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琮在明朝成化年间建的三座寺院
发布时间:2024-10-28 09:58:09作者:念佛网观音山现存建筑有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建的“小南海”牌坊一座,原明代所建塔已因地震而毁,民国时期又重建为七级六面空心、高五米的砖塔,现存耸立山巅的是1991年,集资改建的三层八面高14.1米的砖混结构镇海(山)塔,还有观音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寺院建筑群。殿宇雄峙、亭阁耸立,与荡漾碧波的滇池水色山光相互辉映,融汇成为人间仙境般的滇池胜景。观音寺流传下多块精湛石刻及无数对联和美丽的传说,为这里赋予了浓厚的文化风情,如今,观音山上的观音寺在保留了原有遗存建筑群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建增建,新建寺院群落与老寺院形成的 景致,使其成为昆明又一理想的佛教胜地和遊客观光的休闲嘉境。观音山1986年公布为昆明市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山由西向东远眺,远处是漫漫五百里滇池,前边山顶上的寺院群落是观音寺,凭临海边的是相距观音寺山门约二百米的镇海塔。(图片来自网络)
1991年重建的三层八面高14.1米的砖混结构的镇海塔耸立山巅,为观音山的湖光山色凭添万般景致。(图片来自网络)
观音山镇海塔山峰一侧是“观音寺白族村”牌坊(本文所用图片除专门注明來源者,均为笔者摄)
公路经白族村牌坊直通观音山观音寺大门
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的“小南海”牌坊
老寺院区山门图一
老寺院区山门图二
老寺院区保留着皆用石块砌成的墙体,别具特色
新扩建的寺院新区——巍峩壮观的圆通宝殿
新扩建的寺院新区——雄峙于圆通宝殿右侧的钟楼
新扩建的寺院新区——雄峙于圆通宝殿左侧的鼔楼
2、观音寺的明代碑刻:
碑额:观音山观音寺
增修觀音山寺碑 住持明善 明泉 真□ 務真 元得
滇海南隅爲昆明,邑之大小,河浪里有石嘴山,高數十丈許,勢絶險峻,俯瞰其下,風波洶湧,舟楫每難扵往來。黔國上公命建觀音殿一座鎭壓扵上,民敬畏之,遂以觀音山名焉。至嘉靖辛亥嵗,悟真、明全二僧募建後殿一座。
庚申嵗重修增建伽藍殿一座,辛酉嵗明善僧又募建前殿一座,聖僧殿一座,滇諸善士王壁等輩,咸損貲鳩衆,廣購扵木石、磗瓦、釘線、灰觔等物,以共成之,復鑄佛三大尊,觀音一尊、文殊普賢二尊,千手千眼一尊,伽藍一尊,護法二尊,聖僧一尊,小佛一堂,并造佛重修,事竣立碑,請予記之,予聞夫佛家之道必稱心性,而文有神通祸福之説,以謹乎世俗,故其法傳之不衰,與儒教道教並列爲三,雖遐陬僻壤,莫不之知所崇事之焉。觀音始修行扵海岸,孤絶其道,以不殺生有大慈悲得稱菩薩,在佛中爲尤甚,而世人崇事之者亦尤甚。今諸善信崇事之際,苟得其不殺生矣乎,則好生之念興矣,苟得其大慈悲矣乎,則爲惡之心烕矣,相觀而善緃不得到大乗地位,則亦不失乎善人,諸善士勉乎哉,不特此也!諸信士既建此殿,以明善僧主之予願時,加修葺俾風雨除,而鳥鼠去,祖燈長耀,法鼔永鳴,而後可也!諸信士既給此由,以明善僧供之予願時,力穜穜俾稂莠去,而嘉禾生,居歆有資,香積無乏,而後可也,否則,非徒有,負諸善士之心,羞抑亦貽此殿,以使山門之供奉不常,此由之羞也,寕不爲佛教中之罪人矣乎!因紀本會之名,以垂之不朽,是爲記。隆庆辛未仲秋月吉旦立 金邑柳洲盧文焕述
(原碑后面部份附有信男信女名录,因价值不大,故不在此细列)笔者注:
