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发布时间:2024-07-11 09:52:34作者:念佛网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并自诩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时,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时候,尊者忽然说道:“今天,在印度的一个修喜金刚的修行者,已经堕入了声闻的灭定(灭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维都间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入了一种很清净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中保持很长时间)。”尊者的弟子就说:“修喜金刚的行者,有可能落入声闻的灭定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尊者说:“喜金刚本来是无上密法,但他没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从而堕入此灭定。”所以,判断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发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很多人都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问他“为什么修五加行呢?”“不修五加行,大圆满的正行就修不起来”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听大圆满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回答是对的。但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修不成大圆满或听不到大圆满法,又会怎样呢?”“如果是这样,就不容易解脱了。”“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
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里所讲的菩提心又在哪里呢?你修的所谓菩提心,只不过是一个十万遍的数量而已,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却没有真实生起。虽然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这样一来,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
所以,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认真地观察自己的相续,并严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众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为了自己,其它的念咒、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简单地说,凡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的法本身多么殊胜,都只能成为小乘的修法。
如果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此基础上去修行的话,哪怕念一句佛号、磕一个头,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们听了很多法,在很多方面也都明白,今天如果让你讲你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却寥若晨星。
本来出家人修行的进步、收获应当远远超过在家人,因为相对来说(不是绝对的),出家人的烦恼要少一些,他们舍弃了很多容易生起烦恼的对境,不会被很多世间的事情所缠绕与侵扰,但出家人里面修行不尽人意的也不乏其数。
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在家人,是很难突破世间重围而专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难获得解脱。但在如今这个社会里,我们是有办法修行、有办法成就、也有办法解脱的,关键就要看你发心是否真切、正见是否具足。
虽然《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就是相违,本来就是矛盾的,因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间的事情去修行,这种机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它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处理这些事,当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难以做到。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里面同样也有很多成就者。不仅以前有,现在也有。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比如说,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比如说,吃一顿饭究竟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法呢?如果在不伤害众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饭本身是无记法。但是在《俱舍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吃完这顿饭,将肚子填饱了以后是为了去杀生、去参战、去行骗等等,以这样的目的而吃饭,那吃这顿饭就是造作恶业;如果一个人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吃饱以后去听法、去放生、去行善,那这个吃饭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摄持,那么吃这顿饭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饭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没有去想吃完饭以后去杀生、去放生等等,那这样的吃饭就是不善不恶,所以叫作无记。
再比如说工作挣钱,为什么要挣钱?如果挣钱是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间法。如果是要拿这些钱去干一些坏事,即使现在还没做,这样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恶业。如果没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为了吃饭、生存,这是不善不恶,是无记法。所以,虽然行为相同,却因为当前的发心不同而有善恶业之区别。
如果自己愿意做的话,行持善法还是很容易的,怎么做都可以。自己不愿意做的话,即使天天给你讲大圆满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听,明天也听,永远都不去实修,是没有用的,讲了也没有太大意义。闻法很有意义,通过闻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听了很多却不去实践,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得到一些闻法的功德而已,其它的功德是没有的,在法的实修上也没有什么收获,今年是这个样子,明年还是这样,乃至死亡的时候也是这样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话,仅仅吃一顿饭,都能成为解脱之因。其他类似的修法都是一样。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为此必须要放弃两个东西,第一是对世间的贪著,也就是留恋轮回、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图。为什么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们以后所有的修行都将变成世间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放下。
现在为了生存还是要做一些世间的事,尽管这些暂时没有办法放下,但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有从现在起逐渐走向解脱的想法,那就是已经有了出离心,这样,第一个需要放弃的基本上放下来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我们都是凡夫,贪着世间圆满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来,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无论是修大乘还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为了解脱,有了这样的想法,真实的出离心就可以逐渐地生起来。
第二个必须要放弃的,是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这种念头必须要放下来,如果放不下,做世间的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间的法,也是为了自己,那我们就永远无法跨进大乘的门,永远都在大乘的门外徘徊。自己认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还是抱着自利的发心,就根本没有趋入大乘的轨道,更谈不上是修密法了,所以,我们要放下仅仅利益自己的心。
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从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与我们紧紧相随,现在让我们放下根深蒂固的积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话,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不做也可以,但你就没有办法修密法,没有办法修大乘法,你就只能修小乘的法,这个非常重要。这些加行的修法,本来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础。
一说是基础,很多人就认为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别重要。这样就理解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佛法中,所谓基础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现在很多藏地、汉地的修法者,包括出家人在内,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远都不能离开的修法,绝不是修完一次两次就不用再修了。现在很多人修加行仅仅是在强调数量,而不是强调质量,即使质量达到了要求也还是要修,永远不能停歇。这些修法名义上叫前行、加行,没有冠之以正行之名,实际上却都是正行。所以,愿意解脱,就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愿意解脱,那又另当别论了。
很多人都有这类问题,加行是用功修了,但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数量。所以,修密法也好、修五加行也好,做普通的工作也好,我们都必须仔细观察自己的发心是怎样的。
现在到汉地来的活佛也多,今天这里有灌顶,就跑到这个地方去,明天那里有灌顶,又跑到那个地方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灌了顶以后马上就可以成佛了;还有的认为灌了顶以后肯定就很了不起,从而飘飘然起来。一方面灌顶是很了不起,但是当灌顶流入我们心田的时候,它又变成什么了呢?大多数都变成了世间法。这种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汉地就更为严重。很多出世间的法,本来是非常好的,都当做世间法来修,真令人痛惜!我们每天修法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么圆满,如果所修的这点法也都变成世间法,又怎么能不让人哀叹呢?!
以上所讲的,不能把它仅仅当做知识来对待。我不是在给你们介绍佛教里面的文化,而是在讲修行的要点——什么是修行,修行的时候该怎么做。不是介绍出离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什么,这个你们已经听了很多。但是,在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做到了没有?做到的恐怕还是很少。如果对世间的贪着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号也好、堪布的名号也好,或者自称是居士也好,都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是没有用的。如果具有这些正知、正见,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无所谓。
因为你有了非常好的发心,那就是如同刚才所讲的,连吃饭都可以成为大乘的修法,其它的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定要观察,现在我们是修世间法的人?还是修出世间法的人?
现在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还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时刻提起正念、观照内心,才谈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这样做,修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假如让我们必须按照佛经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内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各尽所能地去做,只要能做还是有很大利益。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赡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怎样区分造作与不造作呢?比如说,你非常渴的时候想喝水,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时候,其他人却勉强你喝,你虽然喝了,但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愿望而喝的,这就叫作造作。
如果现在不开始做,今生就这样荒废,等到下一世,谁都没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没有把握再能听大乘的佛法,没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仅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强调实际的、内心的修法,这不论对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修大圆满、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应该是出世间的法、是大乘的法,这已经很不错了。
你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修了五加行,那刚才讲的必须放弃的两点,放下了没有?放下也有很多层次,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还是不错的。以前没有修五加行的时候,总是以自利为主,自从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开始增上,那就可以说有了收获。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后,内心还跟以前一模一样,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体现在哪里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种说法,如果认真修习,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获,一天比一天进步;中等的修行者,每个月有收获;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获。对照自己仔细地观察,在家人没有大的收获还能够理解,因为他们还要处理很多世间琐事,但我们是出家人,没有大的收获就应当自惭形秽了。
如果好好修,经过长期的串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刚才讲的要放弃的两点要逐渐地放弃,然后好好地去发菩提心。这是对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编辑: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