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悟道法师: 常礼举要(第三集)

发布时间:2024-09-09 09:40:20作者:念佛网
悟道法师: 常礼举要(第三集)

诸位观众,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今天继续跟大家学习李炳南老居士讲解的《常礼举要》,上一集跟大家学习到「讲前勉辞」,在讲《常礼举要》之前勉励的言辞。我们说常礼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待人处事的礼节,常礼就是现在日常生活的礼节,现在还用得到,就是现在社会上必须用到的。为什么不说修身?「修身是教育的范围」,修身是教育。「而《常礼举要》是人对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这不是自修」,不是我们自己自修,是我们对别人。懂这个礼,我们在社会上、在家庭,才没有障碍,才行得通,也就是说不会妨碍到别人。孔圣人也说过,你学一样东西要「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博是很多,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约是把它浓缩,用在生活上就是礼节。总而言之,就是要从礼下手,从这裡做起,礼上如果做个大概,也就是照这样去做,做个大概,渐渐其他的范围我们也能懂了,慢慢能够了解,这是天理人情。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讲的,讲得比较快、比较简单,要做就很困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的,不管什么事情,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的,我们就不能给别人。这要做到也相当不容易,也就是不要妨碍别人,不妨碍别人就要处处想到别人,不能只有想到自己。首先说我们家庭裡头,「要教年轻人受正当教育」,这就是属于教育。礼,没有读孔子书的人也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一出去就踢到铁板,也就是在社会上处处和人起摩擦、起冲突,跟人不和。现在先说家裡,家庭裡面,第一居家,「子、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这个排列的顺序依地支,中国古时候算排列的顺序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这个排列从「子」排起,居家。第一条就是在家庭裡面,『为人子女不晏起』,就是不能睡太晚,到一定的时间就要起床,除非身体有病,不然的话平常生活要正常,这样对身体才有帮助。不可以父母都起床了,做子女的还在睡觉。现在社会上大多数都是这样,父母一大早就起来煮饭,准备东西,小孩睡到很晚,叫他起来吃饭,他还不起来,这样是不是妨碍人?是妨碍人。父母都起来,饭都煮好了,你不起来吃,饭菜冷了,你还在睡,是不是妨碍人?是妨碍人,在家庭裡面就妨碍人。所以要不妨碍人,自己要有团队精神,就是要有团体生活的规律,自己能够振作、能控制。早上谁不想多睡一会儿?但是我们要有团队精神,你在家庭裡也是一个团队。

『衣被自己整理』,我们自己盖的棉被、自己穿的衣服要自己整理,不能放着让父母整理。以前的家庭有家教,在团体裡面,在军队裡面,衣服和棉被都要自己整理。如果有当过兵的,在军队裡面衣被都要自己整理,晚上几点睡觉?十点睡,早上六点起床,时间都是一定的。我们能够遵守作息的时间,身体才会健康,也才有团队精神。整理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整理环境,使环境都有条理,也就是井井有条,这个条理就是整理得很整齐。譬如放东西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果没有整理好、放好就不能出门。你要出去,家裡、房间裡面或是自己使用的东西要整理好,东西要放在一定的位置。这样练习成功,养成习惯了,功课也一定能做好,念佛也一定能得一心,也能往生。如果乱七八糟,一切随随便便,一点整洁都没有,这就不行。

从这段我们就能看出来,我们念佛的功夫跟生活是相关的。所谓念佛功夫成片,也就是将念佛的功夫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叫做功夫成片。你说我在念佛堂念佛,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出了念佛堂就乱七八糟,这就不成片,功夫没有成就。所以念佛一定也要一心,做事也要整齐,不能乱。念佛得一心的人,他处理事情、放东西也不会乱。你说我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东西乱丢,乱七八糟,诸位想一想,这样叫一心不乱吗?所以一心不乱就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以前大陆内地的商店,这是以前,现在也一定要这样。商品、要贩卖的东西,放的位置都是一定的,放在固定的地方,拿了以后用完要再放回去,你要找就方便,就不会找不到。如果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乱放乱丢,走到哪丢到哪,下次要用就找不到了。如果固定放一个地方,它也不会长翅膀飞走,放一百年也不会消失。这是过去做生意的商店,像杂货店东西很多,东西这么多,老一辈的人,什么东西放在哪裡,他都知道,这就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是衣被自己整理的道理。

