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居士日常如何修行

发布时间:2020-05-15 14:25:03作者:念佛网

  今天给大家说说我们日常修行应当怎样做。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俗的尘累,全部身心投入修学佛法之中。所以在家修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事缘多,所以牵挂多障碍多,烦恼也比较多,清净下来比较困难,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我们有了佛法,就能够历缘修止,经历这些事缘,来修我们的禅定。止,就是禅定,就是把我们的无明妄想歇息下来,降伏其心。历缘修止,经历这些事缘,善的、恶的、罪的、福的、逆的、顺的,有事无事,我们都能用佛法发起心上的智慧。心上有了智慧,智慧属于光明性,就能照了这一切事物,如幻如化,就像水中月镜中像似的,当体即空,无我我所。所以我们就能够对这一切所经历的事情,不妄想执着,心无所住著。好事现前了也莫作好想,因为事情本来不可得,好事也不可得。如果作好想了,就该起贪心了,就能唆发我们的妄情,希望这种好事现前,保留下来别失掉,这就是生死,就是罪业,就是痛苦。不好的事情现前了,我们了达本空,无我我所,也不作坏想。作坏想了,就会唆发我们的嗔恨烦恼,发起危害,这也是罪业,也是生死,也是痛苦。好坏本平等,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果能这样天长日久地观照,正念观察,那么这一切事情就会过而不留,我们的心就会清净本然,四大调适,气血周运,精神提高,智慧增长,内心欢喜,我们就能达到出苦得乐的愿望和目的。

  我们在座的都是三皈五戒在家修行的居士。士,是个清雅之称,清净雅致之称,就是说,我们要断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五种粗重的过恶,使身口意三业具足佛门弟子的威仪,不犯这五种粗重过恶,所以是清净雅致之称。在家修行之士就叫清净士。要想身心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必须很好地循规蹈矩,把我们的想、说、做纳入三皈五戒的规范。三皈五戒看来很平常,其实并不平常,因为它是无上菩提的阶基,台阶和基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是根本戒。不管大乘戒,小乘戒都以这四种戒为根本。对于三皈五戒来说,也是十人九犯,不同程度地违犯。比如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名正言顺的佛门弟子,那就要常念三宝的功德,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思议。可是我们是不是在一切时间和处所,都念佛、念法、念僧了呢,基本上,大多数达不到,还要想念世间的声色货利,是非长短,斗乱危害的事情,并不能真正达到念佛、念法、念僧,发起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整个身口意,在一切时处,还是在造作生死之业。我们反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心,时刻没离开憎爱这两种恶性的造作。憎、爱这两种妄心在我们心中交替进行。一会儿贪著,一会儿嗔恨,始终是没离开这两种妄心,所以不能离开生死惑业。我们怎样才能脱离呢?我们得念佛、念法、念僧,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停地念,修行的心不能间断,间断了嘛,我们的生死习气有一种生死的习惯势力,它自动就要发起现行,嗔恨、烦恼、贪著、斗乱、危害,所以我们心就得转念佛法,念佛就能灭罪增福,念法就是把佛法转入心中,才能摧碾我们心上的贪、嗔、痴等惑业,才能降伏其心,开发智慧之性。念僧就是念诸大菩萨名号。

  很好地守持五戒。就拿杀生来说,也是不同程度的违犯。真正做到纤毫无犯,那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不杀鸡、鸭、鹅、狗,但是苍蝇、蚊子有时还危害,虽然不主动发心去危害众生,但是主观意识呢,由于我们不能时刻地防范,有时也避免不了杀生的因缘,所以是不容易的。包括偷盗,非理而取,有意无意地占便宜,不该得的就得到了,这都是违犯。性质是共同的。三皈五戒想真正实行起来,作一个合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和佛法相应,有佛法气氛,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应当提高认识,使自己再提高一步,做一个很好的在家修行之士。

