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化身宗喀巴
发布时间:2024-09-29 08:58:17作者:念佛网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附近的湟中县鲁沙尔地方,即今塔尔寺一带。藏语称湟中为宗喀,宗喀巴就是宗喀地方的上人。关于他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现存史料一般都说他生于1357年,示寂于1419年;也有说1353年生,死于1417年。总之,他是活动于明永乐年间的一位大师。
宗喀巴兄弟共6人,他居第四。父亲名叫鲁布木格,属藏族的默族,是元朝兼管当地军民政务的达鲁花赤,是个较有实力的地方官员,母亲名阿却,属藏族的兴族。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一代宗师的诞生,自然有很多传说的故事,据说,一日其母浴于河中,忽感胸中不适,昏倒在一块刻有释迦牟尼佛赞偈的大石块上,不久便诞生了宗喀巴。还传说他生时就有白髯,容貌庄严。他的举止不似幼童,虽然寡言,每言则含有深远的智慧。宗喀巴3岁时,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若白多吉从西藏到北京路过西宁,见他器宇不凡,即为授近事戒。7岁时在甲琼寺从西宁当地著名喇嘛顿珠仁钦正式出家,受沙弥戒,法名“善慧名称禅”,命名洛桑扎巴。顿珠仁钦是安多藏族,在卫藏地方较有名气。宗喀巴跟随顿珠仁钦学习10年,在佛学上打下了坚实基础。17岁这年,遵循藏族地区到卫藏去深造的传统和朝拜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宗喀巴奉师命结伴进藏。
1373年的秋天,宗喀巴到了前藏止贡寺,谒见当时止贡噶举派的领袖却吉纳布(1335—1409),受“那热六法”和“大手印”;接着到拉萨东南的贡塘t,从当地名医衮却扎布学习藏传医典。不久,便到尼塘人第瓦巾寺,这是噶当派的著名寺院,也是顿珠仁钦的母寺。他在这里住了两年,向噶当派的大师们学习《现观庄严论》、《大乘中观论》、《辩中边论》、《辩法性论》、《究竟一乘宝性论》等5部论著,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今后新思想的创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宗喀巴进藏时,藏传佛教教派林立。他从17岁开始,在前后藏各大寺院亲近诸善知识,学习显密经论和高深密法,并以《现观庄严论》立宗答辩,在噶当派著名寺院桑朴寺的辨场上,成绩非凡,开始初露头角。[375年,他随萨迦派的著名喇嘛衮噶尔学习《现观庄严论》,因衮噶尔年迈体衰,便介绍宗喀巴从其弟子仁达瓦(1352-1416)学习。仁达瓦是当时萨迦派最有学问的一位喇嘛,宗喀巴向他学习《俱舍论》、月称的《人中论》等。在佛学观点上,仁达瓦属中观应成派,这对宗喀巴的影响是很大的。1377年,宗喀巴还到当时讲律学最有名的觉摩垅寺,从该寺堪布罗赛瓦学习印度德光大师的《戒经》、释迦光的《戒经疏》;后至江孜乃宁寺。受该寺僧众邀请,讲《集沦》,这是宗喀巴在卫藏第一次说法。
宗喀巴在卫藏学习,开始先学显教,用了将近10年的功夫,把各家各派显学的内容都已了解,后来又系统地转入学习密教。他把藏传佛教显、密二教各派的教法,几乎全部系统地学习了一遍。早期的宗教社会活动,是与他学习交织在一起的。宗喀巴在接受各家各派的佛学内容时,便自然地与有关佛教界人士发生了广泛的接触,从而使他在西藏佛教界有了一定的声誉,并有人愿意做他的弟子。可是,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沙弥。1385年,29岁的宗喀巴在雅隆地方的南杰拉康寺,礼楚臣仁钦为师,授比丘戒。他已成为闻名的论师。此后在刹公塘阅藏数年,又遍从一些大德学习各种高深密法。36岁时将西藏所译显密一切教授学习圆满。39岁,在罗札从虚空幢大师受得内邬苏巴和仅哦瓦所传的“教授派”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又在扎廓寺从法依贤大师受得由博朵瓦传铎巴和霞惹瓦的“教典派”的教授,又从法依贤学圣教次第论,是为菩提道次第论的依据。他曾经在聂地东部色其崩巴举行供养法会,宣讲比丘戒,强调黄教徒要严格遵守戒律,不得违纪。还在聂地东部的冈穹,为僧俗讲说在家、出家的两种律仪。1400年春天,宗喀巴在拉萨西郊的噶瓦栋寺给450多人讲大乘戒律。本来西藏较盛行的比丘戒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戒律,西藏佛教各派僧人不愿受比丘戒的约束,理由是他们学大乘佛教,不应该用小乘戒律来约束他们。