整理是整理整齐,排列好,东西要会摆放,摆放的地方也要有适合的位置。以前我在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跟淨公老和尚住在图书馆的时候,浴室裡面一个水桶放错位子都不行。以后训练到再小的地方东西怎么摆法,放在适当的位置,东西虽然多,看起来不会凌乱,这要练习。现在的家庭没有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年轻人有的整间房子比垃圾场还乱,真的比垃圾场还乱,垃圾场还有人整理,不相信你们可以去检查。我如果去别人家裡都不敢去看,我知道那不堪入目。你说念佛的人东西如果是这样,你想这样念佛能一心不乱吗?他东西乱丢,丢得乱七八糟,表示什么?他的心很乱,是不是?你的心乱不乱表现在你做事、做人、说话这些方面。由此可知,他的心是什么情形,不用去调查,一看就知道了。

『晨昏必定省』,为人子起床以后,衣被整理好,第一件事情先去见父母。早上去看看父母起床了没,看父母起床没当然要比父母早起。现在的年轻人不要睡到中午就不错了,为什么他会这样?你也不能怪他,没人教他。在家裡父母没教他,在学校老师也没教他,在社会上社会大众也没人讲、没人教,从幼稚园到博士班都没有人教这个,他当然不知道。你不教他,你怎么可以怪他?你不教他,他不会做、做错了,你不能怪他,也不能处罚他,这就不合理。如果你教他,他知道了,明知故犯,这样处罚他,他才没话说。从小没教他,没让他养成习惯,长大了习惯已经养成,现在才要调整,这就很困难了。现在只能劝他,听不听要看他自己了。这就是没有家庭教育,古时候有家庭教育。

现在做父母的不会教小孩,因为做父母的他的父母也不会教。所以淨公老和尚说,传统文化教育至少断了一百年,今年民国一百年,断了一百年,没有人教,所以他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现在社会会乱、家庭不和,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学礼,要从自己做起,我们也不懂,要从自己做起,我们学习,带动家裡的子女学习。父母没有做给他看,要要求他做,他心不服,所以要做给他看。这是衣被整理好先见父母,看父母起床了没。早上看父母起床是请安,看他们昨晚睡得好不好,太冷或太热,还是被蚊子叮,整晚睡不好,或是茶喝得太多,整个晚上睡不着,请安是这个意思。佛门说问讯,问讯是一个动作,一个鞠躬,合掌。问就是问安,问他昨晚睡得好不好?去关心,不是跟他鞠个躬,转身就走,不是这样,那不是问讯。问讯有问安的意思在,请安的意思。

晚上要睡觉了,先到父母的房间看父母睡了没,再去睡;看他们睡得好不好,是不是有需要什么东西,像冬天到了,棉被盖得暖不暖,有没有毯子。还是有的年纪大的父母,要准备电暖器,保暖,这都在定省的意思裡面。不是说去看一下转身就走,是看他们要睡觉有没有需要什么东西。这叫做「晨昏必定省」,这样做日久天长就习惯了,孝就是这样表现的。不用特别教他要怎么孝顺、孝顺要怎么做,是要有具体的表现,你就照这样做,做久了就知道。如果没有这样做,怎么说也体会不到。

【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这是第二条,居家,家庭裡面的第二条。现在的常礼,这是说坐桌子或坐椅子。怎么不说坐椅子?这裡说「坐不中席」,现在请客说入席,席在哪裡?宴席,席都摆好了,请入席。开会也叫入席。到别人家裡没有席,要怎么入席?但是现在的习惯还是说入席,譬如摆席请客,宴席,这是一个习惯,自古以来的说法。但是现在没有席了,但是没席也不习惯说入椅、入桌,没有这么说,这么说听了很不习惯,说入席。席是什么?席是古时候在地上铺的草蓆,那叫蓆。蓆就是日本现在还在坐的榻榻米,席是古时候人坐的草蓆。进到别人家裡,现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大陆跟台湾都没有了,只有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古代的蓆。入席当中的一段就是给客人坐的。我到日本京都光明寺,他们招待的都是榻榻米、都是蓆,榻榻米上面摆一张桌子,让你坐在那裡泡茶,请你吃饼乾,请你坐在那裡,这就是席。这是我们古时候的席,以前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一直保留到现在。

