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吃亏取舍
发布时间:2024-04-16 09:51:22作者:念佛网
善于取舍吃亏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吃亏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参透了舍得之间的大机大用,也就看破生命的荣枯盈亏!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弃的也越多。小舍,只会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难舍能舍,无所不舍,方能难得能得,无所不得。世界上最难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他就是六界众生的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得到这种世间无上的珍宝呢?因为他在累生累劫的修行中,难舍能舍,勇于吃亏。可以说,一个“亏”字,成就了释迦牟尼佛。
超脱得失苦乐,是至上的人生境界
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
忍让吃亏的前因后果
星云大师:一时吃亏,一世富贵
净空法师:吃亏是福,上当是智慧
超脱得失苦乐,是至上的人生境界
佛曰: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的悲喜得失皆在一念之间,向左转凄风苦雨,向右看日暖花妍。对于外界他人,我们无须求全苛责。白璧微暇仍为上品,千淘万漉才算人生,就让伤害锤炼你的心志,羁绊丰满你的羽翼,欺骗浇灌你的智慧,藐视滋养你的自尊,遗弃支撑你的独立,溃败锻造你的灵魂……把风雨当美景,风雨过后有彩虹。
我们都有理想,但成全和伤害我们的也就是理想。“理想”是个中性词,既可能是理智地想,也可能是不理智地想。理智地想形成的理想,构成着我们存在的目的;不理智地想所梦幻出的理想,则会成为一切痛苦的根源。让理智地想形成的理想永远能控制住梦幻出的所谓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前提。
人生有得也有失,生活就是如此。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没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痛疼,伤心,谁都会有,生活的过程中,总有不幸,也总有伤心,就像日落、花衰,有些事,你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厉害,放开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
我喜欢这样的成熟: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该沉默时沉默是一种聪明。该苦干时苦干是一种能力,该退出时退出是一种修炼。该表现时表现是一种睿智,该隐藏时隐藏是一种城府……
有苦不需向人诉,人间道路无坦途。即便有苦,那些能说出来的也不是苦,那些说不出来的才是真的苦。其实,所谓的苦也只是心里的感受,世界本如是,你感到苦了它才苦,你感受不到,哪来的苦?生活本身本没有什么苦,而是你心里有了障碍。
不纠结于现在,不忧虑于未来。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人生有得有失,聪明的人懂得放弃与选择,幸福的人懂得牺牲与超越。能安于真实拥有,超脱得失苦乐,也是一种至上的人生境界……
言语谦和好处世,行为低调好做人。低调,就是狭路相逢,侧身而过与人行。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为人低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和阻碍,才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你把自己放得越低,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才会越高。低调做人,才可高调行事。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善于取舍吃亏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吃亏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参透了舍得之间的大机大用,也就看破生命的荣枯盈亏!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弃的也越多。小舍,只会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难舍能舍,无所不舍,方能难得能得,无所不得。世界上最难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他就是六界众生的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得到这种世间无上的珍宝呢?因为他在累生累劫的修行中,难舍能舍,勇于吃亏。可以说,是一个“亏”字,成就了释迦牟尼佛。
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
人生的路,总有几道沟坎;生活的味,总有几分苦涩。有些事,无能为力,就顺其自然;有些人,不能强求,就一笑了之;有些路,躲避不开,就义无反顾。没有阳光,学会享受风雨的清凉;没有鲜花,学会感受泥土的芬芳。想要的多了,是负累;奢望少了,会满意。微笑的眼睛,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简单心境,才能拥有快乐心情。
阅尽人生百态,还是诚实最好;阅尽生活坎坷,还是真诚最美。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于其中,或是善良诚实,或是奸诈虚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情态;生活就似一部书,于其间,或是真诚相待,或是虚情假意,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录。经年的风雨,流年的漂泊,即使很苦、很累,但我们依然坚信,诚实最美。
忍耐是一生的修行。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美妙的;不论是逆境,顺境都要忍,肚量能容事,善意会化解,就会雨过天晴。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忍耐不是软弱,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
每个人都有一个福袋,你往里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你对它做什么表情,它就会回报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责人先问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镜子,世人是自己的一个比照。
生命是一场匆匆,人生不过是一场轮回。钱没了,痛苦;爱没了,伤心;名没了,遗憾;利没了,怨恨。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得而喜,为失而悲。细数人生几十载,匆匆忙忙。人的一生,莫过于一攥一撒之间。
生命莫过于一场路过。看淡得失,来了热情拥抱,好好珍惜;走了不去遗憾,好好祝福。人的一生,什么都不属于你的,你不过是使用者而已。如果想开、看开、放开,还会痛苦吗?