1)、观碑体所刻碑文正文楷书工整隽秀,而碑额字体为简化字,与碑体碑文的繁写体不一致,可见碑额已不是原来的碑额,应是后来补上去的,该碑名为:“增修觀音山寺碑”,碑名下所留住持名录有五人,所刻字体要丑陋得多,且与碑中正文中的僧名有音同字不同的,笔者认为这五个落名也应是后来补刻的。
2)、立碑年代是明朝隆庆辛未年(即隆庆五年),也就是1571年;碑文中所述嘉靖辛亥岁,应是嘉靖三十年,即1551年;庚申岁与辛酉岁应是嘉靖三十九年和嘉靖四十年,即1560年和1561年;
3)、碑文中所述:命建观音殿的“黔国上公”应指的是成化十三年(寺内《修复观音寺碑记》有记载)的世袭黔国公沐琮,而不是立碑时隆庆辛未年(1571年)时任云南总兵官的世袭黔国公沐昌祚。
图片中的三块碑是保存在观音山观音寺内的古碑,居中的一块就是立于明代隆庆辛未年(1571年)的《增修观音山寺碑》,而左边一块是康熙年间立的《常住田碑记》碑,右边一块是立于宣统年间的《封山告示碑》。
于一九九一年所立之《修复观音寺碑记》记载了:“观音寺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其兴盛历史、殿堂建筑前人已备述,寺内有碑石为证。”此外该碑对新中国建立后寺庙的兴衰与多次募建修复及塑佛的情况作了记述。
二、 明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沐琮奉敕在昆明金马山修建归化寺(古寺已逝)
1、归化寺概况
昆明东郊金马山腹地曾经有一座寺庙——归化寺,是滇中名刹,该寺距古昆明城约十里,是明朝成化乙巳(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黔国公沐琮奉敕修建的。
据天启《滇志》载:“归化寺,成化间黔国公沐琮奉敕迁建。”雍正《云南通志》作“成化初,奉敕建”。按:寺原名观音寺,将圮,成化乙巳,始迁大士像于金马山,改建归化寺,有唐瑜撰碑、古庭立石(摘自《新纂云南通志》)。寺庙宽敞宏伟,林木蓊郁,有好几进佛殿。由于该寺地处古代昆明往东通京城驿道的出口,寺中建有楼亭,如若倦息其地,和风拂煦,凉爽宜人,该寺成为省府迎送官员的场所,也是文人韵士及一般百姓过往休憇的站台,其景如寺碑所述:“故凡去國離鄉、経丘陟逺者,無不停車跬足”,“莫不坐茂樹、而憇長林”,或“楹其所為、奥堂食寝”。寺院建在路旁,进寺祈祷,品茗赏茶,总会给远行之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归化寺周边曾是昆明名茶“十里香”的产地。
归化寺在康熙二十四年重修並立有巡抚王継文所撰《重修归化寺碑记》。该寺最大的正殿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燹,光绪六年(1880年)住持妙相和尚募资修复。民国初年,正殿又遭火灾被焚毁。时至今日,整座寺庙已淡然无存。建国后原寺庙遗址后又被盖成工厂车间、库房,而有的至今已被荒置。
这是归化寺的一张老照片,从老照片上看,归化寺的山门呈三开间木石牌坊式样,三个拱形门洞上方,是结构精美的三重檐歇山顶,气势非凡,山门内古木森森。如今,古寺已逝,茶花无存,只能通过归化寺及凉亭的地名,还有前人留下的诗词歌赋,去寻绎感悟昆明历史上的迎送之地曾经有过的万种情丝愁绪。图片中门楣上的横匾上书“勅賜歸化寺”仍异常醒目。(图片来自网络)
标注有归化寺位置的昆明东郊地图
如今昆明东郊金马山归化寺原所在地域是厂、库林立,原寺庙门前的通京大道已变成宽畅的“归十路”(见图片)
2、归化寺的明代碑刻
1)、成化乙巳(1485年)据载“建归化寺,有唐瑜撰碑、古庭立石。”(原碑与其碑文没能查得)
2)、现存于官渡古镇碑林博物馆的“归化寺接众堂碑记”
歸化寺接衆堂碑記(篆额)
歸化寺接衆堂碑記
