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法时代的世间修行,日行一善最为殊胜!
发布时间:2024-07-04 06:24:48作者:念佛网 佛陀在涅槃前,弟子问佛陀:“佛在世,我们是以佛为老师,依靠佛;佛不在世了,我们以谁为师?”佛就说了两句话:“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佛的这两句话,是在恳切地告诉我们,在没有了佛的亲身教导以后,应当以戒律和苦行为修行精进的根本。
尤其是现在是佛所预言的末法时代,就连珍贵的佛法也要逐渐消亡了,我们凡夫要想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当中修行得道,会是多么多么的困难?须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即便你行遍天下善,积累无穷福德,但不修清净心,还会起恶念,你就注定要生生世世在轮回中升堕,如今难得悉闻佛法,这等解脱生死、究竟圆满之道,还不肯放下万缘、专注修行,那便要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佛缘,以后在轮回之中能否再遇佛法,能否生起坚定信愿皆是难料之事。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认真对待佛法。珍惜这份在末世的闻法奇缘,一心求正觉,只有真正成佛以后,才能够度尽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才是究竟圆满的道业。
古时候的人德重福厚,所以无论出家还是在家修行都容易成就。而现在是一个乱象丛生,人人都舍本逐末的时代,尤其是在尘俗之中,并且人人都德轻福薄,可以说在这样一个逆境之下比在寺庙中修行还要难上百千万倍。但是如果在这样的逆缘下还能够克服掉所有障碍精进修行,那么所得成的道业也是极其殊胜的。那么该当如何求取并秉持住清净心,如何在逆缘下让自身一心不乱?佛曾说过:“末法时代,净土成就。”念佛的确是一个极佳的法门。但是在万缘的障碍下,我们这些愚痴凡夫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德行、定力、信心能够精进不断地念佛。
所以末学找到了对治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当今修行佛法最为殊胜的一个法门,那就是日行一善,日省功过。(如果你看过《了凡四训》的话应该会非常清楚,没有看过的同修也务必去看看,因为这本书被称之为准佛经,是学佛入门的必读经典。)具体方法就是:准备一个记录自己功过的笔记本(在电子设备上建立也可),只要每日抽出一点时间回想自己当日所造的所有善念、善语、善行以及恶念、恶语、恶行,并在功过本上一一记录下来,让自己每日通过日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提醒自己以后要特别去克服所造的恶行,并且努力去促进和增加每一个善行。这样子就相当于是在实行佛陀的教义:以戒为师(避免记过),以苦为师(日行一善)了。让自己能够在嘈杂的末世之中日日突破障碍、精进修行,这种方法决定异常殊胜。殊胜之处就在于身、口、意全部都能够受到规戒并且日益精进:修行之初,起一个善念也可以算作行了一善(因为你从前不是一直有起这些善念,所以说可以算作日行一善,比如说:在心里想他这么可怜希望他过得开心(慈悲)、他做了善事我想像他一样,心中随喜赞叹(随喜善行)都可以算行了善念),造一个恶行、恶念算作一恶(如果身、口的恶比较多,那就从身、口开始规戒自己的所有恶行,可以的话再严格规戒所有起心动念的恶念,比如说:在心里想他这么没德行怎么还比我顺利(嫉妒)、他自己要受到这个报应不关我的事(自私))。这样的善恶功过的记录、反省、突破,在刚开始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的作用。等自己精进到一定程度或是善功超过恶过一定量以后,渐渐地原本从不行善的也会念念向善,只有念善的也会转变为口善、身善(落实到了行动中,真正的实修),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努力奉行日行一善,日省功过的缘故。而且自己已经能够长期自然秉持住的善念、善行,那就不会再算进善功里(证明你的德行修为已经提高了!),每日选择至少一个自己觉得难以突破的障碍去行善,比如说:我本来习惯于浪费纸巾去擦手的,我这次就不再浪费,选择毛巾擦手,这就可以说是行了一善,不一定要对人造成良好影响,对环境、对整个虚空法界带来善的影响,都是善事!乃至于在公车上让个座、捡垃圾扔进垃圾桶、资助贫苦者等等就更不必说了。至于在恶过方面,努力去克服掉自己经常会犯下的种种恶的习性过失,尤其是起心动念所产生的诸多恶念最难根除,能不能够彻底修好清净心的关键也在于这点,所以更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心念,避免造下恶念,因为恶念也可以计算为行了一恶,可以通过念佛或其他法门把精神专注起来,哪怕是为别人着想,想着善人善事等都可以熄灭掉恶念,最好的还是专注,一心不乱,不起妄想,最为理想!
至此欢迎广大同修放下理论上的束缚,能够虔心参与这样计划完善的实修,这就相当于合理地在奉行着佛陀的教义,“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在末世中行菩萨道,不知不觉中便成了真正的菩萨!
末学推荐的网络挂单修行门户:学佛网xuefo.com 在此学佛网站注册后,即可在家挂单修行,其中就有功过本记录每日的功过,末学就是看到这里所以受到启发总结出本文!
