有一部分人解决了这些问题,开始及时认出心所营造出来的“修行人的境界”,而且如实看到当下正在发生的。

说一件有趣的事。有某位年轻人粘着在心的一个境界了,于是我向他指出来说——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心正在粘着。一旦知道了,他应该回到外面,也就是有意识地把觉知往外送,来对治心的紧盯、专注以及陷入的状况,好好去感触外面的环境。如此一来,粘着向内的心便会松脱出来。

可是这位年轻人听了我的指导以后感到非常郁闷,他以为我是在教人把心往外送。幸好他把心中的疑惑及时告诉了我,而没去报告给法师和导师们,让他们以为我在教导人把心往外送。否则,他们下次碰见我的时候,非把我踢出寮房不可。

事实上,心因为迷失而营造出来一个境界,继而又跳进那个境界里,这已经是将心外送了——也就是说,忘却了纯粹的知道。我竭尽所能的对治着大家那种不经意“将心外送”的情形,而绝无任何想要训练大家“将心外送”的目的。

再有一个少数人会碰到的问题是,他们迷失在心的各种现象里。比如,迷失在各种禅相、光、颜色、声音或是身体的振动上。一旦出现各种现象,他们就会喜欢或害怕。此时,他们需要慢慢被安慰与被安抚,以便可以体会到心的满意、不满意或是喜欢与害怕,直到心自己回归中立。以免陷入各式各样的现象之后,我们不知不觉的产生贪、嗔、痴来自我囚禁。

若想要自己的修行实践不出偏差,需要牢牢抓住核心的原则——那就是:我们之所以修行,是为了及时知道那些始终想要控制我们的心的烦恼和欲望,直到心变得聪明起来,远离烦恼和欲望的操控。

修行不是为了其它的!如果你的修行含有其它目的,比如想要知道、想要看见、想要成为、想要得到、想要出名、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解脱等等,那么偏差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因为此时本该如实观照的心,却营造出某些境界来。

再有,我们需要不时地检查自心。心若感到沉重,或是感到与周围环境有所疏离,那么说明你已经执着与抓取某些东西了。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身心内外的所有一切是没有丝毫份量的,惟有当我们有所背负时,沉重感才会产生。

现在请大家试试,让你的心轻松自在地感觉周围:高楼大厦、桌椅板凳、花草树木,等等的。你会感到外面那些事物是通透的、轻松的、轻盈的,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去背负它们。至于心,如果你返观它,就会发觉它有时感觉轻松,有时感觉沉重。执着与抓取越多,心就会越沉重;反之,心则会轻松。

那个从自然、平常与普通之中疏离出来的,就是我们在迷失之中不知不觉营造出来的多余部分,这是我们未能及时识破烦恼习气的障眼法。

当我们清楚地观见之后,我们需要继续觉察自己——觉察我们是否有对那些乔装打扮混进来的境界产生了满意、不满意或是喜欢和讨厌的态度。然后,我们继续觉知下去,直到心对所有的境界都保持中立而不染着,身心内外的一切均成平等——从此不再背负任何的重担!

隆波帕默尊者

佛陀教导我们——

“五蕴是沉重的负担!任何人背负它们,都根本不会有丝毫快乐!”

佛陀的教导一字千金,绝无虚言!对于明眼人而言,五蕴真的是重担!佛陀教导说:“生、老、病、死是苦”,极少有人真正听懂了。大部分人听到以后,都会理解成“我们生、我们老、我们病、我们死——是苦!”没有人真正理解:“事实上,生的状态、老的状态、病的状态、死的状态,才是苦!”没有——我们——在受苦!只有名色的各种状态在演示着三法印:生、住、异、灭,不受掌控与宰制,不在我们随心所欲的范围之内。

一旦我们理解错了、看错了,(误以为)名色或者身心是我们,(那么)当名色或是身心经历老、病、死的时候,就会努力挣扎着逃离。但是越挣扎越苦,越苦就越会挣扎。原本应该看到事情的真相是:苦存在,但是没有受苦的人!当我们修行到能够只是看见——纯粹的各种状态、各种现象而已,里面没有任何众生、人、我们、他们。那时候,我们将彻悟四圣谛。

由原来的理解“因为有欲望的缘故,才会产生苦!”转而清楚理解为:由于我们不清楚苦是名色,所以误认为名色是我们,于是产生想要离苦得乐的欲望。就是这个欲望,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心苦!此四圣谛是玄之又玄的佛法,极其深奥且精微。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四圣谛,所有众生都在永无止境的生死轮回。

如果清楚了解了苦,苦因将会自动清除,然后,苦的熄灭马上会显现在前;知道苦、苦因,以及直到苦的熄灭出现在前,这就是圣道!这是唯一的路,通往永远离苦的道路!一旦我们清楚照见——只是纯粹的各种状态、各种现象,生、住、异、灭,是苦的、无我的、无常的;自自然然将会出现一种境界:“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不再产生任何欲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