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孝悌传家远 福德自绵延

发布时间:2024-07-26 09:00:32作者:念佛网
孝悌传家远 福德自绵延

作者:黄威南

“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
~印光法师

人生多苦难。每一翻开报纸,天灾、人祸此起彼落,惨烈的车祸、暴戾的凶杀、致命的掠夺、前所未闻的“新”疫病,以及各种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亲友,甚至是自己身上的重病…近在眼前;水灾、风灾、地震、海啸、暴雨、空气污染…也似乎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频密。真叫人忧惧、惶恐,难得心安。



虽然听说佛法可以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也听说过不少人学佛、念佛后不可思议的感应,转变了自己命运的事迹。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自己身上却似乎没有甚么见效呢?为了揭开心里的迷惑,找到获得佛法真实利益的钥匙,我打开了《印光法师文钞》,看到了以下这段开示:

印光祖师说:“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悌,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而时和年丰,人乐其业。加以慈和仁让,相习成风。纵有一二愚顽,亦当化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绝窃贼。赒匿室之偷儿,此后遂成善士。古人仁慈为政,真诚爱民,尚能感化异类。如虎不入境,鱼徙他方等瑞征。载诸史册,不一而足。果能各以慈善相感,断不至常有土匪刀兵,蹂躏劫掠等祸。”(见《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以“孝悌”为起点,一直到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这个完整的程序,我注意到了吗?万丈高楼由地起-我是否有打好基础?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开始,渐渐扩大自己的仁爱之心,己立立人,德风所及,渐渐感化,形成风气,人人都以仁慈和善之心互相对待、互相提携,自然形成一个爱心社会。社会治安也就由“恶”化而成为改“善”-小由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相指责、争吵的“恶”性循环转变而成互唤良知、互换关怀的“善”的激励,大而如涟漪般渐渐放射出的影响所及,一波接一波,彼此互相含摄,互相包容,越来越扩大自己所关心的、服务的范围,如此影响逐渐普及-那是自我心量的提升与自己道德修养的成长,也是社会群体的共同进步与福利增长。关键在“我”是否愿意用心去学、认真去做?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尝试去做了,但是做得灰心、失望,力不从心…”我也确有这种埋怨和迷惑,但是当我回问自己一句:“为什么我会灰心、颓丧呢?”答案很显然的,就是因为自己都在要求别人,责问别人为何不理解、为何不接受,为何不配合我?而我自己有认真地替别人设身处地过吗?我对他们的困惑是否感同身受?对他们所面对的瓶颈是否认识、体会?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只关心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要学佛了,“我”要行孝悌了,大家就得配合着“我”,来成就我的善愿、圆满我的善行-你们怎么能够忤逆我呢?我就是太阳,你们都得像九大行星般绕着我转!现在我可是要帮助你们,怎么你们都不领情?你们得就着我、好好听我说啊…这可不就是我一向来的想法吗?这才发现:原来,这正是我会退缩,“没有办法”真正实践佛陀和圣贤人教诲的原因!因为我都在等着大家来成就我,等着别人为我付出,等着别人来替我“真干”!若要问我自己为何会束手无策?那是因为自己总是“束手”,所以无策!於是觉了:只要我肯“动手”收拾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世界就有希望!

大师告诉我们:“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这是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定律。问题是:我-“善”吗?我问自己:我-是一个“善人”吗?世间还有灾难,家庭还有烦恼,我责无旁贷,就是我的责任没有尽到,我没有把属于我自己的这一块工作做好。生而为人,我却愧对於人。

首先,我必须确定我自己是否符合做人的资格-我问自己:我有人“格”吗?大师告诉我们:“人生世间,固宜各尽其伦。否则名虽为人,实与横行之异类,有何区别?”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敦伦尽份”,教导我们做人要懂伦理、有道德,《弟子规》上言简意赅地用短短几句话为我们做了提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和父母、兄弟处不好,我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所有的才华、技术,都是浮华;所得的赞誉,尽是虚名!有何实质利益?我们培养能力、发展技术,是为了甚么?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孝养父母,为父母分劳、分忧,为了友爱兄弟、敬爱亲朋,为了照顾妻儿、教育后人-承先启后,创造家庭,进而人类乃至一切生灵的共同幸福吗?而我们现在却在吃喝玩乐,饮食男女中消耗我们的生命,破坏自己的健康,折损自己的福报,滥用地球的资源-让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谁是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的罪魁祸首?谁是眼前那许多天灾人祸的共谋帮凶?

