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净慧法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灾祸频传依佛教义理应如何认知呢?

发布时间:2022-11-21 09:34:08作者:念佛网

  第一百零三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灾祸频传,是因为‘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吗?佛法中有这样的说法吗?”依佛教义理应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此警句,虽出自儒士之口,却充满了儒释道文化内涵。之所以古今传颂,经久不衰,其义关系到正心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伦常,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乖舛,为用乖巧心机,做出忤逆、颠倒、错位、违背、否定伦常的事项。伦常乖舛,若正常的伦理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各种祸端,伦常难以维系,或分崩离析,及名存实亡,而不复存在,即立见消亡。当今时代,传统文化遭受破坏,唯物金钱观念至上等;加之空巢老人难见子,有情难相亲;独生子女无长幼,有留守无序;牛郎织女多难聚,有缘易离别;买官卖官同名利,多益少见义;相互利用深城府,有谁真诚信。故有人心浮躁动态,同时出现人间百态。

  在佛法中,《金光明经》有镇国护家法宝,显父慈子孝,母子连心;兄宽弟忍,长尊幼敬;夫有夫纲,妇守妇德;君以德立,臣守清廉;朋以义聚,珍惜友情。讲究伦理顺序,恪守慈孝纲常;担当长兄责任,自尽幼弟义务;夫妇相敬互爱,内外家道分明;君臣大义为先,尽忠报国为民;朋友互补长短,共同兴趣为欢;皆为不可造次,秩序道法自然。故《了凡四训》禅语对话有,“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当今时代,应从自我开始,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精英平士,无论南北地域,无论肤色民族,都可启于当下,修自我的福德,惜自我的善缘,过去善业现在受,现在善业未来受。一定会幸福安康,昌盛文明;否则,福过其寿,则难长久。

  德不配位,为所具德行与所具福报不相匹配,或所具德行与所居权位不相匹配,福过其德,位过其德,发生乏德了福、德位错乱的现象。由于德行不足,导致作为不正,其心自然有伪,知见必然生邪,必有灾祸相随;故而过度消靡生活,难守清正节操,言行失当不善,现世报应速达。当今时代,有夫妇可共患难而不可同享福,年轻才俊有为却英年早逝,达官显贵权重而祸事连连,稍有富足生活却横生事端,皆为德行不符合万有规律,德薄不能荷载重物。更有为了发财不守法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享口福不顾身体,为足欲望不守名节等,什么钱都敢花,什么事都敢干,什么物都敢吃,什么脸都敢丢,近乎疯狂程度,不惜一切代价。结果感召天时不正,地利失常,人心不古,天灾人祸不断;现实可见一斑,无不触目惊心。

  在佛法中,《金光明经》有提倡勤俭,暴殓天物有过了福;策令利民,损害众益有罪失德;还有君失德而臣不忠,父不善而子不孝,夫奸诈而妇不贤,朋相欺而友不诚;乃至邪心、邪命、邪语、邪业、邪淫、邪见等。感召善神远离世间,恶神相继亲临降灾;地震、战乱、瘟疫、恶疾、大火、饥荒等频频出现;龙神行风不正、行雨不时,造成雾霾、狂风、旱涝、洪水、冰雹、雷电等自然灾害,环境遭到破坏,财物受到虚耗。皆为德不配位、人天互损所致,皆为人心不善、恶业报应所得。当今时代,有善人圣行福地,佛法多、僧众多、信众多、梵音多、孝子多、善行多等,各处有灾而此不见灾,周边有祸而此不为祸,风调雨顺,物茂粮丰,人心安稳,盛世繁荣。皆为福德相符、善业报应所致,皆为德位相合、人天互益所得。2016/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