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今生出离生死之家一世永断轮回之业

发布时间:2021-07-01 10:38:46作者:念佛网

  圣道诸宗之成佛者,上根利智为本故,以声闻、菩萨为机。然世已末法,人皆恶机,与其苦学难修之圣道诸宗,不如速念易行之弥陀名号,今生出离生死之家,一世永断轮回之业。

  “圣道诸宗”就是指念南无阿弥陀佛、修学净土法门以外的其它宗派。圣道门与净土门,难行道与易行道,正行与杂行,这都是净土祖师所分判的。

  “圣道诸宗之成佛者,上根利智为本故”,圣道门的修行皆经由三大阿僧祇劫的断惑证真,这对根性很猛利的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根性很下劣的人来说很困难,因为圣道门的修学以声闻、缘觉、菩萨根性的众生为主,诸位!你我是这种根性的众生吗?刚才大家虔诚在佛殿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在念佛的时候,有没有在打妄想、起妄念?有!你我大家都是凡夫,一定会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

  所以,圣道门要成就,时间比较长久,对凡夫而言确实比较困难,因为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大多数是烦恼的众生,如《观经》所说的,未来世众生,是被烦恼贼之所害的众生。《悲华经》经文说: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这段《悲华经》的经文,说出娑婆世界众生,是被十方诸佛世界所摈弃,为什么?因为烦恼恶业很重。十方诸佛世界诸佛如来不是不慈悲,但是十方诸佛的净土,要往生,条件比较高,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要往生,条件就比较低。就像世间的大学,我们要去某一间大学、某一个科系读书,一定要考到他所要求的分数,考中了才能够进去读。念南无阿弥陀佛,要进入西方大学的条件很低,你只要念佛,“乃至十声”的称念,阿弥陀佛就绝对带你回西方大学。阿弥陀佛是西方大学的校长,观世音菩萨是教务主任,大势至菩萨是训导主任,诸位你我都是学生。西方大学只要你报名就中了,你要不要?报什么人的名字?报阿弥陀佛的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时,已经是末法时代了,这是事实!人,是恶机。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都是烦恼很重的人,不但《悲华经》如此说,《地藏经》也是如此说。《地藏经》的经文,大家应该很熟了,“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对已经是在末法时代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而言,法然上人就鼓励我们:

  “与其苦学难修之圣道诸宗,不如速念易行之弥陀名号”,在这里,法然上人怎么会鼓励我们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怎么不鼓励我们修圣道法门?祖师用意非常的悲愍,因为末法时代烦恼恶机,要修诸圣道法门断惑证真,很困难;念南无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很容易,所以祖师为了要使我们决定能够解脱生死,成就菩提,鼓励我们修我们修得成的法门。不是说圣道法门比较不好,净土法门就比较好,不是这个意思。法没有问题,机才有问题。

  法和机一定要相契相应。时是什么时候,机是什么样的众生,教是什么样的法,一定要相契相应。不要说佛法,说世间法。世间法水果要成熟,有一定的时节。我们如果到市场买水果,这水果现在不是生产时节,不是生产时节的水果,我们把它买回来吃比较不甜,对不对?若是生产期的水果,不但比较甜而且也比较便宜。诸位!光是吃水果,就要符合时令。修学佛法也要符合时期。

  现在是末法时代,要修什么法门?听释迦佛祖的开示!释迦佛祖在《大集月藏经》跟我们说:“末法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世尊在《大集月藏经》教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念佛。法然上人被当时教界佛弟子称为“智慧第一法然师”,他也教我念佛。既然世尊与祖师都教我们念佛,我们当然要念佛,因为我们是烦恼的恶机,这时候是末法时代,所以净土法门,是我们修学可以成就的法门,当然我们修我们能成就的法门。

  “今生出离生死之家,一世永断轮回之业”,我们应该要好好遵照法然上人的开示实行,今生出离生死之家,不用再在六道里面轮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出离生死之家,永断轮回之业。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就是以口业称念六字果号,意业乘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我们身业礼拜阿弥陀佛的圣像,口业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意业忆想阿弥陀佛的本愿,三业与六字果号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相契相应,这样是专修,契入第十八愿。杂修契入第十九愿。

  所以,我们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要修持什么样的经教,一定要清楚。譬如我们得什么样的病,要用什么药来治疗,要清楚。如果有身苦病痛,一定是看医生。经医生诊断,如果中医就望、闻、问、切,如果西医,就帮要先经过检查,甚至作生化检验。了解病因在那里,然后再开药。

