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三地:发光地
发布时间:2023-05-11 09:29:06作者:念佛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三地:发光地
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经过一、二十年的学习,才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程度;学佛亦然,要从凡夫到达成佛的境界,更需经过长久时间来学习。
净化心地,自照照人
前面说过修学菩萨的心地,要经过十个阶段:第一是「欢喜地」,要时时播撒欢喜的种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厌恶的种子放在心上。如果讨厌某个人,就等于种了一颗「怨嫌」的种子;对一个人产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祸根,将来就会产生障碍,所以要去除这种心态。时常培养欢喜心、结欢喜缘,得「欢喜地」。
第二是「离垢地」,即心地常常保持纯净、没有杂念。修学尽管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专心深入一项法门,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有多少时间能任由我们东挑西选的呢?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样样都学,把时间挥霍在走马看花之中?
像现代的科学也分得非常精密微细。单就医学而言就分很多科,每一科都非常精细;这无非是因为生命短暂,可以学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学有专精」,不得不分门别科。学海无涯,而佛法所涵盖的更是广大无边,所以我们学佛要专心一意,若能如此,心地才能远离垢染,这就是第二阶段——持心清净无染,得「离垢地」。
第三阶段是「发光地」。一面镜子若是蒙上一层污垢,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心若被污染了,清净的智慧就无法显现其良能效用。学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心地能发光(智慧光能);而且不仅能自照,还要照亮他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黑暗」。其实,这里所讲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无法显发出来。不仅没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会感到迷惑不安,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无尽的欲望所遮蔽,因此无法发光;若要使它发光,唯有修学坚忍美德,才能断除迷惑。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忍受境界的诱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生忍与法忍
谈到「忍」,学佛者要具备两种忍:一是「法忍」,一是「生忍」。发心修行者,必须修「法忍」;为了求法,必须立定心志下苦功,为法忘躯也在所不惜,不要常常存有「小我」的私心。
例如礼佛时,不要只是想:「天气这么热,稍微拜一下就会流汗。晚上已经沐浴过,不要再拜佛了;以免拜完后又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其实,如果有心希求佛法,就能忍受「流汗」的麻烦;反之,就无法去除「我」的存在而见佛性。
有的人刚发心要修行,就想找个较清闲的道场——环境好,周围干净、没有蚊蝇,职事又不会太忙、不用做很多工作,认为这样的道场才适合修行。其实,佛弟子应该为法忘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真正能为法坚忍;也才称得上是修行。佛理深无边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要能透彻理源,必须安忍无悔,这就是法忍。
再来是「生忍」,「生」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忍苦耐劳。又如我们所帮助的阿公、阿婆、孤儿寡妇或是贫病交迫的人,抑或遭受天灾人祸的苦难众生,都是在生活中受尽苦难,虽是无奈,也得堪忍!
以前,我常亲自下乡探访「照顾户」。有时候远远的就有人指引我们:那一间屋子就是某某人的住所。看他们住的房子,会感觉到还不如一间鸡寮或猪舍。这哪像人住的地方啊!要进屋内还要弯着腰、半蹲着才能进入,一进去往往就看到阿伯或阿婆病倒在床。他们就在这样的小屋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的确很无奈,但也不得不忍耐啊!
