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举眼向上

发布时间:2021-03-05 10:43:53作者:念佛网

  举眼向上

  如瑞法师

  法句经·婆罗门品: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无家无欲者,是谓婆罗门。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 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为家,走到哪里,安在哪里。

  如果一个修行者时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就不利于我们的道业。混,就是不谈论道业了。昨天有人说:很奇怪,有一个出家人,在我们寺里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离寺庙不远的俗人家住了七天。当然,不是说完全不到俗家。但是,真正的一个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还不够的时候, 和世俗人混杂在一起,会对道业有影响的。就象清凉国师,他发愿胁不着白衣之床的。

  不与僧相杂呢?就是出家以后,要举眼向上,向圣贤之人看齐。所以,老法师在世时说,"争当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说,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进于道业,那才与他相处。如果在一起,谈论国论、男论、女论、贼论,这是出家人不应该作的。出家无欲。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确实要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

  看到人命无常,真正的心里很着急。一个出家人,舍弃父母,世间的种种的事业等等,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脱死,要能够成佛度众生。我们已得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间的一切,在道业上是很难增进的。

  当我们还不会修的时候,我们多在法义上深入,不管上什么课, 学哪一科,一定要组织大家讨论,从讨论中互相启发。毕竟,我出家这么多年,是这样走过来。前几天,有几位出家众特别喜欢戒律。这是出家人的本分,尤其现在也都在号召。但是他们就觉得,看了以后,好象都看明白了,但是,就是觉得生不起来觉受,触动不了自己的内心。我就告诉他们:无论学哪一科,为什么都要有师父呢?他会有一种,就象我们说传承也好,加持也好,他会产生一股推动我们向上的力量。因此,我们各个部的负责人、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

\

  真正的出家了,我们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缘于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过来的,烦恼必须都要断,先粗后细。大德才告诉我们,解其佛觉,行以次第,我们学的时候,可以生起来,佛的觉悟,但是行时,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励小众,你不要看每天这样忙啊,忙啊,无形当中消了我们很多的业。有位小同学说,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够,今年生起信心来了。我说,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为大众服务中,让自己的业障消了,这就是得到加持,所以,你觉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来了。不管比丘尼师父也好,小众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实际训练的人,以后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所以说,每天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我们反省,都可以让我们觉悟。

  我们无论在学、修、做,都应该有一颗欢喜的心。 当你用一颗欢喜的心来接受一切时,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们修道的资粮。我觉得,真正的能够从点点滴滴当中去反省,、觉悟,那我们终究一定会到佛的大彻大悟的,这也是我个人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

  昨天中午,接待居士,他们的小孩子,打电脑,在屋里几年了都不出来,他说没有办法改变。这也给我们一些深思,为什么他会钻到里面几年都不出来,因为他进去了那种虚拟的世界。我们怎样把他从那个虚拟的虚幻的当中喊出来?实在也是我们反省的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怎样作等等,虽然他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佛陀的教育就包括了这一部分。

  从晋朝的净签比丘尼,她的成就是空中来一位女子,手拿着五色的莲花,她一伸手,然后搭上就走了,来的那是谁?来的就是空行母,因为有学密的给他们讲。你真正的成就,什么都不生什么都成就了,而且又谈到很多能量守衡定律种种,实际完全都可以拿佛法来解释,所以说,佛法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哲学,实在需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体验。如果,你真正的能在佛法当中开智慧,世间很多的东西,你一接触就能懂,不需要人为的去怎么样,所以说,年轻人们,好好的珍惜你年轻的时光,当努力时则努力,不要辜负佛陀对我们的期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