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出现在娑婆世界?
发布时间:2023-07-21 09:13:47作者:念佛网
导言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呢?《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问及此事,经文如下: 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陀就此问题开了随后的三十二应身(讲法)及供养不受的部分(方便之力),但对观世音菩萨因为什么出现在娑婆世界的问题,并没有在随后的经中提及。那么佛陀为什么不回答这个呢?以下人间天老师将试着就此问题与大家一起略作些探讨。
1.观世音菩萨到底因为什么而游于娑婆?为什么佛陀没有触碰这个问题?
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简单解释:凭借什么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或者是怎么出现在娑婆世界!不管怎么解释这句经义,都是一个非常复杂内容。前文提到《法华经》的特点三根普被钝利兼收,完全是纳繁于简藏奥于凡,在经文的平铺直叙中不揭示深奥的道义。亦如经文里佛陀提到:大智之人,当以譬喻得度!《法华经》就不是给你讲道理了,就是讲例子,做比喻,你要通过解读比喻,从而获得甚深义理。
那么观世音菩萨到底因为什么而游于娑婆?随后两个问题,“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经文中多多少少都有提及,只有这个问题没有触碰,在读《普门品》时是否也会对照一下佛陀回答的内容,为什么不回答这个呢?
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在其他经文里也出现过,但是不回答却很少。佛陀对第一义谛的问题是不会回答的,比如某人非常感兴趣的问: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这对佛陀来说可以知道,但是没必要讲解,因为这对解脱个人的生死是没有价值的;同样有人问:既然本性是圆满纯净的,为什么衍生出纷繁复杂的世界和众生来?这个问题,佛陀也依然在经文里有过渗透,但是如果直接问这个,很抱歉,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人会想:世界是怎么产生的?最开始的那个因又是因为什么而形成的?这种问题虽然不是多神秘,佛陀鉴于此类问题和实际解脱轮回修行等等是没价值的,所以不会回复。
还有一类情况,比如:菩萨有多少啊?佛又有多少啊?恒河里的沙子到底是多少啊?这类的白痴问题,佛陀也依然不会回答。因为说一个多大多大的数字,实在是没任何意义。在经文里佛陀常常用比喻,来说一个数字的大,比如把一个世界碾碎为微尘,然后过多遥远的世界点下一粒微尘,直到把这些微尘全部用尽,所有这段距离里的世界再碾碎为微尘,每一粒微尘代表一个劫!佛陀已经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那种浩大了,但是这对我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如果经文里涉及到能触摸到第一义谛的内容,一定是其中要解答某菩萨的疑惑,而非是你我现在要学习的东西。
还有一种问题是佛陀不会回答的,就是以妄想使然的问题,就像有人会问:如果被打劫了怎么办呢?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这个被打劫的局面或许是会发生的,但不一定就发生在你的身上,问这种问题就等于是在妄想设立了一个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在妄想上做解释,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亦如我也常常说:你想问什么,就问你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别人如何如何!问别人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可以不回答的。
显然无尽意菩萨问的第一个问题,佛陀没有回答,那么就有一种倾向是:观世音菩萨游此娑婆,这个问题触碰到了第一义谛了,所以佛陀隐去不答。
2.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菩萨从众生中来
如果我们要刨碎这层冰墙,就要去思维:到底因为什么,而出现在娑婆世界?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我们个人的重大关切了,如果观世音菩萨出现在娑婆的原因,是否也是我们出现在娑婆的原因呢?或许我们出现在娑婆,也有观世音菩萨出现在娑婆的原因的一部分呢?这对我们认识自我,会有莫大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从本问题的多个角度刨进去看一看都是什么样的原因。
首先是体性。我们知道佛菩萨安于常寂光中是法身常驻,而常寂光的法身状态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能进入常寂光土的佛菩萨都是证悟到了“本性于虚空法界同”的境界了,所以法界的一切众生都是本性众生,都可以是本性释放的一种能动而演变成为的一种生命走向和结果。