相反的,有的人犹如置身天堂。他们住在高楼大厦里,每天搭电梯上下楼,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只要用手指按个钮、门一开就到了,这也是一种生活环境。他们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但是,是否过得比穷人快乐呢?不尽然,因为人心总有追求不尽的欲望。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象那么大,小小的蛇却想把它吞下去。这就像凡夫心,贪欲无穷,欠缺了一分「忍欲」之心。
金银与毒蛇
在佛典上曾经提到:有一天佛陀在行进间,忽然转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赶紧朝佛陀指的方向看去,随即接口说:「佛陀,毒蛇!」然后,师徒二人就很安然地走过去。
后面正好有一对父子在工作,听到佛陀和弟子的对话,就好奇地向前查看。一看,父亲对儿子说:「这哪是毒蛇?是黄金、白银哪!」父子俩欣喜万分,赶紧将那些金银搬回家。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拿出来用时,却被人抓了起来。因为那些黄金、白银属国库所有,是被强盗抢走、暂时放在那个地方的。由于库银上面都有封印,因此,这对父子拿出来花用时就被人发现了。
当时盗取国库要被处死,他们就被带往刑场。临刑前,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佛陀说那是『毒蛇』,的确没错啊!」
儿子也说:「对啊!那真的是毒蛇。我们已经被蛇咬了,而且必死无疑。」
这个国家的国王及大臣们,都笃信佛教。执刑的官员,忽然听到这对父子提到佛陀的大名,就赶紧向国王禀告、说明。国王听了,立刻派人把他们带来,并问:「你们为何提到佛陀的名字?」
这位父亲回答:「发现金银那一天,佛陀指着那堆金银说是『毒蛇』,他的弟子深信佛陀的话,也说是毒蛇。我们父子不知原委,眼看明明是一堆宝藏,就把金银搬回家。现在,我们终于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但是已经太迟了。」
国王听了,了解这对父子并非直接偷盗国库的人,而且他们已觉悟佛陀说「贪欲如毒蛇」的道理,于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忍苦去贪,为法忘驱
在小说或电影里,也常有为了一张「藏宝图」就互相残杀的场面,为此不知牺牲了多少条人命?这都只为了一念「贪」。其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即使真的发现了宝物,生命却不知能否保得住?
由于佛陀与阿难已经超越了凡夫地,了悟世间的金银宝藏就像毒蛇:因此能够解脱自在。而凡夫就会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所以很容易被这些毒素所侵。这也是缺乏「忍」的功夫。众生为了财物利欲互相侵害,学佛者需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生忍。
我们若有一分坚忍的心志,不只能得「法忍」为法忘躯,也不畏辛劳,必能克服万难殷勤精进。一般人也要忍下心中的欲念,不要为了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伤害别人。在现实社会中,抢案时有所闻;不但抢夺东西,还伤害人命。但是这些东西,到底能用得了多少呢?何况能够逍遥法外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就算能逃过人间的法律,将来还是逃不过「因果律」。
所以,要使我们的心地发光、智慧光明显现,就要懂得坚忍的道理。才能进入菩萨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发光地菩萨」。
净化心地,自照照人
前面说过修学菩萨的心地,要经过十个阶段:第一是「欢喜地」,要时时播撒欢喜的种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厌恶的种子放在心上。如果讨厌某个人,就等于种了一颗「怨嫌」的种子;对一个人产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祸根,将来就会产生障碍,所以要去除这种心态。时常培养欢喜心、结欢喜缘,得「欢喜地」。
第二是「离垢地」,即心地常常保持纯净、没有杂念。修学尽管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专心深入一项法门,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有多少时间能任由我们东挑西选的呢?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样样都学,把时间挥霍在走马看花之中?
像现代的科学也分得非常精密微细。单就医学而言就分很多科,每一科都非常精细;这无非是因为生命短暂,可以学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学有专精」,不得不分门别科。学海无涯,而佛法所涵盖的更是广大无边,所以我们学佛要专心一意,若能如此,心地才能远离垢染,这就是第二阶段——持心清净无染,得「离垢地」。
第三阶段是「发光地」。一面镜子若是蒙上一层污垢,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心若被污染了,清净的智慧就无法显现其良能效用。学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心地能发光(智慧光能);而且不仅能自照,还要照亮他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黑暗」。其实,这里所讲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无法显发出来。不仅没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会感到迷惑不安,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无尽的欲望所遮蔽,因此无法发光;若要使它发光,唯有修学坚忍美德,才能断除迷惑。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忍受境界的诱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生忍与法忍
谈到「忍」,学佛者要具备两种忍:一是「法忍」,一是「生忍」。发心修行者,必须修「法忍」;为了求法,必须立定心志下苦功,为法忘躯也在所不惜,不要常常存有「小我」的私心。
例如礼佛时,不要只是想:「天气这么热,稍微拜一下就会流汗。晚上已经沐浴过,不要再拜佛了;以免拜完后又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其实,如果有心希求佛法,就能忍受「流汗」的麻烦;反之,就无法去除「我」的存在而见佛性。
有的人刚发心要修行,就想找个较清闲的道场——环境好,周围干净、没有蚊蝇,职事又不会太忙、不用做很多工作,认为这样的道场才适合修行。其实,佛弟子应该为法忘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真正能为法坚忍;也才称得上是修行。佛理深无边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要能透彻理源,必须安忍无悔,这就是法忍。
再来是「生忍」,「生」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忍苦耐劳。又如我们所帮助的阿公、阿婆、孤儿寡妇或是贫病交迫的人,抑或遭受天灾人祸的苦难众生,都是在生活中受尽苦难,虽是无奈,也得堪忍!
