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烧“头炷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30 12:02:25作者:念佛网
大年初一早7时30分,雍和宫迎客,不计其数的香客涌进,点燃新年第一炷香,祈福新年。当日凌晨就有上百香客排队等候。
延伸阅读:中年女子除夕早上排队却失头炷香
新京报讯 昨天是大年初一,雍和宫在如织的香客和缭绕的青烟中开启了新年第一天。据雍和宫方面统计,截至昨天下午5时30分,全天上香人数达6.7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人;环卫工人清理杂物21卡车,其中香灰5卡车。
为赶头香“跋山涉水”钻胡同
由于雍和宫周围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地铁及附近公交站点均不停靠,前来进香的市民只能就近下车,步行前往。“这也叫‘跋山涉水’了。”早晨6时30分,家住石景山的刘女士和二姐在地铁安定门站下车,从地铁口旁的石阶下行,沿河边穿过雍和宫桥,又一路“尾随”上香的队伍,闷头钻了二十分钟胡同,终于找到了大部队。
不过到了跟前刘女士才发现,当时雍和宫门外的人数已过万人,刘女士跟二姐开玩笑,“郁闷了就瞅瞅排在我们后面的人。”10时许,等了3个钟头的刘女士终于上了自己的新年头炷香,此时雍和宫上香人数已达1.6万。
东城分局北新桥派出所常驻雍和宫,张占望所长感觉“香客们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派出所守着雍和宫门口,由于香客众多,从门口到安检处不足百米的距离内就有近200名警员维持秩序。
特种兵出身,小伙“抢”第一炷香
郭圣毅是福建泉州人,腊月二十七,他准备在雍和宫敬香后坐车回家,不过当天有个老大爷告诉他,“北方这边讲究烧头香,在大年初一抢到第一炷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听了大爷的话,郭圣毅去西站改签了车票。
除夕下午2时许,郭圣毅带着毛毯赶到雍和宫时已有6个人在等待,之后又陆续赶来了二十几人。排在第一位的是为在日本的儿子祈福的东北大姐,之后有期盼新年涨工资的保安兄弟,有期盼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年轻小伙,在零下13℃的低温中,郭圣毅一遍遍默数着自己的新年愿望。
父母年纪大了,郭圣毅祈福二老身体健康。他和哥哥都是海员,全年只有两个月在陆地上,常年漂在海上让郭圣毅对“稳定”充满渴望,“希望新的一年平和安定。”
最终,在“驻守”17个小时后,郭圣毅在第一波“种子选手”中拔得头筹,在北国的晨曦中敬上了第一炷香。郭圣毅笑着说,有两个秘密他没告诉一直熬夜排队的人:他是特种步兵出身,所以能跑;他当兵时在辽宁,所以扛冻。
《新年烧“头炷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近些年,新年到寺院烧“头炷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为了烧“头炷香”,虔诚的“香客”们可以彻夜排队守候,就为了争这个“第一”。
在正信的佛教弟子们眼中, 烧头香”这种行为却是不可取的,佛菩萨们也不会因为你烧这“第一炷香”而“全年保佑你”。佛菩萨们如果有这样的“区别心”,佛教早就消亡了,也不会流传到现在。
国人争烧头香,大抵与喜欢吉利数字相仿,象很多人喜欢数字8一样,因为8与“发”谐音,所以大家选号码的时候喜欢选8,图个吉利。很少有人选4,因为4和“死”同音。不过学音乐的却认为4在简谱里恰恰是和“发”同音,所以大体上学音乐的不会太忌讳4这个号码。
如果说到“烧头香”,首先要了解佛教里为什么会有“烧香”,是谁需要这个“香”?
