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正视因果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4-10-24 08:33:43作者:念佛网
正视因果 是诸佛教

理净法师,籍贯中国甘肃省渭源县人。现任中国佛学院副教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甘肃省定西市佛教协会顾问,渭源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渭源县普照寺首座,敦煌法幢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栖霞山三论宗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剃度出家,1994年中国佛学院本科班毕业,1997年研究生毕业获中国佛学院佛学硕士学历。1997年聘请为中国佛学院讲师,2006年评为中国佛学院副教授。2010年当选项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主要著作:《佛教文化与佛教教育》,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主要佛学论文:《三论宗的判教》、《三论宗巨匠吉藏大师》、《中观与唯识破尘之区别》、《三论宗观智之窥探》、《中观破空意》、《略述三论宗“二谛”观》、《四十二章经真伪述评》、《唯识无境说》、《谈佛教僧装》、《戒律对佛教僧青年的重要性》等。

导语:5月下旬,正是法源寺丁香花刚刚落下的季节,记者前往法源寺采访理净法师。理净法师生活起居的寮房不大,各种书籍占了房间的大部分。在访谈的过程中,法师最常提起的话题,就是深信因果,将因果学明白,是佛教徒的本分。到底如何看待因果?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今天,就让理净法师为我们讲述如何正视因果。

佛教文化:理净法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您能否为读者朋友们简单的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佛教?

理净法师:自古以来佛教的头衔很多,不同阶层的人对他的定义不同,早先时候的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民国的时候很多文人,比如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将佛学定位为哲学,孙中山甚至说佛教是哲学之母。

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大多是西方哲学,中国的哲学是儒家传统的哲学,也叫东方哲学。无论是西方哲学也好,东方哲学也罢,跟佛学比起来的话,都有一点欠缺,佛学超越了哲学的体系范围。

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的哲学起源非常早,佛陀出世的年代和中国的孔子差不多,那时候中国的哲学以儒家为代表,同时期的印度已经有了成熟的六大哲学体系,包括现在所说的唯物论,可见印度的哲学是非常先进的。当时的释迦摩尼是净饭国太子,他跟从印度的哲学家学习之后觉得这些哲学都不完整,比如唯物论的观点是不相信过去未来,以佛教的观点这是断见外道。佛学是从印度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哲学讲的是现实世界,而佛学讲到了过去和未来,另外从世界观来讲,佛学讲到了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哲学不包括的。

近代以后,中国学者将佛教定义为一种文化。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佛教刚刚从文革中恢复,佛教被当做是迷信来看待,为了让佛教脱离迷信的范畴,赵朴初会长和一些学者提出了佛教是一种文化,将佛教从迷信中剥离出来,因为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敦煌莫高窟的绘画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了佛教思想,比如《西游记》、《红楼梦》里面都有佛教思想。《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恰和了佛教成、住、坏、空的思想,所以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佛教的功能上来说,佛教是一种教育。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法是为了教育人,到了后来历朝历代有将佛教奉为国教,这就是为了让佛教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宗教自古以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佛教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五戒十善,从而达到使人民奉公守法的目的。很多人说佛教五戒的要求太高了,实际上戒律就是做人的本分,和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样的,偷盗、邪淫、妄语,只有做好三皈五戒才是一个合法的公民,如果做不好,那么这个人就不完整。另外佛教教育人要报四重恩——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只有国家的稳定和平,才有良好的宗教信仰环境,我们吃的用的都要让别人服务,报众生恩。国家运用宗教的教育作用使人向善,这就是佛教的教育作用。

从佛教本质来讲,佛教是一种宗教,佛教从创始到如今流传2000多年,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世界各地都有佛教的踪迹,在传播功能上来讲,他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佛教能够让人信奉,最主要是因为他的宗教性,如果失去了宗教性,那么他的教育可以被社会教育代替,文化可以被社会文化代替。宗教性是佛教本质性的特点,有他的教义和教法。

现在有的人说佛教是科学,佛教中有很多科学的成分,最早的佛教教义规定不能喝生水,为什么呢?因为“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佛用眼睛看到水里面有虫子,喝掉以后是杀生吃掉了,现在科学观察水里面有很多微生物,这是非常科学的。

也有人说佛教是医学,这方面在西藏比较发达,一般我们这里说的医学不是说身体医学,而是心灵医学,我们把阿弥陀佛叫做大医王、无上医王,阿弥陀佛看病看得最好的,看的什么病呢吹氖切牟 R窖е荒苤紊硖迳系牟。切牧榈牟≈尾涣耍鹧侵涡牧椴 ?/p>

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佛教有什么样的定义。所以佛学是什么呢?并不可以简单的定义。

佛教文化:提到哲学,那么哲学中有一个观点是不可证伪,就是你没办法证明这个理论是假的,那么佛学是不可证伪的吗?

理净法师:哲学本来就不需要证明,哲学是一种逻辑推理,符合逻辑就是存在。比如我说有地狱,你不承认,因为你没有看到,这不符合逻辑,十八层地狱在哪里看不到,天人在哪里呢?飞机飞得那么高没有看到,这不符合逻辑。

哲学有逻辑学,但是也有辩证学,佛学在哲学中属于辩证学,因为佛学有一部分超越了逻辑,以思维逻辑是无法推理的,但是用辩证法就可以推理出来,人从哪里来?死了要去哪里?辩证的角度讲是可以讲得通的。

宗教的特点在于信仰,如果对这件事情首先要相信。信了之后才能去感受、体验完成。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问小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这是人生目标,这个小孩子的人生目标大,他可以做大事,如果小孩子没什么人生目标,那很难做大事。

信仰是一种人生观,马克思是一种信仰,金钱也是一种信仰,佛教的信仰是出离生死,要成佛。为什么我们要去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的环境是最利于成佛的,我们这个世界苦难、烦恼,不利于修行的事情太多了,就像我们都愿意送孩子去北大读书,因为北大读书的环境最好。佛教徒应该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佛,如果你不相信极乐世界,不相信有佛,那你肯定不会想成佛的。

佛教文化:现在社会上很多抽签算命的活动,这些活动属于佛教吗?

