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别人看她是妓女,我看她是观音菩萨

发布时间:2024-06-11 08:24:31作者:念佛网
别人看她是妓女,我看她是观音菩萨

文:正心堂

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在说起今天这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之前,小编想先跟大家聊聊菩萨的故事。

昔延州有妇女,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后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中记载的这位延州妇人,皮肤白皙,颇有姿色,年纪约二十四五岁。她没有亲人,常独自往来于延州城中。当地的年轻男子争着和她交游、亲热,她从不拒绝。几年以后,这个妇人忽然死了,凡是和她亲近过的人没有不悲痛惋惜的。因为她没有家人,那些男人就凑钱把她葬在路边。大历年间,有一个胡僧从西域来到延州,见到这个妇人的坟墓便恭敬地顶礼、焚香、转绕。当地人很不解,对僧人说:“这是一个淫荡女子,因为她没有家人,所以死后葬在这里,和尚您为什么如此恭敬她?”僧人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这个女人是一位大菩萨,以慈悲喜舍之心利益众生,她就是锁骨菩萨。如果不信,你们可以打开棺材看。”人们打开棺材,果然发现那个妇人浑身的骨节都是锁状。人们这才明白她是菩萨的化现,于是为她造塔并把灵骨供奉在塔中。这就是今日延安宝塔山上那座著名宝塔的来历。

古有菩萨做延州妇人,话说回来,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在小编看来,就是真真实实如菩萨再现的故事,第一次了解她,还要从一部纪录片说起…

《Scarlet Road/伟大的性工作者》,这部纪录片IMDb评分7.8,人们往往被“标签”所吸引,却忽略了这背后伟大的付出…

在某些地方妓女已然归为合法职业,但人们说起妓女,印象往往是用“沦落”来形容她们,认为只有走投无路的女人才会选择过那种生活。因为比起贫穷,被人诟骂要更可怕。

可是纪录片中,这个举手投足都优雅端庄,微笑起来让人倍感温暖,硕士毕业、理想是成为一名心理医生的女人,不仅自甘做了“妓女”,还成为了“名妓”。怎么看都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不禁让人好奇,普通人,没有卓越的贡献都难称高尚,凭什么她,能担如此嘉奖?

她叫瑞秋·沃顿(Rachel Wotton),从事妓女行业20多年,客人无数,但每一个都不简单。盲人、脑瘫患者、交叉性别者.....她的客人全是残疾人,这也是她唯一的要求。

这一切,都来自于她大学的一次选择…读大学时,她所学的专业是心理学,有一次在做课题研究时,她无意中发现了“残疾人心理学”这一论题,接下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她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了…

她发现,残疾人最需要的不是身体的照顾,而是心理的认同。渐渐的,她萌生出一个想法:“真正的帮助他们,是要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当作正常人对待。”

残疾人马克的一句话曾深深的触动她:

“我想要被爱,想要被爱抚、被珍视,但我又常常陷入自我厌弃中,并充满恐惧,我怀疑我是不是能得到爱,怀疑这是残忍的上帝,对我施加的另一个诅咒。”

说到残疾人,脑海中第一想到的帮助是什么?如何照顾好他们的身体?可是往往最悲哀的不是残疾本身,而是残疾之后就不再是大家眼中的正常人了。她在研究期间发现,这些残疾人也希望能够有正常的生活,平等的对待,更想拥有被另一半呵护的温情。

于是,在读研的第二年,瑞秋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她放弃她曾经的梦想--心理医生,要成为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性工作者。

光明敞亮的前途当前,她就“自甘堕落”了。在许多人眼中,用“不可理喻”也无法表达他们对瑞秋的看法,尽管在澳洲,妓女是项合法事业。

无论外界怎样劝阻,她都坚定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第一单生意是个脑瘫患者,很年轻,名叫Colin。

那天,是Colin的初夜,在此之前,他几度活不下去,恨不得早早了结自己,但与沃顿相识后,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Colin回忆到:

“当我意识到,虽然我得了脑瘫,但我也能享受生活,这感觉太幸福了。因为我来自一个极保守的宗教家庭,20年前,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是文化冲击,也是个转折点。”

此后二十多年,年轻的Colin变成老大叔,活力四射的瑞秋变成知性女性,他们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瑞秋会定期给他做检查,为他疏导心理问题,直到最后陪他走完这一生。

顺利完成第一单生意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就像是一条银河,此岸上,我还是个普通人,行至彼岸,我在别人眼中俨然妖魔。她坐实了“妓女”名头,但一点也不后悔,甚至还有隐隐的开心,因为那一夜已经证实,残疾人的内心深处,藏着深深自卑的同时,也有想要被爱的强烈渴望。

她打算继续走下去,帮助更多残疾人。

麻痹症患者、盲人、瘫痪者,聋哑人、肌肉萎缩者,全都成了她的服务对象,他们有的行动不方便,有的五感缺陷,他们不能自理,常常对生活感到绝望,但都在遇见她的那一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客人都是他们的父母送来的,她首先会先了解对方的病情,然后根据个人状况制定专门的计划,运用心理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这不是简单的性服务,是一次爱与真诚的交流。

她还有两个特殊客人,一个叫马克,也是个脑瘫患者,一个叫约翰,患有多发性硬化病。说特殊,是因为他们一起参演了这部为性工作者和残疾人发声的纪录片《Scarlet Road》。

