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是教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发布时间:2020-04-28 09:20:46作者:念佛网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于菩提树下入甚深禅定,睹明星而悟道,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世尊。世尊悲悯众生苦,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度化五比丘,建立了最初的僧团,也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弘法历程。
随着僧团队伍的扩大,不同种族、年龄、阅历、性格、习气的弟子们不断加入进来。在僧团中,出现了一些僧人恶习不改、威仪失检的情况,六群比丘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不仅障碍了自身修行,而且影响到僧团的清净、庄严与和谐。所以,为了僧团的纯洁和清净庄严,佛陀开始制定戒律,作为僧团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圆成了佛陀制戒的缘起。后来戒律得到继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菩萨戒、居士戒等具足的佛教戒律体系。
公元前486年,已度化无量众生,年逾八十高龄的世尊带领僧团,来到拘尸那罗,安详、平静地吉祥卧于梭罗树林间,即将进入大般涅槃。临入灭前,世尊为僧团开示:“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波罗提木叉意译为随顺解脱、正顺解脱、处处解脱、保得解脱等,亦称“戒本”,意为解脱烦恼的必由之路。以戒为师,这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
佛入涅槃后,为使正法相续,摩诃迦叶尊者召集五百大阿罗汉,在王舍城外七叶窟中,由“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诵出佛经,由“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尊者诵出戒律,由“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诵出论藏。再经五百罗汉听闻,全部认可后,便确定下来。这是佛陀教法的第一次结集,其中以戒律为主的律藏,成为佛陀教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佛教传入我国,逐渐演化发展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其中律宗又称南山律宗,为隋唐时期道宣律师所开创。道宣律师于终南山潜心专研律学,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后被称为 “南山五大部”。道宣律师集律宗之大成,使律学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部份,在佛教史上大放异彩。至今,世界汉传佛教共尊南山律宗,以南山五大部为依止,出家戒律仍以《四分律》为圭臬。
一百多年之后,另一位伟大的僧人百丈怀海禅师,在江西百丈山率领僧团,农禅并举。他身体力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了僧团新的修行生活仪轨——《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以保证禅宗的繁盛和发展。《百丈清规》问世以来,千余年间虽经删修,但历代汉传佛教寺院始终以此为蓝本,作为寺院基本法规和僧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
南山律与《百丈清规》是佛陀的戒法律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典范,而遵守戒规,“不破尸罗,不犯规则”也成为中国佛教僧人世代传承、必须遵守的优良传统。道宣律师以后的历代祖师大德,远至鉴真、元照、古心、莲池、藕益、见月,近至虚云、弘一、印光、谛闲、太虚,均持戒精严,堪为人天师表。正是因为这些持戒如护眼目的佛教僧人,千余年来,佛教虽历经磨难,依然昌盛不衰。佛教寺院依然梵呗经声缭绕,佛陀的教法亦藉由这些如法如律的僧人,以言传身教而薪火相传。
而今欣逢盛世,社会和谐,政治昌明,文化繁荣,中国佛教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物质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佛教的修行人亦面临着更多的干扰和诱惑。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个别僧人违背戒律的情况,还出现了一些假冒佛教僧人,以种种名义化缘骗钱的行为,严重玷污了佛教及佛教僧人的形象,也造成了社会对佛教及僧人的误解。有鉴于此,所以,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中国佛教寺院及僧人,依教奉行,以戒为师,严净毗尼,变得尤为重要。持戒精严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完善僧格,而且是寺院乃至中国佛教的道风建设、树立佛教形象和关系到佛教的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从落实宗教政策到逐步恢复生机,中国佛教获得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中国佛教协会尤其重视佛教寺院传戒规范与道风建设。八十年代初期,为制约、消除当时佛教寺院滥收滥传弟子的混乱现象,1984年4月20日,中国佛教协会公布了经四届二次理事会通过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的《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同时还公布了戒牒样本;1994年7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颁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至1997年1月16日,中国佛教协会暨福建莆田广化寺联合在该寺举行为期108天的规范传戒;2011年9月22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通过《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佛教传戒管理已经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审批、统一管理、统一戒牒。1987年至2014年,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先后传授三坛大戒200多次,共有85982人受戒。佛教僧尼队伍逐渐壮大,整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在道风建设方面,从抓僧才队伍建设入手,培养寺院管理人才。上至中国佛学院,下至寺院执事人员培训班,均以培训学僧爱国爱教、传承佛教优良传统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信为本、以戒为师,要求自觉遵守佛教清规戒律和传统规制,做到学修一体、解行相应。并以建设清净和合的高素质僧团,遵循丛林规制,虔诚上殿、过堂、诵戒等,以如法如律的丛林宗教生活为常态。2013年全国佛教界开展“教风年”和谐寺院创建活动,佛教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许多寺院出现了比道风、比学风、比持戒、比修行的新气象。
今天,我们追本溯源,回顾两千多年来佛教戒律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铭记佛教戒律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佛教兴旺发达乃至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抚今思昔,我们更加感念世尊制戒、祖师修律立规的恩德,敬仰历代先贤大德们严净毗尼、弘范三界的高风亮节。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度重温世尊关于持戒的珍贵教言:“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