  因为我们事缘多,每天早晨起来,洗漱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想到佛、法、僧三宝,第一件事就是恭敬、礼拜、赞叹诸佛菩萨,早上第一件事要随净业因缘,不要随染污因缘。首先到佛堂恭恭敬敬地点上三支香,这香是属于供养,和瓜果、蔬菜、饮食、衣物一样,是供养诸佛菩萨的。因为我们是佛门弟子,为了表达对诸佛菩萨的孝敬之意,所以每天要供养诸佛菩萨。供养诸佛菩萨功德无量,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福田。像农民似的,春天种地,秋天收获果实,我们供养诸佛菩萨,也是在佛的三宝地,在佛的福田上种下善根,将来能够出苦得乐,所以每天都要供养诸佛菩萨。恭恭敬敬的把万缘放下,一心的,心不它缘。这个时候,家务、工作,一切都要停下来,此时此刻,我就是礼拜、供养、赞叹佛。比如说六点开始,万缘放下。诚则灵,诚就是一心,不杂它念,必须一心,心里想念诸佛菩萨。把香点燃,恭恭敬敬,横平竖直,身摄则心摄,心摄则身摄,把我们身口意、想说做,都摄受在佛法因缘上,摄受在礼拜、供养、赞叹诸佛菩萨这一大事因缘上。点完香以后,恭恭敬敬地把香供养给诸佛菩萨。我们在插香时,香要横平竖直,这个福田才能真正种在三宝地,如果香插的歪歪斜斜,东倒西歪,高低不平,这说明我们心没摄,没一心供养诸佛菩萨,必须三业相应,心不离诸佛菩萨,恭敬心就是菩提心。心摄则身摄,我们给佛上香,表达对佛的孝敬之意。心上虽然是这样,但无所表示,所以用香来表示。香是物质供养,通过这种物质来表心表法,表示我们的诚敬孝顺。把香上好以后,恭恭敬敬顶礼三拜,一心观想诸佛菩萨庄严相好,心不它缘,这就是三业相应了,心观想诸佛菩萨,口赞叹诸佛菩萨,身体拜诸佛菩萨,身口意三业全部摄受在礼拜、恭敬、赞叹诸佛菩萨的这一净业因缘上。这样,三业相应,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漫不经心,身体礼拜,口里说,心里胡思乱想,心想它缘,那就不行了,反而是轻慢,夹杂罪业。同样是礼拜,如果相应了就得不可思议的功德;不相应了,反而起罪业因缘。就像盖大楼似的,如果按照设计方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监督检查,这样工程质量就好,一举成功,就能得一栋楼的受用。如果不是这样,不但白费工时,而且白费钱财。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成功的一方面,也有它失败的一方面,我们不作则已,做呢,就得一举成功。

  然后按照我们规定,每天进行功课。在家居士的功课,二时课诵,早晚功课,都是历代祖师大德,在三藏十二部教典里面选择的有代表性的经咒、佛号。早上,像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晚上是弥陀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为什么要诵咒呢?因为诵咒对内对治习气,对外降伏魔怨。一心诵咒,就能够对治我们的妄想习气,降伏其心;对外能降服魔怨,一切天魔、鬼神、冤亲债主,都能降伏,能使我们心开意解,得成无上觉道。只要我们一心诵,不用解意,就能达到心开意解,得成无上觉道的愿望和目的。所以我们早晨要诵咒。咒是总持,梵语叫陀罗尼,总一切法,持一切意,持善不失,持恶不起。只要我们一心诵咒,就能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咒,不管是哪部经,佛显说以后,然后说密咒,咒是密诠,所以咒都是平等的,诵楞严咒等于诵大悲咒,诵大悲咒也等于诵十小咒,不在多少,在于诚则灵,诚就是一心,还有一字咒,有六字大明咒,我们诵哪个咒相应就诵哪个咒。就像吃饭似的,有的人吃馒头能吃饱,那就吃馒头,有的人不愿吃馒头,吃饭能吃饱,那就吃饭,愿望和目的是一个,都是为了解除饥饿就行了。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分别。

