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佛门人物介绍

发布时间:2024-04-17 09:08:31作者:念佛网
佛门人物介绍

佛教在线3月19日消息 据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报道:达摩难陀长老出生于1919年3月18日,家乡在锡兰南部。他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

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位出了家的舅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的母亲是个非常开通及虔诚的佛教徒,虽然长老是个长子,但,母亲却鼓励他出家。母亲还说:“如果你结婚,只能照顾到家人而已;若出家成为法师,就能照顾到无数的众生。”

长老12岁时,依 Venerable k.Dhammaratana Maha剃度出家、在Venerable N.Sarananda Maha 座下成为沙弥。当中接受寺院的训练直到29岁受具足比丘戒。为了更了解佛法,所以就进入哥伦维也华丹那佛学院及其他著名佛学府深造,随後7年,他专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合经典。

26岁考获学院语言、哲学合巴利文经典研究文凭。

曾获得印度兴都大学奖学金,到该大学深造,主修梵文、兴都文和印度哲学,经过4年的专精研读,获得大学颁发印度哲学硕士学位。後来,回返锡兰建佛学院,实现说法度众的心愿,还出版佛教月刊给予村民阅读。

33岁那年,长老获得维戴加拉学院院长选派,前来马来西亚十五碑锡兰佛寺服务。

1962年。长老就在十五碑佛寺成立佛教弘法会,其目标是研究佛法和推扩佛教文化,鼓励、促进和发展佛教真理和慈悲观以及培育宗教和平及认识。

1970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成立,长老鼓励佛教弘法会青年组,大马锡兰佛教会青年组也加入马佛青总会。

同时马佛青总会也邀请长老为宗教导师,为佛青和佛教徒提供宗教资讯服务。

长老到过东西方国家弘法。他拥有东方研究大学,那兰陀大学、兴都大学所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

60年代,长老是马来西亚宗教联系机构的活跃成员。

长老也是筹组各宗教谘询理事会的创办人之一。

目前,长老共有五十本著作,分别销售到世界各地,其中一本《佛教徒的信仰》已译成中文版,共出了九版,此书在国内流传极广,几乎成为大马佛教徒的生活手册。

长老注重佛教青年,在他心目中青年就好像一株小草,好好地灌溉,将来必能成长为大树,为更多人遮荫。长老对佛教的付出及使命感是众所周知的,不管风吹雨打,若佛友请长老给予讲座,长老都不会推辞的。“有我在的一天,我都会为佛教付出”。

以温馨真诚感染佛子

大马学佛的大专生都有一个特色,那是个别拥有菩提之家。学生就在这里居住共修,营造学佛的气氛,也间接辅助大专所缺的活动。长期以来,长老都很关注大专生的学佛教育,因此听听他对菩提之家的期许,让我们共同感受长老的关怀。

他说:“首先要让人有温馨的感觉,以真诚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有家一般的归属感。然後办一些不一定是纯宗教的活动,以感性的分享和康乐带动,也从中让学生明白菩提之家的宗旨与意义,并举办有静态和动态的活动,让菩提之家的成员和校外的学生共同参与,使佛法的力量逐渐扩大。

基督教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活动很多时候都很能触动信徒的心弦,让人们产生很强的归属感。”

至于新一代要如何让佛教发扬光大,长老认为关键在於青年对佛教的信心。只要青年坚信佛教,了解了佛教精神及要义,因为很多时候基于信徒对佛教认识不深,他们很容易受到其它宗教影响而转移宗教信仰。

因此,长老说:“信徒要对佛教有信心啊!如果大家有科学理念但是没有宗教的信仰就等於失明了,而有宗教信仰却没有科学理念就是有缺陷了。”长老一语说明了掌握佛教的科学性才能让人们更珍惜佛教,感受到法的受用。

长老也认为佛教界可以训练更多青年人除履行生命本份外,也要实践善法。长老说:“佛陀教诲我们只有两件事,那就是行善事,成善人。行善事就是要通过行动来帮助他人,感化他人,以便减少自己的贪嗔痴,净化自己的身口意。当看到人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给予教育。成善人就是从自己的本质做起,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向善、诚实、忍辱心的人,让我们不断看清自己,净化内心的污垢。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人看著,我们都是好人。”

佛学与生活一体修行

提及许多佛教徒把佛学和生活分开,长老说:“各位要知道,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佛法是不完整的。”实际上,佛陀教我们戒定慧,是很有次第性的。首先,让戒来规律我们的心;定,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慧,使我们的心开始明白,看清真相,开展智慧。简单来说,佛学修行是一个过程,那是有层次的修行戒定慧来达到智慧的开启。

