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三 四弘愿
发布时间:2024-05-10 09:10:26作者:念佛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三 四弘愿
[经文]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现在已经忏悔清净,再与大家一起发四弘誓愿,大家都应用心谛听:
自心的众生无边,我誓愿度尽;自心的烦恼无边,我誓愿断尽;自性里的法门无量,我誓愿修学;自性的佛道无上,我誓愿成就。
[补注]
一般修佛,先归依,归依完了发愿。六祖讲的强调自归依,归依自性佛。发四弘誓愿,也是强调自心自性的修行。
[经文]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度,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大家不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么说,就不是我来度你们了。善知识!心中众生,就是所谓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种种不善的心,都是心中的众生,大家应该自性自度,这才叫作真度。
[补注]
最重要的是自性自度。自己不度,无人能救。
[经文]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星云大师译文]
什么叫作自性自度呢?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用正见来度。既然有了正见,就能运用般若智慧来打破愚痴迷妄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邪见来时用正见度,执迷来时用觉悟度,愚痴来时用智慧度,恶念来时用善念度,这样来度心中的众生,就叫作真度。
[补注]
自己度,各人自己度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何谓自性自度?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一再強调,学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学佛修行,三分靠老师,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够觉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这才是究竟之道。
白云守端禅师在杨歧方会禅师处参禅,久久不能开悟,杨歧禅师很是挂念,想方便开导。有一天,杨歧方会禅师问守端禅师:你过去拜师父学道,你的师父是谁?
答:我的师父是柴陵郁禅师。
柴陵郁和尚是开悟的禅师,你知道他怎么样开悟的吗?
我的老师有一次过桥的时候,跌了一跤,就觉悟了。
跌一跤,怎么觉悟呢?你怎么证明他觉悟的呢?
他跌了一跤以后,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勞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禅师听了之后,便发出呵呵的怪笑声走了。
守端禅师却因方会老师的一笑,展转反侧,整夜失眠。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到法堂请示方会禅师:老师!为什么您一听我说柴陵郁禅师的诗偈便发笑不已?我有说错了什么吗?
杨歧禅师道:你这个傢伙!真沒出息!你看我们寺院前面的广场上,经常有走江湖的在那里变把戏,弄个猴子在那里跳来跳去的,他们卖力表演,无非是为了博得观众哈哈一笑。你这么沒有用,我跟你一笑,你竟然飯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见得你比玩猴把戏的人都不如,你还能参禅悟道吗?
白云守端禅师一听,若有所悟地愣在那里。
老师又说:不必想,不必分別,懂就懂了,悟就悟了。
于是老成守道的白云守端禅师,经过老师这样的方便权巧,一笑也能把他笑开悟了。
有位香严智闲禅师,在沩山禅师处参学,久久不开悟。沩山禅师一见智闲禅师就说:听说你在先师百丈处,闻一知十,闻十知百,聰明伶俐,很了不起。不过,我现在有一个问題问你:未出娘胎前,什么是你的本分事?请试说一句看看,我为你印证。
智闲禅师茫然不知应对,沉思了一会儿才说:请禅师替我解说!
沩山禅师道:我说,那是我的见解;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香严智闲于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语录经卷搬出来,左翻右翻,竟然沒有一句合乎应对的话。叹息道:说食不能当饱,画饼豈可充饥?因此便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发誓说:这輩子不研究义学了,从今以后好好做个粥饭僧,免得浪费心神!
香严禅师于是辞別沩山禅师,到南阳慧忠国师昔日住过的地方禁足潛修。
有一天,在除草的时候,无意中拋擲一块瓦砾,击中竹子,发出清脆的一声,因而豁然大悟!他就说了一首偈语: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墮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悟道的偈语一说,传到沩山禅师那里,沩山禅师还不放心,就派另外的一个弟子仰山禅师,来考试智闲禅师。他说:我听说师弟你悟道了,不过有时候光从字面上去知解是不算的,你如何从心地法门体悟自性,请道一句。
智闲禅师就说:过去穷,我还有立錐之地;现在穷,连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仰山禅师把这个话回去稟告沩山禅师,沩山禅师一听,说:啊!他是真的悟道了!