末学于日后还会根据当今时代的情况,罗列出记录功过的详细标准。我们佛教徒可以称功过为善功与恶过,这样更加形象化,也更具警醒性。或者各位同修可以依据个人情况来为自己量身定制功过的标准。
最终,功与过是要相抵的,善功超过恶过多少,才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比如初发心要行一百善功,看看自己多久能达到。再逐渐发心行一千善功、一万善功,越来越殊胜伟大,善缘决定也会越结越多!预祝各位同修能够老实真干,谁干谁受益!愿所有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对于善功与恶过的具体记录标准可以暂时先参照下文(取自百度百科“日行一善”):
前言
功过格,是我们每一个想改造命运之人在行持中不可或缺的“拐杖”。笔者在苦心搜集功过格中,总是感到古代和现代的功过格不是很适合我们初学者。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也使笔者在好长一段时间下不了决心走上改造命运之路。在迷茫之中,突然在阅读《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发现,其实袁了凡先生与俞净意公就是制订功过格的绝佳蓝本,他们一个是代表“渐修”,一个是代表“顿进”,他们在两本著作中的行持其实就是代表两个层次的功过格,一个是想“锦上添花”,一个代表“绝地求生”,很符合现在求改造命运之人的心态。于是,笔者就结合《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改造命运的行持方法及《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以忠于原文为基础,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汇集功过格,以求抛砖引玉,对有心改造命运的学人们有所帮助。真心希望修学者能对此功过格提建议,以求更适应大众,同时恳请大家能广为传阅,以期得到更好的修改。
功过格的三个层次:
一、 日日思善 日日行善(期善日增恶日减,福日增灾日减。一日不行善,即一日无福可求)在“善恶掺杂”中求“善力精进”。
----此从事相上入手,以培养学人行善之能力为主,以改掉学人恶习毛病为辅。盖因行善比改过更容易,所以先培养学人行善之习惯,使行善由刻意之念转为人之自觉行为。学人在此阶段,一般是有求而行,很急于改造命运,也就很执着于功多少,过多少。一旦过大于功,很容易退心。所以此阶段,在功过格上一般是善事的功较多,恶事的过较少。此阶段也是共修会宗旨中的“因立命发善心、以善行息恶业”。此阶段的功过格体现在善之功略大于恶之过或善恶功过相当。
功:
(一) 敬爱存心:1、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晨起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有总结反思,一善。受一横不嗔 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各三善。见人有忧,善为解慰,一善。人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每此类妄想一生,均能作此想,每次一善。
(二) 严守戒行: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各百善。当欲染境守正不染,10善。每月的十斋日不行房事,二善。不义之财不取(如回扣、假公济私等),每百元一善。有财势可使不使,十功。
(三) 成人之美:慈善点击一次一善。赞一人善 掩一人恶 劝息一人争,各一善。
(四)劝人为善:化一为非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有定课,发愿求生净土)各三十善。劝息一人讼,止传播人恶,各五善。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人改业十善。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每百元一善。撰写一篇修学弘扬善法的心得、体会并公布使之得益于人,五善。阻人一为非事,一次一善。劝一人争,一善。
(五) 救人危急:白一人冤,五十善。还人遗物每百元为一善,不足百元亦以一善。无偿救一人重病十善,求轻疾五善。帮人一次忙,一善(大事自加)。救免一人军徒重罪五十善。代还债负每百元一善。 (六) 兴建大利:倡一善事利益一方,百善。
(七) 舍财作福:印经或作法布施每百元一善(每施一次不值百元亦为一善)。
(八)护持正法:每诵一部经或做一次订课,一善。订课一个月未断,另加五善。拜佛拜经百拜,一善。佛号1000-5000一善,5000-10000二善,并以此推。持八关斋戒一天,二善。为国家人民父母亲友法界众生诵经拜佛,每次另加一善。见人毁坏三宝之物、毁谤三宝,给予劝戒,每次二善。
(九) 敬重尊长:逢年过节,逢生日等能用行动表示敬重父母师长,一次一善。
(十) 爱惜物命:见杀不食 闻杀不食 为已杀不食 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 随缘放生一命每次一善,统一放生以放生的钱数计,即每百元一善,不足百元亦以百元计。十斋日素食一天一善。施一受饥动物食一次一善。
过:
存心类:1、每天晨起未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未有总结反思,一过。心中举恶意害人,一过。见人有忧伤生畅快,见人失名失利心生欢喜,见人富贵愿他贫贱,失意则怨天尤人,嗔一逆耳言,各三过。
与人类:见人忧惊不慰,助人为非一事各一过。暴弃五谷天物,一次一过。两舌离间一人,三过。造谤诬陷一人,三十过。摘发一人阴私,三十过。见一冤可白不白,五过。因公恃势乞索巧索人一切财物,每百元一过,不足百元以百元算。戒行类:失一妇女节,百过。毁一人戒行,三十过。受蓄一失节妇(如暗娼),十过。醉犯一人一过。坠一胎,五十过。编纂一伤化词传,造一浑名歌谣,五过。赌博小赌一次一过,大赌一次五过。传播、自看淫秽物品一次一过。
伦常类:恶语对尊亲师长良儒,十过。教人不忠不孝大恶之事,五十过。
三宝类:讪谤一切正法经典,五过。毁坏一切正法经典,十过。