长老来我国後,花大半辈子的时间从事教育,提升佛教徒素质的工作,有如细水长流,这条清净的佛法之河,点点滴滴地把佛法教育建设起来。当中佛教给人的误解、迷信的看法,也因为这条河水慢慢地洗掉了。

任何派系皆有立足之地

半个世纪的建设,长老说他在大马当住持时,才慢慢开始佛教教育的开展。在他初抵大马时,看到信徒们偶尔到寺庙膜拜,於是他续办十五碑的佛学学校。之後,长老创立了佛教青年组,也随因缘给予佛学讲座,培养信徒对佛教的认识与信心,逐而将佛学信仰转化成佛学教育。要发展佛教教育界是艰辛的,不过,大专佛教青年可以成立佛学会,举办佛学活动以使大马佛教教育界更稳定。

大马佛教界是任何宗派都能立足,两大主流是汉语系的北传,英语系的南传。长老被喻为大马南传佛教之父,以肯定他在这块土地上长期耕耘的成就。

不过,他说我们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不必局限南传或北传派系。在佛教界里,也没有所谓的谁居先或谁在后。长老认为这是他们一直做著的努力,不管大家来自哪一派系,大家都是不存分别心地弘扬佛法,教导众生。

长老从不用所谓南传或北传等宗教信仰的称呼,他只管称佛教徒,不管信徒来自哪一派系,来自哪个文化。因为大家是佛教徒,大家都能和平相处,佛教才能广泛散播。长老也强调:“当我们在进行弘法活动或任何佛学活动时,信徒们,你们应该以佛教徒来自称,而不是用各自的宗教派系来称呼对方。

长老在大马是深受信徒崇仰的,无可避免的,许多人也会对长老有所期望,那麽长老如何面对众人付诸的期望呢?长老说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有独立的思想。即使是一位修行资深的僧伽,我们也要对僧伽的举止行为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佛教,进而对三宝更有信心。

正信教徒心无旁骛

可能是区域性的文化,降头和被鬼缠身是其中信徒都会好奇的问题。当问到有“鬼缠身”的信徒,多半会找传统的泰国南传法师“捉鬼”的事时,长老笑说其实信众们也有找北传师父啊!

到底佛教如何看待鬼缠身这回事?他说这是信徒本身的意愿,不是他们所能掌握的,因此就形成了这种情形。其实鬼是人们本身心中的一种信仰,因为人们相信有鬼,所以人们认为鬼是存在这世界的。就像人们做梦,梦境经历栩栩如生,但却不是真的。梦境是人们的脑意识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同样的,鬼存在的看法也是基於人们本身对鬼的信仰。人们不只相信有鬼,还不断加强对鬼的信仰。怎麽说呢?人们总是祭拜鬼来祈求财富、平安,但是有正信的人们却是心中无鬼,也不祈求鬼给予任何好处。因此,当你不再相信鬼,你对鬼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所以,如果你不信仰鬼,鬼就没办法靠近你,也就不会被鬼缠身了。

长老对我国佛教徒的另一个贡献,是协助争取卫塞节成为公共假期。

卫塞节是佛教徒的大节日,每年从十五啤佛寺出发的花车游行,非常壮观,而长老对佛教徒庆祝卫塞节的期许是:“我们要清楚知道卫塞节不是喜庆日,而是一个忆念佛陀精神的日子,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一天。卫塞节最重要可以让信徒与佛法相应,让信徒自我增上,法次法向。”

我们的国土很幸福,有这麽一位长老住世。

“1979年开始认识佛教和长老,却没有真正亲近过长老。後来到锡兰佛学院(Paramadhamma Buddhist Fustitute)升造,发现我的老师原来是长老的徒弟。心想,未必要真正亲近过长老才能敬佩他啊!就像未必要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才能皈依他啊!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了解对方的精神或为人。”

至到开舍法师活跃于佛青后,才真正接触到长老,还得感谢长老是佛青的宗教导师。

法师很敬佩长老的奉献和护教精神。长老很关心年轻一辈,常苦口婆心地归劝及讲解,为他们的未来著想。

“记得在前年,长老刚动完手术不久,沙巴佛教团体请长老过去弘法,长老还是像往常一样提一个beg就这样地飞到沙巴去了。对於要使正法如何久住、如何挽救,长老不是只把它挂在嘴边而已,他是真正充满著使命感,并身体力行!”