宗喀巴大师针对这一弊端,宣讲《菩萨戒品》、《事师五十颂》、《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喇嘛从事的规矩和一切学密喇嘛所应共遵之戒律,意思是说不管学显学密,都必须遵守僧人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要接受戒律的限制,1402年,由胜依法王等众多大善知识劝请,在惹真寺著《菩提道次第厂“论》,后又著《密宗道次第论》,详释四大密部修行次第。1409年,建格登寺,是为黄教根本道场。1415年,命妙音法王建哲蚌寺(141.6年建成),又建色拉寺(1419年建成),是为黄教三大寺。又因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帙太多,钝根众生难于受持,另造一略本《:菩提道次第论》。并刻印大量佛经,奠定了格鲁派以后发展的稳定基础。1419年10月23日,宗喀巴大师以衣帽授达玛仁钦,让他继承自己的法位。25日,这位伟大的宗教家及一代宗师于格登寺示寂,世寿63。宗喀巴的一生,在藏传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佛教徒的心中,留下了伟大的形象。
在藏传佛教史上,大师众多弟子中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高足弟子,见于史书的有106人,普通僧俗弟子有数…卜万人。达赖喇嘛和班禅就是他的两大弟子的转世系统。宗喀巴的亲传和再传弟子将他的清净法脉传遍·了中国西南、西北各少数民族地区和北部满蒙地区,;成了明清两代朝廷信奉的主要宗教,并在北京建起了属黄教的喇嘛庙。
宗喀巴大师的思想理论贡献
格鲁派,藏语为格鲁巴,其意为善规派,这是从该派倡导严守戒律而得来的。又因宗喀巴大师和这一派的僧侣头戴黄色僧帽而俗称黄教。宗喀巴大师主张僧侣要严持戒律,禁止僧侣娶妻生儿育女等过一般的世俗生活。针对当时的僧众轻视经教,不务理论的次第学习,以专修密法为终身目标的现象,宗喀巴大师著述《菩提道次第广论》,积极提倡学经并要遵循次第。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大师在完成《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述之后,又紧接着撰写了著名的藏密理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修炼藏密者指明了圆满的轨道,从而使藏传佛教密宗从理论上更趋完善。大师撰写《密宗道次第广论》的目的,他在该论著的第一卷中向广大读者作了表白:“若有殊胜大乘种性,为善知识之所摄受,于诸共道已善修习,由大悲心最极发动,急欲救度漂流生死诸有恩者,则当趣人甚深捷径金刚大乘,速疾施与一切有情唯一依处佛世尊果,故此当说大金刚持道之次第。”由此町知,《密宗道次第广沦》是宗喀巴大师专为那些在佛学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可继续升级的高僧大德而创作的一部高层次的大著作。它的修学对象必须具有三项最基本的条件:1、有殊胜大乘种性,2、为善知识之所摄,3、于诸共道已善修习。可见,非人人皆可修炼。
从以上引言中我们还会知道《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原名为“大金刚持道之次第”,又在该:朽第22卷中可得到更全的书名“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从这些—目了然的书名中我们可推测该书的大概内容。何为“密宗”或密教,在本书第—章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重复;“道”指趣证佛理所必须经历的修学过程,“次第”就是说明修学的过程必须经历的阶段,所谓自下而上,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可缺略、紊乱等,故名“密道次第”。金刚持道,即密宗道。宗喀巴在他的大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主要论述了密宗四续(即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对此,已故佛学家吕激先生也曾作过研究,“其说密乘,大体同于灯论,以为六度止观固为显乘修行阶次,但自显密一贯之义言之,则又属显密相共之道。由此基础,乃应决定人于密乘,而疾速圆满二种资粮,其初仍须施供阿门黎得其欣悦,授之灌顶,而后获有学法堪任等。至于修学次第,判为五品;初第一品清净菩提心,与显相共。次第二品,四类灌顶,则悉通于四部密典。次第三品,守护律仪及三昧耶。律仪为菩萨共戒,如菩萨地及集菩萨学处论所说,十八重四十六轻等。其三昧耶为不共戒,依各种咒典有多异说。次后成熟根器则有第四品生起次第,悉地解脱则有第五品圆满次第,要以无上瑜伽时轮密集诸法为归。”这是吕潋先生对《密宗道次第广论》内容作了具体研究后所下的精辟论断。他认为本论著是宗喀巴大师继随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为主要代表的学说而创作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密宗四续为通往悉地解脱次第的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藏密大巨著。