  要一心诵咒,降伏魔怨,我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这个。然后要供养诸佛菩萨,每天买点新鲜供品,蔬菜瓜果,如果经济不富裕,买一个两个果都可以,但是每天供养佛的心不能间断。每天都要换新供,天天如此,尽此一生,乃至尽未来际。"十大愿王"里不说吗,要供养诸佛,不能间断。如果我们经济困难,买不起瓜果,每天做好素的饭菜以后,用小碗盛出一碗,供在佛前,也表达我们的孝敬之意,天天如此,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吃剩的,残汤剩饭,或者瓜果,自己先吃了,把剩下的供给佛,这就不行了。《地藏经》说:米泔菜叶,不弃于地,自未饮食,先供佛僧。先供养诸佛菩萨,盛出一碗,然后自己再吃,这也可以。

  我们把修学佛法,恭敬礼拜诸佛菩萨,作为每天工作、学习、生活的重心、压倒一切的重心,就是重法,就是佛法在我们心中是第一位的,这也表示再没有比佛法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我们供养了诸佛菩萨,恭敬礼拜赞叹了诸佛菩萨,又诵了神咒,即被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一心向佛,我们的心就清净了,就和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了,中间没有妄想隔碍了,有感即应,诸佛菩萨就有求必应,就能护念我们,使我们生死习气不会发起现行,天魔鬼神、天灾人祸、都会消除。

  但只是早晨起来礼拜供养、赞叹诸佛菩萨,够不够呢?不够。白天虽然不能专门修行,但是心里不能离开诸佛菩萨,心里有佛即是佛在。无论什么时间,或者走在天涯海角,做什么事情,心里都要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这样我们就有了主意,就能自作主张。因为我们心是主宰,我们心离开阿弥陀佛,离开观世音菩萨,那么佛也没有办法,就像小孩似的,你告诉他别往泥坑里走,他偏往泥坑里走,大人也没有办法。因为你的心不能代替他的心,佛只能把成佛的办法告诉我们,但是我们不觉悟,不实行,佛也没有办法,那就等我们妄想消除以后,再去施行。所以我们要躬行实践。修行是个辛苦的事,诵经、坐禅、拜佛,是辛苦的事,但是先苦后乐。辛苦一时能够得到永久的安乐,所以不要怕辛苦,如果我们不去礼拜供养赞叹诸佛菩萨,我们的无明妄想就要发起现行,贼就会惑乱,令我们身心坐卧不安,痛苦烦恼。所以我们白天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都要念阿弥陀佛。这样能够灭罪增福。我们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了,心里能提起正念,能够念佛、念法,把佛法转入心中,我们就会发起心上的智慧之性,心上愚痴暗昧之性就会彻底灭除。所以我们白天在经历这一切,善恶、顺逆、罪福的事缘过程中,我们就不会迷闷,用世间话说,就会头脑清楚,就不会失去理智,心上就有智慧之性。不妄想执着这一切事情,心无所住著,现前了就和没现前一样,没现前也和现前一样;有事和无事一样,无事和有事一样,本来平等,心里清净本然。我们心就是个道场,道场在心上,就像道路一样,道以能通为义,从此到彼,车水马龙,在上面运行,给人们造成不可思议的世间利益,没有道不行,道路在我们生活当中是最重要的了,但是道路在每刹那的时间里,在每个位置上,必须是空的,道路的体是空的,这个道不是男女老少,也不是车水马龙,也不是粪土,也不是黄金,道路本身是清净本然的,没有一物,所以车水马龙才能在上面运行,畅通无阻,发起利益。我们心也是这样,每天要经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了达本空,过而不留。佛在《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在最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就像做梦本来是假的,梦中幻想泡影更是虚妄不实。世间的事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使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有了智慧之眼,以佛的智慧眼去观察世间,如太清虚空,本无所有。这样我们就能度过难关,走过生死险道。五浊恶世是个生死险道,就像杂技团走钢丝似的,必须掌握重心。谁来掌握?心来掌握。心掌握好重心,就不偏不倚,就能顺利地走过而不坠落下来。我们在世间生活,这一生,每刹那都是很难度过的,所以我们有了佛法,就能走过生死险道。