禅,是一个机缘,是累积多少年的修行,到了那么一刻,众缘具备才能开悟。
近代的太虛大师,他曾在普陀山闭关,某夜,闻前寺开大静钟声而进入禅定,直到隔天清晨听到钟声才出定,但他以为还是昨天晚上的开大静。太虛大师经过了这次悟道的体验,从此真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所谓“见性成佛”,这是每个人的自家事,靠別人帮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本具,反求內心,自能当下证得。
[经文]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星云大师译文]
还有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运用自性般若的智慧来去除虛妄分別的思想心。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必须见自本性,常常实践正法,这就叫作真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就是既然常能心存谦卑实践正法,又能远离迷妄而又不执着于觉悟,內心常生般若智慧,真妄俱除,就能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能在一言之下悟道成佛。能够时时念念修行这四弘誓愿,这就是发心立愿的法门!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发四弘誓愿?
《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参禅学道,应该以发心立愿为下手的工夫。在世间上,读书求学,做人处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愿、目标;参禅学道,当然更要发心立愿了。
在佛教里,古来多少高僧大德,为了“正法能久住,众生得离苦”而发下弘愿。譬如:玄奘大师“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终于完成西域取经的大愿;鉴真大师“为大事也,何惜生命”!终于将佛法弘传到日本;宋朝永明延寿禅师,累用公帑买魚虾等物放生,事发被判死刑,面无惧容,只愿将将此一命,布施众生。唐朝沩山禅师,发愿做一头老牯牛,来为众生服务。所谓“欲为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这些高僧大德们,因为有菩萨的行愿,所以能完成他们的道德、修行。
现在,有的人发愿往生后捐出遗体、器官,这也是需要有大愿心、大勇气,如果沒有愿力,如何肯这样牺牲自己,成就別人?所以,这个世间,如果人人有牺牲奉献的愿心,就不会有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人人肯发心为人,就能为世间点亮明灯,增加热力。
发愿,有別愿和通愿。所谓別愿,例如:
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来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普度众生的心愿。
观世音菩萨有十二大愿,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文殊菩萨也是发十二大愿,他用智慧活水润泽世间。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礼敬诸佛”,这是对人格的尊重,“称赞如来”,这是语言的布施等等。
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这种伟大的愿心,不但完成自己,也照亮了人间。
所谓通愿,就是通于一切、普遍一切。例如: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发的弘愿,称为“四弘誓愿”。
根据经典记载,过去诸佛,莫不由发愿而成。所以,有了大愿,才能成就。发心立愿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如何来发“四弘誓愿”呢?
众生无边誓愿度
学佛修行,除非甘心做个小乘的自了汉,否则弘法度众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所谓“弘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只要是大乘行者,都应该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心。
烦恼无尽誓愿断
学佛,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能够战胜烦恼,自然能显发自己的真如佛性,自然能趣向佛道;反之,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而在生死苦海中轮回不已,更遑论度人。所以学佛首先要健全自己,要誓断一切烦恼。
烦恼,能恼害我们,烦乱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例如贪欲,为了贪欲,种种的辛苦,种种的麻烦;嗔恚,为了嗔心,种种的不安,种种的苦恼;愚痴、邪见,更是蒙蔽我们的智慧,使我们不能走上正道。所以,我们要发愿断尽贪嗔痴烦恼,所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尤其要不断的忏悔,忏悔如法水,可以洗净我们的烦恼,烦恼净化,那就是解脫,那就是自在。
法门无量誓愿学
俗云:“万贯家财,不及一技随身。”一般在家人士,要想生活无虑,都必须具备各种知识、技能,何況学佛修行,既然发心要度众生,不但要具备各种知识、技术,还要有佛法,所以,无量的法门,我们都要学习。世间的知识,出世的佛法,各种的技能,各种的服务,对一个真正学佛求道的人,要像“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拒细流”,才能成其高,成其大。
在古代印度有所谓的“五明”,即:
声明:语言学、声韵、训诂、音乐。
工巧明:科技工艺的知识。
医方明:卫生保健、医药的知识
因明:逻辑推理、论理学。
內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
以上五明,涵盖面虽广,然而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似乎已不敷所需,这不过是在说明菩萨为度一切众生,当学一切法门。
佛道无上誓愿成
古德说:“沒有天生的释迦,沒有自然的弥勒。”成佛须经“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要经过千辛万苦的修行才能成就。成佛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要难行能行,要“见贤思齐”;尤其不仅自己要誓成佛道,更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才是真正的“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弘誓愿,一般人大都只是用来做为早晚课的时候在佛前唱诵,平时不敢讲,更別说要去实践了。因此,六祖大师勉励我们要发四弘誓愿。不只是要敢讲、敢说、敢唱而已,尤其希望大家今后都是四弘誓愿的实践者;能够把四弘誓愿落实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