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树立文化自信 开启新时代慈善之旅——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

发布时间:2024-10-18 09:07:52作者:念佛网
树立文化自信 开启新时代慈善之旅——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

郭滇明会长主持开幕式(摄影:妙甜)

昆明佛学研究会会长郭滇明主持开幕式,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走进新时代的佛教慈善事业——养老、助残、扶贫。这也是佛教界非常关心的问题。

全体起立唱国歌(摄影:妙月)

云南省民宗委宗教一处处长查吉贵;昆明市民宗委副主任陈浩;昆明市委统战部宗教处处长魏文君;昆明市民宗委佛教处处长吴锦;昆明市政协民宗委主任木志群;云南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南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曾繁征宣读贺信(摄影:妙甜)

开幕式上,曾繁征宣读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邓朴方发来的贺信,预祝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陈浩副主任对昆明佛学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四点意见(摄影:妙月)

陈浩副主任对昆明佛学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二、引导宗教人士更好地发挥作用;三、切实加强佛学研究;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康南山表示佛教的社会功能是佛法在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摄影:妙甜)

康南山表示佛教的社会功能是佛法在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充分发挥佛教功能、服务国家是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佛教在人间的最大意义是要能解决社会人生的问题,要对人心净化,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所助益。

慧空法师表示在中国,佛教自古以来就是慈善的主力军(摄影:妙月)

慧空法师表示在中国,佛教自古以来就是慈善的主力军。在人类思想史里面,佛法对人生的思考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所以在今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佛教可以给社会提供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程鹏作主题发言(摄影:妙甜)

程鹏作主题发言,他表示慈善是没有终点的快乐长征,是人类之心能感受到的最真实的幸福。昆明佛学研究会和昆明千佛堂会继续努力向前走,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去推动人间佛教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走进新时代的佛教慈善事业”论坛

宣方教授(摄影:妙月)

宣方教授主持“新时代的佛教慈善”论坛。并提出三问:“什么是慈善、做什么、怎么做?”

纪华传教授(摄影:妙甜)

纪华传教授表示慈善思想就是大乘菩萨精神。中国佛教慈善历史由来已久,如赈灾、施舍医药、修桥筑路、植树造林等。他希望现代慈善组织借鉴历史经验,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多元化慈善主体。

弘来法师(摄影:妙月)

弘来法师阐述三点看法:一是慈善模式问题;二是如何让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引导;三是社会团体与佛教慈善的优势应相结合。

广普法师(摄影:妙甜)

广普法师表示佛教慈善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的关注点不同,本质区别在于利益驱动型还是使命驱动。从慈善法的角度来讲,有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背后的驱动力是愿力,应激发从业人员内心的愿力,最大化的服务社会,利益众生。

李劲(摄影:妙月)

李劲从专职公益人员的角度阐述在规范佛教慈善中,发心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王邦维教授(摄影:妙甜)

下午,王邦维教授发表主题演讲《玄奘 大唐西域记 中的“福舍”》。《大唐西域记》堪称一部有关古代印度和印度佛教的百科全书。他从四个方面向大众详细梳理和介绍玄奘法师在古印度时,关于“福舍”的所闻所见,并诠释佛教的慈善精神。

“佛法与生活”论坛一

金易明教授、董群教授、纪华传教授、喻静教授(摄影:妙月)

金易明教授主持“佛法与生活”论坛一。他表示佛教生活化必须与生活的佛化作为基础和条件,影响和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佛教的生活化,从而促使生活佛化。

董群教授阐述信仰和修行的关系。以信仰建设为基础,以道风建设为核心,正确理解佛法,学习修行法门,将信仰需要落实于生活。

纪华传教授表示平常心就是要安住于当下,在佛法正确的理解基础上,将平常心贯穿于生活。

喻静教授通过一例新闻事件阐述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就是慈悲心,应用佛陀的慈悲精神来化解社会上普遍的戾气。

学员修学分享

定如法师(摄影:妙甜)

定如法师主持分享会。

学员彭逸舒(摄影:妙月)

90后佛系学员彭逸舒分享自己与香的故事。

学员刘青(摄影:妙甜)

学员刘青分享自己做义工的故事。

慧空法师、尹晓彬教授点评(摄影:妙月)

慧空法师、尹晓彬教授点评,并对两位学员提出更高的学修要求。

“佛法与生活”论坛二

杨勇教授(摄影:妙甜)

杨勇教授主持“佛法与生活”论坛二。

定如法师、惟善法师、李宜静教授、赵玲教授(摄影:妙月)

定如法师从唯识学中“种子说”的角度,阐述佛弟子应有的正确生命观。

惟善法师从生命和佛教的角度,阐述信仰即解脱。

李宜静教授畅谈自己对佛法与生活的理解。佛教中的教导可以让大众更好地生活。学佛的人是生活的艺术家。

赵玲教授例举南传佛教界为社会所作的善举,结合案例表达南传佛教通过实修、实证弘扬佛法。

“净莲之夜”文艺晚会

舞蹈《朝圣》(摄影:妙甜)

18日19时30分,以“慈航普度”、“莲心禅韵”为主题的净莲之夜文艺晚会在连云宾馆会堂一楼大会议厅举行,群贤毕至,星光灿烂。

丁昌胜现场作画(摄影:妙月)

歌舞、诗朗诵、现场作画等精彩节目纷纷上演。现场,观众们在美轮美奂的演出中感受法喜。

闭幕式现场(摄影:妙甜)