席中间是给客人坐的,主人坐在前面或是旁边。「为人子者不能坐在当中」,这是恭敬客人的地方,是要给客人坐的,为人子女坐在中间,坐在大位上,这就不合礼了。即使没有客人也不能坐在那裡,没有客人,家裡还有户长、还有主人,为人晚辈的怎么可以随便坐在那裡?还有家长在。所以没有人坐,那个位子也要空下来,如果你坐在那裡就变成客人,或是做主人了,身分地位不适合,那个位子不适合我们坐。现在没有这个讲法,因为现在也没有席了。没有席有桌子,譬如台湾古式的房子有一张四方桌,我小时候家裡就是摆这种四方桌,客人来就是在四方桌上请客。我小时候小孩不能上桌的,小孩要坐在旁边,不能到桌上。我小的时候父母不准小孩坐到桌上,有客人在。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现在二、三岁小孩要买一张大张的椅子,坐在那裡,他最大。这是跟西方人学的,学到最后小孩就不孝,没规矩。

旧式方桌旁边有摆椅子,吃饭的时候一般方桌一边坐两个,四边就坐八个人,一边是上菜的,所以一般坐六个。两旁,左右,主人坐在两边,这是方桌。如果是圆桌,也有它的摆法,在中国古礼圆桌,一进门,门口一进来,这个是主位,主客,旁边是陪客。再来主人这方陪客人的,主人坐中间,坐在下面,一般讲斋主。我现在到一些地方都会跟同学学习常礼,要打斋,谁当斋主?斋主要坐在我的对面,你请我,我是主客,旁边是陪客,斋主要坐在正对面,正对面就是付钱的。如果不是他请的,他坐在正对面,这餐是不是你要请客,你要付钱,你做主吗?但是现在的人没有学礼,他也不知道。现在的斋主一般都坐到我旁边,要帮我挟菜。所以我现在依照这个常礼印一些单子,圆桌要怎么坐,方桌要怎么坐?拿出来,吃饭就是要学礼仪,后面聚餐的部分就有讲到要怎么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学问。

你要请客也是一个大学问,客人请来了,我们好意请他来,他吃得很不高兴回去了。为什么不高兴?把他安排得不适当,他吃得不爽,他就不高兴。所以古时候对礼很重视,你在社会上什么样的身分地位,你的年纪多大,男众女众,有做官的、没有做官的,士农工商,它都有个顺序。现在没有礼了,没人讲礼,都随便坐,小孩最大,baby最大,坐在那裡好像皇帝,这就是无礼,无礼就随便,有得坐就好。虽然现在的人不学礼,如果把他安排得不妥当,他也会不高兴,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虽然现在的人不学习礼,但是安排得不好,他心情也会不好。所以这个我们要学习。现在的人不懂,不懂他就乱坐,乱坐你也不能怪他,没有人教他,他没有学,当然他就不知道,只好随便他坐。「这是很讲究的」,这是以前客厅的摆设,好像弓箭,「弓字型」,为人子女就是要坐在两边,不能坐中间。庙裡面讲经的人讲开示,「穿衣打坐在正当中」,正当中是表示有重要的事情,譬如讲经就是要在这个位子,这个位子是在佛堂的正中央,平常就不能坐在正当中。