我们日夜期待佛菩萨的降临,祈求佛菩萨的垂怜加佑,却无视佛菩萨的大声疾呼-佛和圣贤人一样,毕生讲学,谆谆善诱,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对众生进行教育、引导:将善、恶,苦、乐的因果为我们详细地说明,为我们制订了可以依循的生活指南,而我却不愿听话,不肯脚踏实地认真去做-我不禁反问自己:是谁把佛菩萨和圣贤人接引、救度我的手推开?是谁任性地拒绝了佛菩萨的慈悲救助?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是我无情无义,忍心不顾父母兄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也就忍心坐视妻子儿女、街坊邻人乃至一切生灵终生生活在斗争坚固的痛苦之中而无动于衷,不肯接受佛菩萨和圣贤人的教诲,不肯真正发心念佛、改过自新!我爱的只有自己,我设想的只是自己,所以我孤单、我无助,我寂寞、我孤独,我生活在一个冷漠而又时常自相残杀的世界里!

印光祖师在《文钞》中提示我们:“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其为尧舜、作佛之要,在乎力行孝悌,与夫返妄归真而已。其资之以成始成终者,在于克己复礼,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见《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当夫子眼见人民受苦,感叹礼乐崩坏的时候,他没有愤世嫉俗,更没有指责别人,因为一颗仁爱之心的推动,他立志勤学,改造自己-“克己”才能“复礼”,只要自己“闲邪”、“存诚”世间就少一分污染,人间就多一分感动,能多引起一分善意的回应,这分真诚的付出、恳切的努力,一定可以感动所有有心、有情的人,我们的父母、兄弟,我们的家庭和朋友一定感受得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汇小善成大善,只要我们肯不懈努力,只要我们肯不怕辛劳,有耐心,能坚持,假以时日,我们的这份至诚关怀一定可以传达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将会因此成真,我们的关心和付出终究不会落空!

对自己,这是一个自求觉悟,解脱自己苦难的学习过程-在佛菩萨和圣贤教诲的指导下,就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逐步认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言语、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明白形成自己烦恼、痛苦的因素,进而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地往自己所向往的目标:人生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稳步前进。

难怪印光大师要告诉我们:“有父母可以尽孝,有兄弟可以尽悌,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夫子居家为政之道。此时不学,真是时过难学矣。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非适时力学之儒士也。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朦。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很多有家庭的学佛人常将自己的父母形容为“业障深重”,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亲朋等视为自己修行道上的“障缘”-印祖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自己“道眼昏朦”才会把助缘看成障缘,不知道最业障深重人的其实就是自己-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不敬父母、不爱亲人,独断独行,还要强人所难,逼迫人家接受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不知道体谅别人的难处;把霸道的控制当作“普度”,将自私的强求误会为“慈悲为您着想”…就冲着我自己这副德性,谁能相信佛法会为人生带来好处?扪心自问:其实自己的信心何尝不是即将崩溃?自己不会游泳,怎能救度溺水之人?自己不能放下自私,无法养成定慧,如何去帮助别人学会控制情绪、克制欲望?“无能”何以“为力”?连自己都不能“感化”自己,还谈甚么感化别人?

西谚有云:“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古德亦劝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孝悌是终生奉行的事,是时时处处都念念在心的天职,是融入骨髓、透彻心肺,用整个生命来实践、来体现的事,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更不可以少为足,自以为是。印祖为我们开示道:“孝悌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印光法师《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儒佛同心,世法、佛法本不互相妨碍-佛法的修行在那里落实?修行人的慈悲在那里体现?“即家庭便是道场”。印光大师给了我们清楚、明确的答案。我们要“普度众生”-“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就是我们要普度的众生-佛法说:“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古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养成孝悌之心,善尽孝悌之责,力行孝悌之事,天天检讨改过,时时刻刻求进步,克制自己、成全他人,人生的幸福美满尽在其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正力行实践者才会尝到个中苦尽甘来的甜美滋味。

印光法师说:“即家庭便是道场。”引申开来,即办公室便是道场,即道路上便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皆是道场,皆是我们对一切众生行孝悌之处。