香,在佛教文化和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图片,很多人在寺院里燃烧巨大的香,有的香甚至会超过两米高,非常夸张。个别寺院出售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香,误导信众,使那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信众误以为烧越贵的、越高大的香,就越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虔诚,佛菩萨就越会保佑自己。【我们在红尘中“势利”一些也就罢了,就别再把佛菩萨也想成那么势利了。】我们还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是一把一把的烧,火苗窜起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殃及旁边的人。上述这些都是不太如法的、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我们去寺院礼佛,以敬香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和恭敬,这应该是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炷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而非与佛菩萨做交易。有人以为,烧的香越高越大,佛菩萨越会保佑自己,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敬香,通常用单数,即一枝或三枝。一枝表示一心向佛。
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
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
或者表示戒、定、慧;
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上香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
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
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
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
敬香并非是越多越好。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高香、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再者,浓烟滚滚,既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罪业。佛教有这样的说法:虔敬三柱香,供养佛法僧。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敬香供养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对香这样重视,主要是源于以下几点: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虽顺风逆风也畅达无碍,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将之喻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我于居处静堂养晦自修,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竟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在佛陀问我达到圆通所用的法门,如我所证悟者,以香的庄严为最胜。”
另有一位孙陀罗难陀,也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道。据《楞严经》记载,孙陀罗难陀曾自述,“当初我出家随从佛陀入道时,虽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却常常散动,无法证入无漏解脱。于是世尊教我观鼻端一片白,我开始定心谛观,经过二十一日,只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内在身心虚空清净如琉璃。后来,这个烟相逐渐消失,鼻息成为白色,心中开明,烦恼尽除,出入的呼吸都化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罗汉果。”
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教中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泼洒香水。
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据经书所记,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香不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据《大宝积经》记:“……兴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乌虚延香,常有花乐、眼目乐,如是众花兴云致雨。雨众杂香,鼓天妙乐。”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同时,佛家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更适用于修炼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制合香的高手。
[佛家认为香可以防病治病]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
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
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
再如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
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
1、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
2、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
3、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4、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
5、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从佛经中寻找“烧香供养”的记述,《陀罗尼集经》第三卷,有供佛的二十一种供养。其中列举了五种:“香水、烧香、杂香、燃灯、饭食”。记述了供灯、供花、供香是供佛的基本内容。《金光明经》卷二《四天王品第六》及《大智度论》中就烧香的功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都是佛教基本形式的记述。
与此关联最为密切的《法华经法师品第十》中列举了十种供物供养佛、法、僧三宝:“花、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
“应该注意的是,在佛教礼仪中的“香”不只是烧香的形式,还有“抹香、涂香”等不同的用法。现在,如果要列举其基本内容的话,能分为以下五种:
1. 将香放进水里,作为阈伽香水的香叫“香水”
2. 用于涂抹身体的香叫“涂香”
3. 用嘴含的香叫“含香”
4. 薰的香叫“烧香”
5. 一般用途的香叫“线香”
以上五种香形状不同,其原料为伽罗、沉香、白檀香、丁字香、郁金香、龙脑香混合制成。
其次,修行的僧人独自一人在佛前修法时,归根到底和“香”有什么关系呢?在佛教,特别是密教的修法上(极多),我们在此引用天台宗、真言宗的例子来看看。
修行僧在着净衣之前,到放着丁子香的浴盆里洗浴,净身后穿上净衣面向道场。他嘴含丁子香,身体、衣服以涂香全部洁净。然后,以“洒水”淋湿散杖,全部洁净。在道场的入口处,有名为“香象”的象形香炉薰着香,修行僧跨过这个香炉,进入道场。道场中央有一个修法坛,有名为“火舍”的香卢薰着名香,旁边的香炉分别烧着五种香。在这个地方,再次用涂香器,洒水器清净身、口、意。然后,他再进入修行阶段。在修法的过程中,以中央的火舍为中心,左右相对地顺序放着阈伽水、涂香、花曼、烧香、饭香、明灯以为分别供养,一次的修法中,用各种器具进行的香供养,以名香烧四次,和其他的供养,包括香水供养,合计共有十次。
如此,在寺院里举行的和“香”有关的“行法”中,也是用各种各样的佛具,举行与之相伴的各种各样的修法。
以上仅是对香在佛教中的用意、用途做一简要介绍,如果觉得繁琐,不好记的话,那么可以记住下面这首香偈:
愿我身清净如香炉,
愿我心如智慧火,
念念戒定真香,
恭奉十方三世诸佛。
如果要在新年“烧头香”,那就请在新年的子时、新年的第一刻、一年之初,在自己心中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清净的、无染污的、散发馨香的,第一个发心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是利他的。如此,便可与十方诸佛菩萨感通相应,也必然会获得三宝的加持,为自己和家人祈福,这应该是“烧头香”的真正含义。
祝愿大家新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