亦如现在人理解的平行世界的概念,但是现实情况不是如概念提到的产生众多的世界,每个世界里有一个不同的自己。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菩萨妄想一种状态,就会引出一段变异生死!可以理解为念头生和念头灭,但这很难理解菩萨为什么要灭这个变异生死。换个角度,当菩萨释放了一个念头,那么这个念头就会引发周遭的改变,形成对应的结果,从而衍生出相应的局面。所以菩萨的一个念头,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所谓全新的生命体验,其实就是他释放了一个念头,因为有足够强大的能量,这个念头就成为了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分身,也可以理解为菩萨释放出一个能独立思维的神识体。这个神识体,没有及时的回旋回归菩萨本性里,从而没有湮灭这段变异生死,这个神识体执着了一个对应的妄想,就必然要走上证破妄想的一条漫长的道理,这样的失误就导致一个有情众生产生了。
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菩萨就要继续在守心上努力,争取早日达到常寂光境界;然后还要努力的清洗自己对世界的影响,也就是之前因为妄想波动释放的无数无数无数的念头,导致的无数无数无数的众生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死痛苦。所以菩萨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把救度众生当成份内之事,不是因为佛陀说:你要救度众生!也并非因为真正的理解到了众生的痛苦烦恼,而是因为众生的痛苦烦恼,就是菩萨自己的痛苦烦恼。
只不过是之前释放的一个心念导致的后续结果,而这个结果没有及时收回,就会不断的衍生出更复杂的情况,让回收变的更漫长和辛苦。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佛是身口意三业圆满!这一句话对菩萨而言,就是菩萨的身口意三业还未圆满,也就是菩萨在行走菩萨道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圆满身口意三业,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因为众生是从菩萨身口意三业的妄想而来,所以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菩萨从众生中来,这就是一来一回两个过程。众生是从菩萨的妄想中来,而菩萨又要从解脱众生的妄想中来。
此上一大部分提到的菩萨并非是某菩萨,而是一切众生的本体性,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没有所谓某菩萨、某佛的概念分别。也就是在常寂光中、在本性层面是没有某佛、某菩萨的概念的。所以我们的这个本性可以展现一切佛、一切菩萨,这就有禅宗的自性佛的一说,只是净土并不这样提,也不会研究这样深。顺这个话题,如果我们证悟到了足够高的高度,我们知道本性含藏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陀、菩萨、一切众生,那么只要我们想见到哪一尊,彼圣者就可以应念而至;同样我们想要见到某一生的某位亲人,也依然是应念而至,这就是宿命通的基础原理。一切的神通都是源于对本性的发掘和本性功能的运用,而没有什么奇特,只不过我们暂时没有走证悟实修的路,从而略有距离罢了。3.观世音菩萨游于娑婆是因为菩萨早已经无相,因为众生执着有相而展现有相
从展现的相来说。因为我们执着有相,所以佛菩萨展现有相,也因为要展现对应的相,所以有了对应的世界、对应的国土、对应的环境、对应的业力、对应的周遭一切。亦如我们执着有相,佛菩萨就要顺应我们的执着而取一个名字,叫一个什么什么佛、什么什么菩萨;然后又要展现出穿戴、持用、表情、颜色、冠带、器具等等的不同,供我们各种执着。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都是金刚那罗延身,身形和阿弥陀佛是一样一样的,只是身量高低要差一些,全极乐的众生里稍微不同的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位,比其他极乐众生略高一点,比阿弥陀佛略矮,观音头冠处有一尊阿弥陀佛坐像,大势至头冠是一个净瓶,除这些差别,其他的所有所有就没有一点点差别了。这是什么意思啊?和刚刚说的内容一对照,各位就知道是这个意思了。
因为我们有执着,所以展现的相不同,若大众没有执着,没有你我的分别,自然就不需要有相上的任何差别,所以都是金刚那罗延身这就一点毛病没有。这样的话,我们称念观世音菩萨,如果能思维到自性层面,就等于用观音菩萨的一的称念,达到了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的称念的万的受用,也就是以一代万了。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的意思了,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在《弥陀经》里说那是一切诸佛都在护念你了;换到《普门品》里简略的说就是:我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等于称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圣号了;加上其他经文的注解,依然是“南无观世音菩萨”等于称念了十方世界无尽佛、无尽菩萨摩诃萨。
所以观世音菩萨到底是谁?可以是这个菩萨,也可以是那个菩萨,还可以是这个佛,那个如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有随后的三十二应身,才可以千处祈求千处现。《地藏经》里释迦佛也更是如此,乃至稻草、竹子、山石、河水,只要他认为需要,释迦佛可以是任何相!