宗喀巴从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还专门研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炬论》等要籍,同时系统地研习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各种密法。所以,宗喀巴终刁:通达显密各派教义,并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综合各派之长,经亲自实践或修行为证验,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宗派学说。
《密宗道次第广论》不仅对密宗四续的修习次第、仪轨、方法、法器使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而且介绍了密宗的渊源、传承、派别,以及修密法时的诸多本尊。所以《密宗道次第广论》在藏密典籍中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本论著与《菩萨道次第广论》,可代表宗喀巴对佛教显密的完整看法。
宗喀巴大师是文殊化身
印度月称论师,对大明杜鹃论师授记说:“至尊宗喀巴大师,是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所示现的比丘相。他为了救渡众生,因此随顺众生的意乐,而受生出家相。你也应该发愿往生‘雪山边地’,依止宗喀巴大师,弘扬他的教法。”又有一次,提婆、佛护、静天几位大论师,也现身为大明杜鹃论师授记说:“在‘雪山边地’中,有至尊宗喀巴文殊师利,在此住持如来的教法。你是大师所应度化的人,应发愿到大师座前,依止大师,修习各种心要。”大明杜鹃论师,就是后来宗喀巴的上首弟子——克主杰尊者。这里很明白的指出:“文殊师利菩萨将在‘雪山边地’,示现出家相,弘扬正法,他的名字叫宗喀巴。”
克珠杰·格勒伯桑(宗喀巴二大弟子之一)所著论述中说:“我们的具德先师(宗喀巴大师),是佛教的大宗师;对一切世间虽无因缘,亦具有一视同仁的慈爱天性;在久远时间以前,他即已达到佛大菩萨行之彼岸;因至尊妙吉祥(即文殊)的心中光明使其智莲(即内慧)开放,而具有亲见一切‘曼茶罗’的慧眼;其如宝库般的心中,充满着共与不共的现证功德大宝资粮(即福慧)。”
若随顺一些众生的敬慕,而要识别大师个别的幻化事体,仍然应当知道怙主宗喀巴是诸佛之智慧聚而为一的合成体。这正如普遍传称的那样,有无垢教理可以证明之。如释迦牟尼亲口所说的《妙吉祥根本续》(“续” 即密教经典)中说道:“我(佛)于世间涅槃后,此间大地成空无,由汝示现孺童相,能作诸佛之事业,彼时大寺名报喜,建在雪域疆土中。”这是明白地指示处在“雪域”(西藏的别名)中的预言,“噶”(意为“喜”)“寺”即指噶丹寺,“汝”即指妙吉祥(文殊即宗喀巴)。又在《空行秘密续》中说道:“文殊化身名罗桑(宗喀巴藏语名讳 ‘罗桑’,意为 ‘善慧’),能宏佛教具有稀有。”
详细说来,往昔一切智克珠杰·格勒柏桑于印度受生为班智达·日比库鸠(意为“智鹃”)时,具德达哇扎巴(意为“月称”)为了祓除其(智鹃)执边见的缠缚起见,有一次对他指示悬记说:“至尊宗喀巴文殊示现比丘相,如愿受生于边地,汝亦将受生于其地。汝当完成其教诲和宏扬佛教。”又帕巴拉(意为“圣天”)、桑杰迥(意为“佛护”)和细哇拉三师来到日比库鸠面前指示悬记说:“将有至尊宗喀巴文殊前往边地,宏扬佛教。汝亦是彼特别教化的有情。因此汝应顶礼于至尊宗喀巴之足下,彼任·说何种,汝应接受,作为修学的心要。”又有一次,克珠杰往昔受生于印度时,至尊文殊前来对他说:“边地的有情愚昧而不知应取应舍之处,实为可悯!他们流浪于轮回,由无明的起因,而走人邪道中。我(文殊)为了令诸人获得解脱,并安置于一切种智(即佛)之果位起见,我将随顺俗人的意想而示现为比丘相,前往其地,汝亦是我的应化有情,汝应前往其地。”至尊宗喀巴大师,依了义说来,他与至尊文殊同·一心识。不仅如此,若就不了义——应化众生的视野说来,他也是在多次转生中,由至尊文殊真实化现为胜乘的善知识是专一勤奋而作利益众生事业的一位大师。此种情况,在一切智克珠杰所撰《清净雪山篇》中说道:“师于往昔转生中,成为文殊首要子,拥有咒、辩、定、神通,慧眼观诸法真容。”(信息来源:摘自《时珍国医国药》)
编辑: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