以前,我常亲自下乡探访「照顾户」。有时候远远的就有人指引我们:那一间屋子就是某某人的住所。看他们住的房子,会感觉到还不如一间鸡寮或猪舍。这哪像人住的地方啊!要进屋内还要弯着腰、半蹲着才能进入,一进去往往就看到阿伯或阿婆病倒在床。他们就在这样的小屋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的确很无奈,但也不得不忍耐啊!
相反的,有的人犹如置身天堂。他们住在高楼大厦里,每天搭电梯上下楼,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只要用手指按个钮、门一开就到了,这也是一种生活环境。他们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但是,是否过得比穷人快乐呢?不尽然,因为人心总有追求不尽的欲望。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象那么大,小小的蛇却想把它吞下去。这就像凡夫心,贪欲无穷,欠缺了一分「忍欲」之心。
金银与毒蛇
在佛典上曾经提到:有一天佛陀在行进间,忽然转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赶紧朝佛陀指的方向看去,随即接口说:「佛陀,毒蛇!」然后,师徒二人就很安然地走过去。
后面正好有一对父子在工作,听到佛陀和弟子的对话,就好奇地向前查看。一看,父亲对儿子说:「这哪是毒蛇?是黄金、白银哪!」父子俩欣喜万分,赶紧将那些金银搬回家。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拿出来用时,却被人抓了起来。因为那些黄金、白银属国库所有,是被强盗抢走、暂时放在那个地方的。由于库银上面都有封印,因此,这对父子拿出来花用时就被人发现了。
当时盗取国库要被处死,他们就被带往刑场。临刑前,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佛陀说那是『毒蛇』,的确没错啊!」
儿子也说:「对啊!那真的是毒蛇。我们已经被蛇咬了,而且必死无疑。」
这个国家的国王及大臣们,都笃信佛教。执刑的官员,忽然听到这对父子提到佛陀的大名,就赶紧向国王禀告、说明。国王听了,立刻派人把他们带来,并问:「你们为何提到佛陀的名字?」
这位父亲回答:「发现金银那一天,佛陀指着那堆金银说是『毒蛇』,他的弟子深信佛陀的话,也说是毒蛇。我们父子不知原委,眼看明明是一堆宝藏,就把金银搬回家。现在,我们终于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但是已经太迟了。」
国王听了,了解这对父子并非直接偷盗国库的人,而且他们已觉悟佛陀说「贪欲如毒蛇」的道理,于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忍苦去贪,为法忘驱
在小说或电影里,也常有为了一张「藏宝图」就互相残杀的场面,为此不知牺牲了多少条人命?这都只为了一念「贪」。其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即使真的发现了宝物,生命却不知能否保得住?
由于佛陀与阿难已经超越了凡夫地,了悟世间的金银宝藏就像毒蛇:因此能够解脱自在。而凡夫就会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所以很容易被这些毒素所侵。这也是缺乏「忍」的功夫。众生为了财物利欲互相侵害,学佛者需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生忍。
我们若有一分坚忍的心志,不只能得「法忍」为法忘躯,也不畏辛劳,必能克服万难殷勤精进。一般人也要忍下心中的欲念,不要为了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伤害别人。在现实社会中,抢案时有所闻;不但抢夺东西,还伤害人命。但是这些东西,到底能用得了多少呢?何况能够逍遥法外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就算能逃过人间的法律,将来还是逃不过「因果律」。
所以,要使我们的心地发光、智慧光明显现,就要懂得坚忍的道理。才能进入菩萨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发光地菩萨」。