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4)
发布时间:2023-02-05 18:16:45作者:念佛网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
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烦恼之众生。不见所结,喻不审观烦恼根本,不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云何知解,喻处尚不知,云何降伏烦恼取如来位。虚空喻真如妙性,虚空无结,喻佛性本来清净;无烦恼可除,无惑可断。以虚空无形相,本来无结,亦复无解。故从来不闻虚空,隳毁破裂。喻真性无相,元本无结,亦无须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子二示法分二。丑初委示颠倒处合所结喻分二。寅初总示结根
则字紧承上文,欲知结处,即汝阿难,现前此身中眼等六根,便是家贼之媒介。家贼,指六根,由于六根对六尘,而起六识;六识分别取舍作业,流转生死,损功德,失法财,如贼劫家宝。且六根六识,俱属身内,故曰: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古德云:‘家贼难防,识得不为冤。’心地观经亦云:‘若能观心,究竟解脱。’涅槃经云:‘若能观心,名为上定。’故佛教阿难审观,实为解结之方便。由此无始,谓根结非始自今日,而是由无始时来,一念妄动,六根起结,内执身心为我,外执器界为我所。念念贪恋爱著,便成缠缚,于身心器界,俱不自在,况复出离,故曰: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
寅二别示结相分二。卯初约众全世界以明妄数
初句是征,以下是释。此中世界,乃指有情之根身,非指无情器界。世约时言:有过去现在未来,以迁流不住为义。界约处说,有前后左右,四维上下,以方位定在为义。‘方位有十,流数有三。’是结成十方三世之数。一切众生之身心,皆由色心二法,交结组织,虚妄而成。能见是妄心;所见是妄色,色心交结,而成妄身。贸谓交换,迁即改变。色心二法,交换改变,遂成世界相涉。世是心法,界是色法。心法无形,与色相涉,变为有相;色法无知,与心相涉,便成有知。即前文所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而此界性’,应云界相。设立方位,虽曰十方,然究其有一定方位可明者,世间人只名东西南北。至于上下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六位,则无一定之方位,以东南之中,近东归东,近南归南;东北西北亦然。如是虽曰十方,实则唯有四方。四方与三世相涉,以世涉方,是三四成十二,以方涉世,亦是四三成十二,故曰宛转十二。此是第一叠。若再以三世涉四方,每方各有十世,三乘四十成为百二;以四方涉三世,每世各有十方,四乘三十亦成百二,是第二叠。若更以三世涉四方,每方各有百世,三乘四百成为千二;以四方涉三世,每世各有百方,四乘三百亦成千二,是第三叠。流谓从本至末,即自第一叠,流至第三叠;变谓变少成多,由一十变一百,由一百变一千;一十百千,是举整略零,实则是一十二,一百二,一千二。藕益大师释些三叠之义,谓三四四三,成十二,是第一叠。其次是每世各具十法界,以方涉世,变成百二,是第二叠。再其次是界界各具十法界,则百二变成千二,是第三叠。笔者认为:若依经文,由一十变一百一千,则义如前释。若以法界众生,互具互涉,则应依藕益大师所解。
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卯二约世界妄数以历六根分二。辰初明性本圆融
始谓第一叠,终约第三叠;总括始终,即由第一叠一十二之始,至第三叠一千二百之终。众生既由妄心之世,及妄色之界,彼此相涉,自始至终,成为一千二百之妄数。而众生之六根,周遍身心,故六根亦各各变成,一千二百功德。六根之相,各有差别,六根之性,唯是一心。虽迷真逐妄,但在妄恒真;所具功德,并未亏损,故六根各各功德,有一千二百。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
辰二明用分优劣分二。己初总明
前云六根,各各具有千二百功德,是约六根之性言。今佛命阿难,就六根之用,以定其优劣,是约迷位。障轻则优,障重则劣。先审定何根为优,何根为劣,以便选择修行入门之方便。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己二别示分二。午初明眼根相用
观见是眼之性能,亦即眼根本具之功德。能见曰明,不见曰暗;眼前景物,能见清楚明了,谓之前方全明,背后景象,完全不见,曰后方全暗。身之前后左右,即南北东西及四隅,四方各占二百功德,四隅各占一百,合共一千二百。今前方正南方,及东南西南之一分全见,再左右旁观东方及西方之一分亦见,唯有后方正北及东北西北之一分不见。放眼根对四周景物,但能见三分之二,不见三分之一。若以统计而论,眼之功德,则不能周全;若以三分而论其功,仅得三分之二,后之北方,及东北西北之一分,完全无德。是故当知,眼根唯有八百功德。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午二明耳根相用
听闻是耳根之功能。四方有音,悉能周听。如下文云:‘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故曰十方无遗,此即圆真实。有声曰动,无声曰静;耳根闻动时,远近之声皆闻,此即通真实。耳根闻静时,则无边畔界限,是即常真实。若远若近,若动若静,十方俱闻,故知耳根圆满,具一千二百功德。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午三明鼻根相用
鼻根以嗅闻为功能,且能呼出体内浊气,而吸入体外新鲜空气,故曰通出入息。通出具四百功德,通入亦具四百功德,出入息时,于中稍停,故阙中间交接时四百功德。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午四明舌根相用
舌根既可尝味,亦可言说;若取尝味,合时方觉,离中不知,功德不圆。但今取言说,既能宣扬世间法。更能宣扬出世法;世间法是俗谛智,出世法是真谛智。言语虽限于方言,或限于分量;然言中能设义理,无穷无尽。法华经云:‘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以语言能尽世间智,能诠出世理。故知舌根圆满千二百功德。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午五明身根相用
身根以觉触为功能。对所觉之触尘,能知冷暖涩滑等,而识别违顺之境,如冬遇寒风,夏遇焰阳则违;冬暖夏凉则顺。又饥而无食谓之违,渴遇甘露谓之顺。但必须与外境合时方觉,离则无知,离时阙一分功德,合时能知违顺,是双分功德,故知身根,三分缺一,仅具八百功德。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午六明意根相用
意是心法,既不看色,亦不闻声,唯默然容受,是其功能。口不言而心自知谓之默,包涵一切谓之容。十方以下,显其包容范围之广,十方约处,三世约时;十方是横遍,三世是竖穷。世间是六凡染法,出世间是四圣净法;世间是同居士,出世间是方便与实报土。若人若法,若圣若凡,若时若处,无一不包容,且一一皆能尽其涯际,故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