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悟显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发布时间:2024-09-06 09:44:37作者:念佛网
悟显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元晓师云:『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元晓大师在他的著作里面说四十八愿,先为凡夫—本来就是为了要救度苦难众生而发。为什么要为凡夫,因为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他向世间自在王如来请问,希望他成佛的时候,国土严净,也能够帮助众生修行成就。世间自在王如来就展示十方世界给他看,他看到了十方世界里面,众生轮回的现象,无外乎凡夫最惨;他看到了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这六道轮回,凡夫无力断惑。这是凡夫没有力量,我们讲的力量,不是只有心力,也不是只有我们现在讲的,自己的决定力。

凡夫为什么无力断惑?因为带有很深重的业力,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断烦恼断不掉,想要舍贪、瞋、痴舍不下来,越舍越严重,越舍越大。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有没有发现这就是末法凡夫的通病,也是一切世间凡夫的通病!我跟有些居士说笑,我说佛门也是M型化,你愈往下,愈转愈劣,因为人在受苦难的时候,往往怨天尤人,就会造更多的业,就要受更多的报。

所以有一句话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环境不好,境界不好,所对的、所做的,甚至所变现的报土,都是业感所现,业感所现的境界他一攀缘,就带起自己的业习。你看像这娑婆世间,我们这个南赡部洲接触到的境缘,都是带起业习,带起你的贪、瞋、痴,你所看到的文章,字句,都是帮助你起惑、造业,几乎都是这样。

为什么说佛法是清净法,是般若,是智照,它的文字能够帮助你开智能,给你清净,所以才叫百千万劫难遭遇,遇都遇不到。不然,就是帮助你着相,像现在常常讲的个人主义,这在佛教讲就是「我执、我见」,衍生出来就是贪、瞋、痴,凡事都要满足这个「我」,那你就造很多的业。

所以凡夫变现的境界,都在污染自己,唯识讲:「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起作用—现行就是造作,现行造作以后又变成种子,这样子轮回循环。造作善的成善种子,恶的成恶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就是这样。你起了不好的念头,造作了不好的事情,是不是又落了一个不好的种子,那是不是愈转愈劣。佛菩萨发了好心,发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也是起现行,也是起作用,现行又熏种子,所以他愈来愈好,所以是M型化了,好的愈来愈好,坏的就愈来愈差。

凡夫无力断惑,因为到后来,被盖覆得太深,遮障得太严重了,凡夫认妄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以为这是真实,实际上是虚假的,迷在里面。我们就是这样迷在自心变现的妄境里面,所以《楞严经》讲:「自心取自心。」取了之后呢?本来非幻,本来是真如,是如如,一取相就「非幻成幻法。」本来是真如的境界,就变成了虚妄的境界,所以还是自作自受。法藏比丘看到众生,被自己的业所迷了,在这里缠缚住,转不开来,才发四十八愿,先为救度凡夫;凡夫执心很重,执虚妄相,那不如执持我的名号—他把自性化成一句阿弥陀佛名号。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阿」翻作「无」,「耨多罗」就是「上」,整句的翻译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把自性化为一句德号,化为四十八愿的愿力,救度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让众生持念名号得见弥陀。《观经》讲:「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念佛、见佛、成佛时,三际一心无先后。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是一心,没有先后,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这四十八愿,在日本道隐法师的《无量寿经甄解》里面讲到,他说《华严经》对于其他的经典算是实教,真实的教诲,其他的是权—方便。但是《华严经》比《无量寿经》,华严是权,《无量寿经》是实。再比下去,《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实,其他的经文是权。

四十八愿有五愿最重要:

第一个定成正觉愿。

第二个光明无量愿。

第三个寿命无量愿。

第四个诸佛称叹愿。就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这是他的名称普闻,这是第十七愿。

还有第十八愿,大家都知道十念必生愿。

这五愿最重要,是善导大师提倡的,弥陀四十八愿的核心。这五愿对四十八愿,其余的是权,这个是实,是实教,真实的教诲。再来一比,十八愿是实,其他四愿是权。所以可见,一代时教所说的归华严,华严末后归净土,净土归十八愿。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道理由来就是这样。因为《华严经》确实是根本法轮,根本法轮最后结归的是《无量寿经》,是极乐世界。

你们去看看《普贤行愿品》:「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到这里结束。无量光佛剎,不会有第二尊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叫无量光佛。