理净法师:信仰可以分成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抽签算命是一种民间信仰,而非宗教信仰。比如东北大仙,娘娘,这些都属于“方神”,就是保护一方平安的神。算命、看风水也属于民间信仰一类,过去我们讲封建迷信就是指民间信仰,现在不叫封建迷信了,叫做民间信仰。如果民间信仰不骗人,也算是诚实的,但如果利用民间信仰骗人钱财,就是诈骗行为了。如果只是介于朋友之间的交流去算算命、看看相是可以的。但是算命只是算出来今后的运势,如果你不去忏悔、积福依旧没办法改变命运。

佛教讲的因果不是宿命论。很多人把宿命论和佛教的因果等同了,今生的一切都是前生决定的无法改变,这是宿命论。但是佛教讲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在佛教中通过修行可以“重报轻受”,很多人学佛希望自己不生病,其实生病才是好,这是重报轻受,消除了你的业障,这就是因果改变了。

因果的改变要通过修行和努力,这是佛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区别。

佛教文化:那么佛教徒应该树立怎样的的人生观呢?

理净法师:佛教对感情、财富和人生的看法都离不开因果二字。因果是和前世有关的,你这一世的感情好,说明你前世帮助了别人,别人今生来报答你。如果你的感情不好,说明前世你欠了他人的感情,招致感情不顺。财富也是一样的,和前世的造作密切相关。比如有些人赚了钱留不住,有些人有半屋子的钱不敢花,有些人有了钱但是得了不治之症,这些都和前世的造作有关。

佛教的人生观是对因果的深信、正信。很多人说到因果就认为是迷信,实际上不是的,因果是一个哲学概念,有因才有果,而且佛教将过去和未来放入了因果循环中。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就是要对因果有正确的认识。

因果有正因、正果,有的人认为无因、无果,认为没有因果。还有人信邪因、邪果,比如各种民间外道、灵修,有的将气功和宗教结合起来,讲的就是邪因、邪果。这些邪因邪果看上去和佛教差不多,实际上歪曲了佛教,不符合佛教因果道理。比如澳大利亚某个教派,烧个小房子就能消业,这就是违背因果。前世造了业,烧个小房子就能消业了吗?你要去忏悔、放生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佛教信仰要正信因果。

佛教文化:是否单念某一种经才可以消业?比如生病了一定要念《药师经》?

理净法师:这种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对的是佛说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有道理的,没有道理佛不会这样说。但是不能绝对的说生病了必须念《药师经》,这是不对的,念什么经都能治病,都能消业。经是道路的意思,通向涅槃的道路,每一个经里面都讲了因果道理,你明白了因果道理就明白了我的病是如何来的,怎样才能好。

你喜欢什么经,和什么经有缘就可以念什么经,有的人念一本经觉得很安静舒服,有的人念这本经就会觉得很难受,有的人念这本经的时候会怀疑,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佛说不同的经是根据众生不同的因缘而说。如果没有什么可选择的经文,可以说念念《药师经》吧,如果你有喜欢的其他经那么可以念,并不是说单一的一本经才治病。

佛教文化:那念经除了治病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理净法师:念经的有三个作用。

第一,念经明理。明白因果的道理。因果是佛教教育的地基,如果没有因果,佛教这个大厦就如同没有地基一样。佛教中很多道理都要由因果解释。佛教的因果是复杂的,过去有无量劫,未来还有无量劫,我们每天起心动念的不同都会改变因果。

佛教的因果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每分钟念头的不同,都会改变未来。昨天是因,今天是果,今天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会改变明天的结果,明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并不是只要种下了种子就会有收成,因为阳光、雨水、病虫害等等的因素都会导致没有收成,不一定种瓜就能得瓜,这中间有很多问题都可能产生。另外一点是佛教中通过修行还会有重报轻受、轻报后受的情况,所以因果是复杂的,学习佛经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深信因果、正信因果。

第二,念经是修行,可以起到静心的作用。人造业是通过起心动念,如果念头动了,就可能造种种恶业,念经时将念头控制住了,有了善的念头,制止了恶的念头,每天有善念,每天善事,就会改变你的人生,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念经。

第三,念经能够消业。如果不念经,人很容易跟着环境走,经常看打打杀杀的情景,你的心就会变得打打杀杀。中国古代孟母三迁,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诵经每天发心,心中有正念,因果就会改变,身体可以变好。

佛教文化:师父您在生活中会有烦恼吗?理净法师: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按照佛教的理论,罗汉都会有烦恼,只有七地以上的菩萨才会没有烦恼,七地菩萨也叫金刚地、不退转菩萨。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者大师才证到了初地菩萨,那我们这些人怎么会没有烦恼呢?我们出家也会接触世俗的事情,当然有烦恼。

但是我们有烦恼和世间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多年来我所接受的佛教教育,能够指导我正确地处理问题。我们寺庙里面有丛林制度,和世间的环境可能不一样,世间人有家庭、子女的烦恼,我们不会有,我们的烦恼比较起来可能比世间人要少一点,解决起来也会容易一点。世间人的烦恼比如说孩子不听话,你打也没有用,你只能供他养大、上学,这个和前世的因果有关,我们没有这个烦恼。但是相同的地方是,烦恼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有信仰的人如果深信因果,会分析烦恼的产生是和前世的造作有关,今天就要努力去改变,当慢慢开始改变,就会变好,也就不会将它称之为烦恼。

(王源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