  不能离开佛法。佛在《华严经》中说:"宁受地狱苦,不离于如来。"我们宁愿受地狱的刀山火海之苦,心里也不能离开如来,不能离开佛法。离开佛法,那就沉沦苦海,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了,没有出离之日。所以修行不是我们早上礼拜、供养、赞叹诸佛,心清净了,离开佛堂了种种牵挂障碍又上来了,这不行,还是熏习生死。心里还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忍。忍辱波罗密。忍是心里认可、容忍,忍受而不违逆。好的事情现前了,了达本空,认可于心,容忍,忍耐,怎么忍耐呢?不作好想不贪著它,它来就来,不来就拉倒;坏的事情现前了也要忍,也不作坏想也不嗔恨,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衡下来。于外不染为禅,内心不动为定。我们的心要安住自性,安住实相,安住佛法,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心不动谁也无可奈何,都是我们自己生心动念,把事情弄坏了。就像蚕似的,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绑缚了。世间不有一句话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高山大河关关相阻,谁设的呢?自己心设的,心要不妄想执着,无所住著,高山大河关关相阻云消雾散,无所依据。所以心里要无事,要练这个功夫。念佛、诵经、拜佛都是我们修行的方便办法、手段、目的,愿望是要达到净化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觉悟净化起来。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境界就会殊胜起来,我们未来的果报就会殊胜起来,就会出苦得乐。不净化心,想出苦得乐无有是处。必须断除身口意恶的气氛,恶的气氛断除了,才有佛法气氛。

  晚上临睡前,也要恭恭敬敬地礼拜、供养、赞叹佛。最低是早晚一柱香。临睡前要皈命西方极乐世界,归宿,就是我们身心皈命依靠佛、法、僧三宝。按照在家居士的因缘,要安排早晚功课,可多可少,早晨诵三遍大悲咒也可以,晚上诵一遍弥陀经,然后一心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每天都是这样,规定一个课程,不一定早晚功课全部念下来。这个功课是历代祖师大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咒,所以我们一般不能轻易改动,经过一两千年的传统的 、成型的功课,我们最好不乱改动,选择其中一部分,我们能够读诵就行了。修行的事必须进行,但是没有固定格式。因为三世诸佛,大觉世尊,是慈悲愿主,诸佛都是以慈悲为体,举佛心的全体就是慈悲二字,更没有其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随修方便,根据自己的因缘,皆为诸佛之所欢喜。我们作完功课要睡觉了,心里也不要想世间的事情,贪嗔痴的事情,谁对我好了,对我不好了,不要想这些事情,想它只能增益生死,陷入痛苦烦恼之中。我们要按照八正道,提起正念,一心念阿弥陀佛,最为稳当。睡觉的时候,心里一心念佛,不必出声,或者观想阿弥陀佛,念念入睡。醒了第一个念头还是念阿弥陀佛。昼夜二六时中,不离开佛法。要念佛念法念僧,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积重难返的生死习气就会减损,最后就会把它拖到后面自行灭去,智慧禅定就会现前,我们身心就会愉悦、安稳、轻快、善根增长,就能出苦得乐。