「行不中道」,走路不能走在路中间,要走两边,左右。你看祭祀,祭祀的功夫,上台从哪边上来从哪边下去,没有从正中间上去的,都是从两边上去的。但是现在也没有讲究那么多,有时候到一个地方,人家怎么安排,也只好照他安排的去走。照古礼是要走两边,譬如从左边上去,从右边下来,不从中间走的。「为人子的就是在学生的地位上,不能在当中走」,这是我们的身分地位不适合走中间。进去大门、二门,不能从中间的门走,要从旁边走,这是规矩。「从前连正门都不走」,到庙裡也不走正中间。这个学了以后要记得,但是李老师说,如果你学会了,不准你去教别人,这是李老师在莲社内部教学生,不准教外面的人,只能教自己的子弟,在外面不能教别人。为什么说不准教别人?因为现在的人不讲这一套。有人说,现在的人看到长辈,看到他就喊:喂、喂、喂,你要去哪裡?现在的人不讲礼节,你跟他说,他说这个不合时代了,你这个过时了,你跟人讲,自己也没意思,所以懂的人也不能到外面随便教人。这是李老师当时教他的学生,要自己做,做得对不对,也不用教别人,一切都是要从自己做起。这是第二条。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这条很重要。你到外面必须要跟家裡的长辈说一声,我要去某某地方,长辈听了以后就放心,知道你要去哪裡。『反必面』,在外面办完事回来了,先跟长辈说我回来了,跟父母、家裡的长辈说,说一声我回来了,你再回到你的房间。这一条特别要紧,为什么?你出去,家人不知道,有人要找你,找不到,也不知道你出去。长辈在家裡一直找,你不在家,出去也不跟他说,什么时候出去的,他也不知道,有事情要找你,找不到,这个不行。如果当中出了事情,就说不过去了,去外面也没跟家人说,在外面发生事情,家人也不知道。或者在外面被车擦撞到,或是被人伤到,跟人打架受伤,被人拿刀砍伤,家人也都不知道。你躺在路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也没人知道,长辈也照顾不到你,那时候自己就吃亏了。如果你出去有说一声,长辈注意到了,时间到了没回来,他会在门边等。做父母的,在以前会靠在门边看孩子回来了没,怎么这么晚还没回来?在那裡等。等久了,等不到,他会去找、会去问。如果不知道你去哪裡,他要上哪去找?就没办法了。如果你有说,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父母看时间到还没回来,他就会去那裡找,再找不到,去警察局报桉,请警察帮忙找。找到了,譬如是被车擦撞到,送到医院了,这才有线索可以找,父母也可以马上到医院照顾。

有人说,这有什么关係?他没有想到父母的心情,做父母的心情,为人子女的没有想到,这是现在很普遍的。他认为无所谓,有什么关係,我出来会有什么问题,何必那么操心?但是做父母的就是会操心,他就没想到父母的感受。你对这个事情不在意,父母是很在意的,甚至连饭都吃不下。这裡李老师说,如果你认为父母吃不下饭,不要吃就好了,如果是这样就不用说了,不吃让他饿死,那《常礼举要》就不必说了,大家也不用来这裡听了,也不用说了,那就没有办法了,那是合乎现在的潮流,我们讲这套常礼,不合潮流。我们学佛的人,好的潮流要随喜,不好的潮流就不能随喜,就是不能学习不好的。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前面讲了三条,现在说第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这裡讲的长者按照《礼记》说,年纪比我们大五岁或十岁或加倍,譬如长我们五岁、十岁、二十岁或是更多,这都是长者,他的年纪比我们大。今日之下很少讲长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学,同学家裡面的姪子辈,他的儿子或是姪子,姪辈就是晚辈。同学裡头也有交情深的、交情浅的,交情深的礼就可以变通,不必那么呆板,过分讲礼就显得疏远见外。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很轻鬆,像如果交情不够,总是要对人客气一点、恭敬一点,这样必定有好处;如果交情深的,就可以轻鬆一点,不必那么呆板。有时候如果不懂得活用,会觉得很彆扭,礼节那么多,古人说多礼。所以礼有节度,叫做礼节,节制,你要知道节制,看对象,看交情。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要恭敬人、对人要尊敬。每个人,不管什么样的人,纵然是个乞丐,他也希望被人尊重,没有人希望别人对自己不尊重的。你尊重他,他就高兴,你不尊重他,他就不高兴。这是说比我们年轻或是跟我们同辈的,拿东西用双手接,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即使是国家对国家,国家对国家怎么样?「孟子说:以大侍小,以小侍大」,小国侍候大国,这是理所当然,因为我们的力量抵不过他,他们大;大国侍候小国这是什么道理?仁也!就是说他有仁慈之心。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此地,这一段还没有讲完,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跟大家学习。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常礼举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1/1/22 台湾台南华藏莲社 档名:WD20-014-000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