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正确思考的窍门:远离逻辑,让无意识思考

发布时间:2024-10-24 08:33:43作者:念佛网
正确思考的窍门:远离逻辑,让无意识思考

孔子「诚之者,人之道」的实质,是教人学会常人世界中「正确思考」的方法,然后,在「正确思考」的基础上,体验「诚者,天之道」。这是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意思。

我们要从「诚之者,人之道」入手学习,首先,要破除我们在被教育中建立起来的,关于思考的错误观念。

今天我们要替大家破除的错误观念是「逻辑思维」。

「正确思考」不需要逻辑!不但不需要逻辑,还要远离逻辑!

必须依靠逻辑的,是表达!而不是思维。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逻辑」,然后再来看一下「正确思考」是怎么思考的。

1、什么是逻辑?

要理解什么是逻辑,首先得明白「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实质。

沟通的实质是,表达者用约定俗成语言描述自己的「意识影像」,然后,由接受方在意识中还原这个「意识影像」。接受方把表述方的「意识影像」在自己的意识中还原出来,这次沟通就算成功了。

就拿现代汉语来说,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逻辑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词连接起来,别人就能通过这些被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的词,在自己的意识中还原出「意识影像」。

连接这些词的顺序就是「逻辑」。这些被连接起来的词变成了句子,把句子与句子连接起来的顺序也是「逻辑」。之后段落与段落连接起来的顺序也是「逻辑」。

这用的连接方法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上逻辑思维的当的原因。

因为从接收方的角度来看,表述方描述的语言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的,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表述方就是这么思考的。

其实,会使用「正确思考」的人,不是这样思考的。

而且,沟通中被说服的接受方,其实都不是因为表述方的逻辑被说服的,而是被自己的经验所说服的。

2、沟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表述者的逻辑,而是接受方自己的「意识影像」

在现实生活中,表述逻辑性强的人,很容易说服别人,于是我们都建立了一种错觉:逻辑在沟通中是起关键作用的。

其实在沟通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表述方的逻辑,而是接受方自己的「意识影像」,这种「意识影像」救是我们平常说的经验。

接受方接受了表述方用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语言后,并不是直接还原出表示方的「意识影像」,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出了相应的「意识影像」。只是这个根据自己经验还原出来的「意识影像」与表述方的「意识影像」非常的相似、接近而已。

接受方如果在自己的记忆中,没有相似的「意识影像」,那么,不管表述方所表述的逻辑有多么完美、完整、严密,接受方也是没法理解的,再完美的逻辑也会被接受方认为不符合逻辑。

所以即使是在表达中,作为表述者,TA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自己的逻辑,怎么去组织语言,而是应该考虑接受方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要注意接受方的「意识影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楞严经》开头部分,释迦摩尼佛对阿难尊者提出的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是在帮助阿难尊者理解一幅「意识影像」:「心,不既不在内,也不在外」。

这句话,在释迦摩尼佛的意识中,是一幅非常完整、清晰的「意识影像」,所表达的逻辑也非常的完整、完美、严密:「心,不既不在内,也不在外」。

但是,这句话在阿难尊者的经验看来,这完全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阿难尊者根本就没法还原出这句话背后的「意识影像」。

不要认为阿难尊者笨,阿难尊者的博文强记能力,放到今天来看,可能全世界也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了。

可是就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愣是没办法还原出释迦摩尼佛所说的「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的意识影像!

所以,表达必须依靠逻辑,但是,保证沟通成功的表达,还不是逻辑,而是接受方本身的「意识影像」。

真的拥有了直接还原对方「意识影像」能力的时候,可能都不需要语言与逻辑了。释迦摩尼佛「拈花」示众,示的不是手中的花,而是自己的「意识影像」。迦叶尊者直接还原出释迦摩尼佛的「意识影像」,于是,破颜一笑。

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逻辑在沟通」中的作用。

表达是必须依靠逻辑的,但是,前提是必须建立在接受方的经验基础上。

明白这点,是要让大家对逻辑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不要迷信逻辑。

3、「正确思考」是怎么思考的?

一个人的思考过程、机制、原理要全部都说明白,那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我们会在后面找机会慢慢与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先帮助大家对自己的思考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必须知道,真正的思考者,不是我们熟悉的意识,而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无意识。

意识与无意识,就好比是一个团队,意识是领导,无意识是成员。

就和现实世界中的团队一样,优秀团队的分工负责是很明确的,领导就是领路、下达指令,团队成员专业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团队的效率是最高的。

什么事情都领导自己做的团队,效率往往是最低的,领导也最累。

思考也是这样,我们平时进行的「逻辑思考」,其实,都是意识在进行思考,而作为思考的主要角色:无意识,却很少参与进来,这样的思考就会弄得意识很累。

现实中,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思考,就是这个原因,意识本身进行思考是很累的,问题是,这么累的思考还不能得到优质的结果。

把思考的主要工作交给无意识进行,意识就不会这么累,所以,真正懂得「正确思考」的人是很享受思考的。

意识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得到神奇的思考结果,这,怎么能不快乐呢?

