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入寺礼节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05-09 09:22:51作者:念佛网

入寺礼节知多少?

作为一名怀着虔诚心朝山的信徒,在朝拜佛寺前应当了解入寺礼佛的基本礼节,以使自己进入寺庙的言行如理如法,达到理想的朝拜效果。本文现选择佛教的合十、问讯、绕佛、拜佛的基本礼节介绍如下。

  一、合十

  合十又称「合掌」, 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与地区,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

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合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

  合十礼可分为跪合十礼、蹲合十礼、站合十礼三类。跪合十礼适用于佛教徒拜佛祖或僧侣的场合,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表恭敬虔诚;蹲合十礼是盛行佛教国家的人拜见父母或师长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身体下蹲,将合十的掌尖举至两眉间,以示尊敬;站合十礼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见,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端正站立,将合十的掌尖置于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行合十礼时,可以问候对方或口颂祝词。因佛教中不兴握手,所以在我国,一般佛教徒均以行站合十礼为流行。

  合十的动作是佛门一种谦恭的礼节,我们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二、问讯

  与合十相联系的另一基本礼仪是问讯。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个问讯的动作,顶礼结束时,又以问讯作为结束。

  问讯时要掌握以下细节: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常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

  佛教的合掌、问讯等基本礼仪,源自于古印度人的礼仪方式,也就是顺应印度当地的风俗习惯。据宋代的《释氏要览?西域记》记载:「天竺致敬之式,其仪有九:一、发言问讯;二、俯首致敬;三、柔首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肘据地;八、五轮着地;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为一拜。」

  三、绕佛

  右绕佛像和佛塔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规则。所谓右绕,就是说在佛像或佛塔旁行走时,要以佛塔或佛像为中心,围绕着佛像或佛塔向右旋转行走。

  关于右绕佛塔的来历,按照印度民间的风俗,是以右方为尊。在印度,右绕是赞叹随顺的意思,你要是左绕,就是反对、对抗、毁灭的意思。所以说右绕佛像,是表示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心。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来,认为佛教也应当以右绕佛像或佛塔为尊。印度的佛弟子在佛前经行时便以右绕为准。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佛弟子一直沿用佛制右绕的方式,将右绕佛像和塔寺作为对佛菩萨最虔诚的礼仪。

  绕佛不但有驱除睡魔,养神疗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业障,获得很大的福报。正因为如此,绕佛成为很多信徒修行的一种重要方式,绕佛的时候,一定要放下尘世的牵累,心中祇有佛,久而久之自然可以达到身心清净的目的。

  右绕有许多功德。《菩萨本行经》中有一则故事说:佛陀在世时,佛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当时城中有一婆罗门从外而来,他见佛出城,光相巍巍。婆罗门便欢喜雀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佛微笑着告诉阿难,此婆罗门见佛欢喜,以清净心右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快乐无极。在这里,佛说绕佛行走一圈,便可以获得二十五劫不堕恶道,祇生天上人间的福报。

  另外,在《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中论述了右绕佛塔的各种功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后围绕。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大威德世尊!愿为我等说,右绕于佛塔,所得之果报。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右绕于佛塔,所得诸功德,我今说少分,汝等咸善听。

  一切诸天龙,夜叉鬼神等,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

  在在所生处,远离于八难,常生无难处,斯由右绕塔。

  仪貌常端正,富贵多财宝,恒食大封邑,斯由右绕塔。

  财宝常盈积,而无悭吝心,勇猛广惠施,斯由右绕塔。

  色相净微妙,见者皆欣仰,所住常安乐,斯由右绕塔。

  或为忉利王,妻子悉具足,威势力自在,斯由右绕塔。

  或作婆罗门,持戒善通达,咒术围陀典,斯由右绕塔。

  或作大长者,豪贵多财产,仓廪常丰足,斯由右绕塔。

  ……

  从以上的故事和佛所说的右绕的功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右绕佛、塔的殊胜利益。

  四、拜佛

  拜佛是佛教徒向诸佛菩萨表达虔诚心的重要方式,在进入佛寺殿堂拜佛之时,佛教徒首先要怀有恭敬心并注意以下几点: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祇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祇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对于佛像我们应怀有恭敬心,常作见佛像如同见佛想。见到佛像时,切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果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在礼拜诸佛时,我们应当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然后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继之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接着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最后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双手合掌立直。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将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对于拜佛,还应注意,当见到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径行而过;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其它人不得用。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以上对信徒进入寺院必须掌握的合十、问讯、绕佛以及拜佛的基本礼节和注意事项作了简略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对初学佛法的人到寺院礼佛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