忍让吃亏的前因后果
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
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
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金刚经》说,假如受持此经的人罪恶大应坠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的罪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罪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利益非常大。还有些人说:“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人就越欺负你。”这种看法也与佛教的观点相违背。
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大人”是指修菩萨行的人。
忍不是软弱而是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的能够感化别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别人受到感化。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
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这句话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有人认为:忍就是吃亏,我不愿意吃亏。佛教认为,吃亏是福。我们不能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将来就一定要吃大亏。我们要用佛法来作为人生的指导,作为做人处世的准则。这样,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
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人是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人是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是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
还有人说:“我生来就是这个个性,就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好象这个毛病没有办法改。这种说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学舍,我们种种的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也有人说:“你欺负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从佛法的观点看,修菩萨行,忍受别人的侮辱,对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前面举的那个禅师,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侮辱,他的人格不但没有受损失,而且更显示出他人格的灿烂光辉。
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应该检查自己,不应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宣化上人教导我们:“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个是我们做人做事,修行必须遵守的准则。
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的错误。一件事即使别人完全错了,我们也应该检查、忏悔自己的业障。星云大师有那么大的福报,与他待人处世那种宽阔的心胸很有关系。他经常教导弟子,在待人处世上就四个字-—“你对我错”。即使他诽谤我们,侮辱我们,他完全没有道理,也要相信三世因果绝对没错,肯定是在过去生中种有恶因,得罪了他,对不起他,今天应该忏悔。所以,不能割断三世因果看问题。
还有一种人,明明是自己错,也不愿意认错。他认为这样有损自己的威信。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有威信,并不怕认错。若真正能认错,威信才会更高,上面说的那位禅师处理那件事并没有损伤他的脸面,相反,他的形象更伟大,大家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感动了别人,教化了后人。他的威信并没有受损失。
以上举出的这些,是我们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习气。归纳起来,有个根本的东西在作崇,这就是坚固的我执。一切都有个“我”,就会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种下了恶因,障碍我们学佛,障碍我们从死苦海中解脱出来。阿弥陀佛!
星云大师:一时吃亏,一世富贵
尽管有一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数的人仍然喜欢讨便宜,而不喜欢“吃亏”。既然没有人愿意吃亏,那么,经常占人便宜的人,无庸置疑的,必然是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处世做人要肯得吃亏,吃亏不但是待人处事最讨巧的方式,也是做人处世能够成功的不二法门。
过去社会上经常传出金光党骗财的案例,其实受骗的人正是为了占人便宜,因为一时利欲薰心,希望贪图意外之财,结果反而吃了大亏。反观一些看起来“吃亏”的人,结果才是真正占了大便宜。例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为民谋福,宁愿自己吃亏,但到最后,大家公推他为帝;着名的“管鲍之交”,旁人都说管仲在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却处处为管仲说话,后来还推荐他作宰相,然而正因为鲍叔牙肯“吃亏”,所以不但交到一个好朋友,而且为国举才,利益了全国人民。
闽南语有一句俗谚说:“佛祖疼憨人”;中国也有一则故事,叙述甲乙两个小鬼要到人间投胎,阎罗王要他们选择过接受或付出的人生,结果选择付出的甲投生在一个富贵人家,终其一生乐善好施,希望过接受人生的乙却投生在一个以乞丐为生的人士,终其一生皆以乞讨为业。
这则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能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相反的,如果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却吝于付出,必定是一个贫穷的人生。所以,讨便宜的,未必真讨便宜;吃亏的,也未必真吃亏,真正说来,吃亏才是在讨便宜。
俗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人只要心存正念,随顺因缘,助人为先,即使一时“吃亏”,最终“因果”必定不会让你“吃亏”。因为,吃亏即非吃亏也,该是你的,即使吃亏,还是你的。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吃亏便是福”,真可以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净空法师:吃亏是福,上当是智慧
无论什么众生,行善、行恶都要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不能不恭敬,不能不供养。供养是修福,不供养的人福报少,不是大福报,普供养就会得大福报,普供养是什么?有多少供养多少,别留。都把它供养掉,后续的就统统都来,愈来愈多,愈多愈要供养,愈来愈多是什么?
这是佛菩萨加持,你有大心、你有弘愿,诸佛菩萨成就你、加持你。如果你小心眼,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帮助别人自己留一手,供养人的东西,这东西差一点的供养人,好的留著,这是小心眼,这人福报不大。另外有一种人,比你心量大一点的,他福报比你大,好东西供养人,不好东西自己留著用,这人福报大。所以佛说的一句话你记住,利他是真正的利己,利己是真正的害自己,佛对於事实真相了解透彻。我们不知道,我们总认为自己吃亏上当!可是古人说「吃亏是福,上当是智慧」,你能相信吗?有智慧的人愿意上当。没有智慧的人上了当,埋怨,起怨恨心,怨恨心起来之后到哪里去?地狱去了。所以他欢喜心总是生不起来,这要智慧,人有智慧永远欢喜,吃亏欢喜,上当也欢喜,为什么?后福无穷,后面的福报太大了。眼前贪一点小便宜,自己的福报很容易享尽,享尽之后没有了,因为你所得来的都不是正常方式,都是用不善的手段得来的,但是得来的还是福报。你没有福,不善的手段也得不到,你做小偷、做强盗,你没有福报,还没有抢到,已经被警察抓去了,你没有福报。
你有福报,抢来的、偷来的你还能享受,为什么?还是你自己福报。但是你的福报打了很大的折扣,你不知道,譬如本来你有一个亿的福报,你去偷人家、抢人家,只抢了几百万,你就觉得不得了,你把你几个亿的福报舍掉了,就亏折掉。明白这个道理,就没有盗心,占人便宜的念头就断掉,那是你福德的根基。不正常的手段夺取别人的,折自己的福报,很多人不知道,天天干这种傻事,天天在折福,还以为自己福报大得不得了。他福报一享尽的时候马上关门倒闭,连银行都会倒闭,福报享尽了。这些事情都摆在我们面前,只要你稍微细心去观察统统看到,都在面前,一点都不假。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叫量大福大,量小就福小。福报没有人能跟佛比,为什么?佛的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佛的福报无有穷尽。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福报,迷了之后这些福报全不见了,不是没有了,叫迷失,迷破了它就现前。所以我们生活所需的这一切物品、物质,需不需要占有?不需要。你想占有,占有不了,它不属於你的,你怎么能占有?用占有的方法得到的,真得到了还是你命里有的,你说你冤不冤枉?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