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八界

十八界——世界一切现象

十八界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苦厄烦恼的原因。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因为这根境识三种作用变化,而互成因果,展转无穷。只有修得甚深般若妙法,慧眼时刻观照,才能证到真空妙境,由是摆脱一切根尘识界,了然本来是空。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

在佛教看来,人的认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意识的活动,不仅能认识外界事物,同时也能对五根活动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认识分析。此六种对象是认识的六种外界知识,佛教称为“六境”。它们与“内六处”一一对应,互为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两者合在一起称为“十二处”,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的生长过程。

十八界的理论

除“五蕴”、“十二处”之外,“十八界”也是佛教理论的一种重要范畴。所谓“十八界”,就是在“十二处”的“内六处”(六根)、“外六处”(六境)之外加上“六识”构成十八种法,称为“十八界”。《俱舍论》谓“种族义是界义”,也就是说,“十八界”是指一切万法可分为“六根”、“六境”、“六识”等十八种诸法种族。“六识”即是眼识、耳识、舌识、鼻识、身识、意识。

十八界的理论

佛教认为,人的六根并不具有直接的认识能力,不过是认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感官而已。所以,认识活动如要顺利进行,还必须有作为实体的认识能力存在,这就是“六识”。一般说来,“六识”中的前五识只能分别认识各自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而第六识意识则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不仅能直接认识自己的对象,又能统摄前五识,以构成一种综合认识,整体把握事物现象。佛教认为,六根、六境和六识之间存在着一种因缘和合的关系,根境和合而生起识,只有六根与六境之间和合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十八界的理论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佛教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被合称为“三科”,意为佛教徒必须学习的三种基本理论。一般来说,“三科”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除“五蕴”内容略窄而外,“十二处”与“十八界”的内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十二处”中的“意处”,就是“十八界”中“意界”与“六识界”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

诸处讲悉空寂,诸蕴是讲性永离,都是无性。你不要以为说它有什么,有个别的自性没有错,但那些自性都是短暂又虚幻的——木头有木性没有错,金属有金属性也没错,但那都是短暂的,所以都叫悉空寂,都叫如聚沫、犹如幻都是这些。但是他们凑在一起就「如机关动转」,就能动,就能够「示现种种事」,就能够「妄现于世间」。

十八界的界分别观

这里头已经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本质上的东西,一个是形相上的东西。形相上的示现种种事,你看哪种事都是示现的,示现出来如机关动转,它在这世间出现的是虚妄的。这三个东西它分开个别解释,可是三个东西的理论是连结在一起的。

十八界的界分别观

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就是十二处、十八界是同一个东西。所以从名色到六入的时候,你看——识、名色、六入,就在最根本的地方就出现了。所以我们讲「界分别观」是十八界的分别观。六根是物质结构,六尘是物质,六根之用与六尘的对应是纯物理现象。所以它接过来就是综合法尘。从这个过来是六识,六尘产生的时候,它有根识产生的当体记忆对转,所以由第一识、第二识,到第二识的第六意识、第六分别意识,就产生综合法尘。这是指这个界分别观。

十八界的界分别观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就产生色受想行识——「想」是根的当体记忆,「行」根识对转为「识」的当体记忆。所以五蕴为生命入住身体的过程,此为五蕴识,又叫五阴。识的累积为八识识,此为第六意识,此去为知识加工即为第六分别意识。

...查看更多

十八界皆虚妄,非因非缘非自然相,它不是真实的!我们的真实面目是无相的。佛在《楞严经》里为我们做了一个虚空花的譬喻。我们的自性就好比虚空,眼睛在清明的虚空中瞪视久了之后,出现了疲劳相,眼前出现了虚空花!而我们执着这些虚空花,说这里面有山、有水、有人、有畜生...在这里面出不来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怎么变现的?就这样来的。

十八界皆虚妄

六道轮回,三界火宅全是虚空花。我们在这些虚空花里执着,分类,妄想等。佛让我们离开那些虚妄相,回到真相上来。虚空花是我们种种攀缘的心,执着的心,妄想的心念画出来的。《觉林菩萨偈 》中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我们执着自己的身、口、意,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把我们的自性——白净识给污染了,变成了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分别识,执着识,加上前面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八界皆虚妄

众生就生活在这八识里面。八识是假相啊,眼耳鼻舌本身是地水火风假合,把我们的无量光分隔成六块儿,听只能用耳朵,看只能用眼睛,闻只能用鼻子。把我们无量的觉性、智慧大打折扣:变成了眼睛只能看百米,想看看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都看不见,想听见亿万众生的心声听不见,看看我过去世的父母亲人在哪儿?看不见四大假合的眼耳鼻舌身意,把我们本来的无量觉切割成了六块儿,向外找假的色声香味触法。一直向外求不内照,叫六贼。

十八界皆虚妄

这本都是我们的自性显现的我们无量的智慧就被变成了种种的欲望和烦恼,佛在《楞严经》上比喻根、尘二境是两个没有根、而交合在一起的芦苇,拿出一个,另一个就倒了,没有根都是假的。而我们用所谓的内六根攀缘所谓的外六尘,这叫十二处。然后再产生六识,这就是十八界。

...查看更多

十八界法

十八界中的六根、六尘,看起来都有处所,而生出的六识是妄心。十八界则是把心与色混合在一起说...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26.html

五蕴与十八界的关系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27.html

佛教十八界是指什么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28.html

十八界的意义

十八界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苦厄烦恼的原因。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因为这根境识三种作用变化...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29.html

十八界皆虚妄

五蕴的“蕴”是“坎蕴”(巴利语:khandha)的简称,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30.html

十八界的界分别观

"十八界", 即"六根"、"六尘"、"六识"三者。十八界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 对世界一切现象和事物所...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31.html

十八界的理论

十八界是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
https://m.nnycjd.com/fxzt/sbj/47832.html

结语

十八界, 即"六根"、"六尘"、"六识"三者。十八界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 对世界一切现象和事物所作的分类。 一人一身即具此十八界。 其中的六根有认识功能; 六尘作为认识对象; 六识则为随生的感受与观念。此十八界依次为: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