仁爱类:杀一细微湿化属命,一过。
二、 日日知非 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一日避灾无力)在“善力精进”基础上求“善念永纯”、“无思无虑”,为日后的“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打基础。
----此从心地的初念下手,在行善已成为自己自觉之行动,不会很执着于功过多少时,则以改掉学人恶习为主。此时学人因已尝到改造命运的甜头,人生理念也由此升华,眼光不再拘于此世,而在很大程度上放眼于未来。那么很多恶习必须改掉,对于往生将有很大帮助。此阶段是共修会宗旨中的“以善法修净业、以人成促佛成”。此时需“举心动念,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 此阶段的功过格体现在善恶功过相当可善之功略小于恶之过。
功:(-)敬爱存心:1、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晨起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有总结反思,一善。受一横不嗔 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各三善(即憎我毁我,恬然容受)。见人有忧,善为解慰,一善。人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每此类妄想一生,均能作此想,每次一善。
(二) 守戒行: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各百善。当欲染境守正不染,10善。每月的十斋日不行房事,二善。不义之财不取(如回扣、假公济私等),每百元一善。有财势可使不使,十善。
(三) 成人之美:慈善点击一次一善。赞一人善 掩一人恶 劝息一人争,各一善。
(四)劝人为善:化一为非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有定课,发愿求生净土)各三十善。劝息一人讼,止传播人恶,各五善。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人改业十善。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每百元一善。撰写一篇修学弘扬善法的心得、体会并公布使之得益于人,五善。阻人一为非事,一次一善。劝一人争,一善。
(五) 救人危急:白一人冤,五十善。还人遗物每百元为一善,不足百元亦以一善。无偿救一人重病十善,求轻疾五善。帮人一次忙,一善(大事自加)。
(七) 舍财作福:印经或作法布施每百元一善(每施一次不值百元亦为一善)。
(八)护持正法:每诵一部经或做一次订课,一善。订课一个月未断,另加五善。拜佛拜经百拜,一善。佛号1000-5000一善,5000-10000二善,并以此推。持八关斋戒一天,二善。为国家人民父母亲友法界众生诵经拜佛,每次另加一善。见人毁坏三宝之物、毁谤三宝,给予劝戒,每次二善。
(九) 敬重尊长:逢年过节,逢生日等能用行动表示敬重父母师长,一次一善。
(十) 爱惜物命:见杀不食 闻杀不食 为已杀不食 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 随缘放生一命每次一善,统一放生以放生的钱数计,即每百元一善,不足百元亦以百元计。十斋日素食一天一善。施一受饥动物食一次一善。
过:
存心类:1、每天晨起未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未有总结反思,一过。心中举恶意害人,一过。见人有忧伤生畅快,见人失名失利心生欢喜,见人富贵愿他贫贱,失意则怨天尤人,嗔一逆耳言,各三过。所行善事有图报或务名一念,一过。贪念、邪淫念、褊急念、忆往期来念(即追念过去,期望将来),恩仇报复念、觊觎念(非分希望善报善果早一点来)、将迎念(攀缘之念)每起一念,一过。悭贪念(治以施舍)、愤激念(治以和平)、虚夸念(治以切实)、浮嚣念(治以沉定)、骄慢念(治以谦恭)、惰逸念(治以勤奋)、残忍念(治以仁慈)、怯退念(治以勇猛)及行,每起一念一行,各一过。与人类:见人忧惊不慰,助人为非一事各一过。暴弃五谷天物,一次一过。两舌离间一人,三过。造谤诬陷一人,三十过。摘发一人阴私,三十过。见一冤可白不白,五过。因公恃势乞索巧索人一切财物,每百元一过,不足百元以百元算。
戒行类:失一妇女节,百过。毁一人戒行,三十过。受蓄一失节妇(如暗娼),十过。醉犯一人一过。坠一胎,五十过。编纂一伤化词传,造一浑名歌谣,五过。赌博小赌一次一过,大赌一次五过。传播、自看淫秽物品一次一过。抽烟一根一过。十斋日行房一次一过。伦常类:恶语对尊亲师长良儒,十过。教人不忠不孝大恶之事,五十过。
三宝类:讪谤一切正法经典,五过。毁坏一切正法经典,十过。诵经时心里杂想恶事,十过。诵经差漏一字句,一过。订课一次没做一过。一日没反省自身一过。
仁爱类:杀一细微湿化属命,一过。为已杀每一生物一过。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极苦,五过。食肉五辛登三宝地,一过。
此阶段行持有如下感应: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即很繁杂之事突然很好解决)、或遇怨仇而回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等种种胜事。
三、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才动即觉,觉之即无”“恶心不动,过安从生”“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持咒念佛能“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直求“念头不动”。“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此从心念上的细念下手。这种境界我们难以揣测可知,仅能相信那是一种很殊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