  念南无阿弥陀佛,千稳万当的往生极乐世界成就菩提,世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你不会?世尊一代时教所说的经教,哪一部经教你不会?在娑婆因地要叫我们读《金刚经》,修持禅宗,放下、开悟,你我要做得到,确实有所困难。当然诸位当中,也许有佛菩萨来示现的,也许你的根性很猛利,如果你是属于这种上等根性的人,看到《金刚经》,读到《六祖坛经》,读《心经》,你就能开悟,能断烦恼证菩提,刚才师父说的那些道理,你都可以不用听,你也不一定要念佛。你如果是属于这种根性的人,大概也不用回来本愿山弥陀讲堂听师父讲经了,我根性都比你还要下劣了,你还听我讲经?你能一闻千悟,不一定要修净土法门,好好参禅就可以了。问题是你是这种根性吗?各人的根性不同,有的人是,有的人不是。师父个人老实跟大家承认,我不是那种根性的众生,要叫我参禅,一参下去,没坐多久就开始打瞌睡了,因为有时候很累。我看有的老菩萨在念佛,在那里念没有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瞌睡相了)

  所以,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有的人根性很猛利,听到佛法非常勇猛精进修学,有的听到佛陀的真理,“啊……念什么佛、诵什么经,赚钱比较好啦。”无法接受。有的人就是这样。能够在三宝门中学佛,有的人对大乘的教法很有兴趣,有的人就很喜欢修学小乘的教法,众生的根性差别很大。

  所以,这一段话,法然上人实在是悲愍我们这种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知道我们这种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要能够决定解脱,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为末代之我等所发之愿,利益今时”,利益末法时代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所以机与时、与教,要相契相应。法然上人说,如果依阿弥陀佛本愿而念佛,“决定往生”。祖师是非常悲愍我们生死轮回之苦,所以才会如此殷切劝勉我们,根据阿弥陀佛的本愿而修学。

  勿虑我身是女人有漏之体,莫思我身是烦恼恶业之身;本来阿弥陀佛乃为救度被三世诸佛、十方如来所舍弃之我等罪恶深重众生,遇此誓愿,深思往生无疑,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善人、恶人、男子、女人,十人者十人往生,百人者百人往生。

  “勿虑我身是女人有漏之体”,不要顾虑是女人而认为要往生成佛很困难,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在这里举出女人代表三界六道的凡夫众生。女人之身是有漏之体,这个“漏”是烦恼的意思。三界六道的所有众生都有烦恼,就是因为见思烦恼未断,所以才会生生世世沉沦在三界六道之中。所以,任何一个在三界六道的凡夫众生,不要顾虑自己是一个烦恼很重的人,只要念佛,因为阿弥陀佛原本就为三界六道的凡夫众生,誓言名号绝对的救度。尤其是女人,更不用顾虑自己是一个有漏之人,而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为什么?阿弥陀佛不但发第十八愿,誓言救度十方众生,包括女人,还发第三十五愿誓言救度十方女人,你看为了要救十方女人,阿弥陀佛就特别为十方女人发这两条愿,为什么?因为女人的烦恼很重。阿弥陀佛知道女人烦恼很重的事实,也知道女人有这种自卑的心态,因此誓言以名号绝对的救度。

  “莫思我身是烦恼恶业之身”,不要怀疑:我是一个烦恼恶业的人,哪有可能念佛就能往生?

  “勿虑我身是女人有漏之体,莫思我身是烦恼恶业之身”,这两句话,法然上人教我们不要顾虑、不要怀疑,不要顾虑我是一个女人之身,不要怀疑我是一个烦恼很重的人,只要你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绝对救度你,因为阿弥陀佛发愿,要以名号救度的对象,就是以烦恼恶业的人为先,以有漏之体的人为先。所以我们既然是阿弥陀佛发愿要以名号救度的主要对像,那么我们更不可自暴自弃,看轻自己,更要好好念佛,这样才能契合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们的愿心。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怀疑、不要顾虑。

  法然上人这两句话,其实是传承自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的思想。机法二种深信第二决定深信法,善导大师跟我们说:“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阿弥陀佛要用四十八愿救度十方每一位众生。十方每一个众生,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呢?“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只要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就“定得往生”。“定”是肯定的话,“定”是一定的话,“定”是必定的话,善导大师的用语,与释迦世尊的用语,都非常肯定,不会模拟两可。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是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不要怀疑、不要顾虑,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念佛一定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非常简单、明了:乘佛的愿力,念佛一定往生极乐报土。“凡夫入报论”,是善导大师对念佛往生的主张。善导大师的主张,是他独创的吗?不是!善导大师的“凡夫入报论”,传承自道绰禅师,道绰禅师传承自昙鸾大师,祖师代代相传,而且传承自佛经佛祖的教示。善导大师的开示,特别值得我们众生信用,为什么?善导大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青年二十五岁时,就念佛证悟三昧,这实在很不容易。诸位!你我念佛一辈子,几十年了,要念佛念到证悟三昧,我看有所困难。善导大师在二十五岁青年就能够证悟念佛三昧,这如果不是佛菩萨来示现的,怎么有办法?

  所以,善导大师、法然上人的开示,彰显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确实是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解脱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