  这个出苦得乐不从求中得,要通过我们修学佛法的实践逐渐增长。我们老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像我们想上北京,不能起行,永远也到不了北京。佛说的法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就是觉悟人心、净化人心的,所以佛在四弘愿里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不管是僧人还是居士,三世诸佛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发誓、发愿来修学佛法,要通达三藏十二部教典,这样才能方向明,路子不错,我们才有办法。如果我们不学无术,想修行无所从,不知怎样修行,甚至走入歧途,向外道外仙学,那就错了。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我们修学的依据、方向,是成佛的道路,所以我们要认识,要知道,要悟明,这样能开发我们的智慧之性,灭除我们的愚痴暗昧之性。没有天然的弥勒、自然的释迦,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的,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这一大事因缘上,要不辞辛苦,精勤修学。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要给众生发起利益,所以佛法没有隐讳的地方,就是让众生全部知道,才能发起利益,众生不知道,怎么能发起利益呢?不像外道,父不传,子不告,搞得挺神秘。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包括经藏、律藏、论藏。说了很多经文、契经,说了很多神咒,还说了诸佛菩萨名号,就是让众生知道。修学哪一部经典,哪一种神咒,念哪个佛号,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僧人还是居士,还是男女老少,愿意诵哪部经就诵哪部经,愿意诵哪种神咒就诵哪种神咒,愿意念哪尊佛的圣号,就念哪尊佛的圣号,在这里没有禁区。白天念诵可以,晚上诵也可以,夜间诵也可以。修行不能间断,佛在三遗教经中说:"中夜诵经亦复如是。"我们摄心修行不能间断。要依经不依人,佛是怎样教诫,我们就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佛没说的,我们不能作为依据。我们愿意供哪一尊佛,就供哪一尊佛,愿供哪一尊菩萨,就供哪一尊菩萨,佛佛道同,供阿弥陀佛就等于供释迦牟尼佛,供释迦牟尼佛,也就等于供药师琉璃光佛。供一佛就等于供百千万亿佛,供百千万亿佛也就等于供一佛。本来平等,不要分别,分别即染污,染污即尘垢,反而成为障碍。我们就有一尊佛,那就恭恭敬敬地供一尊佛,说我有五尊佛,那就供五尊佛,没有什么分别,本来平等。我们念一佛名号,就等于念百千万亿佛的圣号。我们分别就离开阿弥陀佛了,反而不相应,成为不相应法,成为障碍。所以,在这里没有禁区。有的人随便说地藏经出家人可以念,在家人不可以念,白天可以念,晚上不可以念,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人可以供养,在家人不可以供养,说地藏王菩萨出家人可以供养,在家人不可以供养,这都是没有依据主观臆断,随便说,妄想发明,这样就给我们设了很多障碍。对这些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诚则灵,诵那部经,供哪尊佛菩萨,白天诵、晚上诵都可以。诚就是一心,不杂它念的意思。道教讲诚则灵,佛教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是不杂它念,也是诚的意思,诚就是一心。因为心想它缘,心力分散,两种心相争,中间就有隔碍,这一念妄想就把我们和诸佛菩萨不隔而隔,隔离十万八千里,对面不相逢,诸佛菩萨想加被我们也不可能。像我们想一眼万里,看见前面的一切物像,但是就是因为一层窗户纸,就把我们隔碍了,了无所见。只要我们一心,就能和诸佛菩萨的清净心感应道交,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我们才能灭罪增福。佛法就是用佛说的法来净化我们的心,这就是佛法,除此之外都不是佛法。

  佛法就是用佛说的法来净化我们的心,除此之外都不是佛法。地藏经不说嘛,我们不要拜祭鬼神,求诸魍魉,反遭罪愆,不但不能消灾免难,脱罪出苦,反而招罪增苦。不要烧纸,祭库,也不要还寿生债,这都是道教外道传统的迷信作法,没有理论依据。世间人逢年节,子女为了表示对故去亲人孝敬之意,没有其它办法,或在坟前或在路边,烧点纸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是世间的常情,实际也不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到年节了,没有办法,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心里好像就没有障碍了。是世间自古以来的传统作法,是风俗,当然也是一种传统的封建迷信的作法。为什么叫迷信呢?是迷惑而信,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有了佛法,是正信佛教,我们就不能把世间的、外道的、传统的迷信作法拿到我们佛门中来做。如果我们给他还寿生债,烧纸祭库,让他在阴间有钱花,得富贵,我们这一念心举体皆错,就把他安住在生死道,不能出苦得乐。我们应当随顺佛法,求助于诸佛菩萨,一心给他念阿弥陀佛,礼拜、供养、赞叹诸佛菩萨,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亡者亲人。这一念感应诸佛菩萨接引他上极乐世界,一生补处,究竟成佛,永断生死,得大安乐。我们这一念错了,就把他安置在生死道上;正确了,就能使他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一心念佛,佛有异方便,特殊的方便办法,就能在冥冥中开发他的神识,能使他消除妄想,出离生死道,使他能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就能生到极乐世界。我们本师在经里有明文教诫,我们应当随顺佛法,不应当用世间生死的办法。把世间传统的迷信做法、外道的做法当成佛法去实行,那就举体皆错,不但不得利益,而且遭罪愆,把我们的亲人置于生死的苦难境界。所以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