至今南传与北传都还是有个界限,还在论大乘或小乘之区别。但长老一直都在尽自己的努力,来圆融这两者的差异。南传至今还是不认同女比丘尼的加入,而思想开放的长老却尝试游说南传佛教接受北传比丘尼,但一人的力量还是抵不过众大的力量。

法师说,长老不论有多少群众,都会赴会弘法的精神,使那些要求办花费庞大的讲座会,应该思考是不是能把经费分给小地方去办弘法会,更令那些地方的民众受惠,来得更有意义。

从各方面来看,法师对长老充满使命感的为佛教奉献,所拥有的开放思想,没有架子的亲和力,时刻关心佛教的命脉,充满著满怀的敬佩。

Vijirta法师是长老的徒弟之一。他是长老在70年代的学生之一,在接触了长老和一位法师之後,他於1976年出家。长老是他的剃度师。

他眼中的长老是位很好的老师;在弘法方面又是一位很好的导师。他赞叹长老常以浅白,但又深入人心的方式来弘法。长老也能配合青少年的较没有耐性、爱变化的特质,在弘法时不会太沉闷,也不会太深入,恰到好处,以方便佛法教育深入每个听法的众生,让他们受惠。

长老身边有八位出家弟子,但他不会因而偏袒其中之一。若弟子有犯错之处,长老会很慈悲地接纳弟子们的忏悔。而长老也是一位思想很开放的师父,对於弟子的修行法门,长老会让他们选择自己适合的去修。

法师深深感受到长老为了让佛法住世间,一直很努力的去实践及维护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吴升财居士把长老当慈父和老师看待,34年的交往过程,长老在他的学佛路上,不断的领导著他成为一个称职的护法。

在1966年,吴居士在丁加奴的佛教青年团时,读到长老的著作而认识他,两年後到吉隆坡工作时,才在十五啤佛寺接触长老,至到今天都尊长老如父亲。

在佛教事业上,每当他遇到了挫折或问题时,长老都指导他,让他明白缘起缘灭。1969年,在成立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过程中,他经历著很多波折,幸好有长老的开导及教育护航,使他能积极和热诚地为佛教服务到今天。

从长老高大魁梧的身材来看,很多人都认为长老是一个很严肃,可 能也很难相处。不过接触过长老後,发现他不但很慈悲和蔼,而且还很幽默。

吴居士眼中的长老是一个很好的导师,太多的优点,反而难以表达。那是当对某个人的敬仰,达到某种程度时,很难用言语去表达,也不是三言两语即能道尽,就好比爱你在心口难开那样。一颗敬仰的心不能常挂在嘴边说,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吴居士目前担任十五碑佛寺的义务秘书,同时也是位弘法组主任。让长老的布教精神继续转法轮。

十多年前,陈和顺居士从《佛教徒的信仰》里认识到长老,来到吉隆坡后,就去十五碑亲近长老。他受长老感动的事很多,印象最深刻是在1959年,当时英女皇到访刚独立的我国,而长老则以佛教界的代表会见女皇,但在同一时间,有位常替长老做翻译的居士往生了,因他是单身,没人替他料理身後事,长老因此放弃去接见女皇,而替一位无名氏料理身後事。从这一点看出,长老是一位很慈悲,很不注重名与利的法师。

“长老常以简浅的语言解说佛法,让更多人理解,同时也向信徒讲,佛法就是佛法,不管是以什麽法门去进修,只要是向善的,他都不会去特别管制。”

长老很关心年轻人的活动,因为长老认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佛教界未来的接班人。

在长老八十大寿时,适逢身体不适在新加坡住院,但当他知道信众为他办了一个大法会,马上要求医生让他出院,身上带病地为信徒现身说法,感动了很多信徒,大家纷纷落泪,场面温馨感人,长老还说,只要有他在的一天,都会为佛教付出的。

长老担任很多大学、大专的佛学会宗教导师,为他们解决以及提供宝贵意见。陈居士说长老曾想过回自己的老家斯里兰卡 ,他说,那儿需要我,但,长老又补上一句,马来西亚更需要我。

最後陈居士要鼓励及提醒我国的佛弟子,要趁长老还在世时,懂得珍惜,不要认为长老时时刻刻都在十五碑,等有麻烦时才来请教长老,要记得的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不再好好珍惜一个活生生的法宝,那麽你还要到哪里寻宝呢?这就是有佛法你也不懂得闻取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