歸化寺,逾城七□□者是為金馬名山,盖滇達都兼適各省之孔道也。崇禛丙子,呈鳯、呈麒、呈麟等受黔國主命扵寺之□□焕然新之,以継叔父次山公之善,故凡去國離鄉、経丘陟逺者,無不停車跬足,以及十方行脚□□来者倦息其地,亦莫不坐茂樹、而憇長林,逮乎夕陽在山,人静鴉飛,恒有饑渴,之若思寺在既□□庵,以徧趙州之意,則飽满良因,亦未可缺,然遂求所為飽者,以供往来,俾大菩薩僧至此,居□□□饑渴苦惱,乃復扵寺右起棟架,楹其所為、奥堂食寝,井爨廡藏,咸皆備焉,維時釋者如覺亦□□□畝来共成厥事,凡一年所費薪水蔬榖相與勉給,又慮給之恐不可永,更置山前田地莊□□□□□常住其子,約足一年無匱夫,亦可以久而行□,嵗庚辰告竣,以勒石,請扵□黔主許之,仍給□□□□□永久拜禁,往来葷酒,諭後人維之以善□□護法事耳,然而後人之賢否,付之後人□□□□□□者,必不忍墜,作者之意,期于不朽,并以附勒扵斯文,田畝糧税,志在碑隂。
峕
大明崇禛十三年□□□ 阮呈鳯、呈麒、呈麟、呈鲲子侄鐸 □嘉 韻揚 博□ 韻新 鉉鍹 孫珏等
住持如覺等仝損首立石
原碑后附刻纳租等内容文字,本文不赘。
笔者注:1、大明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崇祯丙子年是崇祯九年即1636年,时袭黔国公爵、征南将军印、云南总兵官为沐天波(镇滇33年1628—1661年),阮呈鳯、阮呈麒、阮呈麟为黔府标下。
2、原碑断裂两截,修补后使碑文每行都留下空白“□”字的缺憾。
现保存在官渡古镇《古碑林博物馆》而原在昆明金马山归化寺的“歸化寺接衆堂記碑”
3、附古庭善坚禅师资料
古庭善坚禅师
1) 、载于佛教网《浮山法句》之古庭善坚禅师:(文中载:“师暮年返滇,建归化禅林。”)
明古庭善坚禅师,姓丁氏,永乐甲午二月二十二日子时生于滇城南廓,其夜红光盈室异香弥户,七岁乞,出家,十岁入五华寺,礼此宗和尚为师,易名善贤,十九年复礼白岩和尚改名善坚。自是坐习不辍师异之勉持观音号。宣德二年,巡按御史张公善相谓其师曰:“此子非凡间人,三十年后当佩祖印尔!”老僧辈亦当加额,后走金陵谒无隐和尚,示万法归一话参之,忽一日看《圆觉经》,至身心俱幻处,划然自释,遂云:“离此身心,谁当其幻?”返杭州戒檀,受具足戒,正统十年,往金台参无际和尚,证明大事,和尚大喜曰:吾法自子大兴于世!赐号“古庭”,将袈裟拂子付与汝,作临济正眼先师,慧命无令断绝,珍重!珍重!
师暮年返滇,建归化禅林。以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未时,集众说偈云来,从华藏海中来,文殊、普贤去,从华藏海中去,弥勒释迦竖拂子云:古今诸佛诸祖,都在这里不来不去,咄放拂子,瞑目而逝,至今肉身如生,所著有《山云水石集》行于世。
转帖即功德: 通灵佛教网(www.tlfjw.com) 来源地址:http://www.tlfjw.com/xuefo-224458.html——出自《浮山法句》
2)、载于师范所撰《滇系》六之一人物 记古庭善坚: “善坚字古庭,昆明人,成化间落发于五华寺,随寻师访友,足跡将遍天下,自得西蜀无际祖师薪传,随处开堂说法、化导群迷。于金陵之牛首、舒州之浮山两大废刹,出力尤多。回滇后,黔国公沐氏建归化寺,请师开山相传。为肉身成道塔在法幢寺中,著有山云水石四卷,已奏请入大藏经。”
——出自师范所撰《滇系》六之一人物:
3)、又据《新纂云南通志》五 卷一百五 宗教考五 第530-531页载古庭中记述“古庭归滇之年,未见明白记载,惟归化寺为古庭所建。天启《志》曰:‘归化寺,成化间黔国公沐琮奉敕迁建。’雍正《志》作‘成化初,奉敕建’。按:寺原名观音寺,将圮,成化乙巳,始迁大士像于金马山,改建归化寺,有唐瑜撰碑、古庭立石。”查“成化乙巳”为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见下图)
三、 沐琮在成化年间在南京南郊祖堂山献花岩,由黔国家臣何氏等出面修建过具中刹规模的花岩寺一座(古寺已逝)
1、由邵磊 刘文庆所撰学术文章中得知的花岩寺
