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儒、道、佛于一身的圣山有何奥秘?多雨之地又为何要镇火消灾?
发布时间:2023-05-09 10:13:57作者:念佛网广西容县有一座真武阁,其二层的四根高大立柱都是悬空而立。按照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理念,中心立柱一般是建筑主体的核心支撑。真武阁二楼四根立柱全部离地的现象似乎完全违背了这种理念。那么,这四根悬空柱有没有可能像山西大同的悬空寺一样,只是为了装饰,并不承重呢?
悬空寺又名悬空阁,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最令世人称奇的是,这座重达数十吨的寺院居然是建在了恒山的悬崖峭壁上,寺下仅有的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并非主体承重柱,用手推还有轻微摇晃的现象。真正承担起悬空寺主体的是寺下插入山体的27根横梁,借助岩石的托扶,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整体的木质框架式结构。
资料显示,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承重的廊柱设计,如果真武阁二楼的这四根悬柱并非承重柱,它会不会如悬空寺的立柱一样可以轻微晃动呢?
在征得工作人员的允许后,我们试探性的推了推悬柱,但是,悬柱没有任何晃动迹象,像扎了根一样结实。如果悬柱不是承重柱为何会如此牢固?真武阁可抗台风的奥秘和这四根悬空柱有关吗?
为了进一步弄清真武阁二楼四根立柱悬空的奥秘,小哇决定从真武阁的修建原因开始查起。据史料记载,古时候这里叫容州,是个极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有一种说法是,古人在这里建造真武阁的目的是镇火驱灾。
真武阁旁边有一座小型木制方亭,其造型与真武阁一楼大厅有些相似,这里供奉着一尊雕刻精美的神像——“真武大帝”。这尊真武大帝神像是一个仿制品,体积比原来小了很多,真正的神像原本在真武阁一层的正中央。
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传说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形象威武,身长百尺,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真武大帝”是真武阁供奉的主神,其目的是镇火消灾,一楼大厅的空间就是为它留的。但是,容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平均湿度达到了80%,如此潮湿多雨的地区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火灾呢?
答案就在县城南面的都峤山上。都峤山百米高的崖壁上雕刻了一个巨大的“佛”字,金光闪闪,显然是一处佛家圣地。
实际上,都峤山是一座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的圣山,也是道教72洞天的第20洞天,山中不仅有道观,同时还建有佛家寺庙和儒家圣贤的塑像。
当地自古有一种传说,山上有五行中的火龙,人们经常会看到山顶火红一片,因此在山中建道观用来降火消灾。
在登山的途中,我们发现两侧的崖壁多以红色岩石为主,这些红色岩石主要为砾岩和砂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日落时分,驼峰状的都峤山山顶呈现出了一片通红的奇异景象。当地人说,这就是容县之“火”。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看来并不难理解,都峤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外表岩层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因而岩层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夕阳火红的余晖照射到都峤山的山体上,很容易形成一片火红的现象,因而被容县居民视为火神朱雀在作怪。
朱雀,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主宰南方,属火。由于都峤山恰巧处于容县县城正南方,属于火神朱雀所在的方位。所以每当傍晚落日,都峤山一片火红之时,百姓都以为此处着火,担心火势会蔓延到容州城里,于是修建了真武阁,供奉水神真武大帝,以镇火消灾。
在真武阁的屋顶中央,有一物形似燃烧的火球,而火球的两侧分别有一条龙首鱼身的神兽正在向火球做喷水状,与真武阁以水镇火的象征恰好吻合。
经过一番考察,我们找到了修建真武阁的原因,但是,那四根悬空立柱与火灾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它们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就在大家不知从何下手之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再次给调查指明了方向。
真武阁其中一根立柱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原来,这根柱子曾经遭遇过雷击,几乎被拦腰折断,那么大一座楼阁,如果只有几根立柱支撑的话,损坏一根肯定会影响楼体平衡,怎么可能历经雷击和10级台风而屹立不倒呢?看来,真武阁中,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明日【哇真象】,小哇继续为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