所以这四十八愿,确实是,彻上文殊、普贤发愿往生,彻下阿鼻地狱的众生都能得度。所以先为凡夫,凡夫没有能力断惑,境缘太差,业障、执着得过深,放不下、舍不掉、静不下来,要找他来用功修行,就一大堆理由,我有家庭、有工作……很忙。那天跟一位居士讲,你要来道场用功;他说:法师,我有家庭。我心里就想,难道精舍的其他同修都没家庭吗?真的就是他的业障在障碍,让他不能学佛。一想到要来道场听经、用功,突然出现很多杂事,出现这个障碍,那个障碍,那就要注意是业障起现行了。还有到了道场不要认为会有是非,我们不把是非入到心里面来,就没有是非了。本来无是非事,你现在有念,就有是非,看经典都有是非。

有些人看经不老实,看出是伪经,看《楞严经》是伪经,看《圆觉经》是伪经,看大乘经典都是伪经,这就是看出是非来了。祖师大德看经典,断了念头,见了性,他看了经典,看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不生不灭;没有是非,是这样学的。我们要是看是非,就会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人也不顺眼。

六祖大师讲:「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自己真如不守自性,在那里动念,所以是非就是这样来的,这就是业障。所以到道场,自己用功莫管他人,人家要跟我们讲是非,跟他合掌阿弥陀佛,掉头回避他,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不能说是非,要护持众生的清净心,大家在这里要舍诸乱意,这就是修行用功。

所以大家要知道去道场念佛、听经,起了障碍这就是业障,要忏悔,要忏悔过去生自己障碍人家学佛、障碍人家学道,这一生自己要来学,也许真的没有人障碍你,可是你自己在那里打妄想,在那里动念,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境界、遇到什么情况,这是自己给自己作障碍。

很多人就这样错过了,一错过就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人生有几个十年、二十年?所以要珍惜光阴,这是很重要的。兼为三乘圣人,兼为就是附带的,因为三乘圣人本身已经超脱三界,我们刚讲的M型化,他会愈来愈好,至少不会像我们愈来愈差。他得的是三种不退里面的「位不退」,断除了三界九地的见思烦恼,证得了阿罗汉,最低只是退到须陀洹,不会再来轮回。凡夫不一样,一退就会掉到谷底了。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我们看四十八愿里,只有三、五愿是为了度菩萨,度菩萨也包含凡夫,因为凡夫也会修成菩萨。佛用他深妙的观察力,观察到凡夫修行的困难,所以帮助凡夫学法,创建极乐世界,创净土法门接引众生。那么有人就问,法藏比丘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以前他修什么?这劫数是世间相,因为众生有三际心,所以妄有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心不能断。就像《圆觉经》里面,金刚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世尊,你成佛以后,什么时候还会再迷?佛就跟他讲:「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矿石里面有金,要把杂质去掉;众生本来成佛,就如同有金性,如果不加以种种磨治,把它的杂质烦恼习气去掉,矿石还是矿石。但是,「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所以「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说给众生听的,众生就是落在世间相里面,一听就着在里面,所以佛回答金刚藏菩萨:「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你这样问不对,起这个念头就错了,落在三际相里,落在世间相里面。

蕅益大师说的,阿弥陀佛即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那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

阿弥陀佛即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为什么叫无量呢?大家去读《六祖坛经》:「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就知道这就是无量,所以见性的人他知道。我们不见性,就会有一个问题,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修什么法?告诉你也是念阿弥陀佛,没有错的。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念佛成就的,念的是本心。

称念阿弥陀佛,就是本心的异名,本心另外的一个名称,把这个名号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很明显的就是九法界的凡夫,才会问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那十劫以前呢?普贤、文殊有没有这样问,他们绝对不会起这种疑惑,因为三际心断了,非九界的凡夫所能信解。所以我们起这种心念看净土,那就是妄生二法,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本来跟佛是一心的,但是动了这个念头,变成两边,有生佛对待。所以,佛教给我们净土,这个念佛的方式,我们有没有跟佛相应呢?先为凡夫,我们有没有接受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若还有这个问题,还有这个疑惑,就没有接受。「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连菩萨都会被「疑」障碍,更何况我们凡夫。要是再疑下去,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又要错失了,又要再轮回了,所以不要怀疑,首为凡夫得度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