  另外上香是对诸佛菩萨的一种供养,和供养瓜果蔬菜饮食一样,就像我们把钱财供养父母一样,是表示我们的孝敬之意,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们供养父母,还想在父母那里得到点便宜和好处,那就错了,那就像交易似的,我给父母点利益,父母还得给我点好处,那就虚妄了。上香以后,就诵经拜佛。不要看香谱,着得高,着得低,或者是哪个没着,本来心里很清净,这一分别,香灭了,着得不齐了,没达到我们心里想的那样,心里忧愁恐惧,是不是要有什么灾祸;香着得好了,就贪著,唆发了妄想,是不是我今天要有什么吉祥的事情啊,这都是业,也都是罪业,是生死,也是痛苦,反而引起心上的障碍,不安定,不但没达到降伏其心的愿望和目的,反而数数起心。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生罪亦生,心生了就是业相。不要看香谱,因为你是供养诸佛菩萨的,我们就是一心,我们把香供养诸佛菩萨,还想和诸佛菩萨进行交易、交换,那也不是供养诸佛菩萨,心就不诚了。因为有的香条粗一些,有的香条细一些,有的潮,有的干,所以有时候就着得不平等,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不要去理会就完了。在这个上面分别,反而是一种系缚、障碍和逼迫,同时也是罪业因缘。应该在这个上面实实在在的。《地藏经》说,能够发起众善奉行,一滴一毛,诸佛菩萨都嘉许赞叹,使我们增长。要实实在在的,不要掺杂虚浮的部分,不要掺杂妄想,这样我们才能真实不虚,修学佛法不允许一点虚妄。

  另外,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没有巧路。念阿弥陀佛,就是一句一句地念,心里想,口里念,耳根听,这样能把心摄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才能降伏其心,好坏、憎爱、取舍这些生死罪业才能不发起现行。应当这样实实在在地修行。不要好的事情现前了,就高兴的不得了,欢喜的不得了,可是一会儿失掉了,因缘变化了,又痛苦的不得了。坏事现前了,就嗔恨烦恼得不得了,这都是心被境牵,认物为己。我们了达本空,对生死大事也是这样。我们这身命,色身浊命,刹那都是在向衰老死亡坏烂的方向变化,一刹那也没停止,这叫无常。所以我们对生死大事也不要强行主宰,要随其自然,不要妄想执着它,本来没有生死嘛,生死不可得,那样死神就自败了。如果达到彻底解脱,于生死大事上,它愿意生就生,不生就拉倒,这不是很痛快利落的事情吗,所以对一切事物,都应当这样正念观察,发起我们的智慧之性,不要以世间的生死感情去认识这一切事物,对待这一切事物,那样就会把我们拖入生死的泥坑,最后不能自拔。

  诚则灵,要本分老实,在修学佛法这一大事因缘上,要本分老实不要虚浮,要实实在在地,念一佛、诵一咒、念一部经,把心摄住,这就是减损我们生死习气的过程。生死习气断除了,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本来佛,就会全体显现,佛是本具的。我们要随顺佛法,不要在一切虚妄的事缘上引起我们心上的纷争。我们要降伏其心,心里要无事,要把持住自己的心,不浮不沉,不好不坏,清净本然。心里无事,我们的心才能歇下来,慧性才能开发,善根才能增长,才能成就如来的智慧德相。应当这样修学。不要搞封建迷信活动,佛法提倡正信,发起正修行,修行就应当这样。

  我大致的把在家居士,日常在有工作,有家庭事缘的情况下,怎样来降伏其心,历缘修止,经历事缘来修自己的禅定,把个人的想法和认识说给大家,供参考,不一定是那么圆满。关于日常修行,我就给大家说这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