所以当我们执着于某个形象是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否定其他的形象的观世音菩萨,以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见佛呢?这就是《金刚经》中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理解了这一层,必然会激发出我们如普贤菩萨十愿一样的普遍恭敬的基础心态和心量,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第一愿的“礼敬诸佛”了,你面对的任何众生,你没有办法完全界定他就是众生,这也是阿罗汉不敢讲法的原因之一,因为八万劫看下去,他不敢确定这个众生是否在八万劫外已经成就菩提,因为没有办法完全界定谁是众生,所以佛说:众生众生者!就是这样叫一叫!
所以《维摩诘经》里就说了:众生是有疾菩萨!就是菩萨有病了而已,说有病了就不是菩萨吗?有病的菩萨还是那个菩萨吗?这句里承认众生的本源的同时,又承认众生和菩萨间的差距。差距在有病没病上!所以菩萨的病是什么呢?就是释迦佛在菩提树下三叹奇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因为有了妄想执着的这个病,一切众生颠沛生死轮转无端。如《法华经-毒药喻》一样,中毒轻一点的,状态就好一些;中毒重一点的,状态就很差。好一点可以是菩萨,差一点可以是凡夫,但这个好和差的区别是真实的吗?如果药到病除,中毒的轻重就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就算我们是凡夫,就算我们中毒忒深,如果药对了,路对了,就可以和诸大菩萨比肩,可以和诸大菩萨是同修,亦如往生极乐世界和无量无边大菩萨做同学,这不是不可能啊!
因为本性能展现一切相、入一切相、示一切相,从而可入一切境界、一切法界,观世音菩萨游于娑婆也正是因为菩萨早已经无相,仅是此地叫娑婆而已,也可以叫苦世界,叫堪忍世界,或者叫什么;而什么又叫此地此世界?因为无相,所以自然没有世界相可得,没有众生相可得,没有法相可得,更不会执着于此,所以此处用个游字!
4.娑婆的众生满足了菩萨救度众生的基础标准,此世界的众生情况更契合菩萨闻声救苦的宿愿本心。
因为娑婆的众生是菩萨的自性众生,我们执着自己在娑婆,菩萨就要对应的给我们一个什么相供我们执着,同时菩萨救度众生的对应倾向是更危重极难的情况,这娑婆无常迅猛此类极难危重之事是家常便饭,所以娑婆世界的无常败坏是契合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愿的,也是娑婆和观世音菩萨有大因缘的另外一个原因。
所以观世音菩萨因为什么出现在娑婆啊?是因为娑婆的众生满足了菩萨救度众生的基础标准,这娑婆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平台,其他世界也依然是救度众生的平台,只是此世界的众生情况更契合菩萨闻声救苦的宿愿本心。还因为我们执着自己在娑婆,而从本位角度来看,我们更关注在娑婆发生的事情,所以并不太在意菩萨在其他世界是怎么度众生的事情。
如果某世界都是一切圆满的快乐净土,那么菩萨闻声救苦的愿力就不得伸展,这个宿愿就不能被圆满,也就是没办法圆满宿世前的那个意业。所以在这娑婆观世音菩萨展现出的愿力更多是侧重于闻声救苦这个方面,而在其他世界就是因为对应众生的不同,菩萨要激发不同的愿心了,满足菩萨宿愿的点就不同了。
这也是《地藏经》里提到了“证十地事、不退正等正觉事”,但是几乎满篇都没有提到一句对应的内容,因为此娑婆更多的是契合地藏菩萨救度三恶道众生、救度六道众生、救度苦难众生的部分。如前文提到:我们为什么不求更高的受用利乐呢?既然在菩萨这里可以求一切,而这一切如理如法就都可得,这就要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念心态心量在面对菩萨了,所以《普门品》随后出现了三十二应身,“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