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修道不是为了变得强悍

发布时间:2020-04-26 15:11:31作者:念佛网

修道不是为了变得强悍

  在网络上跟一个朋友聊天,本来是用轻松到近乎诙谐的方式交流,但对方偶尔冒出一两句话,让沟通变得困难。最后,她的头像黑下去了,我猜想是因为我把话说得太直白了。

  我用了“强悍”这个字眼来表达她给我的感受。然后她问:“你喜欢柔弱型的?”我说:“不是,只是不喜欢强悍,那样会让人敬而远之。”她却回我:“这很正常啊,因为以前你没有碰到比你强的,现在就不习惯了,以后会习惯的,而且你也会变强悍的。”这样的回答真够强悍的。

  我想象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虎妞”或“凤辣子”,双手叉腰站在人群里嬉笑怒骂的样子,于我真是个骨灰级的冷笑话。作为一名地道凡夫,选择修道不是为了变得强悍,而是变得强大。我们的目标是见贤思齐。

  该不会有人傻到用“强悍”去形容圣贤吧。佛陀是什么样子的呢?如同经中记载,垢净智满的大觉者佛陀,在日常行仪上平凡得与一般僧众毫无区别。快到用斋的时候,他就像所有普通沙门一样,端着钵到城里去乞食,然后用斋、洗足、坐下来为大众讲经。你会觉得这样的佛陀适合做朋友,做老师,他亲切和蔼,有威仪却没架子,他从来不居高临下,不装腔作势,更不显摆自己多有能耐。在途中与提婆达多相遇时,他还会温和地退让一边,微笑地看着提婆达多趾高气扬地走过。即便是面对来挑衅他的外道,佛陀也从来不会用“强悍”去征服对方,佛陀有时什么也不说,有时会用善巧方便去引导。世尊的方法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慈悲”与“智慧”,这是强者的特质。

  让我们看看强悍与强大的区别在哪里。通俗地讲,内心强大的人肯定具备真才实学,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底蕴。他懂得克己复礼、谦冲自牧,眉眼之间常有和气,敏于事而慎于言。内心强大的人,也不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与气度。

  而强悍之人并不一定拥有真正的本事,哪怕是真有点天才,多半也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恃才傲物、刚愎自用之流,一开口便咄咄逼人、疾言厉色,习惯了目空一切、得理不饶人。过分的强势却缺乏谦虚的美德,所以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

  内心强大的人,他首先摆平了自我,唯有“无我”能容一切且不为境所转,做得最好却放得最低;而强悍是我执的表现,他试图通过外在形式来彰显自我、维护自我,以此获取认可。自我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而不知道那个让他苦苦保护的自我只是虚幻的影子。

  在佛教,无论是低眉的菩萨,还是怒目的金刚,他们要表达的本意无非都是因材施教,让众生得度的慈悲而已。如果没有慈悲,怒目只能代表瞋恨和愚痴。当然,“强悍”也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当我们用它形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精神时,强悍便是种赞美。语言文字只是种工具与游戏。

  最后,分享一下。寺院大殿外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警策语,只有寥寥数语:这个世上有四种人:一、没能力,有脾气;二、没能力,没脾气;三、有能力,有脾气;四、有能力,没脾气。师父每每让弟子们对号入座。

  有一次,一位朋友过来看我,见到这个,便对我说:“我是第一种人,没能力但有脾气。”我听了便准备夸他挺谦虚,没想到他接下来还有话:“唉,这辈子虽然没能力,但要连脾气都没了,岂不太窝囊了。”让我瞬间哑口无言,好强悍的逻辑!(摘自《净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