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3-05-02 10:39:06作者:念佛网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联系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佛教是由公元前5世纪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是梵文的音译,也称“佛陀”,意为“觉者”。佛经说,凡是能“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当地印度的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提倡人们断除一切世俗烦恼,正确对待人生的生、老、病、死之苦,求得自我觉悟,自我解脱。

弟子们称释迦牟尼为“导师”,将他的言论系统整理出来,以后被称为佛经。后世对最初阶段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中的一宗派不仅主张成为“觉者,而且主张要“普渡众生”,成为“大乘派”。大乘派的一部分派别,又同婆罗门教的教理、仪轨相互调合,产生了“大乘密宗”。公元前3世纪以后,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被逐步神化起来,成了各种“佛”、“菩萨”和“罗汉”,由于当时印度阿育王的大力提倡,佛教就逐步在印度国内外广泛传播。

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和藏区的部分,是北传的“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属于“小乘佛教”。传入内地的一支,以“宗”为主;传入青藏高原的一支,以“密宗”为主。佛教是随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天竺僧人将佛教传入洛阳。初期,僧人们采取讲述善恶报应的故事,教化群众同时,又借助于占ト符咒、禳灾、祈福等仪轨和印度医术等形式,为人解惑治病,吸引了众多群众信奉。

西晋末,后赵时期,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洛阳传教,他善于咒术预言,得到后赵政权的支持。曾建佛寺893所,佛教大为盛行。大江南北各地的僧侣皆到洛阳学佛。东晋时,在丝绸之路的天水麦积山开凿了石窟,塑造了成百上千的佛像,一直延伸到清代,没有间断。东晋高僧法显从公元399年由长安到印度求经,历时13年,遍游天竺、锡兰、爪洼岛等三十余国回到南京设道场传法、翻译经、律、论六部,撰有《佛国记》,是我国最早到天竺取经的僧人北朝魏孝文帝统一北方,大力倡导佛教,开凿了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南朝各代,也是各地遍建佛寺。

隋唐时期,到西域取经的译经之风盛行。唐玄奘得到唐王赞助曾到天竺取经,返回长安后又大力翻译和印刷佛经。公元625年,长安建造了著名的大雁塔,供唐玄奘收藏佛经和佛像。南北朝时期,开凿了敦煌莫高窟佛像,在南、北丝绸之路的沿途,开凿了许多石窟佛像,兴建了许多庙宇。四川安岳卧佛寺建于唐开元年间,有雕凿佛像1600多座,摩崖刻经40余万字。序山石经始于隋,刻于唐、辽、金,共刻石经1622部,刻石15000余块。公元868年,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子,画面精美,字体整齐。佛教典籍,已由印刷逐渐代替了手写。

唐初,将道教奉在儒、佛之上,佛教与汉地传统文化的儒家和247道教,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和融合,一度出现了道中有佛、佛中有道,佛道结合的趋势。从唐初开始佛教宗派骤起,遂产生了汉传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唯实派、禅宗、净土宗等派别。禅,本是一种修行方法,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分为南禅和北禅。南禅摈弃了从印度传来的观念和修行方式,强调精神的领悟,一念顿超,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又称为顿悟。“禅宗又是一种生活的宗教,成佛赖于悟,悟在于亲身体验,体验又源于日常生活。

体悟到事物自身的本来面目,而不强加任何东西就是禅的境界”。

关于佛,佛的形象已遍及城乡各地的寺院禅林和石窟。唐代一些大的禅林还供奉本寺高僧圆寂后的肉身像,称为“佛的化身”。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佛寺已成为汉传佛教的四大名J。很多佛教寺院都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在翠绿丛中掩隐着一山座座金壁辉煌的佛寺,宛如佛教徒描述的极乐世界”,使佛的形象广为传播。这四大名山,不仅受到汉族群众朝拜,也受到藏族群众的朝拜。远在公元8世纪时,吐蕃王派使臣到唐朝求佛法时,使臣们就到过五台山。据史载:公元842年,吐蕃藏王热巴巾就遣使向唐朝求得五台山图,在吐蕃建造佛寺。

内地著名的石窟佛像群有: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安岳、大足、广元、乐山、杭州等地。始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在安岳有摩崖造像230多处,共有佛像10万余尊,其中高3米以上的佛像上百尊,5米以上的有40多尊,15米以上的有两尊,以紫竹观音和摩崖飞天的造型艺术最为著名。到了元代,一些吐蕃僧人被朝廷派往杭州一带做官。当时浙江普陀山成为藏族僧官朝拜的圣山。公元17世纪,拉萨布达拉宫建成后,布达拉、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

佛塔:源于印度,用以珍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和佛教经卷。汉地佛塔的造型以方形和八角形居多,用木、砖石建造。有各种类型:楼阁式佛塔,如山西应县木塔;砖塔,如河北定县开元寺的砖塔;硫璃塔,如开封相国寺琉璃塔;石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的双石塔;密檐塔,如登封嵩岳寺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塔。此外还有许多铁塔、铜塔、金塔等。这数以万计的佛塔。矗立在全国各地,珍藏在各地的名刹,日夜传播佛的形象、佛的声音,除了各个寺院的颂经声传播外,平时寺院里的晨钟暮鼓声,也是日夜不停地传播着佛的声音。

关于佛法,汉传佛教的经典总称《大藏经》,内容分为经、佛、论三藏,包括从梵文翻译为汉文的佛经、律和佛教传入内地后,内地历代高僧的论著等。大藏经的编篡工作,从南北朝就开始了,历代高僧都做了大量的翻译、整理和编辑工作。到了唐代,据唐开元《释教录》所载:共有1076部、5084部卷。以后历代都有新翻译的佛经、论著以及内地高僧的论著编入。《大藏经》的刊印本始于宋初,最初为蜀版,后有闽版、思溪版、碛砂版等。辽、金、元也都有刻本。明代洪武时刊印的大藏经是由朝廷出资的,印刷的数量也较多。到了清代又多次刊印大藏经,一些佛寺还有许多石窟佛经和石板石经,其中安岳的佛经石窟,有经文40余万字。使佛法思想广为传播。

关于僧,出家为僧,称为“沙弥”,受“沙弥戒”。以后寺院授“比丘戒”,称为“比丘”,比丘已经是精通佛法的僧人了。再进一步修习的高僧称为“法师”、“禅师”。寺院的主持僧人称为“方丈”。佛教经过去数百年的发展,出家为僧的人不下数十万。其中一部分成为中国社会的知识阶层。在研究佛学、医学、历算学、工艺美术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虽然文章看了会让人沉迷,但是别忘了准时吃饭,抱着手机吃饭实在是个不好的习惯,总之如果喜欢看我的文章的同学,别忘了关注小编,小编每日都会发文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