第一见到瑞秋是在妈妈的陪同下,没想到之后,马克就再也放不下这个人,与她交流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马克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病后母亲的伤心,也感受到自己振作起来后母亲的欣喜,这一切都归功于瑞秋。

约翰常年只能坐在轮椅上,整个身体只有下巴能动,用以控制轮椅,医生也已经给他下过诊断书: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动。

然而,奇迹出现了。在和沃顿相处一段时间后,他能动了,医生和亲人都非常惊讶,那一刻,所有人都觉得,奇迹就是瑞秋。

纪录片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虽然最开始导演找上瑞秋的时候,她拒绝了,因为社会对于性工作者的非议太多,自己再坚强也会受伤。但经过好几次的邀约后,她想,这未尝不是个机会,把残疾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摆到台面上,让人们重视起来,到时候就算自己受到诽谤和辱骂也值得。

片子播出来后受到了巨大的反响,并在国际上得到一致好评,甚至一举夺得了沃尔克雷新闻奖。政府也开始关注性工作者的权益,无数人给瑞秋发邮件留言,表示支持、鼓励以及感谢。

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影片播出前,约翰去世了,幸运的是,瑞秋一直陪在他身边。

其实,她已经送过很多客人去天堂了,或者不该叫客人,而是朋友,亲人。

之后,瑞秋与同为性工作者的扶勒,一起创办了“感触之家Touch base”,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里面的性工作者不是谁都能做,必须接受严格的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后方能上岗。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客户致残后的容貌而拒绝他们,但如果你和你的家庭还因面子或社会规则对我们有任何偏见,不能正视自己的需求,那我建议你千万别拨通电话。”

她是残疾人的菩萨,更是人间的菩萨。她的工作并不肮脏,因为她的灵魂是如此的纯净。她给了残疾人最大的关怀与爱:把他们当作正常人,平等的对待。

故事讲到这,小编不禁扪心自问,我们常常为了展现自己的爱心去做志愿者,可是我们的付出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还是只是站在了自我满足的角度去施予自己的帮助?

小编在看完这部纪录片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网友的评论,意料之中的褒贬不一,可让小编感到意外的,却是来自佛教徒的那一句:“不管以何目的做性工作者,都是无正见之恶果!为什么不能真正给他们最大的利益,而是要以如此的欲望来帮助他们呢?深深的为她是否要承担邪淫的果报而不安!”

不论是非不论短长,以慈悲之心行利众之事,经典中有所记载的就不止一篇:

1.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中的马郎妇观音,又做鱼蓝观音,即以肉身布施诱人入法。

2.至尊空行达日尕(帕芮玛)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女性大成就者中的一位,是至尊救度佛母绿度母的真实化现,从外在看来仅是一位以出卖色身肉体为生的淫女,而其内在却行持着不可思议的利生事业,就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人间初祖帝洛巴,也是由至尊空行达日尕引导而至成就的。

3.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身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

--《地藏经》

4.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

--《楞严经》

经典中如此记载,可为何普通人还能称赞的善举,却成了佛教徒眼中的淫乱?小编百思不得解,于是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赵一澄居士,与大家分享这段让人豁然开朗的解读:

利他利他,虚云老和尚说:说的一尺,不如行得一寸。我们确实没必要倡导淫行,但首先应该戒除的是我们狭隘的是非对错之心,这才是淫的根源。我真的被这位外国性工作者的发心动机感动,充满着爱的慈悲与勇气。试问我们有几人能有这样的发心和践行?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世俗道德的制高点开始攻击别人的时候,其实恰恰是自己远离佛法的那一刻。要知道,即就是伟大如释迦牟尼佛,在当年的很多行为也都是被世俗所抨击不纳的。《普门品》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什么形象都有,也包括妓女。地藏菩萨化身无数百俱胝,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时时刻刻吃人,也一样在度人。印度八十四成就者,有屠夫,有商贩,有强盗,有妓女…他们一样成就。如果按照佛法不能容纳妓女的说法,那他们就要摘出来另当别论吗?所以首先在佛法里,不存在一个可不可能允许的问题。当我们谈论允不允许的时候,这一刻的问题是世俗道德,与佛法没有任何关系。真正质疑的人,其实反而是对佛法没有信心,更体现出了着相而求、对佛法却没有真实的内在的相信的一种表现。恰恰是因为全世界众生根基不同,所以真理化现成了无数的样子,去用不同的形态度化每个相应的人。每个人自性自度都在发育,这就是“众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什么是觉悟,是另一个话题,但苛求觉悟而忽视别人的苦,一定不是觉悟之道。在佛经清晰的逻辑脉络里,我们读解到了来历和出处。龙树菩萨的《中论》云:“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六祖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境由心生,十法界唯心所造,事相的无常是因为心相的无常

。所以佛法真正在意的是能不能从各种各样现象因缘中,看透祂的无常本质,看透心相无常的本质。这恰恰是佛教、佛学、佛法的魅力,一种广博的胸怀和透彻的智慧。一定要回到心性去看,而不再是草率简约地着相。佛法不是世俗道德,恰恰是希望我们能从包括世俗道德在内的任何世俗成见中超越出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谁比谁高明,谁比谁低劣。而我们学习的佛法,恰恰就是超越现象,回归本质,不被拘束的任运自在。谢谢你的问题,以上这些话其实和这个女人无关,却和很多所谓佛教徒的认知狭隘和见地糊涂有关。--赵一澄

有人看她是妓女,

我看她是观音菩萨…

她把自己放在了社会的最低处,

而慈悲之花就在这最低处悄然绽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