印祖又说:“夫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著,愿阅者悉注意焉。”(见《嘉言录题词并序》)祖师将“孝悌”与“戒定慧”相提并论,勉励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事中恭敬、善待一切人,脚踏实地,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乃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他告诉我们:“净土法门,一切世间事务,均无所碍,”修学净土法门,一切世间事务,都不会成为障碍。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祖师告诫我们必须履行自己为人的责任,印祖说:“但须各尽其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而已。”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责任做好,那才真是障碍-我们的心理有障碍、行为有障碍,是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给自己造成了障碍!“汝在家中,正好修行。”印祖提示我们在家中与家人相处时正是修行净土法门的大好时机!面对他们,我的心是否清净?或是烦恼重重?起的是贪念?老爱发脾气?面色很难看?说话不客气?冷静想想:这一切不实实在在是自己的问题吗?“常存除暴安良之心,”何谓除暴安良?除自己的暴戾之气,安住於自己的良知-所谓“凡事存天理,宽怀得众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到因果报应就不敢胡作非为;认清自己的业障习气很重,诚如《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自然就不敢对人傲慢、嚣张,惭愧之心油然而生,态度自然就会恭敬、感恩。化解自己内心贪嗔痴慢的烦恼,才是真正化解障碍。推而广之,印祖教导我们:“对人民,作自己家人想,对兵士,作自己弟兄想,必期于弟兄护持家人。凡所到处,切诫兵士,存忠恕心,不可稍有掳掠奸淫之事。纵人不知,天地鬼神为记其功过。或于现生,或于后世,决定要受善恶之报,决定不会有因无果。”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见到别人造作恶业时就想到他将来必定要受痛苦的果报,因此不忍之心生起,极思劝阻他、引导他回头是岸,以免将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悔恨。为了让他能够深信,为了让他有所依循,让我自己首先做出样子,用自己来做实验,为他做示范、证明。我们早一天成就,对方的痛苦就早一天得道解救,我们的实践引导何其重要!怎能够再苟且拖延?我怎能忍心见死不救?我怎能不为所爱的一切生灵勇猛精进?我怎能不奋勇改过?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我们的心胸自然宽广,我们的慈悲自然流露,我们的傲慢自然收敛,我们的自私自然无踪。这样的心胸,这样的宽宏,自己的身心能不愉快吗?这样的豁达、从容,人生能不舒畅吗?这样的尊重、体谅,家庭能不欢聚吗?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一切只在自己一念之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此大善,只要自己肯认错,只要自己愿意改过,就能修成-闻之能不欣喜若狂而勇猛力行吗?

为了增长我们的信心,印祖还举了一个实例:“一军士杨某,人极忠厚好善。在陕镇嵩军中,作营官,吃长素,能背诵《金刚经》,日念数遍。在军十年,打仗四百余次,通身大小未带一伤。初欲告退,以刘镇华,憨玉琨,皆属同乡,不许彼退。一年开往河南打赵倜,彼遂私遁。从兹朝五台,峨眉,九华,普陀。至普陀,住法雨寺,与光言及彼之心行。惜无学问,未能阐扬大法,随机利人也。”(见《复姚维一居士书》)这位杨居士从军十年,身经四百多场战役,竟然毫发无伤,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名符其实的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实在很令人羡慕!印祖告诉我们杨居士的为人非常忠厚、好善,他吃长素,会背《金刚经》,每天都要念几遍。可见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与他的存心有关系。杨居士虽然不会高谈阔论地讲说佛法,但是他的真实经历已经是最有效力的现身说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德荫所庇,他的家人能不见贤思齐吗?彼此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必然带动家风,影响邻里。常念《金刚经》,了知人生如梦、幻、泡、影,而在这如梦人生中,熄灭了个人的得失之心,常驻心头的只有孝悌之心,一份关怀、帮助一切人,护念一切生灵的热情澎湃-我的心平静从容,我的身充满无限活力-这不正是我朝思暮想,日夜向往的境界吗?如今知道:这一切都能通过自己的改过自新,日新又新来实现,内心无限欢喜。内心响起的是袁了凡居士的谆谆教诫:“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这才明白:改过是终身奉行的功课-唯有知错、认错,自己才能保持清醒,唯有永不止懈的改过自新才能在人生路上一路前行。於是明白:孝悌之道就是在父母面前永远不可自以为孝顺,在兄弟面前永远不敢自以为友爱-做到的是应该,没有甚么,也不是用来为自己换取甚么利益或称赞的条件;若做不好是罪过,是自己懒散、疏忽了,一定要改正调整过来-永远知道自己总有欠缺,永远保留自己无限进步的空间!这样的人生海阔天空,这样的心情万里无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