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戒学:入道之基功德

发布时间:2020-05-12 17:15:33作者:念佛网整理

戒律在印度,从部派的分裂看,从大乘学者必在小乘部派中出家受戒,以及大乘小乘、显宗密教都有其应守的戒律看,可知印度之佛教,是非常重视戒法的。戒、定、慧三学,是修学大小乘佛法最主要的方法和步骤。学佛而欲断烦恼解脱生死,虽非慧学不办,然无漏慧不能无因而至,修习慧学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定是修学观慧的方便,没有正定,深慧是修生不起来的,故定有如深密无隙的静室,然后于中燃起灯来,灯光才能明净有力,照破微细的黑暗;此喻由定发慧堪断烦恼。若是风中之烛,摇摆不定,则破暗之力不强,此喻散慧无断烦恼之功。是则修慧必先习定。但定有正定邪定之分,修习正定必须依止净戒,没有净戒,不但不易得定,即使得定,也是邪定,邪定是障碍解脱涅盘的。故欲获正定,首须严持净戒。戒是防止身口七支陷于非法的,有如欲严密静室,须先掩门关窗补治讲漏一样,故戒又是生定的胜因。遗教经云:「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戒学:入道之基功德

由此观之,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乃为一切佛法修行所必须依止的方法与次第,而戒特为学佛进道之初首,一以其粗显而易于受持,以为定慧二学之阶渐。故学佛必须持戒,始能在佛法中有所增进。而由戒守之不同,才有内外、道俗、大小,乃至七众弟子之分。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修学佛法须要守戒,就和进入社会任何团体皆须遵守其法规一样,而佛教戒学,则更具有持身、处众及增进道业的殊胜作用。当知「戒为一切诸善功德住处」,没有戒守,三乘无漏功德固无从得生,即世间有漏善法也难于成办。人必止恶才能行善,有向善之心,才能进一步希求解脱。

戒学:入道之基功德

戒法即重在止恶,止恶是消极的行善,也是人生向上的起始。摩天大厦,建立在强固的基础上才能持久,无上解脱涅盘,要在清净真实的戒行上才能确立起来。没有好的基始,绝不会有好的成就。故曰:「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华严经亦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又云:「戒为惑病最胜药,护诸苦厄如父母,痴暗灯炬生死桥,无涯业海为船筏。」而佛于临涅盘时,也特别告诫阿难及众弟子说:「波罗提木叉,此是汝等大师。」如来所以如是谆谆教诫弟子,受持戒法,实以净戒为随顺解脱之胜因,一切善法之根本。学佛而欲得佛法中之功德,弃舍戒行,实在是不智之举。

戒学:入道之基功德

复次,如来制戒,本在摄僧,故戒律中事,皆就世间法而立言:谓此是犯,此是不犯;此应作,此不应作。不应以实相法用为批评衡量戒学的标准。因为诸法实相中,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命者、时空等可言的。佛弟子居处于世间上,生活起居时时都与他人发生接触,故世间一般之是非善恶,佛弟子亦应善加分辨,将顺修习,不如此,佛法即不能久住世间。因此,戒律中说有人、有众生、有时空、有作者、有受者,也就因此,才有犯不犯、轻重、开遮等差别可言。虽诸法实相不碍缘起,然佛为护佛法,遂假名而结戒,世间重者重之,轻者轻之,所以在毘尼中,佛不论说实相。后世佛徒,多依实相深法而薄戒行,因而招世讥呵,自取堕落,殊与如来制戒的本意不合!此不可不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