1月19日,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圆满闭幕。专家学者们围绕“走进新时代的佛教经典研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成果丰硕。

“佛法与生活”论坛学员分享心得

赵玲教授(摄影:妙月)

赵玲教授通报关于第二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征文情况:一、征文活动严谨;二、征文主题鲜明;三、征文来源广泛、体裁多样;四、评审情况。

为学员们颁奖(摄影:妙甜)

佛学研究会本着对第二届“佛教文化与生活”昆明论坛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尊重征文作者出发,依据征文启事的规定,对收集到的征文进行认真评选。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12名。郭滇明、赵玲、洪海波等为学员们颁奖。

郑千山副会长(摄影:妙月)

云南佛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千山表示自2015年换届以来,千佛堂为大量信众和佛学爱好者提供场所。据统计,历时11个月,共271人注册,9380人参与教学、禅修,94人取得单科结业证。他总结了课程的6个特点:依据教师情况设计课程;法师与学者相互补益,师资力量强大;学术与修习并重;面向大众,增进学佛信心;学以致用,从基修开始,经典高下只是所处位置不同不存在差别评价;影响广大深远;运动形式多样。郭滇明、赵玲、洪海波等为研究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惟善法师主持分享(摄影:妙甜)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惟善法师主持第二轮学员分享。

学员沙桐瑶(摄影:妙月)

学员沙桐瑶分享《透过楞严经见到心》学习心得,分为三个部分: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觉知魔事。透过《楞严经》看到每个众生本自具足的、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

学员张云坤(摄影:妙甜)

学员张云坤分享《佛法的见地与实践》学习心得:佛法修学,信解行证,缺一不可,以信而入,因信而成就一切功德,故信为道元功德母。有修有证,进而要如一切处,广行菩萨道。

学员郭林(摄影:妙月)

学员郭林分享《学习经典树立正知正见,当下即是修行净土》学习心得:树立正知正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便是菩提,将其解行并进、践行于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之中便是修行,只要一念觉悟,当下就是净土。

金易明(摄影:妙甜)

上海居士林金易明点评三位学员取材明确,语言优美,结构完善,内容丰富。他赞叹昆明佛学经典班师资力量强大,衷心祝愿昆明千佛堂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争取做到更大更高的贡献。

“走进新时代的佛教经典研修”论坛

喻静教授(摄影:妙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喻静教授主持“走进新时代的佛教经典研修”论坛。

宣方教授(摄影:妙甜)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宣方教授现场解答学佛爱好者的四个提问:学佛需要建立正见;居士学佛和出家人学佛没有本质区别;佛法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得到现世乐;孩子不是财产,莫让我执作祟。他阐述佛法的修行以智慧为起点,以般若统摄万行,建立三宝的信心,降服我慢,持好戒定慧,依照次第修学,定有所收获。

杨维中教授(摄影:妙月)

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回答学佛者提问,他表示出家要有因缘,因缘具备的出家才有大福报。佛教有万千法门,针对不同的众生,佛法可以满足任何众生的心理需求。从修行的节奏来说有次第,入门则没有。

惟善法师(摄影:妙甜)

惟善法师通过讲述自身修行经历告诉大众:出家人要自己修行,生活在修行,修行在生活。

论坛圆满闭幕 收获丰硕学术成果

董群教授做学术总评(摄影:妙月)

东南大学教授、金陵图书馆馆长董群从五个方面做学术总评:一、论坛主题的时代意义;二、以佛教“文化”为着力处,弘扬佛教的积极价值;三、明确了佛教文化在当下的两大现实功能;四、佛教慈善的殊胜性;五、佛教文化如何服务于“美好生活”?。他表示对于佛法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更为广泛的层面,则要从信解行证四个环节来理解如果能够理解信解行证的原理或内在的逻辑,对于营造美好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郑千山会长作总结(摄影:妙甜)

云南佛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千山做论坛总结。他表示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专家学者云集彩云之南,以修学分享、讲坛等方式进行激烈交流,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预期效果。论坛是在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下举行的,符合文化复兴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推动佛教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论坛圆满闭幕(摄影:妙月)

201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意义非常重大,拓展慈善格局,松绑公募网络,框定原则义务,保障合法权益,激活慈善信托,明确违法追究,为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提供法律遵循。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新的平台。昆明佛学研究会、昆明千佛堂正是通过此次论坛紧抓时代脉搏,以慈来关注众生,以善来践行佛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现场记者:妙甜 妙月 慧空)

附:

2017佛教文化与生活征文获奖作品

二等奖2名

武会忠《弘扬佛教文化,服务当代社会》

张云坤《佛法的见地与实践》

三等奖4名

王维军《从弘一大师的修行之道看佛教文化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范殷铭《浅论业果之理与生态系统建设》

李玉用《佛教伦理思想中的生态——生命向度在当代人间的开展》

陈庆明《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刍议》

优秀奖12名

刘国华《美德从“心”开始》

道甄《用佛法来引领生活》

石生选《切不能小视佛教文化对群众生活的重大影响》

道熹《赶得众魔开,幸福自然来》

刘先和《让佛学融入生活》

应鲁恩《持有常正行,悟无常慧心》

罗波《佛法的参悟》

薛邦昆《破妄显真识本心》

道吉《为善生吉祥》

郭林《学习经典树立正知正见,当下即是修行净土》

付冰《佛教文化与生活》

道甄《不昧因果无烦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