那么,意识在思考中不负责思考本身的工作,TA总得干点什么吧?

意识在思考中就干三件事:

1、要让无意识为你思考,得为无意识提供素材,所以,意识要收集资料,关键是要把资料还原成「意识影像」。

这部分工作,大家可以理解为孔子说的「博学」。

2、意识要仔仔细细地“看”,这些由资料还原出来的「意识影像」。

因为,我们是根据自己已有「意识影像」,也就是经验来还原资料的「意识影像」,所以,很多资料需要实地验证或者多方、多角度论证。保证修正出来的「意识影像」接近现实影像。

这种资料核实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孔子说的「审问」,审问很对时候不是问别人而是问自己。

所有的资料收集完了,也实地验证或者多方论证过了,之后,就完完整整的“看”这些「意识影像」。

这个“看”是非语言的,就是意识直接“看”,深入的“看”,透彻的“看”~

3、保持一个轻松的心理状态

等意识“看”完,无意识开始正式思考工作,意识这个时候的职责,就是保持身心轻松、安静的状态,大白话说,就是休闲状态。

真正的领导者,会思考的人,基本上有很大一块时间处在休闲状态中,其实TA们都不是在玩,而是让无意识在思考,TA这时都是无意识的陪伴者、守护者。

当然,很多时候,那种灵光一现的答案,会在你认真“看”的时候就出现。以后,我们会和大家继续分享,有了这种灵光一现的时候,人还不能兴奋,要继续审视,这就是孔子说的「明辨」。

一旦有了答案,后面要做的,首先是向谁表白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后面逻辑才出场,如何根据特定的对象,去组织自己的语言文字。

写了这么多,就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正确的思维,请远离逻辑,学会用意识影像,让思考的主角:无意识去思考。

「诚之者,人之道」 相关文章的链接:

1、 先学好「常规思考」,再学会「内思」……

2、 写作的终极秘密:让别人在意识里,还原你的意识影像

3、 从心理学角度,感受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良知」的心理体验

给新玩家的导读链接(「诚者,天之道」部分)

在开始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先把下面这张图记住。

练习心智系统转换非常简单,记住这张图,就可以了。

一、先了解大致的情况:

下面第二条链接,主要针对 「心智玩家学习群」的新玩家,大家要仔细看。

1、 「心智玩家」群里玩什么?给新入群的朋友们!

2、 9月27日「心智玩家」学习群,开群分享

就好比登山,「 往上走、不要 停 」是关键,所以,在「心智玩家学习群」里,我们不做任何理论性的探讨,只进行《大学》:「诚意、正心、格物」的践行与交流,除此之外,一概不讨论!

山脚下的讨论,往往是热闹的,而这样的热闹,对于登山者的目标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有的疑问,在登山的过程中,都会得到答案!

所以,要做个坚定的践行者。

二、正式开始练习之前,需要做的转变

1、 学习儒、释、道之前,先让自己拥有常人的智慧!因为儒、释、道本身都是超越常人智慧的大智慧

这篇强烈推荐心智新玩家们,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很多人人生遇到了问题就跑儒、释、道这里,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效果的。

儒、释、道所以追求的是 「无我」,可是,很多学习者连个常人社会中的 「无私」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学会 「无我」,结果,把自己弄的儒里儒气、佛 里佛气、道里道气,来掩盖自己人生的失意。

所以,常人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先用常人智慧进行解决,先学会 「公心」心智模式与 「职场」思维模式。

为了新玩家们学习,心智玩家特意做了短视频《便签君说》第一季(共7集),发在了新浪微博@便签君说。

三、诚意的练习

1、 《中庸》之“诚”的真正内涵: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内在意识,人才能真正的静下来

2、 如何突破练习「诚意:意识往里收」的第一阶段|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感受外轻内重则贵的生命升华的历程

3、 孔子为什么那么注重「礼」?「礼」在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中,究竟起什么具体的作用?

重点读第一篇!

4、 心智新玩家找到「内在意识」的三种方法

四、正心的练习

1、 修心很累,《大学》的「正心」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每天看着自己的进步、提升、成长 | 具有实效的心理清理技术

2、 心智玩家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吗?|如何消除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

五、格物的练习

1、 「格物」是一种心智调整的技巧,所致的「知」,是一种高级思维状态

2、 「格物窍门」:情绪很麻烦,比情绪更麻烦的,是你觉察不到的「念力」

六、如何静坐、如何分享

1、 心智玩家的「静坐」与传统静坐的区别

2、 真正的「布施」,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的、彻底的无私分享!|在心智玩家群里,我们应该如何分享?