我们阅读邵磊 刘文庆所撰《云南沐氏与花岩寺——从南京花岩寺钟铭的发现谈起》一文,他们认真研究了原属南京南郊祖堂山献花岩曾有过的花岩寺遗留的文物——花岩寺钟的铭文,得出的结论:“花岩寺乃黔国公之宰何某于成化年间捐金施建而成。”该文述:“(查)《献花岩志》所载‘黔国之宰何公’捐金建花岩寺乃‘皇明成化间’事,故此黔国(公),自当为沐氏家族之嗣‘黔国公’无疑。”並依沐琮在成化年间袭黔国公爵,得出:“《献花岩志》所载捐建花岩寺之何公,为黔国公沐琮之宰(《献花岩志》中的‘黔国之宰’与钟铭中的‘黔国家臣’意实相同)无疑。”
该文还根据花岩寺列居明时南京寺庙中的中刹规模(据载其占地286.79亩),且《献花岩志.引言》中(花岩寺建成后)“请敕赐寺额曰‘花岩’”等等因素,指明建花岩寺施主身份仅为黔国家臣之流,能博此殊荣是不可想象的,并证曰:“花岩寺实应为黔国世家捐建之私寺,当无疑问。”文章还对修建花岩寺的所处历史大背景,以及黔国世家崇信佛教,且为葬于江宁献花岩毗邻的长泰北乡观音山之原(今江宁将军山)的沐氏族葬地超渡亡灵、为生者祈福等建寺原由作了信服细致的分析。
邵、刘所撰文简称《花寺》一文开头所述:花岩寺“盖覆盘据,甚得构山之宜”该语出自《献花岩志。志宫宇第五》《南京文献》本。
“花寺”一文中对花岩寺于今仅留下的文物——花岩寺铜钟的描述
“花寺”一文中对沐氏建花岩寺的原由分析
花岩寺铜钟“钟腹上、下八格内满布铭文,铭文均独立成段,合为一篇,依次分别为:
第一格‘南赡部州献花岩古刹禅寺在牛首山之东南,系唐法融禅师修行处所有,太子太傅黔国公家臣何礼进斈、何闪仲辉发心重新建造梵刹一所。本寺缺少洪钟一口,有僧玄壤、德明发心在于上新河募缘铸造已完。今将官贵、本寺主持人等开具于后,任特道兴。信官何闪、何铭、何礼、李庆、汪宝、昌永、道宣、玄月。’又,在此格左侧的双线界栏内,别有‘何成、然□、张安’三个补刻的阴文题铭。
第二格‘南京西城兵马指挥王双,副指挥申甫、何洪、王迪、张霖、义官李□,劝缘檀越杨□微。’此格内左侧有上下饰以仰覆莲的双栏牌位,内铸‘前僧录司右觉义□□、灵谷寺主持道融、祖堂幽栖禅寺主持戒勖于洞玄’等题铭。
第三格至第八格内容系新河南岸、上新河北岸等地为铸钟捐资的施主芳名,史料价值不高,兹不赘。”
——以上钟铭辨识摘自南京博物馆副研究员邵磊 刘文庆所撰《云南沐氏与花岩寺——从南京花岩寺钟铭的发现谈起》一文
2、沐氏后人在南京南郊宏(弘)觉寺与祖堂山献花岩的实地了解
现展示于牛首山弘觉寺塔左近所建之方亭内的原花岩寺铜钟图一(该照片由沐广宝、沐广飞提供)
现展示于牛首山弘觉寺塔左近所建之方亭内的原花岩寺铜钟图二(该照片由沐广宝、沐广飞提供)
原花岩寺铜钟铭文局部一(该照片由沐广宝、沐广飞提供)
原花岩寺铜钟铭文局部二及圆雕双龙交错蟠附的蒲牢形钟钮(该照片由沐广宝、沐广飞提供)
据到过祖堂山献花岩原花岩寺寺庙遗址现场的沐广宝、沐广飞等叙述:该寺庙遗址依然存在,并未被开发,仍留下原寺庙的諸如台阶、地坪、残破墙砖烂瓦等遗物。
实际据史志记载沐琮在成化年间还进行了昆明五华寺等的修葺刱建。
附沐琮简历
[明]沐琮(1449-1496)47岁,16岁(1449-1465)始镇滇30年(1465-1496),字廷芳,号益庵,又号东山居士。英曾孙。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嗣爵,镇云南。留心屯田水利,屡次平定夷人起事,将土官改为流官,以功加太子太傅。弘治九年(1496)九月卒,年四十七,赠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太师,谥武僖。沐琮在镇三十余年,为政务持大体,宽而有制,边人安之。
善草书、诗歌乐府;瑰丽可观。《开国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