3、 心智玩家的「静坐」是这样坐的……

七、关于内思、意识影像、以及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元神意识的区别

1、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学会用「内思」思考

2、 强化「意识影像」的感受|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内思」基本功

3、 原创时代,如何才能拥有原创思维?|欲神、识神、元神思维的特点与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内思」?

4、 把听到的,还原成:意识影像|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听

解读 《大学》 相关链接:

1、 我们以往对《大学》的认识,都是错的!| 彻底还原《大学》、彻底认识孔子

2、 讲了两千多年的“礼”,却不知道孔子的“礼”是做什么用的

3、 你可知道,格物致知的“知",是谁在“知”?

4、 把【孔子学问】变成【心智功夫】的秘诀:慎独

5、 “格物”再解 ,何为“物”?如何“格”?

6、 视而不见,才能洞悉本质 | 慎独的方向与目标

7、 《大学》的秘中之秘:在慎独中,作什么?

8、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甚意思?|不要再黑孔子了!中华源头文化的伟大远超想象

9、 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10、 《大学》:完全意义上的大乘与普度众生,比佛经更具佛学意义

解读 《中庸》 相关链接:

1、 《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2、 还原《中庸》的本来面目,必须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的语 言

3、 君子固穷?孔子如果真是教人守穷的,后世还会有儒学、儒家吗? | 君子与小人,追求人生成功的两类人

4、 孔子的难题,也许海派文化能解决!| 现代人学习《中庸之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5、 无人机时代,让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无奈不再无奈

6、 为何是隐恶,而不是除恶?《中庸》里的领导力、洞察力的秘诀!

7、 用想象力获得人生成功,跟着爱因斯坦学会《中庸》

8、 熬过这一段「在黑夜中的攀岩」,人生从此不再黑暗!

9、 倾听生命的旋律、感应命运的节奏——《中庸之道》的本质

10、 打开智慧之门:儒、释、道、耶、艺『真正入门』的钥匙

11、 真正让父母感到安心,让亲戚安静的,是你成熟、稳重的态度与言行举止| 孔子说的「君子、小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12、 身体,是我们的学生;打坐,是给身体上课|体悟孔子「南方、北方之强」

13、 学会真正儒、释、道的捷径——『打坐』

14、 上帝负责创造世界,中国人负责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15、 孔子怕什么?孔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清明话生死

16、 「做事的状态」比「怎么做事」更重要!|孔子的骄傲被误读成了谦虚

17、 「道」究竟是什么?孔子「人不可以为道」才能让人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18、 孔子告诉我们,如何走入人生的高分通道

19、 还原「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真正内涵!|在这个急吼吼的世界里,定力,才是真正的智力!

20、 人为啥会怕鬼?又为啥要拜神?

21、 人生不想栽跟头、就得学会「栽」:人生成功的攻略

22、 未来中国人立足世界,就在一个「孝」字|用「思维结构图」、「便签思考法」解读孔子的「孝」

23、 现代人都能学会「内思」的路径:淡化欲神反应,强化识神思维,最终用元神“看”

解读 《论语》 相关链接:

1、 你可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正含义?

2、 孔子三十而立的“立”,真正站进了「命运高分通道」的门内

3、 当个「不惑」的明君|学会感知、守护、信赖自己的元神意识

4、 「人往高处走」的最佳策略:君子固穷。别怕!这话真不是让人守穷的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被误读两千多年|从「关系」思考方式入手,学会「内思」

6、 人为什么会极端?|人与完美世界,只隔着一个「内思」|「学而不思」真会搞死人的!

7、 找回「中国人失落数千年」的生命状态

8、 「学而时习之……」蕴含着,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钥匙

《文明的足迹》 相关链接

1、 告别哲学——当人类文明步入重叠结构世界,哲学将完成历史使命

近阶段系列文章链接:

孔子收学费吗?

中华传统文化的「礼」,是为人类文明保存的火种!

佛祖「戒、定、慧」VS 孔子「礼、定、智」:孔子的学生为什么多是「通才」?

《玩放松》系列

1、 【放松】的奥秘:人的自动驾驶系统

2、 【玩放松】

3、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上)

4、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下)

5、 消除天生的紧张^_^——「静态体验」心得

6、 乐趣从「收回来」开始——「静态体验」心得

7、 收服意念——「静态体验」心得

8、 什么是「完整的真实」?---「静态体验」心得

9、 发现「真正的自己」---「静态体验」心得

10、 学会作「主」---「静态体验」心得

11、 「正」心「诚」意---「静态体验」心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